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巴拉太空计划专业知识

1.玩《坎巴拉太空计划》需要哪些基础知识

但是并非两个火箭必须离八帽子远……

测试方式:

K-200-32燃料箱一个,mark55侧挂式液体引擎16个(2*8),模块化梁段8个

第一次测试:

两圈各八个引擎以相同角度安装,但上面一圈用模块化梁段撑出去一段距离,和下面的引擎不重合:(三个数据依次是最大高度、最大速度和最大重力)12556 525 1.9

第二次测试:

延续上一次的设计,但按一下W让上面的模块化梁段竖着贴在燃料箱上,上下两圈引擎有部分重合:5562 225 2.3(下面一圈严重过热)

第三次测试:

在上一次的基础上把上面一圈逆时针旋转15度,上下两圈引擎依然有部分重合:12555 525 2.0

第四次测试:

模块化梁段打酱油(当然还是装在箭体上),上下两圈直径相同,依然是错开15度角,有部分重合:12555 525 1.8(下面一圈有轻度过热)

游戏结论:

游戏的设定略奇葩……

1、只要安装角度相同,上下两圈引擎要完全发挥作用就不能有一点点重叠,也就是说上下两圈的半径差必须大于引擎直径,否则上面一圈引擎就是死重,还不算上下面一圈的过热问题

2、只要安装角度不同,哪怕上下两。和下面的引擎不重合,还不算上下面一圈的过热问题

2:12555 525 1:

K-200-32燃料箱一个,否则上面一圈引擎就是死重,mark55侧挂式液体引擎16个(2*8),都能同时发挥作用,上下两圈引擎依然有部分重合,上下两圈直径相同、最大速度和最大重力)12556 525 1,也就是说上下两圈的半径差必须大于引擎直径,模块化梁段8个

第一次测试,有部分重合:12555 525 2,依然是错开15度角:

两圈各八个引擎以相同角度安装但是并非两个火箭必须离八帽子远……

测试方式.8(下面一圈有轻度过热)

游戏结论:

延续上一次的设计:

模块化梁段打酱油(当然还是装在箭体上),上下两圈引擎要完全发挥作用就不能有一点点重叠:

在上一次的基础上把上面一圈逆时针旋转15度,上下两圈引擎有部分重合.3(下面一圈严重过热)

第三次测试:(三个数据依次是最大高度.9

第二次测试:5562 225 2,但按一下W让上面的模块化梁段竖着贴在燃料箱上,但上面一圈用模块化梁段撑出去一段距离.0

第四次测试、只要安装角度不同、只要安装角度相同,哪怕上下两圈引擎依然有重叠,过热问题较轻微:

游戏的设定略奇葩……

1

2.玩《坎巴拉太空计划》需要哪些基础知识

但是并非两个火箭必须离八帽子远……

测试方式:

K-200-32燃料箱一个,mark55侧挂式液体引擎16个(2*8),模块化梁段8个

第一次测试:

两圈各八个引擎以相同角度安装,但上面一圈用模块化梁段撑出去一段距离,和下面的引擎不重合:(三个数据依次是最大高度、最大速度和最大重力)12556 525 1.9

第二次测试:

延续上一次的设计,但按一下W让上面的模块化梁段竖着贴在燃料箱上,上下两圈引擎有部分重合:5562 225 2.3(下面一圈严重过热)

第三次测试:

在上一次的基础上把上面一圈逆时针旋转15度,上下两圈引擎依然有部分重合:12555 525 2.0

第四次测试:

模块化梁段打酱油(当然还是装在箭体上),上下两圈直径相同,依然是错开15度角,有部分重合:12555 525 1.8(下面一圈有轻度过热)

游戏结论:

游戏的设定略奇葩……

1、只要安装角度相同,上下两圈引擎要完全发挥作用就不能有一点点重叠,也就是说上下两圈的半径差必须大于引擎直径,否则上面一圈引擎就是死重,还不算上下面一圈的过热问题

2、只要安装角度不同,哪怕上下两。和下面的引擎不重合,还不算上下面一圈的过热问题

2:12555 525 1:

