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21世纪素养分为三大类: (1)学习与创新素养,包括: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 (2)数字化素养,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与通信技术素养(ICT素养); (3)职业和生活技能,包括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效的生产力、责任感、领导力等。
如何培养核心素养? 北京市去年开始做一项工作,由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研究中国首都的孩子到底应当具备什么样素养。我认为我们必须转变教育发展方式,这个教育发展方式既包括孩子学习的方式,也包括老师教育的方式,还包括管理的方式,这三个方式都可以发生变化,而且是同时变化。
我们在北京11个区县进行了调研。 下面给大家看一些比较典型的结果。
首先看孩子学习方式,特别是学习动机。 我们发现,孩子们最主要的学习动机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取得好成绩,其次是为了满足父母、为了老师,只有10%是满足自己的学习兴趣,这个比例非常低。
孩子总是处于被动的情况下会产生真正的兴趣吗?很难。没有浓厚的兴趣能产生诺贝尔奖吗?不可能。
任何一个科技诺贝尔奖都是基于浓厚兴趣产生的,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兴趣。 我们再看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我们看到,孩子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其次是老师提问题自己表达,第三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学习,而喜欢完全听老师讲课的所占比例平均不到10%。所以我觉得我们老师一定要改变教学方式。
所以想要让中国孩子富有创造力,我们必须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这样他将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另一个调研结果是中国老师怎么给孩子布置作业。
我们发现预习和复习排第一位,第二是做练习题,第三是查阅资料,第四是阅读图书,这四个选项都是围绕书本,目的是为了把书本知识背得滚瓜烂熟,考试做得又快又好。而动手操作、专题研究、社会调查等重在培养能力的作业很少。
所以我们的作业结构必须发生变化。 我们再看看老师的需求。
需求量最大的是改进或扩展课堂教学技巧,第二是增加学生学习特点方面的认识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是现在的国培项目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很多培训专家讲完课就走了,让老师学会教书、让老师深入了解孩子,必须在常态课堂当中反复磨,磨一两年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不是运动式培训能解决的。
很多老师说他们最主要的障碍是时间和精力不足,因为各级政府机构对学校干预太多,学校没有自由,这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政府职能必须转变,必须让老师们安安静静地教书,这是第一。
第二,中国的专家很多,中国现在研究教育的人有40多万,但他们对学校的了解真的很少。我做校长培训有20多年,跟校长接触很多,有的校长跟我讲,说褚老师您知道什么是专家吗?在我们校长眼中,专家就是鱼缸里面的金鱼,可以用于观赏,但是如果把金鱼拿出来放在河水里面,放在海水里面,它就不行了,因为不接地气。
专家不了解实际情况,一让他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他就现出原形。我觉得中国教育研究者必须深入学校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提供切实服务。
我们再看教学方式的变化。老师在教研活动中都在研究什么?大多在研究教学过程,其次是研究教学教法,对孩子的研究很少。
在教研活动中,在目标分解教材教法分析方面,教研组长发挥作用最大,因为他们了解课标、了解知识体系,对教材非常熟悉,但是学情分析方面教研员就不行了,反而是普通老师最了解学生,为什么呢?因为教研人员已经脱离课堂,他很多年不教书,他的优势是知识优势、教材优势而不是了解学生的优势。在实际教研活动当中对学生情况分析很少,可能和我们教研活动当中话语权不一样有关系,教研活动中,普通老师没有发言机会,甚至自己不敢说。
所以,教研活动将来让普通老师多讲讲孩子的情况,我认为这是重要的突破。 我们再看最有效的教研交流形式,同学科同年级教研效果最好,为什么?因为教的是同一学科同一本书,第二是同学科跨年级,效果最不好的是跨学科同年级。
但这种教研交流形式我认为非常重要。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这个人本身不分学科,但是我们的学科教学深深割裂了,所以我认为教孩子不同学科的老师很有必要坐下来讨论讨论,该怎么样培养完整的人。
我们现在提出课程整合,课程整合两种方式一个是纵向整合,比如英语一年级到六年级,横向整合不同学科之间老师整合,这种整合越来越多,需要加强这种教学方式。 下面说一下管理怎么转变。
管实际包括三个方面,学校怎么管老师、管学生,这是学校内部抓的;第二怎么管学校,第三怎么管政府。现在学校对老师、对学生管得很严,政府对学校管得很死,但是没有人管政府。
过去为考而管,为考而教,为考而学,我认为将来要发生变化,应当学校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结果,主动发展是过程。我们首先看学校怎么管。
学校内部的管理关键在于抓住评价环节。 评价一个学生是不是好学生不能只看分数,所以。
2.如何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培养综合素养
目前英语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着,英语课标对英语课程价值的认识体现了更多的人文精神,即学习英语是人的发展的一部分;而且新课程标准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机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英语课程中的内容体系更全面。课改均立足于学生角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以及改变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这样的课改要求下,要想达到这样的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就必须加强自己专业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达到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一、认真学习理论知识,
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素质。
新课程针对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非简单的答案。我决定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等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做到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及时做好笔记,同时写好心得体会,领悟其中的精华,使理论在头脑中形成影像,并将其实践于课堂,促进新课程的发展,使其发挥最大效力。我打算摘录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
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群体规范起着导向作用,学生群体成员往往自发地以教师的思想行为为参照而形成群体规范。因此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努力钻研业务,言行一致,艰苦朴素,文明礼貌,助人为乐。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并且在学校、家庭、社会积极进行道德实践。热爱工作,热爱学生,团结同事,虚心学习,争取每月所在办公室被评为文明办公室
