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教师的专业情意”
何谓教师的专业情意? 教师的“专业情意”。
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中,情感领域是与认知、动作技能相提并列的三个领域之一。据此,教师的专业情意可分为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四方面:1.专业理想 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它为教师提供奋斗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教师的专业理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师德,其核心是对学生的爱,包括诸如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等方面内容。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较高的工作积极性,是教师专业理想的必然要求。
具体说来,教师的专业理想包括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道德精神。第一,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
①对教师职业社会定位的认同及其表现——敬业意识。教师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否认同和追求岗位的社会价值,是职业道德观念的核心。
如果一个从教者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没有任何认同,就不会有热爱和忠实于职业的敬业精神;而认同的方面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敬业态度。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环节,是要从职业认同入手培养敬业意识。
人民教师崇高敬业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无限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去从事教育劳动。对教育劳动之于社会发展和进步,对个人的前途和未来的伟大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
当教师能够从自己的工作中看到它的伟大历史作用,产生工作的自豪感、光荣感、责任感的时候,他才能以其忘我的敬业与奉献精神,尽善尽美地完成自己的工作。②教师职业目标理想的确立及其表现——乐业意识。
人们通过职业追求什么样的目标和理想,选择什么样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职业道德观念的进一步表现。教师在职业岗位上是否能够做到敬业而安心,取决于教师的职业追求,取决于他能否从教师的工作中找到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乐趣。
教师职业生活方式是教师乐业的基础和最高表现。只有当一个教师把教师工作当作他一生追求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谋生的手段时,他就可以摆脱任何困难、挫折、痛苦和懊悔等的困扰,摆脱人生虚荣的累赘和患得用失的浮躁,而心情畅快地投入到工作中,真正做到“乐在业中”,乃至到欲罢不能、欲弃不忍的境地。
总之,教师的敬业乐业精神,包括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尚的职业尊严感和荣誉感,目标明确的事业心和成就感,以及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勇于创造、进取开拓的职业信念、信心等,并通过守规、勤业、精业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表现出来。第二,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
教师的勤业与精业是教师对其职业价值的积极追求和具有崇高职业道德精神的重要表现。勤业表现为忠于职守,认真负责,执行规范,坚持不懈,积极进取,它是实现教师职业功能的基本保证。
精业表现为本职工作的业务纯熟、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它是实现职业劳动最高效益的价值追求。勤业与精业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
勤业是桔业的前提,棺业是勤业的必然。中国古代韩众说;“业精于勤,荒于嬉。”
爱因斯坦说:“成功等于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灵感。”人生而有别,别即差异,差异并不可怕,怕的是懒惰、不求进取。
每一位教师,不论你的个人学历出身如何,也不论你的天赋如何,只要你肯于花时间,勤钻研,善于拜师求教,总结经验教训,积累方法技巧,就有可能使自己的工作达到精益求精的境界。以精益求精的工作完成国家赋予的人才培养重托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期望,这是一名教师对国家、对家庭,对学生最道德的表现。
教师的“专业情意”。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中,情感领域是与认知、动作技能相提并列的三个领域之一。
据此,教师的专业情意可分为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四方面: 2.专业情操 教师的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从内容上看,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①理智的情操,是由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和光荣感和使命感;②道德的情操,是由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第一,良好的职业道德态度。 教师对职业规则的信奉和职业规范的遵守是教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态度的具体表现。
职业规则包括经济的、行政管理的、业务技术的,也包括道德等方面的行为规定,通常表现为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必需进行的道德行为规范。职业规则是维系职业和岗位生命的自我保证。
每位从教者是否能够充分理解,正确执行这些规则,不仅表明他是否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也直接反映出他的职业道德水平。具有高度自觉的职业规范意识,意味着不仅能充分认识相执行职业规则,而且能很好地完成职业工作。