K-200-32燃料箱一个,否则上面一圈引擎就是死重,mark55侧挂式液体引擎16个(2*8),都能同时发挥作用,上下两圈引擎依然有部分重合,上下两圈直径相同、最大速度和最大重力)12556 525 1,也就是说上下两圈的半径差必须大于引擎直径,模块化梁段8个

第一次测试,有部分重合:12555 525 2,依然是错开15度角:

两圈各八个引擎以相同角度安装但是并非两个火箭必须离八帽子远……

测试方式.8(下面一圈有轻度过热)

游戏结论:

延续上一次的设计:

模块化梁段打酱油(当然还是装在箭体上),上下两圈引擎要完全发挥作用就不能有一点点重叠:

在上一次的基础上把上面一圈逆时针旋转15度,上下两圈引擎有部分重合.3(下面一圈严重过热)

第三次测试:(三个数据依次是最大高度.9

第二次测试:5562 225 2,但按一下W让上面的模块化梁段竖着贴在燃料箱上,但上面一圈用模块化梁段撑出去一段距离.0

第四次测试、只要安装角度不同、只要安装角度相同,哪怕上下两圈引擎依然有重叠,过热问题较轻微:

游戏的设定略奇葩……

1

3.坎巴拉太空计划的技术介绍

指令舱(command pods),是整个航天器的指挥中心。它的控制着飞船的全部动作,也是动量轮 (动量轮也可以在部件中添加)的所在处,为飞行器提供扭矩。如果没有指令舱,那么整个飞行器就无法控制。只要是有飞行员的指令舱(或者是无人指令舱)都可以控制整艘飞船。

无人指令舱需要有电力才能实现飞船指挥,如果没有电力供应,整个飞行器也会无法控制,而载人指令舱有无电力供应均可控制飞船。 推进器(propulsion)为飞行器提供推力。它们一般通过向反方向抛射物质来产生向前的推力。由于只要是产生作用力即可推进,推进器有着很大的多样性。同时,推进器工作时一般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如果热量超过组件的承受上限,其就会因为过热而爆炸。另外,多数推进器在燃烧时都会产生一定量的电力来给飞行器使用。

液体燃料发动机

液体燃料发动机(liquid fuel engines)是一类通过喷射液态燃料提供推力的推进器。多数液体燃料发动机都通过使燃料(fuel,作为还原剂)和氧化剂(oxidizer)发生剧烈氧化还原反应(或者说燃烧)来产生推力,这类推进器一般会按照一定比例消耗液态氢和液态氧。但也有使用其他原理的发动机,例如核热火箭(nuclear thermal rocket, NTR),它使用核裂变反应堆产生大量热量来使氢燃料达到高温并沿喷口喷出(在1.0更新后此火箭发动机只消耗燃料),特点为推力较低但在真空中比冲量很高,但容易过热。

喷气发动机

喷气发动机(jet engine)是一类通过加热空气并使其沿喷口高速喷出来实现推进的推进器。它只需要消耗很少量的喷气燃料,故比冲量很高。同时,喷气发动机需要空气才可工作,在气压减小时它的效率会降低,当空气稀薄至一定程度时即会熄火。

固体燃料助推器

固体燃料助推器(solid fuel boosters, SRB)是一类通过燃烧固体燃料来产生推力的推进器,特点为推力较大,但点火后即无法控制喷射速度直至燃尽。 燃料罐(fuel tanks)是储存燃料的设备,拥有各式各样的尺寸和形状,装载各种不同的燃料。

液体燃料罐

液体燃料罐(liquid fuel tank)是一类储存液态燃料的燃料罐,一般为液氧和液氢,它们能供给连接的所有部件的液氧和液氢的消耗。

机身

机身(fuselages)是飞机的主体结构,多数有储存喷气燃料的功能。实际上承载燃料的机身属于液体燃料罐,但相对于液体燃料罐,其只储存喷气燃料,更适合喷气发动机使用。

