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基本知识、理论: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
2.初三化学复习资料和历年考题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
3.初三的化学知识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识记部分)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1)金刚石、石墨:C (2)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
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三、物质的溶解性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
(包括Fe(OH)2) 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四、化学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五、初中化学中的“三”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 (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 (1)FeO、(2)Fe2O3、(3) Fe3O4。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 (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 (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1)赤铁矿 (主要成分为Fe2O3); (2)磁铁矿 (Fe3O4); (3)菱铁矿 (FeCO3)。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
4.初三化学知识
一、氧气通常条件下是呈无色、无臭和无味的气体,密度1.429克/升,1.419克/立方厘米(液),1.426克/立方厘米(固),熔点-218.4℃,沸点-182.962℃,在-182.962℃时液化成淡蓝色液体,在-218.4℃时凝固成雪状淡蓝色。
固体在化合价一般为0和-2。除惰性气体外的所有化学元素都能同氧形成化合物。
大多数元素在含氧的气氛中加热时可生成氧化物。二、水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气水、海水、地下水等),人工制水(通过化学反应使氢氧原子结合得到水)。
水(化学式: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三、【实验1】 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装满水,通直流电,观察电极上和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和它的体积。
过一会儿用点燃的木条分别检验两根玻璃管内的气体。 实验表明,当接通直流电后,电极上就有气泡产生,两根玻璃管中汇集了无色的气体。
其中连接正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少,它们的体积比大约是1∶2。 反应化学方程式:2H₂O==通电==2H₂↑+O₂↑ 体积小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证明它是氧气。
体积大的气体,能够燃烧,这是氢气。 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实验2】点燃从氢气发生装置中产生的纯净氢气。将点燃氢气的尖嘴导管伸入充满氧气的干燥集气瓶里。
仔细看一看集气瓶的内壁有什么现象。 干燥的集气瓶内壁蒙上了一层水汽,说明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了水.这个反应表示如下: 无论是水的电解,还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两个实验都证明了水确实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人们经过大量的实验测定和科学分析,证实了1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水的分子式是H₂O。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仔细分析上述两个实验所发生的反应,我们发现这两个反应的形式不一样。电解水所发生的反应是由水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两种物质。
化学上把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高锰酸钾受热后生成氧气、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也是分解反应。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实验是由氢气和氧气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水一种物质。 化学上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也是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是化学反应中两种最基本的反应类型。
四、物质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其中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一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为单质,多种元素构成的为化合物。
五、碳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晶态单质碳如金刚石、石墨;有无定形碳如煤;有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如动植物等;碳酸盐如大理石等。 单质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取决于它的晶体结构。
高硬度的金刚石和柔软滑腻的石墨晶体结构不同,各有各的外观、密度、熔点等。 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溶于水、稀酸、稀碱和有机溶剂;不同高温下与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在卤素中只有氟能与单质碳直接反应;在加热下,单质碳较易被酸氧化;在高温下,碳还能与许多金属反应,生成金属碳化物。
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可以冶炼金属。六、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在这里,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七、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 例如:H2SO4(硫酸),HCl(盐酸),HNO3(硝酸),H2CO3(碳酸) 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碱 例如 :NaOH(氢氧化钠),KOH(氢氧化钾),NH3·H20(氨水)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例如:Na2CO3(碳酸钠),CuSO4(硫酸铜) ,NH4NO3(硝酸铵) 仅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的化合物为酸。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的化合物为盐,不一定都是如此。
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的化合物为碱。 ———————————-这些就是很重要的几个知识点,方程式什么的可以在网上搜罗到。
另,建议你找一本初三化学书细看,这才是最有帮助的,这些知识点总结,都未免粗糙了些。
5.初三 化学整体复习概念
