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金融风险,央行、高盛、桥水高层重磅发声

连日来,国内金融监管部门高管和全球顶级投资机构大佬,就市场风险相关热点相继发声。

11月8日,央行行长潘功胜指出,将对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政府提供应急流动性支持;房地产市场调整对金融体系的外溢影响总体可控

同一天,央行副行长宣昌能在谈及金融风险演变趋势时表示,尽管全球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增多,但中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仍将名列前茅,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

央行11月9日发布《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3)》指出,央行将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展望2023年,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的全面落地见效,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能将持续释放,各地区经济韧性将进一步彰显。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顶级投资机构近期也对市场风险发声。

高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David Soloman表示,当过去18个月出现了重大的市场调整,市场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历史经验表明这通常需要至少半年时间。

桥水联席首席投资官Bob Prince表示,目前27%美国国债由外资持有,而美联储也会因应货币政策变化调整持债比重,要对美国国债被出售的风险保持警惕。

//央行行长谈地方债和楼市 //

(图片来自海洛)

据券商中国报道,11月8日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指出,总的看,我国政府的债务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游偏下水平。今年以来,金融部门已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支持地方政府稳妥化解债务风险。

具体来说:

一是严肃财经纪律,推动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通过盘活或出售资产等方式,筹措资源偿还债务。

二是对于债务负担相对较重的地区,严格控制新增政府投资项

三是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置换等方式,分类施策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控增量债务,并建立常态化的融资平台金融债务监测机制。必要时,人民银行还将对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提供应急流动性支持

四是支持地方政府通过并购重组、注入资产等方式,逐步剥离融资平台政府融资功能,转型成为不依赖政府信用、财务自主可持续的市场化企业。

潘功胜在演讲中就房地产相关问题指出,我国房地产市场经过20多年的长周期繁荣,正在进行重大转型并寻找新的均衡点。住房需求的中枢水平、住房市场交易结构以及业务模式都面临深刻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房地产市场转型带来了一定挑战,同时也蕴含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城镇化仍处于发展阶段,新市民规模较大,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很大潜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坚实基础。

目前,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贷款余额的23%,其中约80%为个人住房贷款,一直以来,我们实行非常审慎的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房地产市场调整对金融体系的外溢影响总体可控。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弱化房地产市场风险水平,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外溢。引导金融机构保持房地产信贷、债券等重点融资渠道稳定,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央行副行长谈金融风险演变趋势//

据证券时报报道,11月8日,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央行副行长宣昌能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深刻调整期,增长缓慢且不均衡,流动性持续收紧、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会上,宣昌能分别总结概括了当前中国与世界的经济金融形势。

宣昌能指出,今年以来,随着宏观调控组合政策发力见效,中国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态势明显,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在积累,亮点在增多,预期在好转。国际收支稳健性提升。经常账户顺差规模合理,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更加活跃。预计今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5%左右的增长,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仍将名列前茅,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

宣昌能指出, 当前,全球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多,地缘冲突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普遍抬头,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的特征突出

展望未来,从增长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显示,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将从去年的3.5%,放缓至今年的3%和明年的2.9%。主要发达经济体紧缩性货币政策对通胀起到抑制作用,整体通胀回落,但也对其投资和消费带来负面影响。新兴经济体增长分化,全球流动性收紧,增加了高债务经济体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从金融风险演变趋势看,随着各国通胀压力缓解、经济衰退风险上升,主要央行将适时结束加息,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各国货币汇率、股市和跨境资本流动的边际影响或将减弱,但其累积效应也将逐步显现,一些经济体和部分领域的风险依然值得高度关注。

从地缘政治风险看,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处于高位,继续影响国际贸易环境的稳定和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也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冲击,增加国际宏观政策协调难度

从绿色复苏进展看,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各国用于“绿色复苏”的支出未达前期承诺水平。全球绿色支出不足以应对持续发生的环境危机,包括气候变化、自然破坏和污染等。

//高盛董事长、桥水首席投资官等集体发声 //

在11月7日-8日举行的全球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多位全球知名机构人士表达了对于市场风险的看法。

据证券市场周刊披露,对于宏观经济中存在的风险,高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David Soloman表示,当过去18个月出现了重大的市场调整,市场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历史经验表明这通常需要至少半年时间

今年9月,美国的新股活动有少许复苏情况就是这样的历史轨迹的印证。未来我们会见到更有弹性和获利的市场。

Andrew Schlossberg对于非银行业是否会遇到崩溃的风险指出,“我认为,人口结构在未来20年间,与过去40年间很不一样。加上通胀和地缘政治风险,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做出应对。”

桥水(Bridgewater)联席首席投资官Bob Prince表示,疫情期间债务由私营企业转移至政府身上,使得美国财政部债务占GDP比重由70%升至120%。目前27%美国国债由外资持有,18%由美联储持有,外资会因自身情况及地缘政治风险去调整持债水平,而美联储也会因应货币政策变化调整持债比重,因此要对美国国债被出售的风险保持警惕

(本文Wind综合券商中国、证券时报、第一财经、证券市场周刊相关报道)

责任编辑:杨斌_NF4368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