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知识结构认知

1.如何运用经济学的专业知识来分析

朋友,我从我的理解来回答你的问题吧,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第一个问题我从微观经济学里面的规模成本递减和垄断的角度来考虑的。

都知道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产量到达一定的程度,产量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是递减的。道理很简单,产量越大,每个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就越小。超市相对于酒吧而言,批量采购,能够实现规模经济,特别是像沃尔玛这种全球采购的连锁超市,更是可以把供应商的价格压得很低。酒吧餐馆都是谢绝自带酒水的,所以从一定程度来说是垄断性质,所以价格自然就高了。

第二个问题,彩色显示器在技术落后的时期,相对LED来说肯定生产成本更低,所以价格上更占优势,从供需的角度来说,供给一定的情况下,价格越低需求量就越大。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所以生产LED液晶显示器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价格下降,所以LED逐渐的就取代了彩色显示器的地位。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计算机或者电子产品行业反映,摩尔定律——每18个月,同等成本情况下,电子产品性能就将增长一倍,意味着同等质量,价格将下降一半。这也就解释了这个问题。

个人理解,希望可以有帮助。

2.经济学学科框架

经济学的体系主要分这么几方面: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史,还有经济哲学。

数理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如何构建经济学的数学模型,和如何用数学方法来分析各种各样的模型,其实我们所学的所有经济学的原理都是构建在数理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只是由于初级经济学比较简单,很多原理只用图形来解释,没有涉及到图形背后的数学算式,但是必须指出,不能用数学算式解释的原理只能算是一种经济学的构想或者理念,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计量经济学:构建了经济学的模型之后如何来验证这一模型是否符合社会经济运行的现实呢?这就是计量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计量经济学主要是通过统计的方法来验证数理经济模型中各种变量的关系是否和社会现实相一致;同时计量经济学也通过统计数据来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比如说货币供给与物价上升是否有统计上的关系,但注意,统计所给出的数学关系只是假设,并不是科学的理论,因为统计学只反映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解释其背后运行的原理,通过计量可以告诉我们增加货币供给确实可以会导致物价上升,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就需要深入了解货币市场的运行机理,并构建模型用数理的方法演绎出来,这又回到数理经济的范畴了。

经济学原理:终于可以进入大家所熟悉的主题了,在经过了数理经济学的构建和计量经济学的检验之后的理论才能堂而皇之的步入经济学理论的殿堂,我们在经济学的教科书中所学到的所有知识都是完成了这两个步骤之后的。所有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的理论也必须通过以上的检验,当然他们的理论不一定都被写进主流的经济学教科书。

经济学的原理粗略的可以分成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这两个学科的划分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的,都是围绕市场如何分配利用资源来分析问题的,不过前者的市场要比后者大很多。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国民经济收入,物价、失业率、国民的消费、政府支出,税率等等一系列变量是如何互动的,当然引入了国际贸易——国际市场之后,这些变量的互动和其背后的机理会更复杂一些。

宏观经济学是在上世纪20年代凯恩斯以后成形的,60年代之后,弗雷德里曼等人又对凯恩斯主义做出了修正,现在国家的所有宏观经济调控都是根据这套理论来运作的,当然纯粹的社会主义国家除外,因为他们拒绝用市场来配置资源。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价格是如何形成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基于什么考量来决定自身所接受的价格与购买量(产量),以及企业规模如何影响企业的产量和利润,还有垄断如何影响市场资源配置,以及政府的介入会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福利受到怎样的影响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是新古典革命的直接产物,所以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比宏观经济理论历史更长,体系也更为复杂。 在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学体制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一些经济学分支科学,比如说就宏观经济的货币供给和利率问题衍生出了货币银行学,国际市场的分析衍生出了国际贸易学,对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衍生出了发展经济学;在微观领域,对于垄断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衍生出了产业组织理论,对于规模经济在城市形成方面的作用衍生出了城市经济学和产业集聚理论,等等等等等,多的不计其数。

此外,还有一些脱离新古典理论框架的“离经叛道者”,毕竟新古典框架的结构并没有涉及很多问题,比如说制度是如何影响市场运行的,分工是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等等,这就衍生出了新制度经济学和分工经济学等学科,新制度经济学已经产生的3名诺奖得主,而分工经济学值得骄傲的是其代表人物已故经济学家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杨小凯!!(虽然他的理论都是在国外完成的吧。 。

