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教学管理包括那些知识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学和教育科学基本理论,接受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训练,就业方向多为高职院校教学及管理工作。 培养具本专业有广泛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扎实的教育学科、心理学科基础知识和牢固的教育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教学、管理、咨询和辅导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及各级各类中小学校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咨询和辅导等方面工作的应用性人才。
主要课程: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法学、教学论、德育原理、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学校管理学、教育行政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调查、毕业论文、管理心理学。
2.教育管理有哪些基础知识
1、教育学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电视课6,5学时,录音课4学时。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基本原理,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小学生的特点与教育,我国中小学的课程,中小学教学,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学课外教育,班主任工作,中小学教师,学校、家庭、社区教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管理概论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电视课2.5学时,录音课9学时。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学的基础知识,管理者、管理职能、管理对象、管理方法的基础知识,以及中外管理思想举要等。后续课程:学校管理。
3、学校管理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录像课2学时,录音课10学时。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以阐明学校管理职能和实务为我国中小学管理者提供具体的管理规范、方法和手段,提高其管理水平;以可操作的技能训练规范并强化中小学校管理者的基本功,全面而有效地提高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管理中小学校的能力。
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我国广大的基层中小学校管理人员和地方教育行政干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学校管理一般理论、学校管理实务和学校管理技能三大部分。
设为25个学习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管理思想,学校管理组织机构,学校管理组织制度,学校管理目标和目标管理,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管理原则和方法,学校领导与班子建设;学校教学工作管理,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管理,教师工作管理,学生工作管理,教育科研管理,总务工作管理,学校公共关系;学校领导决策,学校工作计划、总结,考察与考察报告,领导听课与评课,组织与主持会议,领导沟通与协调,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等。先修课程:教育学、管理概论。
后续课程:学校管理心理、教育行政概论。4、学校管理心理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录音课10学时,电视课4学时。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比较系统地获得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理解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规律,学会并掌握学校管理心理学的方法,培养学员具有运用心理学规律分析与解决学校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个性心理与管理;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教师心理与管理;学校群体心理;学校人际关系;学生心理与管理;学校领导心理;学校组织与组织文化。
先修课程:教育学、管理概论、学校管理。后续课程:教育行政概论、教育法制基础。
5、教育行政概论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录音课1学时,电视课2学时(4个25分钟的标准本)。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教育行政概论中所阐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有关知识。
能理解教育行政概论中所概括的对教育管理实践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能运用教育行政概论中所揭示的原理初步分析和解决教育管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教育行政体制、教育行政机构、学校教育制度、课程行政、教育人事行政、教育财政、教育设施、教育立法与执法、教育规划、教育督导、教育评估、教育行政的国际比较。先修课程: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心理。
后续课程:教育法制基础。6、教育法制基础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4学时。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能够掌握教育政策、法律、法规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够初步运用法律武器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为使学校管理步入法制建设的轨道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导言、教育法概述、教育行政机关、学校、教师、学生、教育法律救济、学校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等。
先修课程:学校管理、教育行政等。7、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研方法”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和教育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在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课程开设次序在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之后。
本课程5个学分,计划课内学时90,录音课10学时,IP课程4个,开设一学期。教育研究方法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教育科研的设计,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研究假设的统计推断,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和研究的评价。本课程的文字教科书采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8.《英语I(1)》 课程性质:必修、统设,3学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掌握1,100词左右的常用词汇(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600词)和相关的常用词组;能听懂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教学用语和日常生活用语;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谈;能读懂所学词汇和语法范围内的故事、短文及通知、便函等;能够用便条转达具体信息,写出简短的私。
3.教育管理有哪些基础知识
1、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2、教育学的发展一般经过哪几个基本阶段? 答:(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包含在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中,未形成独立学科。(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以一系列具有比较完整理论体系的资产阶级教育家及代表作的出现为标志。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以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斯卡娅及代表作为创始,本世纪50年代后,实现教育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 3、广义的教育指什么?狭义的教育指什么? 答:在社会中凡是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这是广义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一般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狭义教育有时也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一(义)语使用。