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课件因其具有能集成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而愈来愈受到欢迎。实践也证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产生教与学的最佳效果。它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的优势可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能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尤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更不可忽视。在教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的终身发展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授对话时如果用多媒体创设出一定的情景,学生的兴趣就一下子被激发。因此我打算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进一步提高制作教学课件和网页制作的水平,利用网络搜集有关的教育教学信息,帮助自己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每学期制作2-3个优秀课件。
四、积极投身于课改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课程评价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最核心的理念是改变传统课程中以考试定终生的终结性体系。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新课标立足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经过三年的磨练,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每学期至少上一节优质展示课,
五、结合新课程,开展课题研究。
要想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充满活力,必须突出学生主体。在课堂上以学生为本。老师要精讲,学生要多练,多开口说,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有极强的实践性,只有开辟广阔的交流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激活其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参与的实践中,消除对英语学习的畏惧感,增强学习兴趣。参与的研究课题被评为优秀课题组,每学期有一篇论文。
以上是我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我要不断努力进取,开拓创新,争取做到更优秀。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在英语课改的浪潮下,我相信,
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他们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提高专业素质 增强社会责任心得
一、中青年干部要与时俱进,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中青年干部要增强四种意识,提高四种能力。 1、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服务能力 责任意识可以划为四个层次:社会责任,就是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工作责任,就是要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家庭责任,就是要扮好角色、家庭幸福;自我责任,就是要严于律已、追求进步。
责任意识是来自于需求驱动的。同时,责任意识的强弱,导致不同的结果。
在充满竞争的当今时代,责任意识应该成为青年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增强责任意识,能够时时处处“内驱”着我们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和自我发展。
中青年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还必须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培养敬业精神,掌握服务本领,提高服务能力。 2、增强发展意识,提高学习能力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中青年干部必须要有强烈的发展意识,而发展的前提和重要条件是提高学习能力。
一是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明确学习的重要性。要明确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是一种社会责任,学习是新的形势对人的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是要有坚定的学习方向,知道学习什么。主要学习两个方面的知识:一个方面,是学文化、学知识、学技术、学管理;第二个方面,是学思想、学道德、学传统、学作风。
要通过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用高尚的精神塑造自己。三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做到学以致用。
要做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 四是要有拓展的学习境界,实践学习效果的升华。
3、增强竞争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充满竞争的世纪。而竞争的制胜法宝就是通过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一是要增强创新意识。就是要勤奋学习,终身学习;就要激发欲望,释放潜力;就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改造。
二是要锻炼创新思维。就是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核心。
要多读书、多质疑、多思考、多想象。三是要积累创新方法。
思路决定效果。要积累创新方法,就要努力做到善于学习、敢于请教、巧于设计、勤于实践。
四是要培养创新品格。要努力培养自身独立、果断、刚毅、求实、合作、进取的个性心理特征。
4、增强开放意识,提高社交能力 中青年干部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提高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开放意识。一是要强化三个开放理念,即开放是竞争合作的需要、开放是学习提高的需要、开放是拓展发展空间的需要。
二是要摒弃三种落后心理,第一种是盆地心态,表现为封闭、保守、孤立、窝里斗。第二种是边缘感觉,表现为置身主流之外,冷漠地对待一切,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难以客观地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与他人的交往关系上,往往表现得过于敏感或处理不当,孤独、寂寞、自卑和疑虑感强。
第三种是自恋情节,表现为自满自足,陶醉落后,安于现状。三是要争做“四开”的现代人,即有开放的思维,有开朗的情怀,有开阔的胸襟,有开明的形象,开拓进取,奋发有为。
增强开放意识,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社交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是作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人的重要素质之一。
具体而言:一是要具有较强的公关意识、社交能力和协调性。二是遇事能够仔细考虑他人情绪和周围环境。