第一章基础知识复习第1节 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2.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变化指的是生成了新物质,性质指的是可以生成新物质.3.CuSo4+5H2O=== CuSo +5H2O CuSo4+5H2O=== CuSo4+5H2O CuSo4+2NaOH===Cu(OH)↓+Na2SO CuSo4溶液为蓝色 用途(1)可以用CuSo4来检验水的存在,如果有水,则会变蓝色; (2)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如果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产生,则有.第2节 探索酸的性质1.酸的性质: (1)酸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HCl+Al(OH)3 =3AlCl +3H2O 2HCl+MG(OH)2=MgCl2+2H2O HCl+NaOH=NaCl+H2O (3)酸+盐=新酸+新盐 实验:鸡蛋壳(主要万分是CaCO )与稀盐酸的反应 现象:鸡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伸入试管的燃着的火柴熄灭 化学方程式: 2HCl+CaCO =CaCl +H O+CO ↑ 用途: 可以用来检验CO 的存在,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CO 气体 (4)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实验一: 除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 )实验 现象: 溶液变成黄色,时间稍长有气泡产生 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Fe+2HCl=FeCl2+H2↑ 实验二: 氧化铜(黑色)与盐酸的反应 现象: 黑色氧化铜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化学方程式 CuO+2HCl=CuCl2+H2O5.酸的个性: (1)盐酸(HCl) A.浓盐酸是无色液体,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会有白零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 B.工业盐酸因含有杂质而显黄色 C.实验: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 现象: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产生 化学方程式: 2HCl+AgNo3=AgCl2↓+HNO3 用途:可以用来检验氯离子的存在 (2)硫酸(H2SO4)A.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溅到皮肤上,要先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有必要时需医治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时,可发现很热.C.浓硫酸有脱水性,当滴在纸上时,会使纸变黑(化学性质)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用它来用干燥剂(物理性质)E.检验稀硫酸(或 )——取少量待检液体取于洁净的试管中,各滴入几滴 溶液和稀 ,有白色沉淀产生(3)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取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滴入几滴 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盐酸.(4)硝酸( Hno3) A.挥发性; B.腐蚀性; C.不稳定性(见光易分解,贮存在棕色瓶中)第3节 探索碱的性质1.碱的概念: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2.碱的性质: (1)碱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碱使无色酚酞变红,使紫色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用途:A.治胃病; B.用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2)碱+酸盐+水 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用途:A.治胃病; B.用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3)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实验:澄清石灰水中通入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 (4)碱+盐=新碱+新盐 实验一:氯化铜溶液(蓝色)氢化钠溶液反应. 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实验二:氯化铁溶液(黄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现象:生成红褐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3. 碱的个性(1)氢氧化钠(Naoh )A、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B、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在空气中易潮解,同时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需密封保存.C、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D、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E、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a.加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已变质: b.加入氯化钙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已变质: c.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已变质: F、氢氧化钠变质后除杂方法: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 G、氢氧化钠可以用来做干燥剂,可以干燥氢气和氧气,不能干燥 和 (2)氢氧化钙 A、俗名:熟石灰、消石灰; B、氢氧化钙溶液俗称石灰水;C、 (3)鉴别 和 溶液—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 气体(或各滴入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 ,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 .第4节 几种重要的盐一、盐的概念—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合的化合物.1、几种常见的盐: (1)俗名:纯碱或苏打 (2)结晶水合物: (3)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易风化 (4)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显碱性 2.碳酸钙(CaCo3) (1)是大理石、石灰石、贝壳和鸡蛋壳的主要成分; (2) 是一种难溶的盐; (3) (4)碳酸盐的检验:加稀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食盐(NaCl)(1)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 (2) 三、盐水性质(1)盐+酸==新盐+新酸 (2)盐+碱==新盐+新碱(3)盐+盐==新盐+新盐 (4)某些盐加热易分解 四、盐的制取 1.酸、碱、盐的溶解性 只有 、、、、溶. :全溶 只有 不溶 :只有 不溶 :只有 、、溶2.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手互相交换成份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 3.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1)反应物中没有酸时,反应物必须都能溶于水;(2)生成物中必须有气体、沉淀或水中的一种。
五、盐与化肥 1.常见化肥: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 2.氮肥:(1)作用:长叶; 尿素: (2)工业制法: (3)铵盐检验:铵盐与碱混合加热后,都有氨气放出,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6.初三化学整理知识
这个是有一次一个网友交流时传给我的—-我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五、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 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
7.初三化学复习提纲
