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技术教师最需要什么样的培训
新课标的出台, 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方面为适应新课标,教师迫切需要培训。另一方面,教师对现有的培训很不满意, 认为空洞的东西多, 而实用(教学能借鉴) 的内容少技术上的培训多, 而教学方面的培训少。
更有一些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师认识上的偏差, 影响了很多教师的积极性。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对教师迫切教师现状分析春天的阳光: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有目共睹, 而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基础学科的思想和态度却在应试 的大环境下无法马上改变, 不论是学生、家长、其他科目教师、学校领导还是信息技术教师本身, 思想都没有从忽视信息技术的状态中转变过来。
蓉子:按照现在的做法,学校里的信息技术教师可分为以下几种岗位:网管:负责网络正常的运作,或者学校网络规划一与管理。技术人员:软件仪态,平台开发,培训推广。
维护人员:终端检修,设备维护,设备管理。信息技术教师:课程实施,科研课题,资源开发,活动课程。
至于信息技术课,历来不为重视,连我们教师本身也不太重视教学的锤炼。比起其他学科教师来说,我们自身的教学素养确实有很大的差距。
不仅教学水平、教学方法,而且教学观念上都相当欠缺。这正是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里不受重视的又一原因。
排队外界因素,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呢?这不正是我们在培训中渴望得到提高的初衷之一吗?现有培训存在的问思反正闲着:现在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多为技术上的培训,而缺少教学方面的培训。如我们这里, 每年都有许多的网络培训、Flash培训、课件制作培训,甚至硬件维护培训等等, 而在教学上的培训却很少。
我觉得这是一个培训中的误区。在信息技术刚刚开设的时候, 由于信息技术课的师资缺乏, 这些培训很有必要, 但是现在已经开设这么长时间了, 教师在技术上已经成为一片森林, 而教学上却是一片荒地。
希望尽快地改变这种培训现状。w If1 973:现在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还是很少, 即便有, 也只是要求网管持证上岗。
据我校接受过培训的老师反映, 这类网络技术培训内容也比较空, 好多东西很不实用, 并不适合中小学网络管理。培训内容的期望冰山雪莲: 最需要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培 Il。
明石: 经常性的交流和讨论也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公开课、交流会、研讨会等等。春天的阳光: 我想主要是先进教育理念和教材教法的培训, 以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先进技术的培训『l。
w lf1 973:能否组织些信息技术公开课之类的活动? 希望多组织对我们教师切实有用的活动。展羽:第一, 信息技术教师要对信息技术教育有个客观的认识。
第二,对教师自身的索质要有一定的要求, 包括电脑使用和教学的理论知识。还有, 教师需要的是拓宽知识面和与大家交流的机会。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不但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还要教会学生应用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如何应用到实际当中解决具体问题。而后者才是我们现在的教学目的。
我们这里的活动很多, 每学期都有观摩课或示范课或评比课, 还有一些说课比赛,教师们交流的机会很多。我们自己还喜欢听其他学科的优质课, 从中可以学习到一些信息技术课上没有的东西。
慧水游虾:对培训目标的把握,应着力体现理论性和可操作性的结合。要让信息技术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应用, 还可以成为教学思想的探索者、新型教学模式的实验者。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活动课程的实施创造了绝佳的契机,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利用理念和技术优势, 构建信息化教学的全新面貌。总之, 教师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技术教师更要率先实现专业化。
我认为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应着重体现层次性和阶段性。层次性是指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应充分考虑到各地、各校之间师资状况的差异。
不顾及实际情况,对教师培训统一标准和要求, 不仅违背教育规律,还会加重教师负担。阶段性是指对教师的培训不能期望一蹴而就, 应将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问题制度化、常规化。
学校领导应给教师培训创造良好的氛围, 增加对信息技术教师所承担工作重要性和艰巨性的理解,真正关心教师的成长。■(倪仲勋整理)(编者注: 本话题选自K 1 2信息技术教育论坛,ht tP://sq.k1 2.Com.cn/bbs)! 兰竺 苎查苎! l o。
2.一、你认为老师需要掌握哪些技术 二、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对学习有利
一、你认为老师需要掌握哪些技术?答: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
教育形式的日新月异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要勇敢地摈弃旧事物,勇敢地接受新事物。
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大浪淘沙,真金百炼,去除外在约束之后,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准绳,这种准绳,对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职责而言,不能一概而论,但我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们只有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民族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这样个人才不会迷失方向。
我们要时刻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二、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对学习有利还是有弊?请举例谈谈你的感想。答:使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学教学中,能优化教学环境。
但如果不注重其合理应用,必将导致喧宾夺主、过犹不及的后果。本文从以下三方面来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利弊及其对策。
一、有利因素 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丰富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营造了宽松的教学环境,突出了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有了较大的提高,并具备以下有利因素: (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 多媒体英语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易于学生掌握。
其交互性将授课内容和学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动静结合的特点,能充分再现语言情景,并将知识诉诸于画面,达到声、画交融。教学内容更具体更生动,使人如身临其境,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愉快,有乐趣,理解快捷渗透,印象深,从而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二)有利于教学个性化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上老师讲,学生记,相同的教学内容,统一的练习,学生个性培养被忽视,学生特长无法发挥。
