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专业知识包含什么

1.小学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包含哪些内容

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文化素养;了解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具备运用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从事小学教师职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正确的审美观。

学制二年,按三年业余学习时间安排教学计划。

本科为学制四年。

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八年内取得的学分均为有效。

专业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

1、必修课:10门(42学分)

2、限选课:2门(8学分)

3、选修课:文史方向16门(共76学分,任选18学分即可)、理科方向17门(共63学分,选18学分即可)

4、集中实践环节:教育教学调查、教育实习、调查报告(共8学分)文科

教育学、普通心理学、现代汉语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基础写作、书法、文艺理论、儿童文学、中国文明简史、声乐基础、美术基础、人文社会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法、小学艺术课程教学法、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法、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与测评、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参与式教学、微格教学、普通话

理科

教育学、普通心理学、高等数学基础、数学分析、代数学、几何学、数学史、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自然科学基础、数学实验、计算机基础、人口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史、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法、小学自然科学课程教学法、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与测评分析学、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参与式教学、微格教学、普通话

英语

教育学、普通心理学、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歌曲与表演、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概论、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法、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与测评分析学、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参与式教学、微格教学、普通话

2.小学科学课程包括哪些方面

新科学课程标准主要内容:

1、科学课程内容

物质科学

生命科学

地球与宇宙科学

技术与工程

2、课程基本理念

1. 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公平的学习机会。

2.倡导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部发布通知指出,2017年9月起,全国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也就是说,从2017年9月份开始,小学一年级就要开设科学课了。

通知要求小学一年级要单独开设科学课,每周安排不小于1课时,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同时发布。

扩展资料: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最关键的要素是科技人才,而科学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主要途径。2017年1月19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这是自2001年颁布《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16年后,正式发布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根据《通知》的要求,今后的小学科学教育将有哪些变化呢?

变化之一: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保障一二年级学生每周至少一课时,三至六年级的科学课学时保持不变。这不仅对于从小激发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与国际上K-12(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科学教育的主流一致。许多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就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

也就是说,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国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每周都将上至少一节科学课。同时,小学阶段科学课时总量的增加也意味着课程内容的扩充,具体变化和效果还有待新版课程标准深入实施后一探究竟。

变化之二:科学教学实施方面注重实验教学和实践探究过程,单独强调了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基于科学教育研究专家诺曼·莱德曼教授的研究成果,真正的科学探究一定是从问题开始,探究过程以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开展。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就是要引导学生乐于发问、善于发问、提出可通过探究来回答的科学问题。单独强调问题意识,注重实践探究过程,这些对于提升儿童的科学探究能力将起到重要作用。

变化之三:合理配置科学教师;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实验室建设等需要。小学科学教师的师资问题是困扰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瓶颈,不少地区都面临小学科学教师缺乏理科背景和职业发展受限的问题。而课程内容的扩充和实践探究的强化很可能为一线小学科学教师带来新的挑战。

《通知》中指出要合理配置科学教师,对于加强小学科学教育师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也是新的课程标准顺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障。这意味着,今后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专业的科学教师,而加大经费投入将能够保证满足孩子们开展科学实验的需要。

应该说,《通知》对小学科学课程设置、内容、教学实施及师资环境都做了明确的要求,必将引发小学科学教育的一系列变化。我们拭目以待,小学科学教育开启新时代

参考资料:人民网_小学科学教育开启新时代

3.小学科学的专业知识

一、科学知识:

1.电磁铁只有通电时才具有磁性。

2.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的磁极与电流方向和线圈绕向有关,当电磁铁的电流方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当电磁铁的线圈绕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铁芯的大小、导线的粗细等有关。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电池数量多,磁力大;反之,则磁力小。

4.小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

5.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小电动机在转动的过程中,电刷依次接触换向器的三个金属环,通过转子线圈的电流方向就会自动改变。

6.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7.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也有能量,叫机械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收化学能。

8.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9.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10.课本第62页的漫画,能量是这样转化的:太阳能——植物果实储存的化学能——人体储存的化学能——自行车的机械能——发电机的电能——电炉的热能——水蒸气的热能。

11.各种各样的电池:干电池(普通电池和钮扣电池)——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不能储存电能,只能即时使用;蓄电池——放电时把化学能变成电能,充电时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用化学能的形式把电能储存起来。

12.煤是由古代植物变成的。古代植物死后,经过沉积作用,被泥沙覆盖,与空气隔绝,又经过地壳的变动,被埋到很深的地下,长期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慢慢变成了煤。

13.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14.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用一点就会少一点。

15.新能源:地热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直接利用的太阳能。

二、科学探究:

1.下面是601班的同学做电磁铁的两次实验,通过下列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次实 验

线圈匝数

10

20

30

第二次实 验

电池数

1

2

3

电池数

1

1

1

线圈匝数

10

10

10

吸的铁钉数数

8

9

11

吸的铁钉数

8

14

18

2.实验证明: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

用指南针检测:在通电情况下,铁钉的一端与小磁针的南极相吸,而与小磁针的北极相斥,根据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道理,我们可以判断这端是电磁铁的北极;同样,铁钉的另一端与小磁针的北极相吸,而与小磁针的南极相斥,这说明这端是电磁铁的南极。这样做,我们就测出了铁钉电磁铁的钉尖、钉头各是什么极了。

3.实验证明: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改变吗?

问题:

假设: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4.实验证明:电磁铁与哪些因素有关?

问题:

假设: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4.小学科学课程包括哪些方面

新科学课程标准主要内容: 1、科学课程内容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2、课程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公平的学习机会。

2.倡导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探究。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部发布通知指出,2017年9月起,全国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也就是说,从2017年9月份开始,小学一年级就要开设科学课了。

通知要求小学一年级要单独开设科学课,每周安排不小于1课时,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同时发布。

扩展资料: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最关键的要素是科技人才,而科学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主要途径。2017年1月19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这是自2001年颁布《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16年后,正式发布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根据《通知》的要求,今后的小学科学教育将有哪些变化呢?变化之一: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保障一二年级学生每周至少一课时,三至六年级的科学课学时保持不变。这不仅对于从小激发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与国际上K-12(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科学教育的主流一致。

许多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就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也就是说,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国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每周都将上至少一节科学课。

同时,小学阶段科学课时总量的增加也意味着课程内容的扩充,具体变化和效果还有待新版课程标准深入实施后一探究竟。变化之二:科学教学实施方面注重实验教学和实践探究过程,单独强调了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基于科学教育研究专家诺曼·莱德曼教授的研究成果,真正的科学探究一定是从问题开始,探究过程以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开展。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就是要引导学生乐于发问、善于发问、提出可通过探究来回答的科学问题。

单独强调问题意识,注重实践探究过程,这些对于提升儿童的科学探究能力将起到重要作用。变化之三:合理配置科学教师;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实验室建设等需要。

小学科学教师的师资问题是困扰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瓶颈,不少地区都面临小学科学教师缺乏理科背景和职业发展受限的问题。而课程内容的扩充和实践探究的强化很可能为一线小学科学教师带来新的挑战。

《通知》中指出要合理配置科学教师,对于加强小学科学教育师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也是新的课程标准顺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障。这意味着,今后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专业的科学教师,而加大经费投入将能够保证满足孩子们开展科学实验的需要。

应该说,《通知》对小学科学课程设置、内容、教学实施及师资环境都做了明确的要求,必将引发小学科学教育的一系列变化。我们拭目以待,小学科学教育开启新时代参考资料:人民网_小学科学教育开启新时代。

erp系统是什么意思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