三是要具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四是要有强烈的团队意识,热爱集体,以作为一分子为荣耀,时刻站在集体的立场上,从言行举止上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处处维护集体的想象和利益。
这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课程及活动安排独具匠心,本人受益匪浅,通过参加拓展训练、实地考察、课堂教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视野得到了开拓,自身的综合素质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相信我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尤其是通过此次培训,我改变了认识,因为本人目前在人大机关工作,一直觉得人大不是建设广陵的主角,充其量是个配角,经过此次培训,我彻底地改变了这一错误认识,我深刻体会到建设广陵是我们广陵区每一位机关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无论在哪个部门、哪个岗位工作,只要他(她)时刻将广陵的发展牢记心中,结合本职工作积极出谋划策,大家都是建设广陵的主角,也都能为广陵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新的世纪,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的目标,给中青年干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素质要求。中青年干部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着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努力塑造“求新思变、开明开放、诚实守信、善谋实干”的崭新形象。
二、注重总结创新,提高“会干事”的水平。善于学习的人是善于走捷径的人;善于总结和思考的人,是善于创新和进步的人。
年轻干部在工作中要讲究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关键是要注重总结和思考,对取得成功的工作要认真总结,加以提炼和升华;对出问题的地方,要多请教多反思,加以改进和修正,对别人的成功经验,要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实际,进行有益的借鉴,加以转化和创新。在工作中,要养成善于总结和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修正、借鉴创新、做结合文章的能力。
4.课堂教学中怎样落实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因此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
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落到学校教育上,还需解决一个关键问题 :它同学科课程教学是什么关系? 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
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核心素养还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
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比如“语言素养”,它并非专属语文一家,体育课也有——有可能只是手势和眼神,一个快球、快攻就发动了。
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号能力也是“语言素养”。 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个巨大挑战。
首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 ;首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
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 基于“核心素养”完善学业质量标准,还可能改变中小学评价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局面。
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人与单纯的“考高分”并不能画等号。它还将对学习程度做出刻画,进而解决过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操作性不足的问题。
5.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
关于加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培养的建议 在我们现在的营销专业的教学当中,一直十分重视和强调专业课 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这方面,各个学校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从 师资力量的引进与充实, 到教学设备的购置与使用, 的确也起到了很 好的效果,使同学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增强。
但是, 从提高营销 专业学生的全面素质来说, 仅仅学好专业课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更多 是需要实践要加强他们的营销职业意识和培养必备的专业素养。 从本 次实习中, 对营销有深刻的体会, 现就对提高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素 质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1 .通过课程设置与建设体现职业素质教育 营销专业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为更好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因此 , 在专业培养要素调整的过程中应以市场对营销人才的动态需求为导 向 , 淡化原有的课程界限 , 对一些相互之间有内在联系的课程进行有 机融合 , 对课程内容中重叠的部分裁减重组 , 形成一组新课程的过程。
根据营销的职业技能要求 , 将相关课程整合后形成校本课程也是有效 的职业素质培养措施之一。例如 , 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基本职业能力的 要求 , 建设 《社交技能》 的校本课程 , 将普通话、音乐欣赏、歌曲演唱、绘画雕塑欣赏、交谊舞等相关知识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为一门课程 , 通 过这类校本课程的建设可弥补现有课程所涵盖的知识、技能的不足 , 充分满足对营销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
同时 , 实践环节的设 置以各职业素质能力模块要求为核心 , 配合理论课程 , 开设课内实验、实训周、企业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课程。 2 2。
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现职业能力培养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营销调研、决策、策划能力 , 营销管理能力以 及相应的商务运作等职业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相关专业课程教 学中来培养。 由于营销的专业课程多为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 , 教学中需要学生充分地理解、掌握营销的理论知识 , 在理论层面上训 练学生的分析和创造力 , 之后他们才能以营销的专业视角观察、分析 营销实践问题 , 运用各种营销技巧。
3。 转变教学观念 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达到培养职业能力的要求。
