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专业知识传播

1.如何应对微信中传播的谣言

来源:!!知道日报!! (本文从《知道日报》中复制而来,这应该不算侵权吧。

) 真的有理有据的驳斥谣言是一件比写论文还要烦人的事情,需要大量的查证资料才可以。

即便对于准专业人士这也是很麻烦的事情,更不要说普通读者了。不过如果把目标放在“快速对某篇文章下一个粗糙定论,判定他90%甚至99%的可能是否是谣言”,那还是有捷径可循的。

今天总结的捷径有这么几条: 1.看微信公众号名字,准确率90% 打开微信文章,标题下面出现的就是发布者的名称,这是重要的第一关。媒体是一个专业度细分程度很高的行业,比如一个科学亲子的公众号,讨论一下儿童该不该吹空调是可以的,但是跑去讨论股市大盘就胡扯了。

同样的,如果一个叫做什么“XX地产”,“XX通讯”,“XX硅藻泥”的公众号,发一篇《这些孩子最喜欢的食物都有毒》的文章,90%的可能是谣言。因为这些公众号是没有专业知识给出这样的建议的,你凭什么信一个地铁口贴膜的人给你的营养学建议呢。

怎样快速判定微信朋友圈的谣言? 2.看文章语气,准确率95% 区别专业建议和谣言的另外一个方法就是看排版和语气。如果一篇文章是出自专业人士的手笔,语气会带着习以为常的平淡感。

就跟医生看病一样,哪怕是绝症也不会大惊小怪。所以如果一篇文章里面充斥着各种叹号、语气词、形容词,感觉跟刚丢了手机一样愤怒,那写这篇文章的人八成不了解自己说的这个问题。

3.看排版,准确率80% 文章的排版是和语气类似的另外一个标准,专业人士的文章也不会有各种新奇特的排版修饰。对于专业型作者来说,加粗和下划线,再用点底色就不错了,不会用更多的修饰来弱化自己的专业形象。

这是大学写论文落下的毛病,部分人是改不掉的。一篇花里胡哨的文章,发布者的专业性就是非常值得存疑的。

还有一个简单的窍门是看字体大小:文章字号很大的话,谣言可能性就很高。和各种电话骗局一样,微信谣言的主要目标读者也是老年人群。

因此发谣言贴的营销号们有时候会很贴心的把字体放的很大,来方便老年人阅读。 4.看证据和专家,准确率90% 当然最差劲的谣言贴是根本没有证据的,它只会告诉你XXXX是剧毒,XXXX吃了就死人这样。

这种谣言贴会占据谣言总量的一大半。如果你看到一个只说有毒连有毒物质名称都说不出的,这就是最懒的谣言类型。

稍微不那么懒的谣言则会和科普贴、新闻一样,会有各种专家和研究报告作为证据来取信于人。如果你发现文章背后标上各种参考文献Reference,这样的文章的作者八成上就是一个被教授洗脑的学院派,文章可信度就会高很多。

但这样的文章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新闻稿则会引用一些国内专家或者高级媒体的话,这时候要看引用的来源和头衔。如果是中科院院士就加1分,如果是XX省XX市XX县卫生防疫站站长,就算了。

而引用媒体则不是一种有效证据,出品过《走近科学》某些媒体的科学权威度也就比菜市场大妈好些。 另外一种专家是“洋大人”,这个时候要看一下句子语法结构,不错的证据是这些的:“某年某国某大学的某某博士在某期刊某月号上发表了这样的论文”,这就跟参考文献的级别差不多了,上文中少一个某,就弱化一点可信度。

如果只是说“法国科学家发现”,这就跟废话一样。 如果证据是微博大V们话,这样的文章也需要打问号。

这种转了几手的证据可信度不高。尤其是被引用的大V的主营业务是公知的话,可信度就更低了,毕竟公知只要反政府反社会就会跳出来。

就像某个被麦当劳薯条含有毒物质氯化钠的钓鱼文章钓出来的前抑郁症患者一样。这样的人只管发声吓人,可根本不管去核实新闻。

5.看结论严重度,准确率95% 最后也最关键的一种方法是,牢记一点:所有吓唬你的文章,默认都是谣言。结论越是绝对、越吓人,越可能是谣言。

这个世界上很难突然从石头里面跳出来一条爆炸性的吓人新闻,即便有,这条新闻你第一次看到是在微信上的可能性更低。 看过美剧Newsroom的人会记得:一个负责的新闻媒体都必须假设所有爆炸性新闻是虚假的。