多媒体教学在同一空间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都得到与教师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 (三)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多媒体信息组织方式,可以从多角度表现教学内容,较彻底地分解知识信息的复杂度,减少信息的加工转换过程,从而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实现多途径信息输入。
有利于学生知识构建、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教学时间。 二、弊端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一般事物发展一样,有其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
目前,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正处于摸索阶段,在诸多地方有待完善和提高。 (一)师生交流较少 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较传统教学丰富、信息量大,同时班级学生人数众多,致使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进度,基本上很少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使学生在学习上依然处于被动状态,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无法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部分教师多媒体教学意识不强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虽然正在高校教师中普及,但受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和施教方式观念不转变的制约,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热衷于“一支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单一传统授课模式,对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意识淡薄。再就是部分教师已经适应、习惯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教学方式,学习新的教学工具与新的教育模式及思维,本身就是很困难的事情。
加上由于多数骨干教师年龄偏大,对新技术的接受与学习的能力相对偏低,更容易造成事实上的抵触。 (三)多媒体教学不够规范 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中,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较强的技术保障。
但在教学课件的设计与使用的许多环节上,如内容取舍、投放、停留、节奏等方面缺少专业的理论指导和训练,致使教师在教学中随意性较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无具体的标准。因而,难以保证教学的质量以及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不强 多媒体教学能使大学英语教学把视、听、说、写有效地结合起来,这需要建立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媒体信息基础上以及教师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教学资源上。但部分教师坐着授课,沉闷、单调、繁琐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产生疲倦甚至抵触情绪。
还有些教师过于频繁地采用声和光的变幻,希望能够达到吸引学生兴趣的目的。然而,过于繁杂的画面和声音反而使学生不能专注于所学的内容,从而使多媒体英语教学失去其最丰富的内涵。
三、有效策略 为更好地推进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切实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的作用,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加强师生课堂上的互动 学生的积极参与,对培养分析、解决综合性问题的高层次能力和感情方面习得,必不可少。
3.如何有效开展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用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掌握信息技术已是迫在眉睫,那么如何大面积的提高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呢?笔者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宏观入手、整体把握。
如何有效的进行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基本能力培训?本校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采用校本培训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所谓校本培训,简言之就是学校自主开展的培训,它是相对于脱产集中培训而言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
就现阶段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来看,一是存在一种培训的知识不系统,整体观念不强的现象;二是单纯是技术层面的培训。我校结合成都市市级课题《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基本能力及培训方法》,从宏观入手,整体把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系统工程,根据学校的现状和发展目标,制定好了切实可行的长远的培训规划,确定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
我们首先采用无纸化的网上调查对教师进行需求分析研究,认为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为此,我们的培训内容不仅要求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的使用和POWERPOINT电脑幻灯片的制作等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模式,能主动应用CAI课件辅助教学。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基础(包括声音、图象、动画、视频素材的采集与制作)、FLASH软件。
能结合教学的科学理论使用网络资源库进行信息的搜索、获取、分析、加工、处理、传播。能设计与自己的所任学科相适应的网络课件。
这些内容分模块制作成《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要求细则》,给老师一个可供学习的大纲。(当然培训的内容应当与时俱进,不断修改和完善。)
根据模块确定每一阶段培训应达到的目标检查及考核具体办法,对于需要学校各个部门互相配合的工作,则应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责任落实。因此,有相对稳定的培训主管部门和领导,确定明确的长远规划和分期目标是搞好这一培训的先决条件和基础。
二、“任务”主题,学以致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谁也不可能把它学完,作为普通教师也没有必要学习计算机、网络的所有技术掌握与自己工作生活相关的内容就可以了。
我们认为教师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目的主要有三:一是进修充电的需要。Internet网上有海量的信息,包括学科知识信息、专业理论信息、教改教科研信息,教师通过上网浏览,下载有用的信息,进行充电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是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需要。制作并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多种媒体刺激学生的大脑,将使课堂教学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形象,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情趣盎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师教学的手段,更应成为学习的工具。
只有教师掌握了信息技术,才能有效指导学生掌握信息化的学习技能。根据这一认识,我们在安排培训内容时采用了任务主题和学以致用的策略。