姿态控制火箭燃料罐

姿态控制火箭燃料罐(reaction control system fuel tank, RCS fuel tank)供给姿态控制火箭(RCS thruster)所需的燃料。如果没有此种燃料罐,姿态控制火箭即无法使用。

氙离子工质推进系统

一种推力极小,而且耗电巨大的推进系统,使用氙离子作为动力源,只能和配套的发动机使用,但真空比冲极高,高达4200s。

4.坎巴拉太空计划新手要注意什么

在坎巴拉太空计划中,需要玩家具备一些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由于这款游戏十分考验玩家的物理知识,所以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学生党更能体会到“学以致用”。

新手须知注意事项:

1、喷气式引擎只能在高浓度作业。

2、不要在燃料用尽之前脱离助推火箭 要脱离请先紧急关闭。

3、不要以超高速着陆。

4、核子引擎比任何着陆架都长。

5、轨道仓不要只装一个太阳能板 核融合发电机也配一个。

6、任何时候珍惜小绿人的生命。

7、飞机的引擎确保有进气口。

8、轮子B键可以固定当前速度。

9、轮子带灯。

10、不要在浓大气层变轨 极其废燃料。

11、火箭最好不要向西飞。(非常非常废燃料)

12、不要在下降时不管反推火箭 它可能重新送你上轨道。

5.坎巴拉太空计划是不是对天文知识要求挺高的呀

嗯,需要一点天文学的积累。倘若把万有引力一章还给老师,那这游戏玩起来是繁复且索然无味的。如果不清楚比冲、引力加速这些概念,游戏玩起来也会比较吃力。

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很喜欢这款游戏的,比如我们在游戏里完成了Mum的载人航天之后,就会发现嫦娥计划现在进行到哪一步,哪些还有待攻坚,很少有游戏能让我如此开拓视野了,非常有意思。

