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科经典题总结
字数太多了你可以看下面的?si=3?si=6主题九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课程标准P124—125) 1、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概况。
原因:P书4《动脑筋》;时间。1917年11月;性质:无产阶级革命;任务: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结果: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书P5) 3、列宁在杜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傲的探索(书P7)。
掌握:新经济政策背景、时间、内容、作用(书7)。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最主要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以及对新经济政策经验教训的总结。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从国情出发,放弃了在经挤文化落后的条件下搞“直接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本国国情出发,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促进了当时苏俄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有苏俄的民族特色,但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一些带有原则意义的理论和实践,对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借鉴作月。
4、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书P8小字)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书P9—10)。 5,精典P3例3,议一议斯大林模式有何利弊? 6、精典P35—16题,写一篇“我看斯大林”小论文。
主题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下册P14――31第3、4、5课) 1、《凡尔赛和约》的性质是(在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掠夺性条约)。其目的是(惩罚与削弱德国),时间(1919年6月),签订国(协约国与德国),内容(P课本15表格)其内容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是殖民地问题,对德国影响(精典P38—16 2、《九国公约》时间:1922年,内容:P课本17,影响:《九国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实际上是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它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中国扩大侵略势力,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精典P38—17 4、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倾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5、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特点是历史上最深刻,波及范网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它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世界整体性发展进程,①是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加深资本主义各国壮会危机;②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要,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德、日等国为摆脱危机迅速走向法西斯化,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③动摇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引起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6、精典P36例2 7、罗斯福新政背景(P书22第2段),目的(P书23第1段),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盛)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作用或影响(P书23最后1段) 8、以《国家工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谷:从《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实施,可看出新政作用主要就是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良的功能, 9、10题:精典P38—18、19题 11、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是世界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危机,国内阶 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德、意、日实行法西斯化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代表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法西斯是最反动,最富有侵略野心的政权,对人类的和平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12、通过国会纵火案(针对共产党)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法西斯暴行,(下册书P26-27 6小点) 主题十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P34—44》 1、慕尼黑会议背景、内容、影响(P书34第1段) 2、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课本P34—35) 答:绥靖政策实质是西方大国为维护自身利益,避免与法西斯国家爆发战争,牺性弱小国家利益,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影响:其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浸略野心目益膨胀,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二战的爆发。
3,二战中的大事: ①1939年9月l日,德对波兰发动突然进攻,英法只得对德宣战,标志二战全面爆发。 ②1941年6月,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标志着二战规模扩大。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一战开始以来德国法西斯在欧洲大陆上的第一次失败,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③1941年12月7日凌展,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第2天,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肴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④1942年1月1。
2.【高中历史问答题答题方法】
高中历史问答题答题要诀文科综合考试问答题在试卷中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历史单一学科的问答,一种是在三个学科的综合命题中有部分提问要用历史学科的知识回答.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要按照历史学科回答问题的规律和方法来回答.答题离不开五个字:述、论、析、比、评.“述”,就是叙述.答题中一般表现为概述、简述、论述、综述等.答题时一般按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表达就行,所要注意的是:(1)围绕题目要求的有关知识点一定要涉及,不必展开,但要讲述明白.不可遗漏.(2)简述、概述、综述一类需要的概括性较强,时间跨度较大的,要先划分历史阶段,再按阶段回答问题.三、答题时间性强,要条理清楚.“论”,就是论证.一般表现为命题给出一种观点或一个论题,然后要求用相应的理论和事实加以说明.有的题给出一则材料,现要求提炼有关信息,再判断信息的正确性,然后再加以说明和论证.论证首先应该判断观点和论题的正误,标准有两条,一是实践的标准,二是理论的标准.论证要摆事实,讲道理,首先要用充分的事实证明观点和命题的正确或错误,然后要做出相应的说明、结论或总结.答题强调列举史实要充分和全面,说服力强.“析”,就是分析.一般先要回答“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回答“为什么”.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内涵和外延的掌握程度.也就是要求考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历史现象、时间、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去分析其原因、背景,揭示事物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作用、影响和历史地位,从而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比”,就是比较.就是把两个以上的事物或人物进行比较,一般的是要求比较各种历史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评”,就是评论、评价、评析等.“评”的对象包括历史人物、事件、制度、政策等等,范围相当广泛.要想评论正确,要做到以下几点:(1)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看问题.(2)评论问题的观点立场要正确.(3)评论要以事实做论据.。
3.高中历史考试题
二:1古代权利监督的特点:1,组织独立自成系统2,历代对官吏的监察渗透于考核、奖惩制度之中,并实行重奖重罚3,以轻治重4监督机构的权利来自于皇权 2 美国的联邦制度 3 中国权利倾向于管控 美国权利相互制约后面的等下,我在看题27 1、1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也标志着一百多年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2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近代以来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半殖民地的中国变成了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同时,千百年来由少数剥削者主宰国家、统治人民的历史宣告结束,人民大众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3新中国的成立是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又一个伟大胜利。