所谓任务主题就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把计算机、网络技术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每次培训的目标是完成一项任务(一项技术),学了就可以用,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日积月累,就会产生质的飞跃。3年以来,我们完成了十个模块的培训任务:在进行培训的同时,我们选取了2001级的10个班作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年级。
通过对这10个班的多媒体应用研究,我们逐步掌握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一般方法。通过教师制作课件、收集网络素材、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素质,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三、灵活研究、注重策略。在做好周密培训计划的基础上,合理的安排好教师的培训全面完成培训任务:1、首先在时间上给予保证,每周的星期二、三、四、五分别安排当天没有课的不同年级的教师进行学习。
2、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教师的整个培训过程是三年的时间,在这当中我们边培训,边调整、采用了多种的研究策略。在研究的过程当中,我们就如何优化教师的教和提高受培训老师学习信息技术的效率方面进行了研究:从基本的调查看,老师认识到领导重视占19%,培训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占30%,受培训教师重视程度为29%,受培训教师平时多问多操作25%,从数据上看出教师的观念是得到了改变,归纳起来教师在培训中占因素为30%,而教师本身的态度和学习方法占54%,所以我们着重在优化教师的教学和受培训对象的学习方法的优化上总结出以下适合教师信息技术基本能力培训的若干方法:1、演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法。
对计算机基本常识,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和常用软件基本功能一般采用讲授法,在讲授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室的 演示 功能进行示范。对优秀课件的 解剖 一般用示范法,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4.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培训内容和方式有何想法和建议
培训内容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设计技术;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实施过程案例分析;3、基本技术技能培训(网络基础、信息搜索利用、多媒体操作、电子白板操作、微恒MEM教学课件制作、网上交流工具等)。
4、微课程的设计、微课程制作工具培训等。培训方式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采取学校集中培训和教师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网上交流和定期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分散自学:教师要通过自学,基本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2、集中培训:根据课程内容及参训教师的实际,采取集中讲授、操作练习、教研组研讨、互相交流等方式,保证培训的实效,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1、分散自学:教师要通过自学,基本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2、集中培训:根据课程内容及参训教师的实际,采取集中讲授、操作练习、教研组研讨、互相交流等方式,保证培训的实效,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5.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曾亮霞]
自从2006年实施农远工程以来,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大幅度提高,大部分中青年教师都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一、帮助各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
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
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二、拓展培训渠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一)培训方式上1、走出去,请进来。
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请周边学校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到学校进行讲课。2、定时学习,以骨干带全体。
做好校本培训3、进行考核,严格把关。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考核,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中常用的30个软件操作方法。
4、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创新能力。(二)培训内容上 主要侧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实施硬考核。
培训内容分为四个阶段:基本技术阶段、开发技术阶段、整合技术阶段、技术熟练阶段。三、加强整合教学问题反思,为研究型教师发展开拓思考之路。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途经。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更要特别重视掌握诊断性研究方法,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对教学和实际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的分析与反思。
在实施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时,注意以下原则:1、要明确以课程为本的信息技术整合目标,坚持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方式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技术的有无、多寡和先进与否。在教学中是否使用信息技术、使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如何使用信息技术都应服务于课程、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理解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时,应避免技术本位的目标取向,避免单纯为了炫耀技术的优势,而偏离课程培养目标或忽视学生的体验和发展。同时,作为学科教师,要注意处理好学科本体目标与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不管采用何种技术、何种应用方式,应首先保障本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等发展性目标有机融合进来,不能在学生未掌握本领域或本学科必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时,就本末倒置地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或其他能力,并影响课程基本目标的实现。
2、在追求课程效果的同时兼顾效益 如果不采用信息技术就可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甚至更佳教学效果时,我们就应该尽量不要刻意地使用信息技术。不能不加选择地将信息技术用于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当有多种技术方案可供选择时,利用低成本的技术解决方案就能达到相同的、甚至更好的教学效果时,就不要脱离实际地一味追求技术奢华和技术时髦。
我们在评价信息技术应用效果时,应注意考察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及其全面发展是否有效、应用是否适度,而不要过多关注技术应用的多寡和技术是否前沿高端。在学校具有不同层次技术设备时,也应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功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技术结合使用,不能因为购置了新设备就盲目地弃置原有技术设备。