教师的职业规则很多,其中对学生、对集体、对各项职业规定的态度是对其是否爱岗敬业的最直接的折射。一个具备着积极职业道德态度的教师,应表现出对教育对象的积极热爱、尊重和关怀,对教师集体的团结合作与集体荣誉感,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充分理解和认真遵守,对教育劳动的积极投入。
2.什么是教师是专业情意
前不久,我在大连中山区参加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的评估活动,领略了风光秀丽的中山区在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上的鲜明特色。印象最深的是,他们不仅重视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提高,而且非常重视教师专业情意的培养,这使我深为感动。
我们所到学校良好的办学条件、课改的成功经验、优秀的学校文化都很令人欣喜,而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和对教学创新的追求,以及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校园氛围更让我们兴奋。在参加老师们在流光溢彩的广场上举办的晚会时,那热情讴歌区内优秀教师事迹的表演,那以奔放的激情欢歌劲舞的场面,更使我们的欣喜和兴奋达到了高潮。
为了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业务部门和学校都组织了不少培训和校本研修活动,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一般来说,在内容上,比较重视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拓展教师的专业知识,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在体制上,不少地区的培训和研修主要依靠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来保证。而负责这方面工作的同志也常常把这项工作仅仅当成一种业务,没有热爱,没有激情。结果有可能是冷冰冰的人,以冷冰冰的方式,培养冷冰冰的教师,而这样的教师,又会以同样冷冰冰的态度对待学生。但是,在大连中山区,我感受到教师们在有情有意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我想,这可能才是教师专业发展应当追求的境界。
“专业情意”,这是一个和我们常说的“专业态度”相近的概念,而我觉得,它比“专业态度”更人文,更内蕴,更深刻。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离开大连中山区以后,我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一个问题:教师专业情意的内涵究竟应当怎样表述?我一直想找到一种比较确切而又凝练的说法,却总是没有满意的答案。
后来,我去南京参加夫子庙小学的百年校庆。60年前,我曾经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在这里,我遇到了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以及一批科学家、艺术家和社会各界人士,他们也都是这所百年老校的校友。
当年,学校的周边虽然摊贩成群,但校园里依然书声朗朗;虽处战乱年代,但学校纪律严明、校风严谨;虽然学校的办学条件很差,但老师们组织学生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校园里流淌着许多欢乐。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现在,学校面貌一新,已成为享誉全国的一所名校。在举行庆典的操场上,高悬壁上的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映入我的眼帘,那就是孔夫子的至理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豁然开朗,这不正是对教师专业情意的最好描述吗?
“学而不厌”就是教师要努力学习而且永不满足。这不仅是志存高远、虚怀若谷的品质,而且是积极进取、永不停步的情怀。这个“厌”字,在古代可能更多的含义是“满足”,但在这里,“不厌”也自然带有由于不满足而不厌其烦的感情色彩。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指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要学习得好,必须心情舒畅。他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说明孔子已经认识到学习与情感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提示我们,应当引导教师从想学到好学再到乐学。因此,我们无论是组织教师培训还是校本教研,都不要把“学而不厌”只当成勉励学员好好学习的压力,还应当将其变为使教师专业发展充满情趣的动力。
“诲人不倦”就是教师要忠诚于教育事业,不知疲倦。这是对教师崇高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孔子的“诲人不倦”告诉我们:一方面,教师应当专注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不动摇自己的专业信念;另一方面,教师应当永远兢兢业业,追求最好的教育效果。“不倦”不仅是一种负责的态度,更是一种充实而又乐观的精神境界。孔子从教四十余年,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总结、倡导了许多宝贵的教育主张和原则,他不仅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而且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具有十分崇高的地位。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即是“诲人不倦”的典范。因此,社会要求教师具有这种孜孜以求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但是,社会也应当为学校教育的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减少不应归罪于教师的舆论压力,从而减少教师可能产生的职业倦怠的外在因素,为教师聪明才智的发挥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注重创造培养教师专业情意的环境,我们的教师也都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专业情意,那何愁我们的教育不走在世界的前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