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答:(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5、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 答:(1)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
(2)共产党统一领导,创办。(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宗教迷信,提倡唯物主义。
(4)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把它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强有利手段。 6、什么是教育目的?什么是培养目标? 答: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7、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答:(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8、什么是智力?为什么要发展智力? 答:智力是保证人们有效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包括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等因素。
发展智力的原因:(1)它不仅是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且有极大的客观性。(2)长期以来教学实践反复证明开发智力的重要。
9、体育的内容有哪些,具体任务是什么? 答:体育的内容有:田经、体操、球类、游戏、武术、游泳、军事体育。 具体任务:(1)增强学生体质,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2)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0、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答: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的实践,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1)可以促使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特殊的功效。
(2)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3)有抬情健身的作用,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11、劳动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答:(1)现代工业和手工工艺生产劳动的知识技术。(2)农、副业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术。
(3)服务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 12、什么是学制? 答: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包括学前教育机关,小学、中学大学及各级各类专业学校、业余学校和特殊学校,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13、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学制特点是什么? 答:(1)保证广大劳动人民及子女先受教育的机会。(2)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向。
(3)重视在职干部的再教育。(4)体现了方针、任务的统一性方式方法灵活性相结合的精神。
(5)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则。 14、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5、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2)对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变换和创新。(3)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
16、教师应该怎样热爱学生? 答: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统一,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要一视同仁,对学生思想、智力、身体要全面关怀,对学生的情感要求稳定性。 17、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有哪些职业道德修养? 答:(1)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
对教育事业有献身精神。(2)热爱学生。
(3)有集体协作精神。(4)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
18、论述对一个合格人民教师的能力素养的要求。 答:(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
4.教育管理有哪些基础知识
1、教育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电视课6,5学时,录音课4学时。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基本原理,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小学生的特点与教育,我国中小学的课程,中小学教学,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学课外教育,班主任工作,中小学教师,学校、家庭、社区教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管理概论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电视课2.5学时,录音课9学时。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学的基础知识,管理者、管理职能、管理对象、管理方法的基础知识,以及中外管理思想举要等。 后续课程:学校管理。
3、学校管理 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录像课2学时,录音课10学时。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以阐明学校管理职能和实务为我国中小学管理者提供具体的管理规范、方法和手段,提高其管理水平;以可操作的技能训练规范并强化中小学校管理者的基本功,全面而有效地提高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管理中小学校的能力。
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我国广大的基层中小学校管理人员和地方教育行政干部。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学校管理一般理论、学校管理实务和学校管理技能三大部分。
设为25个学习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管理思想,学校管理组织机构,学校管理组织制度,学校管理目标和目标管理,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管理原则和方法,学校领导与班子建设;学校教学工作管理,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管理,教师工作管理,学生工作管理,教育科研管理,总务工作管理,学校公共关系;学校领导决策,学校工作计划、总结,考察与考察报告,领导听课与评课,组织与主持会议,领导沟通与协调,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等。 先修课程:教育学、管理概论。
后续课程:学校管理心理、教育行政概论。 4、学校管理心理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录音课10学时,电视课4学时。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比较系统地获得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理解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规律,学会并掌握学校管理心理学的方法,培养学员具有运用心理学规律分析与解决学校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个性心理与管理;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教师心理与管理;学校群体心理;学校人际关系;学生心理与管理;学校领导心理;学校组织与组织文化。
先修课程:教育学、管理概论、学校管理。 后续课程:教育行政概论、教育法制基础。