3、在选择或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时,应追求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的相互促进 教师应注意有机组合各种技术手段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帮助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问题解决、交流协作等学习活动,并积极探索和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中特有的学习方式,如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远程协作学习等,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一定要注意避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机械电灌,或有了信息技术支持反倒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
6.教师业务培训有哪些
一:教师培训内容
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可以根据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专长创造能力的要求,以改革传统的课堂灌输式传授知识的陈旧方法入手,采用教师培训与攻克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难点相结合的培训内容。以此谋求各校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并建设起一支能够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健全人格,具有扎实科学文化基础,创造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强的有特色的师资队伍。
二:校本培训有五种类型:
一是学校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的培训;
二是本校特色教育,科研成果的培训;
三是区域民俗文化、历史遗产的培训;
四是学科事业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
五是优秀教学研究、案例研究的培训。
三:培训课程建构有五大模块:
(1)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修养
(2)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名家教学风格
(3)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
(4)现代教育技术
(5)学科最新的基本理论及教改信息
四:拓展资料: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2010年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
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主要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等示范性项目,为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培养骨干,作出示范,并开发和提供一批优质培训课程教学资源,为“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主要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引导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2010年起实施的高校一共有9所,即2+7高校。2指两所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广州大学,7指七所师范类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
五 具体请参考百度百科: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7.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职责 一、教学常规 1、努力学习教育理论和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理解、掌握教学大纲和德育大纲,制订本学期、学年教学工作计划,钻研教材,了解、研究学生,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
2、上好每一节课。教学目的明确,恰当处理教材的重、难点,讲解、示范准确,讲究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和任务,注重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3、能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开创性地上好每一节课,突出信息技术学科的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4、认真参加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备课组讨论时积极发言。
完成教研组、备课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二、课堂教学 1、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向,对全体学生全面负责,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思想情操和审美意识,积极主动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会终生学习的学生而努力工作。
2、积极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案,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认真钻研、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组织好45分钟课堂教学并提高效率。
3、重视语言、板书、上机操作等基本技能的规范训练,并严格要求学生。正确处理讲与练的关系,力求讲得科学,练得有效。
4、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注重课堂教学的文化品味。 5、要开展本学科的多样化的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智力与技能,有意识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6、注意电脑作品和资料的收集和完善。 三、教学科研 1、关心、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教改信息和研究动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教改试验,不断提高教学与研究水平。
2、重视各种教学资料的积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运用。 3、要不断追求在岗、在职的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4、积极参与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验中来。 5、积极搞好信息技术竞赛的组织和培训工作。
四、教学服务 1、积极参加对全校教职工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培训。 2、积极参加学校网络建设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和其他教育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
3、管理和建设好自己负责的科技活动场所,搞好环境卫生,力争随时可以迎接检查和参观。 4、完成好领导下交的各种临时性任务。
8.1信息化条件下教师必须具备哪些基本能力
为了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符合专业发展的标准,教师必须在能力上有所突破,在专业上有所提升。这不但要加强传统的教师能力要求,更要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等一系列新的专业能力要素。