这是因为人都会下意识的支持自己的第一印象,如果你先默认一件事情是真实的,那么以后挑错就很难了。面对微信上吓人文章,则也应该一律默认都是假的,用挑刺的眼光来看,看看能不能找出漏洞,这样大部分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些文章是漏洞百出的。

假如你先被吓住,那么再看文章内容,就会越看越像真的。 结论: 判断一条微信文章是不是谣言,其实并不难,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的结论让你很害怕,默认他就是谣言。

然后去看发帖的微信号是谁;文章中结论是什么专家给的;文章的论证格式是否专业还是花里胡哨。这样可以排除你至少90%以上被谣言欺骗的可能性。

(作者:羊城网BBS网友“刘志超”,文章略有删改)。

2.微信传销以怎样的方式传播

大家现在是不是经常在网页、微信中看到“90后微信营销月收入十万”,“企业微信营销月入百万”等等之类的广告呢?看到他们的说的头头是道的案例,你是不是也心动,想去听他们的课呢?那你就离上当不远了。

高额收入+代理提成吸引人其实这些公司推行的所谓的“微信营销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传销形式。南京已经破获首例微信传销案件。

通过警方我们来看看微信传销公司是怎么骗人的:这些传销公司首先会通过各个平台的广告吸引人,这些广告都是一些夸大其词的收入金额。比如上面提到的90后微信营销月收入十万”,“企业微信营销月入百万”等。

当你想进一步了解的时候,公司还会告诉你有代理提成。交钱成为代理后,我们就能拿提成。

双管齐下,稍微有点心动的人都受不了这诱惑。“就当是投资了”这样的想法叫代理费的人大把存在。

美其名曰教授讲课让人感觉专业化一般的传统传销模式,越来越多的人都已经了解了。戒备心理非常强,已经不会轻易上当了。

而所谓的微信营销商业模式是利用“授道解惑”的方式来骗人。这些公司会有一个专门的“教授”,给你讲专业化的微信营销知识。

并且甚至还会提供免费试听这种方式让你觉得讲课很专业。但是想要真正知道微信如何营销,他就要你交钱了。

另外作为企业或者个人交钱上课这种方式是没有排斥心理的。大家觉得我是交钱来上课的,去听讲的。

不管怎么样,交了钱还能学到东西。其实,这样的微信营销课程,完全不需要几万元的高额“报名费”。

编辑了解到,一般正规学校的微信营销课程也就是几千元到顶了。并且这种正规的授课是没有代理一说的。

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微信营销本身是正常并且合法的。

这些所谓的传销公司为什么是犯法的呢?和正常的授课如何区分呢?比如下面这个案例:3月12号,南京玄武警方破获了一起涉嫌微信传销案,这也是首例利用微信为幌子和平台的传销案。这个会议在南京龙蟠路的一家酒店举行,到场的上百人。

他们都是交纳了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的费用后,才拿到了研讨会的入场券。这个研讨会自称由亚洲首席催眠师,月入百万微信营销总教练陈志华老师主讲,能在最短时间帮助最多人成功。

108天买奔驰,6个月买房,一年就能开劳斯莱斯。其实就是交钱成为“微信营销”平台代理,然后拉好友加入,就能参与提成。

和传统的传销模式不同,微信传销人员不会居住在一起听课,而是通过微信通知来参加课程。相似点则是,都要先交几千至几百万不等的入门费用,再通过发展下线拿提成。

而这个所谓的亚洲首席催眠师主讲人陈志华,其实只是中专毕业。在所谓的研讨会和授课之后,传销公司就捐款潜逃了。

在这个时候已经交钱的企业或者个人,就打不通老师的电话,授课地方也变得空空如也。这就是传销公司真正的目的。

之前的所谓研讨会,授课都是用来骗人的伎俩而已。而正规的授课学校肯定时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

提醒大家,如果想学微信营销的专门课程应该去正规大牌的学校开设的培训班去学习。并且要了解相关的许可证和教师资质,这些东西都是网上可以查得到的。

另外,搜了编辑提醒大家听到所谓的代理啊,返点啊之类的一定要小心。谨慎为之。

学习就是学习,别和赚钱挂钩。赚钱是学完了之后自己如何运用的问题。

利用微信平台的新型传销形式最后,告诉大家,这家公司已经于3月12日被抓。这个公司以研讨会的名义拉人过来听课,其头头就是研讨会主讲的王明,他推销所谓的“微信营销”商业模式,称只要短短一个月,就能获利百万元。

