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待专业知识的态度

1.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看法的论文

我曾经讨论过,美国大学生选专业,也越来越趋向实用。

其中学企业治理类的最多,占了学生人数的24%以上。但是,看看精英大学,比如哈佛、耶 鲁、普林斯顿等等,却不追这个风。

比如,耶鲁最流行的专业是历史,普林斯顿最热门的专业是政治学,哈佛最热门的是社会科学。而在我们这里,一流大学的中文 系,一天到晚觉得自己不实用,挖空心思开设什么编辑专业,甚至秘书专业来迎合市场,把大学变成了技术学校。

许多教育者和家长在指导学生选专业时,是在误人子弟。选自己喜欢的,避免一些“扯淡专业” 我对考生的劝告有两个:第一,选自己喜欢的专业。

教育的本质,规定了你只有在自己有激情的领域中才能出人头地。第二,尽可能避免一些“扯淡专 业”,比如管理类,法学类。

这些专业要求的分数高不说,教育内容近乎垃圾。对历史、文学、社会科学等,则要认真考虑。

特别是文史类的传统学科,假如师资 强,录取分数低,自己也喜欢,报考就会一本万利。哪怕将来做生意,上这些专业也有优势。

为什么这样说?大学性质已经发生变化。过去的大学属于少数人。

一个本科文凭,就是专业证书了。如今大学不断扩招,大学生多如牛毛。

人家不会因为你拿了一个本科文凭就把你当成专业人才。所以,对于那些希望成为专业人才的人,大学选专业,不应该考虑毕业后立刻专业对口,而要考虑什么样的专业能够为 你的研究生教育做好预备。

本科越学管理,越妨碍你成为企业精英 也正因为如此,大学本科教育就变成了通才教育,着重练习分析性的头脑、见识和趣味,并培养基本的人文关怀和人品。在这些方面,历史、文学等非实用专业更接近通才教育的目标。

我对我的学生说:你想做生意就学管理类,但你拿一个本科文凭怎么能进入管理阶层呢?你还得进管理学院读研究生。但是,想考管理学院的研究生, 本科学管理只能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

因为好的管理学院,一般不愿意录取学管理出身的本科生。他们嫌这样的学生只有技术学校训练出来的狭隘手艺,没有广阔的 视野和气度,成不了大器。

本科越学管理,越妨碍你成为企业精英。非实用专业教育,使他们更有适应能力 为什么非实用的专业比实用的专业要好?因为非实用的专业教育能够挣脱狭隘的功利要求,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和分析能力,使他们更有适应能力。

比如我碰见一个六十岁上下的软件设计师。他事业非常成功,早已独立开公司。

他大学学的是文科,研究生是学雕塑的。他现在还搞雕塑,其作品有进 博物馆的水平了。

但是,因为搞雕塑无法养家,年轻时到计算机公司打工,现学软件设计,一下子就成为专业人才。他告诉我,他们这一代,大学里没有软件设计之 类的专业,但是毕业后遇到这样的新生事物,现炒现卖,非常成功。

在他这一代干这个行当成功的,学艺术的非凡多。理由大概是这些人更有想象力。

如今,软件设计规范化,专业化。年青一代科班出身的,训练出来的技术很好,但设计的产品经常缺乏想象力。

特别是如今这行当纯技术的环节纷纷外 包给印度。你技术好也可能丢工作。

而他是艺术家型的设计师,善于在和本地公司的人际接触中,了解用户的产品需求,并有富于想象力的构思。这是远在印度的工 匠型人才无法替代的。

所以他仍旧是个不倒翁。比如我讲古希腊史,让学生讨论雅典和斯巴达哪种制度更适合当时的社会。

我强调:即使你们毕业后去做生意,这样的讨论也是要害性的训练。比如, 沃尔玛派你到一个生疏国家开分店。

你必须有能力分析:在当地特别的社会和制度框架中,哪一种组织形态最适合生存?人文教育能够把人类的经验提高到一个抽象 化的高度来思索,为培养各个领域的一流人才打下了基础。而我们这里,许多一流学生打破头争着进管理,法学类的本科专业,实在是教育和人才的浪费。

第一,宜虚不宜实。我们没有通才教育的大学。

但是作为学生,可以选择最接近通才教育的专业。历史,文学,社会科学等等“没用的专业”,常常会提供最好的大学教育。

大学生没有社会经验,以后的前途也不好猜测。他们不需要学得太详细,而要学会在抽象的层面思考社会和人类事物。

具体技能要到工作后有了具体需要时现学。抽象地掌握人类事物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则是学习任何具体技能的基础。

在美国,大学质量越好,这些没有用的专业的分量和比例就越大。第二,宜冷不宜热。

高度专业化的大学教育是垃圾,热门专业也就是酷暑中的速朽垃圾。如今有许多热门专业,如财经类,管理类,法律类,传播类等等,招生人数多,师生比例太低,常常一个老师对付几十甚至上百的学生。

冷门专业学生少,和老师一对一交流的机会多。另外,热门专业多是新学科,老师常常半路出家,甚至滥竽充数。

进这个门求学,不免自己骗自己。而一些冷门的传统学科,究竟积累。

碰到有真才实学的老师的机会也大些。第三,即使进了接近通才教育的科目,也不要作专业的奴隶。

我在北大中文系读大一时就有个极端的哲学:专业训练就是奴役。真正的大学教育,是追寻自己人生和社会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绝不可能被人为的专业划分所限制。所以,我常常逃课。

比如跳过本系的文。

2.你对大学的认识与态度

大学,作为纯粹学习的初高中校园和竞争激烈的社会之间的过度,是一个让我们充分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大学是我进入社会前最后可以专心学习的地方,也是步入社会前充实自己的绝佳平台。因此,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之中,既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有应抓住一些机会提高自身能力、培养自身内在修养。大学是完善自我品格,个性思想逐渐成熟的最佳时光。对于大学,首先是以学习为重,不光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思考的方式,认识事物的方式,学习的方法。其次,应该注重培养个人素质,充分挖掘个人潜质,锻炼社交能力。

以下是我对大学四年的规划: 大一:

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我,大一一年是一个熟悉校园环境,逐渐了解专业课程的过程大一又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时机,加入学生会,社团等学习更多知识,提高交际能力,是自己性格更加开朗。在这一年中我将要提高自理能力,合理、科学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同时也要提高自学能力,习惯大学自主式的学习方式。在各项工作与学习之间做到良好的权衡,既不影响学习又要做好工作。图书馆也是一个为自己充电的不可多得的地方,所以要多去图书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对于课程的学习需要打好基础,为大二专业分流做准备。 大二:

在经过大一一年的锻炼之后,大二的我将接触更多专业课程的学习,大学生活的重心也应向学习倾斜。课业的加重更要求我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提高做事效率,也可能会减少参加社团活动和学生组织。对于专业证书的考试也应于大二开始着手准备。在专业课的学习之中找到合适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努力。 大三:

在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一半之后,毕业以后将何去何从就成了我将面临的下一个问题。大三一年在专业学习的同时,也应适当接触社会,了解就业信息市场动态,分析自己的能力,逐步寻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考研与就业之间做出选择,并开始准备。如果考研则应了解各高校招考情况,复习学习相关课程制定详细目标。如果选自就业,则应了解市场上与我专业有关的职业构成情况,人数多少,要求从业人员所必备的素质,进而更好的完善自我。 大四:

在大学的最后一年中,将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实习。这是一个认识社会,了解自我能力找准自我位置的好机会,所以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抱着谦虚认真的态度去了解学习更多的东西,未毕业后的走向做最后的准备。

大学生对待专业知识的态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