)尽管他们不属于古典经济框架,但这只是就他们分析问题的着眼点而言,而他们的分析方法是严格遵循数理——计量——原理这一研究框架的。

经济史学:主要分为两方面,对于经济学本身发展历史的研究——经济研究史,和对社会经济现象历史的陈述——经济史。 前者对于归纳总结前人思想和了解现今理论所处的位置和了解经济学框架是十分重要的,而后者则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材料,或者更夸张一点说,是经济研究的数据库,在经济学中也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历史都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但是以往的史学家却不重视这点(尤其是中国的史学家),如果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很多问题会有着更现实的解释,比如说中国如此频繁的发生农民战争完全可以通过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工业革命前适用)和当时政府错误的货币或者财政政策来解释,而不是传统史学家说的什么君王的道德问题。

这是就经济学在历史研究上的应用,同时如前面所说,历史是经济研究的重要数据库,而且今天的一切以及未来的一切全都是过去历史的延伸,不了解历史就不明白今天发生的一切的基础和缘由,是不能找到经济现象背后的运作机理的,也不会产生正确的思想,没有正确的思想很难作出正确数学建模,也就不能接受实践的检验。 终于到最后的经济哲学部分了~~~累死我了~~~~ 言归正传,个。

3.谈谈对经济学原理的认识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还是比较好的,每一版的核心内容没有区别,每个版本变化不大,核心内容基本相同,一般就是扩展了一些阅读范围、变更了一些习题什么的,引用的例子、排版设计什么的有不一样的地方,对于初学者来说没有区别。

《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人们是如何决策的。这其中包括四个原理:原理一,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

此原理典型的注释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某个你喜欢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个喜欢的东西,因此,作出决策要求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或者几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的重要,因为人们只有了解自己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原理二,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当作出任何一项决策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带来的机会成本。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生活中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界称这些调整为边际变动。在许多情况下,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作出更好的决策。

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行动。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因此,在分析任何一项政策时,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激励发生作用的间接影响。

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2、曼昆《经济学原理》中的消费思想一、关于消费、储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按照传统的观点,储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消费和储蓄,从而和生产又是一对矛盾,要想经济高速增长,就不得不压低现期消费,增加储蓄。

许多人在讲到储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往往以日本为例来论证这一观点。日本的储蓄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许多人认为,日本的高增长是因为它的高储蓄带来的,因此,“一个落后国家要想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就要像日本那样实行高储蓄的政策”,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的“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一节中,对储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二、关于人力资本投资和教育消费现代社会的发展,主要已不是依靠物质资本,而是依靠人力资本。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十分强调人力资本的作用,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三、关于社会公平和扩大消费需求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看不见的手并没有保证每个人都有充足的食品,体面的衣服和充分的医疗保健。

许多公共政策(例如所得税和福利制度)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更平等的经济福利分配。四、关于消费环境和经济福利。

4.了解经济学的入门基础知识

首先我要告诉你经济学是一个很复杂的一个学科,并不能通过一两本书就能掌握的,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以及数字方面的天赋,对很多方面都要掌握的很透彻,但是要是刚刚入门你可以看一下西方宏微观经济学,学习一下基础知识! 那我给你推荐两本入门书籍吧《牛奶可乐经济学》和 曼昆 的《经济学原理》。

尤其是后者,绝对是经济学书籍中的百科全书。全书的知识和语言并不深奥,很易懂,但却涵盖了经济学领域几乎全部的知识。

而前者则能提高你学习经济学的兴趣。 一、入门教材:人大版《经济科学译丛系列》 1、曼昆《经济学原理》 曼昆为哈佛高才生,天才横溢,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

该书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写,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界面相当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如何运作,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

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为初学者解说,极其便利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阅读。学此书,可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可知经济学之功用及有趣,远超一般想象之外。推荐入门首选阅读。

目前国内已经有某些教授依据此书编著《西方经济学》教材,在书中出现“经济学10大原理”一词,一眼便可看出是抄袭而来。 2、萨缪尔森《经济学》(Economics) 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为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

研究范围横跨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多个领域,对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有独到的见解。目前经济学各种教科书,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采用由他1947年的《微观经济分析》发展糅合凯恩斯主义和传统微观经济学而成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理论框架。

他一直热衷于把数学工具运用于静态均衡和动态过程的分析,以物理学和数学论证推理方式研究经济。目前经济学理论数学化大行其道,此翁实始作俑者。

《经济学》由美国麦格劳——希尔图公司1948年初版。现已出第16版,通行全世界。

国内50年代由高鸿业教授根据英文第10版翻译,商务印书馆于1981年出版。市面之16版,是和诺德豪斯合写,由萧深教授翻译,并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单行本出版。

