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专业知识素养大赛

1.白银区小学数学教师素质比赛盛况

10月12日下午,白银区首届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在白银区第三小学拉开帷幕。

此次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在以往课堂竞赛的基础上,增加了教师个人才艺展示、课标教材解析、数学知识问答等环节,旨在探索新时期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以及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全面提升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此次活动,也是今年全区教育系统重点工作“学课标、说教材、研教法”活动的一部分。

目前,活动个人才艺展示、课标教材解析、数学知识问答环节已经结束,正在进行课堂教学展示部分。 个人才艺展示之简笔画 个人才艺展示之自制教具 个人才艺展示之校园武术 个人才艺展示之书法 个人才艺展示之唱歌 个人才艺展示之舞蹈 教材解析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2.六年级数学的知识竞赛试题

1、计算

3.14*4.3+3.14*7.2-3.14*1.5=( ) 0.125*0.25*0.5*64=( ) (4.8*7.5*8.1)÷(2.4*2.5*2.7)=( ) 4.2*999+4.2=( ) 2、甲数比乙数的2倍少3,两数的和是93。甲数是( )、乙数是( )。 3、一种U盘,售价从120元降价到100元。这种U盘的售价降低了百分之几?正确算式是( )。 4、1.7的分数单位是( ),再添上( )个这样的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13

5、一个数由3个亿,12个百万,4个百和6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

6、已知1△2=1+11=12,2△3=2+22+222=246,那么3△4=( )。 7、用一个圆柱做一个最大的圆锥,剩余部分的体积是30立方厘米,那么这个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8、下面的□代表同一个数,四个汉字代表四个不同的数,它们满足:□+□=祝,□-□=你,□*□=进。□÷□=步,则□=( ),祝=( ),你=( ), 步=( )。

9、北京到广州相距18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9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10、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的数学家是( )。 11、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155平方米,宽比长短2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米。

百度文库用户有奖调查

1/2

12、一个装满粮食的圆柱形粮囤的底面直径是10米,高是6米,火车运走,剩下的用每次能装7.85立方米粮食的汽车运,需要( )次才能运完。

13育红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同学为玉树地地震灾区捐款,六年级捐款数是三、四、五年级捐款总数的,五年级捐款总数是三、四、六年级捐款总数的,四年级捐款总数是三、五、六年级捐款总数的,三年级捐款520元,四个年级共捐款( )元。

14、一批煤,原计划每天用2.4吨,可用30天;技术革新后,每天节约0.4吨。这样可比原计划多用( )天。

15、修一条公路,已修的和末修的长度比是1:3,再修300米后,已修的和末修的长度比是1:2。这条公路有( )米。

16、一个长方体,长是宽的2倍,宽与高相等,所有棱长之和是16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7、小华阅读一本课外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了余下的,第三天读了再余下的,最后剩下100页末读。这本书共有( )页。

18、一辆快车与一辆慢车分别从甲乙两站同时相对开出,在距中点5千米处相遇,已知快车与慢车的速度比是3:2。甲乙两站相距( )千米。 19、如右图:A、B两个平行四边形重叠在一起, 重叠部分的面积是A 的,是B 的,已

知A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B比A 积多( )平方厘米。

3.小学数学学科竞赛有哪些

小学学科竞赛:

数学:

1.“走美杯”(“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的简称)思维竞赛以发现“数学之美、之用”为基本理念,难度最高;

2.“小机灵杯”思维竞赛难度居次,注重对学生的奥数能力的考查;

3.“中环杯”思维竞赛难度一般,但在综合性方面最为突出;

4.“希望杯”思维竞赛相对来说最为基础,是为鼓励和引导中小学生学好数学课程中的基础内容而设,再加以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语文:

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等。

英语:

青少年口语比赛、CCVE历奇、全国小学生奥林匹克英语竞赛等。

4.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数学核心素养内涵概述数学核心素养是现代人们适应社会、迎接挑战的必备素养。

它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数学能力,不能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对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内涵进行解读。

在国际上,从2011年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联盟发布的《P21共同核心工具包》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其建立的关于数学的具体化的素养指标体系里,数学核心素养被具体地表示为创新能力、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等11个方面。这些指标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指导性和综合性。

我们应该认识到,国际社会通过倡导核心素养来引导教育更加关注“复杂、真实的现实世界”,更加关注培养未来公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要全面理解数学核心素养,首先要与数学的学科特色相结合,但不能够仅仅只关注这一门学科,而应该运用跨学科的思维,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方位进行学习和理解。

另一方面,纵观国内目前的研究,在数学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及其内涵的界定上,国内学者尚未给出一个统一的意见。有学者将数学核心素养分解为以数学知识为核心培养出的数学核心能力、数学思维、数学态度等几个方面,但教育学界也有其他的一些解读,例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中就认为,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对数学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所感悟和锻炼出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养成,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

它并不是某一特定的、单独的素养,而具有综合性、阶段性与持久性的特点。同时,还有一些学者则坚持数学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才是数学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

这些定义都从不同角度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本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数学核心素养内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仍然需要研究者们进行不断深入地探究才能准确把握。2.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2.1 培养数学意识,增强学生数感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首先就要从他们的数学意识和数感着手。

数学意识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数字意识能够帮助锻炼学生以数学的方式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其数学思维;数感则与科学的直觉有着密切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数感对于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实践证明,拥有优秀的数学意识者往往在面对数字及运算时显现出非常高的敏锐度,拥有极强的数感,能够将自身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能够发现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数据特征、数量关系、数学问题等等。

