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专业知识更重要

1.诚信比知识重要

1、诚信是为人之本。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为人之本,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不仅难以完善自我,而且很难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成功。程颐指出:“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诚信”不仅是为人基础和根本,也是一切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比如海尔集团为了对客户负责,严守信誉,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当场销毁。正因为海尔集团信守诺言,才使他们的产品畅销全世界。

2、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桥梁。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我们必须接触很多人、很多事,唯有诚信才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道德标杆,才能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竞争与合作,建立纯朴、真挚的友谊。现在,很多成年人手中都有一张信用卡,每一次消费、还款都会记录下来,作为诚信档案,如果你失信了,将会让你在这个社会失去信任、失去朋友,而寸步难行。

3、诚信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如果说知识是房屋的砖和瓦,而诚信就是整座房屋的脊梁。诚实守信是我们学习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在学习中,我们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这就更需要我们实事求是。现在社会竞争日渐激烈,知识对于作为学生的我们极其重要,但是正由于我们把知识看得太重,造成了众多不正当竞争,那些不讲诚信的人,通过抄袭作业、考试偷看等方法来取得成绩,其实并没有真正地获得知识,学到本领。这种人将来何以报效祖国?

是的,知识很重要,但是知识不足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获得,勤能补拙。而一个人诚信如果缺失,必将无立足之地,你再优秀也将无用武之地。我们做任何事都必须把诚信放在首位,只有诚信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才能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把建设和谐社会推向新高潮。

2.辩论

先谈谈诚信的意义和作用1、诚信的含义、诚者,真诚、真实;信者,诚实、不欺。

诚信者,诚实而守信也。诚信,作为中国古代的道德规范,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和提倡。

儒家以“诚”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范畴,认为“诚者,天地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认为“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信所以守也”(《国语·周语上》)。孔子认为“信”是朋友之间交往的重要准则,把“信”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求“敬事而信”,“谨而信”。

后来的儒学家们发展和完善了孔孟的“诚”和“信”,他们将“诚”视为“圣人之情”,是至静至灵寂然不动的“心”(精神)(唐·李翱);将“诚”用以为至高无上的宇宙本体,认为“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北宋·周敦颐);甚至认为“诚”这一精神实体有化生万物的作用:“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中庸》),以“诚”为宇宙的一般规律,并以“知”“行”关系去阐述“诚”与“明”的关系(明末清初·王夫之)。总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诚信始终作为一种“善德”为社会各阶层所推崇;诚信之光始终普照着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从农耕文明走向商业文明。

2、诚信缺失的危害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对个人而言,诚信乃立人之本,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是每个公民正确的道德取向。

从修身的角度看,诚信是人内心升起的太阳,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温暖别人;诚信是一把金钥匙,可以打开人的心锁,也可以打开知识和财富的大门;诚信绽放着生命之美,生活因它而多姿,人生因它而多彩。对企业而言,诚信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对城市而言,诚信等同于它发展的机遇;对国家民族而言,诚信是其繁荣昌盛、自强自立的基础。

而一旦诚信缺失,危害甚大。墨子云:“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言一朝不信,人就会失掉立身之本,企业就会失掉生存之根,城市就会失掉发展之机,国家民族就会失掉兴盛之源。老子曰:“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诚信是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道德基础。一旦诚信缺失,社会上便会欺诈成风,市场混乱,道德沦丧,人心惟危。

当今社会,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假文凭假学历盛行,假政绩假数字屡禁不绝,信用欺诈防不胜防,假新闻假广告层出不穷,正是诚信缺失的具体体现。据悉,中国每年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诚信的缺失,将会影响社会的发展,阻碍人类文明的进程。 3、现代诚信是对传统诚信的传承与超越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和其它优秀文化传统一样,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点,每一个时代都会赋予它不同的内涵,都会为它打上政治、经济和阶级的烙印。

作为一种道德规范,现代诚信既是对传统诚信的传承,又是对传统诚信的发展和超越。和传统诚信相比,现代诚信有如下特点: 一是调整社会生活的内容更为广泛。

传统的农耕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人的活动范围很小,人与人之间交冬天的范围很窄,交往的频率很低。

除了少数经商的人群外,社会生活的主体人群之间的交流一般是局限于亲戚、朋友和熟人之间。而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它调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交往,如果调整主体缺失,这种规范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也就降价。

曾子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礼乐记》云:“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可见,在古代,儒家所推崇的“信”也多是朋友之“信”,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大义中,“信”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修身齐家”这一层面上。

现代社会,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信息畅通,交通方便,人类社会逐渐由农耕文明走向商业文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范围扩大,交流的机会增多,交流合作的形式逐渐多样化,交流的对象也由熟悉的人群扩展到陌生的人群。特别是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诚信这一道德规范所调整范围已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熟人朋友的日常生活交往,大到国家政治经济组织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现代诚信已超越了传统意义的诚信,具有了更深广的内涵,已从“修身齐家”的层面扩展到“治国平天下”的层面。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了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其中“德”的重要内容便是“诚信”。 二是诚信缺的危害更大。

由于农耕文明时代人们的交流多限于亲戚朋友熟人之间,传统诚信只是居于“修身齐家”的层面,诚信的缺失往往是伤害亲戚朋友熟人的感情,失朋友之“义”,是个人修养的缺失,是道德取向的偏差,是人性的堕落。而现代诚信一旦缺失,不但个人失去立身之本,而且还会影响一个企业、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一言足以兴邦,一诺岂止千金。一次金融诈骗,可导致上亿的资金流失;一。

erp系统是什么意思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