全书结构宏伟,篇幅巨大。可谓博大精深。

渗透老萨数十年经济学见解。字里行间,三言两语,每有深意。

其中诸如“热情的心,冷静的头脑”、“相关未必因果”等言语,可谓经济学之《老子》。读完该书,可了解经济学所探讨问题在经济学体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对经济学有一个完备之认识框架。

知识庞杂,有一体系框架,则适宜以后更进一步学习。学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

尽管该框架在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方面仍有断层,但不失为一个好框架。此书国内有机工版发行之英文版。

建议直接阅读英文版。 3、斯蒂格利姿《经济学》及系列辅助教材。

斯蒂格利姿在信息经济学成就甚高,此书可作为前二者的补充,前二者所涉及经济学内容主要是以价格理论及边际分析为基础,不包括不对称信息经济学、不确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利姿之《经济学》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

4、《经济学、原理、问题与政策》及《经济学原理与问题》、〈经济学案例〉、〈经济学小品〉、《经济学悖论》、〈社会问题经济学〉等。此类书之特点是先提问题,再论原理,主要是针对社会习见问题,逐步解释原理,水平、内容大多较好,唯缺乏体系与框架,适宜略懂经济学者补充学习。

5、国内老师自行编写之《西方经济学》教材:目前国内各大学自己编写的直接冠以《西方经济学》或〈经济学原理〉均属入门教材。如高鸿业、历以宁、宋承先、梁小民、朱锡庆、尹伯成、司春林等等。

其中由教育部高教司组编的高鸿业一书属最具权威.尤其适合参加国内各类经济学考试参考书目.推荐阅读! 说明: 1、越基础性之教材越需深入浅出,将复杂抽象的道理联系到生活实际上,才讲的透彻,又能调起初学者之兴趣。国外教材,形成一竞争市场,多极高明之著作,教材之撰写也充分考虑学生学习之便利,如曼昆之教材,以完全不带数学式而著称,又或更新换版本极快,以及时吸收新知识,如斯蒂格利姿《经济学》之增加不对称信息部分。

低手所写教材自然被市场淘汰。故市面之基础教材,多为高手所写就。

2、国内教材,建国以来,除商务系列丛书初期之100年前古典学派部分,政府同意翻译以作为马克思批判之反面教材得以出版外,80年代以前,近50年间国外经济学研究学问之成就,国人皆不得见。80年代末期,邹至庄先生力倡西方经济学,国内始渐有〈西方经济学〉之类教材出现。

3、按经济学有入门低、中级、高级之分。高级乃指其运用之数学工具及阐述观点之纷争更多而言,并非此学问高人一等。

一如高等数学未必高初等数学一等之意。越是高级,则越多分歧,也越追求数理逻辑之严谨,反不如低级来的实用。

初级的入门教材一般是针对初学者,所以大多举案例和现象,加以文字解释,偶尔插加二。

5.如何运用经济学的专业知识来分析

朋友,我从我的理解来回答你的问题吧,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第一个问题我从微观经济学里面的规模成本递减和垄断的角度来考虑的。都知道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产量到达一定的程度,产量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是递减的。

道理很简单,产量越大,每个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就越小。超市相对于酒吧而言,批量采购,能够实现规模经济,特别是像沃尔玛这种全球采购的连锁超市,更是可以把供应商的价格压得很低。

酒吧餐馆都是谢绝自带酒水的,所以从一定程度来说是垄断性质,所以价格自然就高了。第二个问题,彩色显示器在技术落后的时期,相对LED来说肯定生产成本更低,所以价格上更占优势,从供需的角度来说,供给一定的情况下,价格越低需求量就越大。

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所以生产LED液晶显示器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价格下降,所以LED逐渐的就取代了彩色显示器的地位。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计算机或者电子产品行业反映,摩尔定律——每18个月,同等成本情况下,电子产品性能就将增长一倍,意味着同等质量,价格将下降一半。

这也就解释了这个问题。个人理解,希望可以有帮助。

6.说一说对经济学原理的认识

经济学原理是一种理论,更是一门哲学,比如我们知道有些东西的边际是递减的(如对金钱的需求,关系的亲疏,人情冷暖……),而知识与正义的边际永远不会递减。

经济学又是一门运用科学,比如中国国有企业改革-MBO根据制度经济学来改革的,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引进外资,政府投资,居民的高储蓄……都可以用经济增长来解释。但是经济学不是一层不变的,他的原理要结合本国国情。