参与者交费成为“微信营销”微信平台的代理,然后通过在微信上加巨量的好友,向他们推荐这一商业模式,让他们来参加研讨会并成为代理。这样,参与者就能获得相应的提成。

在会议现场,民警还发现了一份“代理合同”,上面写明,代理权有6个级别,入门级的交款5.98万元,省级代理则为300万元。级别不同,提成也不一样,入门级的当场可以获得25%的提成,省级代理则当场获得50%提成。

据了解,王明一伙从去年开始,便在全国多个城市举行此类研讨会。他们传销的网络有多大,骗取的资金有多少,警方仍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目前,王明等传销团伙核心成员因涉嫌组织领导传销罪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此案仍在进一步调查之中。(文中人物系化名)提醒大家,像这样的传销公司越来越多,无孔不入。

利用新兴的平台以及各种诱人的手法弱化人们的防范心理,也利用人们想赚钱发财的心理轻易就骗到了钱。

3.我微信被封可是我并没有传播或者乱发些什么,我也按照上面的去做

1、使用开挂行为

没有经过腾讯官方许可使用插件、第三方工具进行骚扰用户的行为等 。

2、非 法内容

使用微信公众号发布国家不允许的,一经发现或是用户举报的微信公众号会被封号。

微信个人帐号封号常见问题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为了更好的帮助你理解我们在打造绿色、健康的互联网生态环境上做出的努力,我们对微信个人帐号限制登录管理整理如下常见问题与解答:

一、何种行为或情况会导致微信个人帐号被封?

1、干扰微信正常运营、侵犯其他用户或第三方合法权益

● 发布、传送、传播、储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如分裂国家、贩卖毒品枪支、涉黑涉暴、色情、非法博彩、诈骗等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

● 发布、传送、传播、储存侵害他人名誉权、肖像权、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合法权利的内容;

● 涉及他人隐私、个人信息或资料的;

● 发表、传送、传播骚扰、广告信息及垃圾信息或含有任何性或性暗示的;

● 提交、发布虚假信息,或冒充、利用他人名义的;

● 诱导其他用户点击链接页面或分享信息的;

● 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以误导、欺骗他人的;

● 侵害他人名誉权、肖像权、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合法权利的;

● 未经腾讯书面许可利用微信帐号和任何功能,以及第三方运营平台进行推广或互相推广的;

● 利用微信帐号或本软件及服务从事任何违法犯罪活动的;

● 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政策及公序良俗、社会公德或干扰微信正常运营和侵犯其他用户或第三方合法权益内容的信息。

2、违反微信软件使用规范

● 删除本软件及其副本上关于著作权的信息;

● 对本软件进行反向工程、反向汇编、反向编译,或者以其他方式尝试发现本软件的源代码;

● 对腾讯拥有知识产权的内容进行使用、出租、出借、复制、修改、链接、转载、汇编、发表、出版、建立镜像站点等;

● 对本软件或者本软件运行过程中释放到任何终端内存中的数据、软件运行过程中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交互数据,以及本软件运行所必需的系统数据,进行复制、修改、增加、删除、挂接运行或创作任何衍生作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插件、外挂或非腾讯经授权的第三方工具/服务接入本软件和相关系统;

● 通过修改或伪造软件运行中的指令、数据,增加、删减、变动软件的功能或运行效果,或者将用于上述用途的软件、方法进行运营或向公众传播,无论这些行为是否为商业目的;

● 通过非腾讯开发、授权的第三方软件、插件、外挂、系统,登录或使用腾讯软件及服务,或制作、发布、传播上述工具;

● 自行或者授权他人、第三方软件对本软件及其组件、模块、数据进行干扰。

4.微传媒是干什么的

1、微传媒:在新的市场环境中,营销传播不再像以往一样单纯追求对消费者进行信息灌输,而是以媒体的创新、知内容的创新、传播沟通方式的创新去征服目标受众——相比于以大众营销为核心的Marketing1.0时代、以分众营销为核心的Marketing2.0时代,我们将这种新的营销传播浪潮命名为“微传媒”,即是Marketing3.0时代。微传媒网络科技做为一家走在互联道网前端的搜索引擎营销策划的公司,经过多年对网络营销的研究与实践。掌握了绝大部分与网络营销相关的互联网资源和渠道,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网络营销系统解决方案 。

2、微传媒前身成立于2005年6月,最初由7名志同道合,有理想,有激情,专酷爱互联网的资深网络营销人士组成,发展至今,微传媒拥有一批资深的网络技术人才、完善的网络技术产品和专业的解决方案,能够为企业提属供高端的网站建设、行业门户、网站推广、网络营销、网络应用技术及完整的电子商务全方位解决方案。

erp系统是什么意思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