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药的原则有哪些
给药原则是一切用药的总则,在执行药疗时必须严格遵守。
(1) 根据医嘱准确给药 给药属于非独立性的护理操作,必须严格根据医嘱给药。应熟悉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用法和毒性反应,对有疑问的医嘱,应及时提出,切不可盲目执行,也不可擅自更改医嘱。
(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在执行药疗时,应首先认真检查药物的质量,对疑有变质或已超过有效期的药物,应立即停止使用。因此,在执行药疗时,护士应做好“三查七对”。
三查:指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查七对的内容)。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
(3) 安全正确用药 要将准确的药物(rightdrug),按准确的剂量(rightdose)用准确的途径(rightroute)在准确的时间(righttime)内给予准确的患者(rightpatient), 即给药的“五个准确”。 准确掌握给药时间、方法,给药前应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过敏史和所用的药物,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并给予相应的用药指导,提高患者自我合理用药能力。
药物备好后及时分发使用,避免久置后引起的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使用前应了解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结果阴性方可使用。
(4) 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要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动态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做好记录。 如用硝苯地平治疗心绞痛时,应观察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强度、心电图等情况。
2.中医给药的护理原则是什么
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最常用的一种手段,也是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任务完成得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
因此,必须正确掌握给药途径、方法、时间,中药起效时间和服药禁忌等有关护理。 给药要求 1、严格查对制度:严格查对制度是正确执行治疗的重要保证。
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药物的名称、剂量、煎药方法、给药途径、服药方法、服药时间、饮食宜忌等,均应查对核实,正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2、明确给药方法:要认真按医嘱要求执行不同的给药方法。
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在服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3、了解过敏史,熟悉中药的毒副反应:一旦发现过敏或毒副反应时,要及时停药,并配合抢救。
4、掌握给药时间:在指定时间内给药。同时做到服药到口。
5、观察服药后反应及治疗效果:服药反应包括正常和不良反应两方面,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观察之。治疗效果的观察,一是检验有效无效,二是决定再剂或停服。
如外感表证病人,服药后,周身微汗出,病人感到全身轻松感,表示表邪已解除,不必再剂;若汗出不透,病人仍有恶寒畏风之感,说明表邪未解,应服再剂。 中药的煎药法汤剂是中药最常用的一种剂型,注意煎药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1)煎药前要逐一核对无误,对于有毒或药性峻烈者,尤应注意。 (2)煎药器具以砂罐、瓷罐为佳。
忌用铁锅、铝锅。 (3)煎药前应先用清水将药物浸泡30-40分钟。
加水量应根据药物的量及煎药时间长短而定。 一般加水至高出药面3。
33cm,第二煎为第一煎加水量的1/3-1/2。 (4)煎药时间和火候,要根据药性而定。
一般药物煎20分钟左右。如为保持发汗解表药的宣散作用,宜用急火快煎。
补养药则应文慢煎,时间宜长些,以使有效成分的充分煎出。 (5)每剂药煎取液量,成人200-300ml,小儿减半。
(6)需特殊煎法的药物 ①芳香气薄荷的薄荷、藿香、钩藤、佩兰、砂仁等药宜后下,煎一、二沸即可。石膏、龙牡、赭石、磁石、珍珠母、石决明、龟板等金石介壳类药物,应先煎半小时左右,再与其它药同煎。
②附子、乌头等有毒之品,应另包先煎。尤其是川乌、草乌在剂量较大时,常须煎3小时以上,以舌尝无麻味为度。
③旋复花、枇杷叶、海金沙、马勃等药物宜用布包后入煎。 ④饴糖、蜂蜜月宜在药煎好后去渣兑入。
阿胶、鹿角胶、龟板胶应先用黄酒炖化后,待药物煎好去渣冲服。 ⑤犀角、羚羊角、鹿茸、沉香、琥珀、川贝、三七等药物,需先研成细末,再用开水或煎剂冲服。
⑥质轻而面积大的药物,如糯稻根须、玉米须等,应先将该药加水煎煮,然后去渣。再用此水煎其它药物,称为“煎汤代水法。”
内服中药剂型 1、汤剂是将药物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而成的制剂。具有吸收快,易于发挥疗效,且其药物组成和剂量都可随时根据病情灵活调整的特点。
多用于新病、急病。 另有将中药饮片打碎成粗末,服用时用开水泡软或稍煎后服,以及将汤剂浓缩而制成的冲剂,都有与汤剂相似的性质。
2、散剂是将药物碾成均匀混合的干燥粉末,服用时用温开水冲下。如沉香末、三七面等。