5、教育行政概论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录音课1学时,电视课2学时(4个25分钟的标准本)。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教育行政概论中所阐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有关知识。
能理解教育行政概论中所概括的对教育管理实践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能运用教育行政概论中所揭示的原理初步分析和解决教育管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教育行政体制、教育行政机构、学校教育制度、课程行政、教育人事行政、教育财政、教育设施、教育立法与执法、教育规划、教育督导、教育评估、教育行政的国际比较。 先修课程: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心理。
后续课程:教育法制基础。 6、教育法制基础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4学时。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能够掌握教育政策、法律、法规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够初步运用法律武器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为使学校管理步入法制建设的轨道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导言、教育法概述、教育行政机关、学校、教师、学生、教育法律救济、学校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等。
先修课程:学校管理、教育行政等。 7、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科研方法”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和教育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在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课程开设次序在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之后。
本课程5个学分,计划课内学时90,录音课10学时,IP课程4个,开设一学期。 教育研究方法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教育科研的设计,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研究假设的统计推断,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和研究的评价。 本课程的文字教科书采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8.《英语I(1)》 课程性质:必修、统设,3学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掌握1,100词左右的常用词汇(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600词)和相关的常用词组;能听懂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教学用语和日常生活用语;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谈;能读懂所学词汇和语法范围内的故事、短文及通知、便函等;能够用便条转达具体信息,写出简短的私人信函。
同时,本课程通过提供一些英语国。
5.作为一个专业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作为专业教育者,教师的专业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专业精神;二专业知识、三专业能力、四、实践智慧一、专业精神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专业精神占很重要的地位,专业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心儿童,热爱儿童。
这是老师专业精神中最核心的方面2、平等的对待和尊重儿童。平等对待与尊重幼儿,既是儿童的权利和成长需要,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榜样和教育,要容忍和尊重儿童的差异、促进每个儿童富有个性地,充分地发展3、责任意识。
幼儿教师要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努力支持和帮主儿童的学习和成长,为每一个儿童的长远发展在早起奠定良好的基础二、专业知识 教师应该具备科学的、全面的专业知识,1、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指与教师教学相对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在正确地认识儿童与儿童发展,掌握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规律。与儿童交往的过程中研究儿童,2、广播的普通文化知识。
3、丰富的课堂情景知识。4.科学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科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及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知识。
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教师学生观、教育观的专业知识。
它可以确保教师有效地履行自己的专业职责,除了以上的教育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的教育艺术,教育智慧以及熟练地师幼互动侧罗和技能技巧。
三、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包括理解他人和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和、教育科研能力以及养护能力。组织活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提高能力、还包括计划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指导和总结评价的能力,总结概括为:1、有效地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2、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3、领导和组织能力四、实践智慧实践智慧主要表现在对知识传授的超越、教学机智及对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等方面,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敏锐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是教师实践智慧形成的一个主要的标志。
除此之外,教师的实践智慧还表现在对教育过程进行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等方面。
6.教育管理的基础知识都有哪些
1. 管理,是指管理主体组织并利用其各个要素(人、财、物、信息和时空),借助管理手段,完成该组织目标的过程。
2. 管理主体是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可能是国家,可以是一个单位;也可能是一个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组织。
3. 管理的手段包括5个方面:强制(战争、政权、暴力、抢夺等)、交换(双方意愿交换)、惩罚(包括物质性的和非物质性;包括强制、法律、行政、经济等方式)、激励、沟通与说服。
4. 管理的过程包括6个环节:管理规则的确定(组织运行规则,如章程及制度等)、管理资源的配置(人员配置及职责划分与确定、设备及工具、空间等资源配置与分配)、目标的设立与分解(如:计划)、组织与实施、过程控制(检查、监督与协调)、效果评价、总结与处理(奖惩)。
5. 教育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财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内部各种有利条件,高效率的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是国家对教育系统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分为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
6.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7. 教育学的发展一般经过哪几个基本阶段?
答:(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包含在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中,未形成独立学科。(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以一系列具有比较完整理论体系的资产阶级教育家及代表作的出现为标志。(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以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斯卡娅及代表作为创始,本世纪50年代后,实现教育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
8. 广义的教育指什么?狭义的教育指什么?
