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已具备的专业知识,科研工作基础及可行性分析怎么写
对申请人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考核意见:XXX的博士课题处于学科前沿,取得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其中X篇为SCI刊源,X篇被EI收录。XXX在科研工作中能够熟练地查阅国内外专业资料,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表现出优秀的科研创新精神,已经具备了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对申请人提出的研究计划的评价(如可行性、先进性、创新之处、理论和实用意义):XXX的博士后课题围绕XXX开展研究,选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在综述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以我国XXX技术的需求为背景,研究方案先进,技术路线可行,可望获得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查看原帖>>。
2.2016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师招聘,笔试考试内容是什么
目前,2016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师招聘公告已经发布,根据公告可知:
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先笔试后面试。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或具有博士学位应聘者免于笔试,直接参加面试。
1.笔试满分为100分,主要对应聘人员拟聘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进行考核,以闭卷方式进行。笔试成绩低于60分者无面试资格。
2.按招聘计划与面试人数1∶3的比例,根据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各岗位参加面试的人员名单。面试满分为100分,面试成绩低于60分者不予聘用。
3.当今社会到底是专业知识更重要还是个人实践能力更重要
从理论上来讲: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存在那个更重要的问题。
(学过马哲的自己都晓得这个问题怎么论述,这里就不多讲了。) 从实际来看的话: 如果大学毕业了想继续深造,考研究生的话,那专业知识很重要。
平时专业课的成绩会影响到是否能够保研。而且本课阶段丰富的专业知识对上研究生后的研究学习很有帮助。
一般研究生阶段不会有太多的时间看书,因此,原有的理论基础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今后的研究水平。而实践能力相对来说就可以在研究生阶段再培养。
毕竟只要基础扎实,实践不是问题。 如果大学毕业找工作的话,那实践能力是绝对排第一的。
用人单位主要还是看你的能力,成绩的话过得去就行。而且真正能将所学专业用到实处的不多,都是在工作以后再自学与工作相关的知识。
因此,这种发展方向的话在本科阶段就应该主要锻炼自己的自学、实际操作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 此外专业知识在与人际交往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它可以帮助用我们坚强且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以及博古通今的学识和见识去更好的掌握人际关系,让对方相信自己的技术特长,并且乐于互动沟通,最终达到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以后无论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都要对自己的行业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甚至是进行自我催眠,只有自我的专业知识丰富,才会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取得别人的信任和欣赏。
4.将来想从事科研大学应具备什么素质,能力
韩金林2009.7.1大学生在学完高中的物理、化学后,进一步学习了高等数学、微积分、物理等有关的专业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
但大学生还从未进行过真正的科研工作,下面我们讨论一下大学生做科研要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一、转变思路过去所有的学习,都是老师教学生做作业然后考试这样的过程。
这是学习、练习的过程,其目的是掌握知识,但这些知识不是科学,科学是探索未知。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练习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这个能力才能做科学研究。
做科研不同于过去的做作业,它是针对一个全世界都不知道答案的研究题目,通过努力,利用过去学习的知识,包括英文、计算机等,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总的来说,大学生过去的学习只是积累已知的知识,而科研是利用已知的知识和掌握的能力去探索一个人类未知的问题。
因此,思维方式必须经过大的转变。二、选题不宜太难大学生做科研的题目不宜太难。
如果太难,会占用学生过多时间,而影响他们学习正常课程、掌握知识的机会。学习做科研在我国是研究生的任务,如果提前到大学阶段进行实践,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不宜花过多的精力。
因为到研究生阶段,系统学习知识的机会很少。在我看来,大学阶段最好多选课,自己能用得上的、感兴趣的课都尽量学,越多越好。
有的学生基础学得不够,到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阶段再自学,效果就会差一些。考虑到大学生学习应该非常忙,大学生的科研课题不宜太难。
我个人鼓励大学生多掌握知识,掌握技能,这样更有利于将来的科研。三、掌握科研的基本步骤1)提出问题实际上只要问一个“为什么”,都可能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只不过有些问题太难,也有些问题不值得做。
学会提出问题是科研中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步骤。只要有心,多问一个为什么,然后进行适当的筛选,一个好的科研课题就会产生出来了。
因此科研课题是通过问为什么建立起来的,这是最基本的步骤。2)寻找问题的答案这又分成两个步骤,首先是通过查找资料来了解是否有人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做科学是探索人类都不知道答案的问题,不是做家庭作业。别人都知道答案的问题,我们把答案找出来,这不是科学研究,而是学习。
所以当一个问题提出来后,一定要先通过各种手段去了解是否已经有答案。我们现在的学生都会用Google或百度来解决生活上遇到的问题。
做科研也一样,只不过要查找的是更专业的资料。现在Google也有一些科学的资料,比如课件、演讲、甚至是科学前沿的会议文集。
查找资料的过程保证提出来的问题是科学的。当确定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之后,就可以进一步和专业的老师讨论,寻求一些帮助。
因此科研往往需要一个指导老师。有的学生,没有自己问为什么,直接请老师出课题做,这样就两步并成一步,因为老师基本上知道这个问题的情况。
即便如此,查资料的过程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过程。查完后发现这个问题确实很多人不知道,但他人已用了什么方法去尝试,有什么结果,都要了解清楚,然后才进一步去研究。