其特点是便于服用,制作、携带方便,药物损失少。 多用于慢性病或贵重、用量小的药物。
3、丸剂是将方中药物碾碎成粉末混合,再加水或蜜等调和后制成药丸,常用的有水丸、蜜丸两种。特点是吸收慢,药效持久,服用方便,易于保存。
适用于需较长时间服药的慢性病及疾病恢复期病人。 4、膏剂内服药的膏剂多为蜜膏。
是将药物饮片反复煎煮3-4次,去渣用文火浓缩,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红糖等制成。如梨膏、益母草膏等。
特点是服用方便、可口。多用于慢性病。
5、酒剂亦称药酒。是将药物置于白酒中,浸泡1个月左右。
如当归酒、木瓜追风酒、人参酒等。多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痛。
6、片剂是将药料煎成浓缩液,然后加入细料药、赋型剂等冲模打片而成。 此外,随着中药剂型的改革,还研制成冲剂、糖浆剂、茶剂等剂型。
给药时间与护理中医学认为人体内部活动有很强的时间节律性。如《素问。
生气通天论》中说:“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灵枢。
营卫生会》说:“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气受矣。”《素问。
脏气法时论》中指出:“肝病者,平旦慧,下哺甚,夜半静;……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脾病者,哺慧,日出甚,下哺静;……肺病者,下哺慧,日中甚,夜半静;……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哺静;”以上说明人体正气随天时阴阳盛衰而变化,指出一天之中五脏病的病情变化规律。 古代的“子午流注”更是集中地反映了人体气血盛衰变化的规律。
它认为心脏功能午时(11-13时)最强,子时(23-1时)最弱;肾功能酉时(17-19时)最强,卯时(5-7时)最弱等。临床实践表明,大多数心脏病患者多在夜间发病和死亡,肾气虚弱的肾炎患者,以早晨浮肿最明显。
说明“子午流注”理论有一定的科学性。所以,为提高药物的效果,护理人员应掌握给药时间护理知识。
1、重视给药时间给药时间应与人体内部活动的节律相一致。即阳药用于阳长时,阴药用于阴长时。
升药用在升时,降药用于降时。如选用扶阳益气、温中散寒、行。
3.给药护理的要求是怎样的
1、严格查对制度 严格查对制度是正确执行治疗的重要保证。
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药物的名称、剂量、煎药方法、给药途径、服药方法、服药时间、饮食宜忌等,均应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核实,正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2、明确给药方法 要认真按医嘱要求执行不同的给药方法和给药途径。
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在服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3、了解过敏史,熟悉中药的毒副反应 一旦发现过敏或毒副反应时,要及时停药,并配合抢救。
4、掌握给药时间 在指定时间内给药。同时做到服药到口。
5、观察服药后反应及治疗效果 服药反应包括正常和不良反应两方面,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观察之。治疗效果的观察,一是检验有效无效,二是决定再剂或停服。
如外感表证病人,服药后,周身微汗出,病人感到全身轻松感,表示表邪已解除,不必再剂;若汗出不透,病人仍有恶寒畏风之感,说明表邪未解,应服再剂。
4.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确定诊断,明确用药目的
明确诊断是合理用药的前提。应该尽量认清病人疾病的性质和病情严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当前用药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和合适的剂量,制订适当的用药方案。在诊断明确以前常常必须采取一定的对症治疗,但应注意不要因用药而妨碍对疾病的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2、制订详细的用药方案
要根据初步选定拟用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知识,全面考虑可能影响该药作用的一切因素,扬长避短,仔细制订包括用药剂量、给药途径、投药时间、疗程长短,以及是否联合用药等内容的用药方案,并认真执行之。
3、及时完善用药方案
用药过程中既要认真执行已定的用药方案,又要随时仔细观察必要的指标和试验数据。以求判定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包括在必要时采取新的措施。
4、少而精和个体化
任何药物的作用都有两面性,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更为复杂,既可能提高疗效,对病人有利,也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对病人造成损害。不同病人可因其病情不同对药物作用的敏感性也不同,这就使情况更为复杂。因此,用药方案要强调个体化。除去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必要的联合用药外,原则上应抱“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的态度,争取能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这里所说的“少用药”并非考虑节约或经济问题,主要的是要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预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