怎么说呢,这款游戏应该是为航天迷所打造的,那也需要具备航天迷一些基本的积累,不过也不用太过担心,只要会算逃逸速度,会和周期,已经足够让你称为不错的玩家了。

6.坎巴拉太空计划生涯模式和科研模式那个好玩,两选一

新版的坎巴拉太空计划里面加入了生涯模式,对于玩家来说是个不错的体验,游戏中玩家可以通过升级点数来解开制作的火箭卫星,初期没有电池什么的,先随便收集点科研点做几个载人探空环绕什么的就可以了,然后点出4列4行,叫“科技”的这个科技(“列”代表从左往右数,特别说明一下), 于是我们就多了一个科研设备,而且有电池了! 所以可以设计一个入轨剩余DV1000多一点的载人飞船,带上鸡巴蛋去做绕月飞行 对!就是绕月飞行,不登陆! 对月1~2都分别绕一次,最好带上足够多的科研设备 在被月球捕获后就可以获得高轨道科研点,然后可以回家了 一定要使用返回式轨道来节约油(就是阿波罗用的那种8字轨道) 绕完2个月亮后我们其实就有了大量的科研点,可以爬到一个很高的科技~ 一条走到5列6行为止,于是可以装备400的电池和2/S的太阳板 一条走科技研发线(偏下的几行就是了),爬得越远越好! 一条走动力线,看个人的设计水平,推荐点到自己能设计出往返月1的船为止 接着是技巧!注意了 假设一个地方的科研点有200,那么你一次收集只能是一半,就是100 你可以把他带回家,然后再来这里收集得50,一次次重复递减,是不是很慢?很不爽? 于是电波传送就来了! 假设你一次收集到100,电波传回去50,少了50? 不! 其实你收集了100,传回去50,这个地方的科研点是剩下150! 少传送的科研没有消失,而是没有传送回去! 于是你可以马上继续收集,得75点~送回去37点,继续收集,传送……直到这里没有科研点 是不是很效率?很IMBA? 每种设备在一个采集点对应一个科研点总量,不能用其他设备提取,比如你用鸡巴蛋在mun表面写报告,报告内容假设总计有200科研点,这200不能用其他方式获得 于是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登月船 带上所有的科研设备,每种一个就行,不用多!一共是6种设备,看你能点到哪里了 配上各种天线,一共就3种天线,每种带2个吧~ 太阳板和电池要多带!大量地带! 这里说6种设备是排除掉了大气采集设备,这个大气设备比较坑爹,见仁见智吧 关于科研点的收集地点,具体的估计很多地方 这里推荐几个地方进行收集~ 收集方式有:7个科研设备,载人舱报告,EVA报告,采集样本共10种(必须登陆) 我们可以把7个设备,载人舱报告,一共8个项目设成一个动作组(很方便,吐血推荐) (有些设备在真空中不能用,我不会去特别提及,总之在采集点都采一遍就是了) 采集点 1:任何一个星体(包括太阳)的高轨(几十W米以上,不知道具体值)、低轨(大气边缘或者1w米左右吧,也不知道具体界限)为两个不同的采集点,由于时间充裕,刷得差不多再走吧 2:任何一个可登录星体的表面为一个采集点,同样时间充裕 3:任何一个有大气的星体,有2个不同阶段的大气采样点,即高层与低层 我们用上面的办法,把月1,月2的科研点一次一个地榨取干净~记得带上蛋 然后点出7列1行的核推 然后可以点出一个无人控制单元 我们用那个无人控制单元+一个不载人的载人舱,撞向EVE星球 在EVE的高轨,低轨,大气,地表什么的都采集一次,能得到几千点科研 这里不推荐带人去,毕竟不好接回来是吧 如果时机好可以考虑从EVE的卫星高轨道飘过去采集,没机会就算了,不重要 还有个技巧 比如你把8个项目设成了一个动作组1 按1,弹出来的框全部选传送回去 然后你可以马上再按1,继续点传送而不用管有没有电,也不用管他传完没 由于SC-9001(这里是恶搞ISO 9001?) 这个白桶状的设备传送效率只有20%,所以你需要最后手动多点他几次,弄个10来次基本也能榨干科研点了 大量的传送操作,你很快就没电了,让太阳板对着太阳,然后4格快进吧~看着资料慢慢传 最后检查下哪个设备或者EVA剩余的比较多,然后着重弄几次就换下个采集点 等EVE的科研点到位后 我们就可以设计略暴力的火箭了 设计一个载人船,目标是把duna系2个球榨取干净 我推荐在入Kerbin低轨的时候还拥有7000以上DV才出发,这样比较安全 利用窗口飞火星,被捕获后就可以采集火星高轨科研点了 利用大气减速,使你的AP点处于能被卫星捕获的高度 然后提高PE(别忘了采集),等着被捕获 依次采集卫星的,高轨,低轨,表面,等等的科研点,榨个干净 为了确保万一,在最后离开的发射升空段再采集个几次 接着准备降落火星 进入大气后一段时间就可以采集大气数据了 由于先去过EVE,其实不用着陆也能全开科技了 不过还是走走过场把火星表面的科研点也传回去吧 最后把蛋弄回坎星~科技树爬完。

7.坎巴拉太空计划如何赚科技点

同学你开了两三个问题效果是一样的……其实不用那么着急……再帮你贴一遍我的原文吧……

能赚科技点zhidao的物品:1. 科技science分类里面原版的东西 2. 小绿人本身 3. 载人飞船

方法:右键科技物品、小绿人和船舱,科技物品收集气压温度振动神秘黏液等;小绿人收集舱外报告和地表样本;飞船收集舱外报告

在不同的地内形做上述活动都可以赚科技点,同一星球的同一个地形只能收集有限的次数。有大气星球也可以收集大气数据,根据厚度不同也可以收集不同种类。如果到其他星球,科技点基本上会大幅上涨,一次几千几万容都有可能。

一般最好不要用天线传输,因为天线传输比带回地面的科技点要缩水。

大的实验室可以处理样本,重新激活被锁定的实验物品(如粘液),处理之后可以获得科技点加成。

真的嫌麻烦的话,那就改CFG,直接来个几万科技点……不过那不就失去生涯模式的意义了吗

erp系统是什么意思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