研究分成几种类型,第一种是把规律从文献资料中总结出来。第二种是把前人做的事情都好好看看,自己是不是能想出更好更巧妙的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推进一步。
有可能前人的一些工作缺少工具,比如数学,计算机,外语等,你掌握了某种新的工具也许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很多情况下做研究不是一下子就把所问题完全解决了,很可能只是探索这个难题中的一小部分。
有时寻求一个问题的答案就像建立一个学科一样难。例如多少年前问:“太阳为什么会发光”,要解答这个问题,现在知道需要原子核的理论,太阳大气的模型等知识。
几十年前没有这些知识基础,回答起来就很难。3)做笔记所有的探索过程都要做笔记。
从问题的提出和资料查找开始就要记,还要完整地记录资料的出处。笔记一方面能记录自己思考的心路历程,另一方面,从做好的笔记里能找出前人的问题。
很多人因为资料查找不全,或者查过忘了使得工作难以进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笔记也十分重要,笔记可以验证你的结果。
有时你自己搞错了,看笔记也许就能发现问题所在。因此,做好每一步的笔记在科研中是十分重要的。
4)写论文问题都研究清楚有结论后,要把所有的调查研究,包括笔记进行仔细的总结和整理,最后写成一篇论文。论文包括几个部分:摘要,引言,问题的解决,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
写论文思路一定要十分清晰。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首先要清楚你的论文题目是什么。
摘要是概括全文的一个东西;引言是阐述问题的提出,介绍前人对这个问题有哪些思考,他们都做过什么样的工作,得出了什么结论,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我们这个工作要解决什么问题。论文的第二部分,交代我们用了什么样的资料或者观测实验,怎样一步一步的往下做,得到一个新的结果,有的包括公式的详细推导。
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图、表、公式都要十分清晰,让人一看就懂。这部分实际上是论文的主体。
第三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讨论这项工作和前人比较,有什么进步,有什么局限。
5.如何发展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提高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思考 中国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着重认知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导致大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缺乏岗位竞争力,提高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当务之急。
随着现代测绘技术在各项工程和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测量实践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测量学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通过解决测量实践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工程思维能力。
一、测量学实践教学的性质与现状 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包括理论、实验和实习等教学环节。测量学是解决学生在工程建设中需掌握的测量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从事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奠定基础的一门课程。
在中国高等学校的教学中,理论教学作为主导型教学模式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虽然测量学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特点,但它还是游离于学校的主导教学模式之外。单纯进行测量学实践技能训练教学改革,学校支持力度不大,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教师信心不足。
在全面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大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融入测量学实践教学,让测量学实践教学担当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角色,更有利于测量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二、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策 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具备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实践能力包含着四个基本构成要素: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因素、专项实践能力因素和情境实践能力因素。实践能力构成要素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相应的对策:第一,激发学生的实践动机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第二,关注学生生理和心理素质综合协调发展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基础性条件;第三,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第四,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出解决真实问题的要求和条件,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三、加强和完善测量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一)激发学生参与测量学实践技能训练和生产实践的动机 现代测绘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无处不显示着3S技术及4D产品的身影;特别在土木工程领域,借助于各种现代测量工具对大型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测量与监测是土木工程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现代测绘技术应用案例引入课堂,可大大提高低年级学生对测量学的学习兴趣。
测量实践教学沉积了大量优秀测量实践成果,将往届优秀的测量实践成果展示给新一届的学生,以激发学生对优秀测量实践成果的追求;借助于学生社团中的测量协会,每年举办测绘技能竞赛,奖励竞赛优胜者同样也是为了激发新一届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一些没有形成测量实践兴趣和成就动机的学生,建立测量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专项测绘技能考核,通过实践压力,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测绘技能,从而进一步培养测量实践兴趣和成就动机。