首先教师应 转变教学观念, 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1) 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知识产 品” 。 从对高职营销专业学生的知识需要出发 , 剖析本专业职业素质各 模块相应的知识内容 , 之后有针对地整合出满足这些需要的“知识产 品” , 再将这些 “知识产品” 传授给学生。
。 2) 通过合理的 “分销渠道” 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知识产品” , 在教学方法上启发式教学、案例 教学、互动式教学、角色法教学、情景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自主式 学习、协作式学习等。
3) 通过树立良好的教学形象和声誉来 “促销” 知识产品。 即教师通过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 , 通过正当的途径 宣传自己的教学效果 , 使学生接受“知识产品” 。
4 .第二课堂的建设 通过安排内容丰富 , 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 进行专业素 质、意志品质、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教育。 具体包括如下 内容。
3 1) 组建课外兴趣小组 : 广告策划兴趣小组、市场调研小组 , 活动课程 一般安排在假期和课余时间。 2) 将营销技能大赛、运动会、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贯穿于学生学习生 活。
通过广告设计大赛、推销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等营销技能大赛提 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 各种竞技比赛可增强学生的体能 , 有助于培养 他们持之以恒、积极进取的精神 , 追求成功的心态以及勇于承担风险 , 面对失败与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等良好的职业心理。 3) “请进来”与“走出去”策略。
聘请企业营销总监、经理、销售人 员为学生举办各类讲座 , 与企业营销人员座谈 , 以此增强学生对营销 职业活动及岗位的认识 , 建立和加强学生的营销职业意识利用假期参 与各类营销实践活动 , 学校可通过实验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5 .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的素质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极为重要。
建立起一支专业知识 和实践技能兼备的高素质 “双师” 型教师队伍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 培养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把学生培养成 “具有较强从事市场营销实际 工作素质和技能、有全面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 人才” , 教师除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师德、人格魅力外 , 自身首先就应具备一定的营销实践经验和较高的营销职业素质。
教师 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经验和素质才能在教学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 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 , 在生活中用自身的良好职业习惯对学生产生潜 移默化的影响。 可让教师进入企业营销部门顶岗实习或校外企业兼职。
6 .德育教育与心理辅导 4 通过每学期德育考核制度体现职业素质教育。 将学生的德育考核 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德育教育中融合了营销职业道德、职业心理的 内容 , 每学期进行一次总德育考核 , 毕业时应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 做出全面评定。德育评分记入学生成绩册。
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可通过建立院级、系级、班级三层级的心 理辅导机制 , 实行教师全员参与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所有专业任课 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 肩负学生的。
6.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读后感
落实核心素养并不抛弃三维目标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杨志成:核心素养是育人目标的全息演绎,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所以从课程教学论角度讲,它是学科与课程的全息回归。
让每一节课成为撬动学生学科整体素养和人生素养发展的全息概念。少即是多,核心素养少的关键在于能够以少胜多,以小撬大,撬动学科本质,撬动教育整体发展。
在办学实践中校长应该如何应用学科素养?学校主要从学段分析、课程跟进,以及将核心素养转化为教学的层级目标等方面开展工作。核心素养是对育人目标的具化和细化,是素质教育和立德树人在新时期基础教育育人目标的完善。
下一步,核心素养在学校的落地,需要从学科、学段和校本化方向努力。从课程方面来说,核心素养还需与课程进行进一步整合,包括进行结构整合、内容整合。
如把国家何地方课程进行领域整合,在领域整合基础上制定课标,形成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体系。从落实核心素养方面来看,目标、过程和评价都不能抛弃。
引入核心素养体系并不是要抛弃三维目标,而是考虑如何在核心素养体系下重新建构三维目标。核心素养是校长办学的战略指导学生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基础,而且也是校长办学的目标参照。
在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杨志成看来,开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研讨,既是校长积极参与世界范围基础教育改革的一种责任担当,也是顺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战略要求。因此,基于办学实践来思考“核心素养”,有助于校长理解改革政策、明确改革方向,对其科学办学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据了解,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前在理论层面的研究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很重要一个环节就是看学校如何实施。朝阳师范附属小学校长齐振军认为,要落实好学生“核心素养”理念,校长必须明确其概念内涵,以及今天我们提到的“核心素养”与过去的学校的育人目标有何不同。
在探讨核心素养概念、内容时,很多校长都有这样的共识,“核心素养”之所以是“核心”,就表明它是关键必需,是少而精,并不是面面俱到。“要注意其与学生一般素养、学科素养在概念和意义上的不同。”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永定分校校长宋茂盛说。齐振军认为,今天提出的“核心素养”比学生“能力”的含义更为广泛。
“能力既可以是与生俱来的,也可是后天形成的,但素养却是可教、可学的。”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同的是,素养更强调知识能力与态度的融合,超越了长期以来知识与能力二元对立的方式,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强调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
“这就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即教育要有加工能力。”齐振军说。