不能忽视经济学作用,也要看到经济学原理的隐含假设。比如苏联采用西方经济学原理改革(休克疗法),结果国家分裂,其实他们忽视了西方经济学原理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真实写照,忽视了经济学原理的内涵,如果国有企业没有自己生存能力,改革只会让国企倒塌,或者被人中饱私囊。

7.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应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qujiangjushi@126/blog/static/545915302009815846838/

知识经济,

亦称智能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它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知识经济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保罗·罗默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知识经济在理论上的初步形成。但是,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形态的确立是近年来的事,其主要标志是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为代表的软件知识产业的兴起。盖茨的主要产品是软盘及软盘中包含的知识,正是这些知识的广泛应用打开了计算机应用的大门,微软公司的产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产值的总和。近年来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就是5000家软件公司,它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亚于名列前茅的500家世界大公司。所有这些表明,在现代社会生产中,知识已成为生产要素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此为标志的知识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型经济形态。

知识经济的特点表现在: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持续发展的经济,其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资源来取代已经耗尽的稀缺自然资源;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知识、智力、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作用;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世界大市场是知识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科学决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在知识经济中有日渐增强的趋势。

目前,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正在悄然兴起。在知识经济的模式中,知识、科技先导型企业成为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动的经济组织形式,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知识结构即所谓你所掌握的知识构成,各类知识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知识框架以及各类知识的比重。知识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二是普通知识和特殊知识的比重,三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比重,四是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的比重,等等。这里所讲的“比重”,不仅指数量关系,也指质量关系。你也许感到很难说清楚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没有多大关系。你并不需要得出一个精确的结论,但是你必须分析你的知识结构,特别是要找出你所特有的或占优势的知识和缺乏的或处于劣势的知识,这样你才能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所谓合理的知识结构,

就是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李政道博士说:“我是学物理的,不过我不专看物理书,还喜欢看杂七杂八的书。我认为,在年轻的时候,杂七杂八的书多看一些,头脑就能比较灵活。”大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一定要防止知识面过窄的单打一偏向。当然,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必须注意如下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即专博相济,一专多通,广采百家为我所用。

②层次性原则,即合理知识结构的建立,必须从低到高,在纵向联系中,划分基础层次、中间层次和最高层次,没有基础层次较高层次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没有高层次,则显示不出水平。因此任何层次都不能忽视。

③比例性,即各种知识在顾全大局时,数量和质量之间合理配比。比例的原则应根据培养目标来定,成才方向不同知识结构的组成就不一样。

④动态性原则,即所追求的知识结构决不应当处于僵化状态,而须是能够不断进行自我调节的动态结构。这是为适应科技发展知识更新、研究探索新的课题和领域、职业和工作变动等因素的需要,不然跟不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

大学生要培养的能力范围很广,主要包括自学能力,操作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查阅资料、选择参考书的能力,创造能力等等。总之这些能力都是为将来在事业上奋飞作准备。正如爱因斯但所说:“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具备会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

8.经济学专业都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

看题主最后一句问到了学经济学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觉得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现在学了经济学两年吧,讲一讲我的观点。

经济学在本科阶段的课程,基本上都是一些经济方面的理论基础,比如西方经济学的宏观和微观部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等等。有同学看到我的志愿以后跟我说,经济学不好,学的东西太宽泛了,这种学科一般在就业的时候都不吃香。

但是我在学习以后觉得这句话是错的,虽然经济学本科确实学得很广泛,但是研究生就开始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研究,并且比起那些从大一就开始专攻某个方向的学科,学得多就意味着以后就业时其实可以提供更多的方向(虽然说你不一定擅长,但最起码学过)。也会教一些比较实用的课程,比如初级会计学、博弈论、统计学等等。

之前我还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学经济学就会变富。答案是否定的,经济学并没有教给你实际的使财富增值的方式(炒股、基金什么的),但是会把理论告诉你啊,所以说如果能把这些理论自行实际运用到生活中去,我个人认为还是有利于获取更多财富的。

拥有了经济学的知识,也会帮助你学习其他学科,比如说投资学、理财学、管理学,因为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基础学科。

你能把这些功课都学好,找工作的时候是有加分的,在工作过程中,也会获得知识的必要的帮助。对你提高工作能力,获得升职和加薪都是有益的。

希望我的答案能给你帮助。

9.经济学基础知识

本门课程的目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认识在这一趋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共分七章,这七章的内容结构是:

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发展以及研究对象等内容。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以及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等内容。中心是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

第三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征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等内容。重点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生产、实现理论和垄断资本主义理论。

第四章、资本的运行。包括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扩展等内容。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等问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运行基础,调控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内容。

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等内容。

erp系统是什么意思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