1.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又称为信息选择与加工能力,通常包括:文献检索能力、使用工具书的能力、运用外语交流信息的能力;计算机操作与使用能力,对各种信息进行编码、分类的能力;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运用能力等。这些应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信息处理能力。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的日新月异,教师肩负着传承文化、服务社会、培育人才的重任,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选择与加工、处理能力,以利于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2.教学分析与设计能力。能根据对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教材内容的分析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并依据教学规律及教学原则来选择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和资源,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与方法,编写出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学设计教案。 3.课堂教学组织实施能力。包括课堂组织与管理、语言表达、讲解与提问、板书板图、演示操作、反馈与回应、进程调控与突发事件处理的应变能力。 4.人际交往能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既是一种教育关系,又是一种人际交往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适应环境、做好工作、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教育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在理性和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只有在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一致、亲密无间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到保证,教育和教学才会收到应有的成效。 5.教学监控与评价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构成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要素,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控、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控制。具备良好的教学监控能力,教师就可以面对变化的环境,自如地处理和应付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6.教学反思及教育科研能力。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教学反思能力,能够不断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并能够在教学中注重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高研究能力。 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事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各种课题的研究与创造的能力。教师只有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才能永久地保持对学问的兴趣和探究,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克服对教学的倦怠感,并且通过科研不断提升自己的层次和水平。 7.课程开发能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将建立完整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也使教师不得不扮演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开发者、教材编制者、教材选择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对国家必修课程、校本及地方课程的相关资源的收集、分类、开发与应用等能力。 8.教育创新能力。教育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创精神和独创能力。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不仅如此,我们的培养目标也要求使学生在个性方面能够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新型人才。特别是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大量事实表明,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的学生。
9.教师信息应用技术远程培训学习的主题有哪些
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均衡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加强对理论的深度学习,彻底转变我校领导、教师的观念。
理论学习是为了解决观念和认识问题。观念和认识不仅是教师认同、接纳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更重要的是,现代教育需要教师用全新的知识观、人才观和教学观去重新审视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
目前,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在农村初中和部分小学已经实现了班班通,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视频展台等,还开通了互联网,可以说设备和资源已经相当丰富,但是很多老师对信息技术了解不多,认识不足,还喜欢用环保板和书写笔手写,用实物圆规三角板等教具手工画图,放着方便快捷的现代化设备不用,教学资源基本上是PPT课件,其他资源、设备和手段基本上很少用了。他们不懂得还有很多功能强大的方便好用的软件工具,如几何画板、化学画板、理化生仿真实验室等,不了解,就不去学,不去用。
可以说,有了现在的现代技术设备,一个老师空着手进教室,就可以完成以前老师可以完成的任何事情。因此,要普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转变观念,通过学习,才能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才能产生一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的动力,从而促进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2、帮助学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
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3、拓展培训渠道,提高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需要学校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地进行集中统一培训。将教师集中起来进行集中式的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校本培训与传统的培训方式相比有持续性、广泛性低成本、高效益等特点。主要培训形式有:现场演示讲解,教师动手操作;聘请专家做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专题讲座,上机培训各类多媒体素材搜集加工处理技巧方法、课件制作方法等。