因此,从办学实践来看,校长需要在理解“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将其与学校的文化、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并通过相应的载体来实施。
7.如何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心得体会600字
如何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发展。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业素质,对于确保事业兴旺发达,提高自我整体素质,树立职业形象,提高认可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1、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珍惜目前的工作机会,热爱本职工作岗位,履行教师职责,干一行、爱一行,敬一行、钻一行,勤奋从业、忠于职守,增强“学生至上”的意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2、精诚合作、密切配合以先进教师为榜样,摆正位置,树立良好的工作心态,勤于学习、苦练技能,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岗位履行能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多的贡献,实现人生价值。
3、诚信亲和、尊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爱去感化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引导学生。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爱,让我们的校园充满爱。
4、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讲实话,就实效,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创新。用更高效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5、开拓进取、勇于实践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克服缺点和不足,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勇于实践,把自己锻炼成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6、团结协作、诚实谦虚同事之间应该树立互相协作、信任、理解的团队精神,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7623561保持和谐、健康的工作关系。对待同事做到诚实谦虚,遵守社会公德,履行社会责任。
尊重同事的隐私,宽容待人,友善沟通,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7、廉洁从业、遵纪守法对学校规章制度必须服从。
遵守教师法。廉洁从业,不做有偿家教。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8、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要增强竞争意识,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改变观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使自己成为专家型、研究型的名师。
8.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
追根溯源,中国古代教育智慧中虽未明确提及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但从《礼记·学记》到癸卯学制,两千年来教育不乏素养方面的内容,如墨家的贤能、节俭、平和,儒家的仁、礼、德、教、中庸,尤其是朱熹倡导的仁民爱物、责任担当和王阳明之“致良知”……其不同角度倡导的“交集”,都认可素养是教化、体验的结果,素养靠训练和实践而习得,涉及能力和品格。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之后国家关于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布局的“总开关”,也是后《纲要》时代对课程“三维目标”的发展与深化,预示着国家对教育指导思想从教书向育人方面的倾斜和迈进。 传统课程目标的3个维度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然而,许多学校更关注对学生“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容易被忽视。但是,从人的成长与发展来看,学校应注重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因此,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目标,是对人的成长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目标方面“三位一体”的回归。 新一轮教育改革,国家会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定新的课程标准,并据此编制新教材、实施新课程,学校、教师再据此组织教学、实施考试与评价。
可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源头”,是中高考评价的“核心”,也是未来教育改革的关键和课程改革的核心。 那么,究竟什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认为,是能成全生命、成就生命、促进生命成长发展,并且可持续能深化的素养,如有责任能担当、有判断会选择、有理解会反思……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上位概念,是指导学科一切教学活动的按钮,也是转化为学生基本素质的关键所在。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切教育活动使“人成为人”、使人的素养成为“人的素质”的关键“酵母”。我们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有效地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
素质是人性之本,能力之源;素养是人性之树,能力品格之干。从素养培养到素质形成,也是过程到结果。
素质强调的是人的“质”,侧重的是人的质量;素养强调的是人的“养”,侧重的是人的能力。这里还共同突出了一个“素”字,意为“本来的”,平时所养成的良好习惯。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个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校要加强系统研究、顶层设计和综合改革。一是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反映在教育的一切活动与过程中,反映在课程、教学、课堂、活动、文化中,进行系统的链式设计。
二是增加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多样化供给,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为核心素养转化成基本素质提速增效。三是推进各种教育资源跨界融合,提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生成的“立交桥”和“结构模”。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基础教育,还要解决两个问题,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就在“关键”和“必备”上。
基础教育重新定位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核心也指向了素养的交集,解决“和而不同”中的“和”即“共同”问题。只要学校有效解决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在此基础上腾出的大量课程时间和精力,必然促使多元教育需求的供给与满足,实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使基础教育百花齐放。