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严重打击了世界殖民体系,从而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这对于改变世界力量格局,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事业,推动世界走向进步和光明,具有深刻、久远的影响。
由于国情的相似,新中国的诞生对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广大被压迫民族的影响力尤其巨大,直接推动了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发展。2、我国三大政治制度第一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和第三 都是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呗第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满清专制——民国的联省自治——国民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28题自己搞定吧,我要下班了,不好意思。
4.高中历史简答题
2005-8-5 16:09高一历史简答题大综合1、根据你所学习到的地理、历史知识,试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与第一次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剖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分别是广州、厦门、福建、宁波、上海(《南京条约》),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为:牛庄(增开时为营口)、淡水、汉口、南京、镇江、九江、台湾、汕头、烟台、琼州(《天津条约》);天津(《北京条约》)。
答案:第一次鸦片战争开的五个通商口岸全部位于东南沿海城市。第二次鸦片战争增开的十一的商埠,沿中国海岸线南北展开,又沿着长江向北的延伸。
2、请问红军在什么背景下开始长征的?简述红军长征的经过。在事实上重新确立毛泽东为红军领导人的会议的意义?剖析:1933年,蒋介石发动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红军领导人采取错误的方针未能打退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重新毛泽东为红军领导人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答案:1933年蒋介石调集百万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
敌人采取碉堡推进政策,包围中央苏区。由于红军领导人采取了错误的方针,红军未能打退敌人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瑞金 —— 突破封锁线 —— 强渡乌江 —— 遵义会议 —— 四渡赤水 —— 渡金沙江 ——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 翻越夹金山 —— 穿过草地 —— 进入甘陕 —— 会宁会师。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悠关的转折点。
3、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从城市转入农村,开展“工农武装割据”,建立红色政权。结合下面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名斗争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式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式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引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材料二 边界的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引自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1)结合材料一,“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结合学过的历史,说明材料二提出的观点。(3)结合学过的历史,说明当时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和地理位置有什么的特点?红军为什么在这样的地方建立根据地?剖析:仔细阅读材料,找出答题的思路。
(3)要有重点的内容,要记住几个比较有名的革命根据地的名称和地理位置,主要包括: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洪湖和湘鄂边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琼崖革命根据地。答案:(1)开展武装斗争,有计划地建设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
(2)大革命失败以后,反动派想将共产党人和革命力量占尽杀绝,边界的红旗子始终不倒,而且由星星之火发展呈燎原之势,使统治阶级的企图破产了。红军和红色政权的存在,是中国革命的希望和成功的新起点。
(3)名称许多是几省简称的组合,地理位置多处于省际交界地区。这些地方远离中心城市,敌人统治力量薄弱,也便于跨地域与敌人迂回周旋,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存在和发展。
4、(1)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次大屠杀是什么大屠杀?你对这一事件有何评论?(2)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如何?签订了什么条约?(3)结合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签订的条约内容,说明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危害?剖析:在甲午中日战争日军在占领旅顺后对当地和平军民实行野蛮的旅顺大屠杀。由于在此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在日本马关(今下关)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人军费白银二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4)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办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面收内地税。
然后根据条约规定,和历史所学回答第(3)问。答案(1):日本在旅顺对当地的和平军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
说明了日本军国注意的野蛮性、侵略性。历史不会忘记!(2)中国战败。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3)割地,使台湾和祖国隔离数十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并大量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增开口岸与。
5.2011江西省教师招聘中学历史考试专业知识考试题型
Ⅰ.能力要求
高中语文教师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考试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Ⅱ.考试内容
一、教育理论
内容选自庞维国的《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学科专业知识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10分。
2、古诗文阅读, 20分。
3、现代文阅读, 30分。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开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与试卷分值: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三、试卷内容及赋分:
1、教育理论,40分。
2、学科专业知识,60分。
四、各类试题的占分比例
1、教育理论,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共40分。
2、学科专业知识
(1)选择题(含多项)约25分;
(2)非选择题约35分。
6.历史学科教育学的一些题目寻求答案
1.听课的方法。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听课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一种主要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来说,一堂历史课所涉及的内容(如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过程等)、概念(如历史的时间概念、地理概念、人物概念等)是比较多的,而且往往是一次性出现(如一个历史事件的过程,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上重复讲述)。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听”“思”“记”三个方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语音、语义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听课的思考也包括考虑是不是听懂了,有没有疑问等自我质疑。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笔记,一般是记录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高中阶段的笔记除了这些,还可对教师讲述的内容选择记录,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笔记的书写要整洁、快速,以便于整理、复习。
2.阅读教材的方法。这里说的教材,是指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资料、历史读物等。阅读历史材料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式之一,是接收历史的好方法!