初中化学总复习提纲上海市第十中学 秦元龙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理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例子如:空气分离法制氧气,石油分馏,固体NaOH潮解,浓硫酸吸水,浓盐酸挥发,活性炭吸附气体,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的形状变化。
化学变化例子如:晶体失去结晶水,风化,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晶体,生石灰吸水,NaOH吸收二氧化碳变质,煤的干馏,物质分解,燃烧,物质之间相互反应,钢铁生锈、食物腐败、酸碱指示剂变色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例子如:状态,气味,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熔点,沸点,硬度,颜色、密度。
化学性质例子如;不稳定性,稳定性,酸性,碱性,中性,脱水性,可燃性,腐蚀性,活泼性,不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毒性。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化合反应—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 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 合物的反应。 化合反应(几合一或多变一)(A+B→AB) 分解反应(一分几或一变多)(AB→A+B)常见能分解的物质如:H2O ,H2CO3,Cu(OH)2,Fe(OH)3 ,CaCO3,KClO3,NH4HCO3,Cu2(OH)2CO3 置换反应(单+化→单+化)(A+BC→AC+B);注意: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或置换酸中的氢,铁在置换反应中生成亚铁盐。
复分解反应(化+化→化+化)(AB+CD→AD+CB)注意:复分解反应发生在酸,碱,盐之间。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水生成。
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 发生氧反应(得氧) 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氧化剂) 发生还原反应(失氧)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在反应中是失去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金属氧化物是常见的氧化剂,如Fe2O3,CuO ,还有KClO3 ,KMnO4. 还原剂在反应中是得到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常见的是H2, C,CO,单质金属等。 物质 氧化性 还原性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发生反应 被还原 被氧化三、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1、元素符号:熟记28种元素符号(H,He,C,N,O,F,Ne,Mg,Al,Si,P,S,Cl,K,Ca,Mn,Fe,Cu, Zn,Br,Ag,I,Ba,W,Hg.,Na,Ar,Pb) 原子团:铵根NH4.,硝酸根NO3,氢氧根OH,硫酸根SO4.碳酸根CO32、化合价和化学式(分子式) 常见的元素化合价:钾K、钠Na、银Ag、氢H,+1价;钙Ca、镁Mg、钡Ba、锌Zn、铜Cu、汞Hg、铅Pb+2价 铝Al+3、硅Si+4、磷P+5 铁Fe+2、+3;碳C+2、+4 硫S双数 -2、0、+4、+6 氯Cl单数 -1、0、+1、+3、+5、+7 氮N单双全有 -3、0、+1、+2、+3、+4、+5 氟F、溴Br、碘I -1 ; 氧O -2 原子团:铵根NH4.+1,硝酸根NO3 -1,氢氧根OH -1,硫酸根SO4 -2.碳酸根CO3 -23、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1.根据化学式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的计算式;XnRYn+1=0, 如HnROn+1=0;注意计算化合价时式中的该元素用化合价代入进行计算。如计算KClO3 中氯的化合价(+1)+ Cl + (-2)*3 = 0, Cl = +5。
2.根据化学式求所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XnRYn+1=M,如HnROn+1=M, 注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时式中的该元素用相对原子质量代入,如计算HnROn+1=M中R的相对原子质量,n+R+16n+16=M, R=M-17n-16。3.正确书写化学式注意:H2,Cl2,O2,N2,Br2,I2,F2是双原子构成的分子 4.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配平、条件、气体向上或沉淀向下箭头。
4、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
化学反应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因此反应前后质量必然相等。 具体例子 四、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原子间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也不会变成其它原子。
原子由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共同构成。 2、原子结构示意图氢H 氦He 锂Li 铍Be 硼B 碳C氮N 氧O 氟F 氖Ne 钠Na 镁Mg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氩Ar 钾K 钙Ca3、原子结构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构成) (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中: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4、1)原子中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2)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和元素性质(化学性质)的关。
8.初三化学知识整理
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二、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
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三、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四、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活动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六、绿色化学的特点:P6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 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
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AB ===A +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N2 :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
9.一些初中化学基础题
1.远古植物的遗体埋于地下,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千万年才形成的2.远古动植物……3.增大接触面,加快反应速率4.温度,溶剂的浓度,溶质的浓度,大气压强5.Fe3O4+2C=3Fe+2CO2↑(条件是高温) Fe3O4+4CO==3Fe+4CO2 6.铝 锌7.含铁的质量分数高,含有害元素少,开采量大 8.先撤酒精灯,后撤导管。
目的是要防止生成的炙热铁与空气接触,重新被氧化成氧化铁,红褐色的固体逐渐变成黑色的固体,水槽有气泡逸出Fe2O3+3CO=2Fe+3CO2(条件为加热)。
10.化学专业知识
(一)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四、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 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 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