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扩容”,低风险投资仍须谨慎选择

近日,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对部分现有产品进行“扩容”,上调产品募集规模上限或增设产品份额类别,部分理财产品规模上限增至百亿元。

专家指出,此类举措应属市场行为,未来银行理财市场是否回暖仍需考虑多方因素,风险可预期性和收益合理性可能是银行理财当下投资最需要关注的因素。

产品募集规模上限上调

进入11月,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始密集“扩容”理财产品规模。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已有渝农商理财、宁银理财、光大理财、上银理财等多家公司,对部分现有产品的募集规模上限作出调整,或是增设了产品份额类别,部分理财产品规模上限增长至百亿元。

11月8日,渝农商理财发布公告称,为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以及产品运作需要,将自11月14日起,对“渝农商理财江渝财富天添金渝盈宝1号”理财产品增设产品份额类别。此前一日,宁银理财也发布公告表示,拟自2023年11月13日起,对“宁欣固定收益类一年定期开放式理财7号产品(周年庆专属)”增加设置2类不同的理财产品份额类别。

11月2日,光大理财发出公告称,上调“阳光金安心计划(存单存款策略)14期”理财产品的募集规模上限,由10亿元调整至32亿元。次日,上银理财也将“净享利”系列理财产品的规模上限调整至100亿元。记者还注意到,徽银理财在10月30日、31日连发两条公告,自11月1日起,对该公司现金管理类部分理财产品的募集限额和份额类别进行“扩容”,其中一款“徽银理财徽安活期化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总规模上限调整至697亿元。

为何银行理财子公司近日密集上调产品规模?

在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李楠看来,以上举措应该是一种市场行为。“在低利率的环境下,市场对低风险的理财产品的需求增加,而在季末年末金融机构因为平头寸可能出现短暂的流动性缺口。”李楠分析道,“前几天出现非常高的拆借利率,这个时候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成本如果低于拆借成本,就会有动机增加理财产品的规模。”

“今年上半年,受到各种因素影响,银行理财规模出现一定下滑,一直延续到9月份。而10月份以来,存款利率下调,权益投资再次出现恐慌,投资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重新显现。”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荣浩指出,“为配合客户需求季节性反弹,相关机构适时做出调整,增加份额、调整上限。”

银行理财产品需求回升

今年,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在9月经历了环比大幅下滑,到10月又呈现出增长态势。国信证券在11月8日发布的《银行理财2023年11月月报》中指出,今年10月理财产品存量规模26.5万亿元,环比增加1.0万亿元。

对于11月后银行理财市场的走势,荣浩在采访中表示,根据普益标准的数据,11月第一周,全市场理财产品发型数量环比减少8.99%,略微有下降趋势,四季度能否回暖取决于多重因素,如利率、机会成本、年度考核等。“但是从银行理财子公司采取的相关措施来看,已做好了迎接资金的准备。”荣浩表示。

在存款利率下调、股市低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投资者对于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也会有所回升,当前阶段的投资又需要具体关注哪些因素?“投资人相对偏好开放式短期半年内的固收类产品和现金管理类产品,风险可预期性和收益合理性可能是银行理财当下投资最需要关注的因素。”荣浩分析道。

“投资者需要明白,银行理财产品不是存款,没有存款保险,低风险也是有风险的,理财产品不会被‘刚性兑付’,因此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相应的理财产品。另外,对于能够承受一定风险的投资者而言,根据资产配置原则,单纯的固收、债券类的理财产品并不见得能够获得最好收益风险比(给定风险收益最高),在不同的大类资产(股票、债券、黄金、货币等)进行合理的配置产品,才可能获得较好的收益风险比。”李楠指出,“资产配置对专业水平的要求非常高,普通投资者难以操作,这就需要银行理财子公司推出基于资产配置的理财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但是目前国内这类理财产品还非常少见。”

责任编辑:杨斌_NF4368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