合同诈骗罪的几种情形包括哪些(构成合同诈骗的要件)

合同骗局不同于合同违约,合同违约方在合同履行前往往并不确定要违约,更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签订合同,而合同骗局则一开始就抱着“空手套白狼”的恶意目的。

在考虑合作前,企业应当对各种合同骗局类型保持警惕,具有识别能力,避免掉入合同骗局陷阱。

图源:Pexels

1、合同骗局有哪几种?

第一种:主体诈骗

(1)虚构主体欺诈。主要表现为当事人一方为无注册资本、经营场所、组织机构等的“皮包公司”,利用营业执照、伪造的身份证明等骗取相对人的信任。

(2)借“名”欺诈。这类陷阱的表现形式是履约能力较差或根本无履约能力的主体通过挂靠一家名气较大的公司或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或者采取合营形式以取得使用大企业“名声”的便利,从而大肆行骗。

(3)冒名欺诈。这是买卖合同一方当事人假借他人名义与另一方签订合同的合同陷阱形式,主要表现为利用各种手段取得被冒名企业的有关文书甚至印鉴,或者采取伪造、变造他人印鉴的方式,以他人名义实施诈骗活动。

第二种:金蝉脱壳

(1)母公司借子公司身份实施诈骗。为实施诈骗目的,母公司先以较少资金设立一控股子公司,再以子公司名义与相对人签订合同,然后以合法形式将财产转移至母公司。由于母公司非合同当事人,且其对子公司仅负担有限责任,故其不可能承担对相对人的债务,相对人债权无从得到保障。

(2)破产欺诈。行为人在签订买卖合同前,先注册设立一家公司,然后以该公司名义与相对人签订合同,再将全部财产以合法形式转移到别的公司或个人名下,相对人只能请求无财产的公司承担责任,结果只能是使该公司破产,债权并不能得到保障。

(3)变更主体逃避债务。这种陷阱是通过合同的多次转让达到目的,其手段是对相对人许以优惠条件,或者制造合同承受人信誉良好的假象,诱使相对人同意合同转让,行为人免除合同债务。但受让人实际为无履行能力的企业,使相对人血本无归。

第三种:标的物欺诈

这类合同陷阱表现为行为人在买卖合同标的上做手脚,主要是:

(1)虚构标的物。行为人并没有可供出卖的标的物,也没有获得标的物的现实可能性,同样没有履行合同的意愿,但是却采用各种手段制造其有履行能力的假象,从而使相对人堕入陷阱。

(2)品质欺诈。当事人在合同中故意使用含糊、模棱两可的词句,对标的物品质作不清楚甚至不利于相对人的表述,或者在样品上做手脚,故意封存有隐蔽瑕疵的样品,使相对人陷入其设置的合同圈套。

(3)假冒“名优”。行为人谎称其标的物具有“专利”或为“名优特产”,或者提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甚至伪造的产品“名优”证书,使相对人以高价购买其产品。

(4)出售无权处分的财产。行为人将他人之物,或者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出卖给相对人,使相对人无法取得标的物所有权而蒙受经济损失。

(5)出卖含有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标的物。行为人声称其具有标的物的知识产权,但实际并无权利,甚至对此作出各种保证,诱使相对人以高额价格受让标的物。由于存在知识产权的侵权,相对人将承担侵权责任,但却无法向出卖人追偿,因而遭受损失。

图源:Pexels

第四种:履行欺诈

(1)以假充真或以次充好。出卖人以虚假的标的物或劣质标的物冒充合同约定的标的物进行履行,以损害买受人利益。

(2)利用模糊条款欺诈。

(3)利用伪造、变造或有其他瑕疵的信用证、提单等进行欺诈。

第五种:索赔欺诈

(1)利用违约责任欺诈,其具体形式因买方或卖方而有差异。买方的手段主要是在标的物品质、履行时间、方式等上面做手脚,诱使相对人订立其根本无法依约履行的买卖合同,然后以卖方违约为由而主张其赔偿违约损失。卖方的手段则主要是订立各种不利于买方主张违约责任的合同条款,如对违约请求的时间限制、品质检验条款等,从而使买方无法及时提出质量异议或在合同约定的索赔期内提出请求而遭受损失。

(2)利用违约金、定金欺诈。与前一种方式相似,当事人一方故意诱使另一方订立其根本无法履行的合同,从而利用违约金或定金条款获取利益。

3、如何防范“空手套白狼”?

(1)严格审查合同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

为避免与骗子公司或无相应履行能力的主体签订买卖合同,在合同订立前或订立后履行前,认真审查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及履约能力是防止因合同陷阱受害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

①对方当事人的注册登记情况;

②对方主体性质是否为法人;

③签订合同的人是否有合法授权;

④当事人使用的印鉴、证明等是否真实;

⑤对方的商业背景情况。

在未弄清对方真实情况以前,不要轻易与对方签约。特别在涉外买卖合同中,由于涉及跨国交易,风险性更大,因而更要对对方的真实性作必要调查。

(2)合同条款上注意防漏补缺

在签订合同时,应力求合同内容完备,特别是用语准确、清晰。

如为买方,对货物交付时间、地点、方式等应力求清楚、准确。特别是对标的物有特殊要求时,更要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如果对于合同质量不能用语言作准确描述,可以根据情况采取封存样品的方法。

在封存时,应对样品质量情况作周到细致的检查,防止隐蔽瑕疵存在。对于需要验收的标的物,应规定提出质量异议的合理时间。

如为卖方,要特别注意交付标的物的时间、地点、买方付款的时间及方式、合同风险转移的条件等。

图源:Pexels

(3)利用担保条款保障权益

担保方式有保证、抵押、质押、定金等,在涉外买卖合同中则更多地采用备用信用证、保函方式。在利用担保时,应当同时注意防止担保陷阱与风险。

(4)利用法律规定保障权益用法律规定防范买卖合同陷阱与风险

主要有:利用瑕疵担保责任规定、利用 “揭开法人面纱”规定等。

(5)避免心理弱点,慎重签订合同

要力求避免贪小便宜、急功近利等心理弱点,以免他人利用该心理弱点而设置合同陷阱。如不要盲目从众,或贪图价格优惠及其他诱惑,以免购买存在隐蔽瑕疵的物品。

为防止他人利用索赔条款实施欺诈,当事人应根据自己的履行能力订立合同,综合考虑货源组织情况、生产加工能力、资金来源、特殊许可的取得、履约期限等因素,切不可贪图一时利益而订立自己根本无法履行的合同。

(6)增强权利意识,及时主张权利

发生合同陷阱后,应当及时主张权利,特别是要及时保全索赔时效。

索赔时效,又称索赔期限,指对违约方主张违约责任的期限。索赔时效性质上为除斥期间,该期间经过,当事人将根本丧失索赔权利。

因此,当事人应当及时在索赔期限内提出索赔请求以保全索赔请求权。如买方应及时组织验收,对不符合合同约定质量要求的标的物及时提出质量异议。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