(二)关注学生生理和心理素质综合协调发展 在测量实习前,指导教师要进行实习动员、实习任务布置,要求实习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量实习任务,督促学生尽快融入实习情境,制定实习计划,扮演好实习角色。测量实践活动是为学生提供一种环境刺激,激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兴趣,从而促进他们对情境感知能力的顺利发展。
测量学实践教学活动是在野外并且通过肢体运动来完成的,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完成测量实践活动的体能基础。因此,要让每个学生充分认识身体素质对于将来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测量实践活动建立在测量知识的掌握基础上,但需要应用到许多相关知识,各学科知识有其基本结构、逻辑组织和发展规律,在实习过程中,新知识的获取促使其不断重构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知识的构建能力。测量学实践项目必须通过测量小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团体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是保证测量任务顺利完成的基础。
要在测量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直诚信、互助互利的道德取向,抓住身边的每一个教育机会激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为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平台。(三)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 测量学实践活动最终教学成果是学生完成数字地形图的测绘、施工放样和变形监测。
测量成果质量涉及到外业的测量方法、仪器操作技能,内业的测量计算、资料整理,以及团队的分工与合作。测量学实践活动从教到学的过程,并不会受到学生重视,但在测量学实践活动初期,学生会碰到许多自身无法解决的实践问题,适时地进行辅导和引导,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专项实践教学 在测量教学实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常规测量仪器不熟练,现代测量仪器不熟悉,外业测量成果常超限差,内业计算及电子成图无从下手。水准仪、经纬仪的操作技巧及提高观测精度的方法,全站仪、GPS-RTK的参数设置和数据传输方法,水准测量、导线测量、GPS测量的规范操作和减少测。
6.科研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第一、科研意识
科研意识是指人积极从事科学研究的心向,潜心捕捉和发现科研课题的求知欲。它是科研活动的内在动力,主要包括自身角色意识、问题意识、信息意识、合作意识。
所谓自身角色意识,即教师对教师职业应进行科研的认识状态,对科研型教师的认同状态以及对自己科研能力、科研优势的认识状态等。意识越清醒,则行动越坚定。在这里我认为其中对科研型教师的认同状态是最为重要的。
所谓问题意识,即教师对教育现象的认识状态,对教育成绩与事物的准确判定水平,具体又体现在教师对科研课题的选定上。对教育现象越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其选题的准确度就越高,对新情况、新问题就越敏感。
所谓信息意识,即捕捉科研问题与解决问题资料的能力,思路清晰、准备充分,则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证据与钥匙。
所谓合作意识,即教师借助他人能力或协助他人共同攻关的心理状态。合作意识越强的人,越能集思广益,丰富提高自己。
第二、科研意识
即进行教育科研所必备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由于教育科研对象的特殊性,所需要的知识与方法非常广泛,也非常深入。据介绍,李吉林在情境教育理论的创立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阅读和学习,涉及教育学、中小学教育史、心理学、大脑科学、美学、语。第一、科研意识
科研意识是指人积极从事科学研究的心向,潜心捕捉和发现科研课题的求知欲。它是科研活动的内在动力,主要包括自身角色意识、问题意识、信息意识、合作意识。
所谓自身角色意识,即教师对教师职业应进行科研的认识状态,对科研型教师的认同状态以及对自己科研能力、科研优势的认识状态等。意识越清醒,则行动越坚定。在这里我认为其中对科研型教师的认同状态是最为重要的。
所谓问题意识,即教师对教育现象的认识状态,对教育成绩与事物的准确判定水平,具体又体现在教师对科研课题的选定上。对教育现象越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其选题的准确度就越高,对新情况、新问题就越敏感。
所谓信息意识,即捕捉科研问题与解决问题资料的能力,思路清晰、准备充分,则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证据与钥匙。
所谓合作意识,即教师借助他人能力或协助他人共同攻关的心理状态。合作意识越强的人,越能集思广益,丰富提高自己。
第二、科研意识
即进行教育科研所必备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由于教育科研对象的特殊性,所需要的知识与方法非常广泛,也非常深入。据介绍,李吉林在情境教育理论的创立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阅读和学习,涉及教育学、中小学教育史、心理学、大脑科学、美学、语言学、社会学以及文艺作品、少年读物、时事新闻科技信息等,其中属于方法论的书就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系统科学》、《最优化原理》等。
一般教师进行教育科研,除了具备必要的学科知识外,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不可缺少。1、教育科研的基础理论
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文化学等。他对教育科研具有普遍指导价值。2、教育科研的专门理论
教育科研作为一项具体的科学实践,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因而必然有其特定的研究规范和要求,形成为一门较为独立的学科,包括教育科研原理与教育科研方法。它是保证教育科研规范性有效性和科学性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就是教育科研知识运用于教育科研情境解决相应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发现问题能力、预测设计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实施操作能力与书面表述能力能。1、发现问题的能力
科学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能否在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把它设计为研究课题,这是整个研究过程开始的关键一步。2、预测设计能力
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信息,预测未来变化,设计整个课题的工作思路与目标。3、信息筛选能力
即对相关信息的获取、识别、分类、编码、评估、使用等。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信息量大,此种能力的价值也越来越重要。4、实施操作能力
即落实、调整课题各工作环节的能力。5、文字表述能力
即把经过潜心研究得出的结论诉诸于文字,通过科研报告、科研论文、著作等表述出来的能力。这是科研工作的最后一环,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我国著名化学家卢嘉锡说过,“一个只会创造不会表述的人,不算一个真正的科研工作者”。
第四、科研精神
科研精神讲求坚持真理,用于探索、事实求是,发扬民主,全力合作,用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