答:在社会中凡是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这是广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一般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狭义教育有时也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一(义)语使用。
9.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答:(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10. 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
答:(1)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2)共产党统一领导,创办。(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宗教迷信,提倡唯物主义。(4)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把它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强有利手段。
11. 什么是教育目的?什么是培养目标?
答: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12.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答:(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13. 什么是智力?为什么要发展智力?
14. 答:智力是保证人们有效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包括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等因素。
发展智力的原因:(1)它不仅是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且有极大的客观性。(2)长期以来教学实践反复证明开发智力的重要。
7.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反思现行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我们不难发现其存在的弊端:以“分”为本。
现行教学管理,盛行分数主义。分数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手段,也是考查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促进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强有力手段,控制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根极可怕的“魔杖”,分数管理严重歪曲了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
校章校制是学校办学经验的结晶和反映,但有些学校过分细化规章,把教师和学生当成管理的对象,把领导变成监工,这种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的本性。因此,构建人性化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势在必行!重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学校进行教学研究必须以校为本,即要从学校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的目的,在学校中,通过学校,为了学校。教学研究要在学校取得“合法”地位,并真正成为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永恒动力,必须进行制度的建设。
同时通过制度化的建设,在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这是保证教学改革和教学专业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内在机制。重建“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民主化教学意识的养成。为此,学校必须改变以往“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由教师、学生、学生家长、教育专家或社会知名人士组成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广大教师可以通过一种法定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参与学校管理工作。
重建“促进教师成长”的考评制度。首先在制订考评内容和标准上,要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
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的内容。其次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要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最后,考评结果要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杜绝分数主义,要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来看待每次考评的结果,为教师建立档案,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从课程社会学的角度而言,课程实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价值观和学校文化重建的过程。有人认为,新课程改革持续发展有三大推动力:第一,热情和责任;第二,校本研究制度的建设;第三,学校文化重建。
我们以为新课程持续发展核心的动力应该是新的学校文化。在新课程推进中,学校文化建设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将教育目的、课程蓝图变为现实。我们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应该放在“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上。
简单地说,教学管理制度就是保障教学系统有效运行的组织形式和行为规范。用外延方式来下定义,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和教师教学的行为准则(教学常规)的总和,它包括教学思想管理、课程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评价与考试管理、教研科研管理和教学行政管理等。
事实上,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领域,都未把教学管理上升到“制度”的层面。大多数的《教育学》、《教育原理》、《教学论》书上讲“教育制度”、“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而不提教学制度,甚至在《学校管理学》著作里也很少有专章论及“教学管理制度”。
实践上以“教学常规”论之。但教学管理制度确实存在,它具体表现为一种教学组织结构,比如班级授课制;一套关于教学程序与教学行为的规范体系,比如教学常规;同时它还是一套分类系统与激励机制,如教师的职称晋升等。
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系统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教学系统是由有形的教学人员、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时空等物质和无形的课程理念、教学思想等意识组成。
正是通过教学管理制度,如同计算机程序一样,把教学系统的各种因素连接成一个整体,保证教学活动有序、规范、高效地运行。一方面,课程理念、教学思想总是借助一定的制度才能转化为人们自觉的行动,变成现实;另一方面,人员设施等又总要不得借助于制度才得以合理地开发与利用。
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保证教学质量的对策探讨建设和谐社会与发展高等教育关于办学特色的思考试论高校教学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责划分论提高高校管理创新能力基于学科建设的教学改革与管理实践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经费筹措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中美大学图书馆用户教育的比较与思考论广东省电子商务市场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我校旅游与环境学院建设发展的比较研究关于加强高校考试管理的探讨广东商学院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加强专业教师指导,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广东商学院师资队伍发展研究中美两国教师聘任制异同之比较研究政府采购制度及其对高校图书采购的影响论工具理性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完善管理学科体系,培养21世纪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我国高等学校发展层次定位研究广东商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探索多媒体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基于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