9.如何在专业课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目标写入课程标准,至今已经六年了。六年的实验教学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然而,如何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却是一线教师颇感头疼的问题。不少信息技术教师觉得课堂教学与课程目标就像两张皮,各不相干。有的教师甚至怀疑课程目标的合理性。我认为,信息素养作为课程目标是无容置疑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关键是如何将培养信息素养的目标落到实处。
一、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内涵广泛,分不同层次。我认为,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1. 信息意识
看一个人有没有信息素养、有多高的信息素养,首先要看他有没有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有多强。也就是,碰到一个实际问题,他能不能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
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信息问题的敏感程度,是对信息的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举个例子来说:
2002年10月,我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班的论文答辩。为确保全班40余人的答辩在一天内完成,教授给每人限了时,由我计时。我借了块手表,为了每隔十分钟准确报时,根本无暇顾及答辩内容。课间,一位同学说,我们都是信息技术教师,还用这种方式计时,缺少信息意识!随后上网找到一款免费计时程序,把任务交给电脑,我才得以解放。
这件事让我亲身体会到信息意识的重要性。
2.信息能力
发现信息、捕获信息,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是信息意识的表现。但能不能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及工具,通过恰当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则要看有没有信息能力了。
信息能力是指运用信息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它包括信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管理、信息技术及其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信息处理过程的设计等能力。
3. 信息道德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带来了根本性变革,同时也引出许多新问题。如个人信息隐私权、软件知识产权、软件使用者权益、网络信息传播、网络黑客等。针对这些信息问题,出现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信息关系的行为规范,这就形成了信息伦理。能不能在利用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遵守信息伦理,体现了一个人信息道德水平的高低。
简言之,信息意识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想到用信息和信息技术;信息能力决定能不能把想到的做到、做好;信息道德决定在做的过程中能不能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合乎信息伦理。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信息意识是信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并渗透到信息能力的全过程。只有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才能激发信息能力的提高。信息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作用和价值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应用信息的意识。信息道德则是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正确应用的保证,它关系到信息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如何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意识从何而来,信息能力如何培养,怎样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是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关键问题。我认为,大多数教师感觉很难在课堂上解决这些问题,一个主要原因是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科的特点和规律。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信息技术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依据课程目标探究出一套符合本学科的教学模式,而不是简单套用其他学科的模式。我在教学实践中,是通过以下五个途径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
1.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主线,整体设计课程
从前面的阐述中知道,无论是信息意识、信息能力,还是信息道德,都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因此,结合本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培养信息素养首先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主线,整体设计课程”。创设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在一个个真实的实际问题中。倘若学生每次课都在经历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度过,长期下来,他们的信息意识就会逐渐增强,信息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这种设计有时需要调整教学内容顺序,有时需要对一些内容进行增删。这就要求教师对本学科专业有深刻的理解,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更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历炼和探索。
10.如何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
1. 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指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教育教学的素养,以及优良的师德,热爱学生的素养等。要提高这些素养,要做到以下几点。
2. 教师要不断学习综合文化知识以及专业知识。可以通过学历提升,在职培训等途径完成。
3.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针对所教的学段有针对性地研究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或者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4. 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要每日深省吾身。才能教育好学生,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
5. 老师还要热爱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