学校每学期都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级别和内容的培训,如采集信息的常用工具和使用方法,资源的收集、下载与资源整合培训,各种运用软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培训等,提高教师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要想培训达到效果,培训过程中还要有相应的约束机制,包括学习要求、检查、考核评价、成果展示、奖惩等,充分调动和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教师的工作较多、时间较紧,经常性的组织集中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要让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技能、教学水平、取得好的教学成果,也并不是一两次培训就能做到的,而必须是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必须依靠教师自身的自觉行为,把学习、提高做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在接受必要的辅导培训后,教师的自学就是必不可少的了,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条件,以及所教学科的特点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并且结成老、中、青帮扶对子,让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辅导中老年教师,而中老年教师在教学上指导青年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4、专业引领,骨干带动,分层推进,整体提高。教师能力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性工程,在实施培训中必须注意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
但是必须承认,教师队伍中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技术水平有高低,认识到位有先有后。因此在全员培训的同时,需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具有较高应用水平的教师引领,通过骨干教师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去带动周围的教师,为其他教师的提高积累经验,进而促进大面积的提高。
要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需要建立一支技术熟练、应用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来带动、引领其他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学校要对不同层次的人提出不同的要求,电教管理员要掌握常用课件制作工具的应用,计算机硬软件常。
10.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习心得
一、帮助各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
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
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训渠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一)培训方式上 1、走出去,请进来。
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请周边学校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到学校进行讲课。 2、定时学习,以骨干带全体。
做好校本培训 3、进行考核,严格把关。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考核,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中常用的30个软件操作方法。
4、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创新能力。 (二)培训内容上 主要侧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实施“硬考核”。
培训内容分为四个阶段:基本技术阶段、开发技术阶段、整合技术阶段、技术熟练阶段。 1、基本技术阶段。
主要培训内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使用”的问题; 2、开发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工具软件,像Flash、Photoshop等,主要解决信息技术“能做什么”的问题; 3、整合技术阶段。
主要培训内容是信息技术与课例研究相结合起来的培训,主要解决信息技术“为什么用”的问题。 4、技术熟练阶段。
主要的培训内容是Office中的Powerpoint、Frongpage和Flash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样用好”的问题。 三、加强整合教学问题反思,为研究型教师发展开拓思考之路。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途经。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更要特别重视掌握“诊断性”研究方法,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对教学和实际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的分析与反思。
在实施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时,注意以下原则: 1、要明确以课程为本的信息技术整合目标,坚持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方式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技术的有无、多寡和先进与否。在教学中是否使用信息技术、使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如何使用信息技术都应服务于课程、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理解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时,应避免“技术本位”的目标取向,避免单纯为了炫耀技术的优势,而偏离课程培养目标或忽视学生的体验和发展。同时,作为学科教师,要注意处理好学科本体目标与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不管采用何种技术、何种应用方式,应首先保障本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等发展性目标有机融合进来,不能在学生未掌握本领域或本学科必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时,就本末倒置地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或其他能力,并影响课程基本目标的实现。
2、在追求课程“效果”的同时兼顾“效益” 如果不采用信息技术就可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甚至更佳教学效果时,我们就应该尽量不要刻意地使用信息技术。不能不加选择地将信息技术用于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当有多种技术方案可供选择时,利用低成本的技术解决方案就能达到相同的、甚至更好的教学效果时,就不要脱离实际地一味追求技术奢华和技术时髦。
我们在评价信息技术应用效果时,应注意考察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及其全面发展是否有效、应用是否适度,而不要过多关注技术应用的多寡和技术是否前沿高端。在学校具有不同层次技术设备时,也应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功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技术结合使用,不能因为购置了新设备就盲目地弃置原有技术设备。
3、在选择或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时,应追求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的相互促进 教师应注意有机组合各种技术手段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帮助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问题解决、交流协作等学习活动,并积极探索和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中特有的学习方式,如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远程协作学习等,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一定要注意避免利用信息技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