对于小学生而言,空洞乏味的意识说教无疑是毫无作用的,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和数感,需要教师巧妙地把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培养数学意识与能力。同理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小学阶段的特殊性,相较于其他年级和阶段的教材而言,小学数学教材明显体现出趣味性、现实性的特点,课本里常常有非常多的与现实生活情境相关的图片和文字,以此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由此,教师也应该从中得到启示,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多种贴近现实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学会把数学和现实生活情境进行联想,用数学眼光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分类”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玩具、书籍、作业本、糖果等这些日常用品,把他们随便地进行摆放并问学生“这样摆放出来好不好看呢?看上去整齐吗?哪些东西应该摆放在一起才比较好看呢?”然后再让一名学生重新整理,其余学生观察整理过程,再引导学生明白分类的标准。

在了解分类的定义后,再利用图片创设商店货架情境,并提出问题:图中货架有几个,有哪些物品,说一说如何将这些物品摆放整齐通过小组讨论,最终找出答案。2.2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培养核心素养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往往是一切思考的开端。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各种未知事物的探索欲强、好奇心重,常常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充分抓住他们的这一特点,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运用多种新奇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情境中去学习和探索,挖掘学生的认知潜能。

例如在“毫升”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动物酒量大赛”的情境,让动物们用不同容量的杯子喝酒,然后问学生“大象喝了3杯,老虎喝了6杯,老虎就一定喝得多吗?”“大象喝的一杯酒等于老虎的几杯呢?”等问题,以引导学生去认识不同的计量单位,并探究和学习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小学生爱上数学并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2.3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应当融入于教育之中,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实践与。

5.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

自新课改以来,我们一线老师的教育理念已逐步更新,课堂上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近年来,对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也纷纷进行探究,何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它是怎样界定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它里面的几大要素与我们的课程目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我们尝试着探究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它的支撑点在哪里?这种探究对于课堂教学有何价值?如果这种探究有用,这将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一、对核心素养的初步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它们是思想、方法或者关于数学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是学生数学素养的表现。由此看来,数学核心素养的涵义十分明确,其外延很广泛。其实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素养,只不过我们并没有认真去总结或思考其中的关联,在教研活动中我们也经常运用到这些素质来评价老师的一节课是否有效,我们课程目标的达成与否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紧密相连的。

(一)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据以上新课标提出的十个核心要素,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它既是数学知识、能力的结合体,也

6.如何培养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核心素养?以下从四个方面结合数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主动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渗透核心素养 “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也有提出问题的能力。

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解决。对于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见解,不仅要给予鼓励,而且要表扬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大家一起去深层次地思考交流。

例如:教学《加法交换律》,这节课主要是探究和发现规律,在探索新知的环节,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讲清竞赛的内容和规则后出示题目:25+48、48+25、68+27、27+68…..两小组轮流答题,答到第4题时,先答题的小组的同学马上提出了问题:“老师,其他组的同学做的是我们小组做过的题目,不公平!”这时老师问:“为什么不公平,你来说说。”

接着学生就顺其自然地说到问题的本质:“虽然加数的位置相反,但是加数是相同的,所以结果也是相同的。”通过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本质,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加法交换律的内涵。

又如:“生活中的比”,导入时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有遇到哪些比?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将“糖水中的糖和水的比”与“篮球比赛中的比“提出来,并问“这两个比相同吗?如果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给出了不同的想法:比赛中的比主要是要比大小比输赢,而糖水中糖和水的比虽然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但是更注重糖和水之间的关系。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突破难点。

二、具有创新精神,合理提出猜想,渗透核心素养 杜威曾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数学问题的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

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创新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

例如:《圆的周长》,在探究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的环节中,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接着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滚动一周。并让学生指出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短?最后总结:圆的直径的长短,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

又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大部分学生受前面学习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会有个位是3的倍数的数的猜想。这时,教师出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验证。

第1列中“73、86、193、199、163、419、763、176、599”中 9个数的个位都是3的倍数,它们能否被3整除?通过验证,学生发现先前的猜想是错误的,于是就会产生疑惑,并有了探求新知的欲望。这时教师利用错误,引导学生观察第2列数“9、21、105、237、27、78、42、591、843、534”。

第二列的数能否被3整除?再观察观察,你想到什么?接着指出:看来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不能只看个位,也与数的排列顺序无关,那么,究竟与什么有关,具有什么特征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又能重新作出如下猜想:1、可能与各位数的乘积有关2、可能与各位数的差有关3、可能与各位数的和有关等等这些猜想,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探主究验证,将大错化小错,小错化了。 三、进行合理提炼, 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核心素养 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不仅可以为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提供桥梁,而且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并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构建面积公式这个数学模型时,首先应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探究图形面积的一种简单方,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这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相对应的量进行分析,并初步得出:当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时,这两个的图形的面积相等。于是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等于底乘高。

接着提出如果要去测量现实生活中一块很大的平行四边形的田地,你认为数格子的方法合适吗?从而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行计算。 又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当学生已经初步感知规律后,教师提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学生纷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并重点提出a+b=b+a这种形式,引导学生讨论a和b可以是哪些数,这样不仅关注学生了运算定律的形式化表达,还培养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模型思想。

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核心素养。

erp系统是什么意思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