7.高中历史答题要点
答题要点,作为一名历史健将,我告诉你,见到大事,就多看,见到原因就要想,就要结论,就要记。
其实,历史,很好学。不要把它当成语文数学之类的科目。
记住,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可以当成故事书看。遇到不解的,多上网查查,问问老师。
学历史,不在书内,而在书外。电视剧,故事,别人的谈话,新闻内容等等,都是历史的学习。
学会细心,学会好奇。比如说,听到别人说故事,讲狸猫换太子,就可以上网查查,看看是不是真有,具体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故事,还包括,股市中的皇帝,是不是真的,包拯,是不是真得,都要好奇,去找去查,不知不觉,你的历史水平,就会提升。
学习,来自生活,保持一颗好奇心,是你学习的根本动力。
8.高中历史问答题答题方法
高中历史问答题答题要诀
文科综合考试问答题在试卷中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历史单一学科的问答,一种是在三个学科的综合命题中有部分提问要用历史学科的知识回答。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要按照历史学科回答问题的规律和方法来回答。答题离不开五个字:述、论、析、比、评。
“述”,就是叙述。答题中一般表现为概述、简述、论述、综述等。答题时一般按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表达就行,所要注意的是:(1)围绕题目要求的有关知识点一定要涉及,不必展开,但要讲述明白。不可遗漏。(2)简述、概述、综述一类需要的概括性较强,时间跨度较大的,要先划分历史阶段,再按阶段回答问题。三、答题时间性强,要条理清楚。
“论”,就是论证。一般表现为命题给出一种观点或一个论题,然后要求用相应的理论和事实加以说明。有的题给出一则材料,现要求提炼有关信息,再判断信息的正确性,然后再加以说明和论证。
论证首先应该判断观点和论题的正误,标准有两条,一是实践的标准,二是理论的标准。论证要摆事实,讲道理,首先要用充分的事实证明观点和命题的正确或错误,然后要做出相应的说明、结论或总结。答题强调列举史实要充分和全面,说服力强。
“析”,就是分析。一般先要回答“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回答“为什么”。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内涵和外延的掌握程度。也就是要求考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历史现象、时间、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去分析其原因、背景,揭示事物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作用、影响和历史地位,从而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比”,就是比较。就是把两个以上的事物或人物进行比较,一般的是要求比较各种历史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评”,就是评论、评价、评析等。“评”的对象包括历史人物、事件、制度、政策等等,范围相当广泛。要想评论正确,要做到以下几点:(1)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看问题。(2)评论问题的观点立场要正确。(3)评论要以事实做论据。
9.高中历史必须背哪些知识,做一般大题才没问题
我觉得吧,首先你要把课本上的内容都记 熟,知识点必须要掌握到位,然后平时的时候多做点大题
做大题的时候要把给你材料读懂读清楚,大题的题目有时候要求你从材料出发,有时候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如果是从材料出发的就要从材料着手,根据材料所提到的内容来答,没有提到的就不需要说了;结合所学知识的话就要答全了。
另外像那种比较难的大题,平时背的意义啊什么的基本上都用不上,所以你要把老师讲的知识点都理解透了,单单死记硬背也是不行的,重在理解。答的时候能用书上的语言尽量用书上的(因为书上的语言都比较严谨,自己组织的毕竟总没有编书的人说的好,因为每一句话他们肯定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如果实在不行碰到那种比较灵活的题目的话再自己写好了)
而且大题也不是全部都是难的,通常都是分几个小题的,越到后面越难,只要把书都读透了,第一第二小题应该是没问题的,碰到那种特别难的,也不能空啊,瞎掰两句也好,也要把它写满,可能还能蒙对一两点。
P.S.虽然大题很重要啊,但是我还是觉得选择题更难做啊,而且分值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