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我一份高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高中 物理 必修一 高一 知识梳理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第二节 时间位移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v=s/t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
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速率≥速度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第一、二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g=9.8m/s²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vt²=2gs竖直上抛运动1.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性)1.速度公式:vt=v0—gt位移公式:h=v0t—gt²/22.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v0/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3.上升的最大高度:s=v0²/2g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基本公式:s=v0t+at²/22.平均速度:vt=v0+at3.推论:1)v=vt/22)S2—S1=S3—S2=S4—S3=……=△S=aT²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 S1:S2:S3:……:Sn=1:3:5:……:(2n—1)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 t1:t2:t3:……:tn=1:(√2—1):(√3—√2):……:(√n—√n—1)5)a=(Sm—Sn)/(m—n)T²(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6)vt²—v0²=2as第四节汽车行驶安全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车速*反应时间)+刹车距离(匀减速)2.安全距离≥停车距离3.刹车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4.追及/相遇。
2.初二物理知识点大全
第三章 声现象声音是由 产生的, 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靠 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 ,在液体中较 ,而在气体中较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米/秒。 中不能传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 。人耳朵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 (t≥2*17/340 t≥0.1秒)。
声音的三要素是:①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越大,音调越高)。② (是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越大,距发声体越近, 越大)。
③ (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 是不同的。)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 来计量噪声的强弱,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30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不应超过50分贝。
第四章 热现象一、温度计温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摄氏温度(t):是把 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100等分,每一等分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用 表示。
宇宙中温度的下限约是 ,也叫绝对零度;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 ,每10格是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 ,第二次使用时要 。
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1、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2、清它的分度值和零刻度;3、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不接触 ,待温度计示数 后再读数;4、数时不要从液体中 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 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物质从 变为 叫做熔化,要 热;从 变为 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 热。
晶体都有一定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分别叫做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 ,二是熔化过程中要继续 热、但温度 ,同样凝固时要 热,但温度 三、汽化和液化物质从 变为 叫做汽化,汽化时要 热。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蒸发:(1) 是在 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 温度下发生。(2) 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 热,液体本身温度降低(蒸发致冷)(3)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沸腾:(1) 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2) 沸腾的条件是:液体的温度达到 ,必须继续 热,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
(3) 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种液体沸点与压强有关。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 时降低,气压 时升高。
物质从 变化为 叫液化,液化时要 热。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
四、升华和凝华物质从 直接变成 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 热;物质从 直接变成 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 热。第五章 光的反射一、光的直线传播:光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m/s。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
二、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定律: 光线与 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线与 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角等于 角。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
右图中,入射光线是 ,反射光线是 ,法线是 ,O点叫做 ,∠i是 ,∠γ是 。反射类型: (1)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是定向反射(如镜面、水面);(2)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的原因。
三、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 立的 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像与物体大小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成像原理:根据 成像。
成像作图法:可以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反射定律作图。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求会画反射光路图)第六章光的折射一、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从空气 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两侧,折射角 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
在折射时光路也是 的。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于入射角。
二、透镜的概念: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
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 。光心:光线通过透镜上某一点时,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 。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用 表示。凸透镜的光学性质: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 3、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所以又叫 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如图四),所以又叫 透镜。
三、凸透镜成像及应用: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时,能成 立的、的 像;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时,能成 立的。
3.初中物理的全部知识点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ρv 温度 t 摄氏度 ℃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ρ 千克/米3 kg/m3 ρ=m/v 千克/米3 kg/m3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Ω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0) 比热 c 焦/(千克·摄氏度)J/(kg·℃)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安全电压 不高于36伏 1,液体压强P= gh ; 2、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液= 液gV排 ;3、杠杆平衡 条件:F1l1=F2l2 ; 4、机械效率 = *100% ; 5、焦耳定律:Q=I2 R t (若电路为纯电阻电路则:Q=W); 6、若知道某用电器的额定电压U额和额定 功率P额,以及实际电压U实,则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R= P实=( )2P额 ;7、功率P=FV;8、串联电路的特点:I=I1=I2;U=U1+U2;R=R1+R2; 。
并联电路的特点:I=I1+I2;U1=U2=U 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100% 功率P (w) P=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这里有几个公式一、温度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3、温度计的使用: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一小格代表的值)。 4、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侵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侵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3、固态 熔化(吸热) 液态 固态 凝固(放热) 液态 4、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量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例如海波、冰、各种金属,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5、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6、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7、惊天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中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8、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三、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 2、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3、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水的沸腾是一中剧烈的汽化现象) 4、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5、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6、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四、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3、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 5、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是导电的。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
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
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二、电流和电路 1、电路的组成:○1、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 ○2、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的器件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连接电路 2、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代表,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 2、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1、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2、电流从正接线柱进,负接线柱流出。○3、估测、试触,选择合适量程五、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1进户线:火线、零线 ○2、电能表:测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3、总开关(闸刀开关):控制户内与户外的通。
4.求:初中物理知识点总归纳
8年级的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一节 走进神奇第二节 探索之路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觉得这章并不是很重要,我们老师说主要记住13页的7个方法就行了:交流与合作、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试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三节 快与慢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这章嘛..讲‘力’的,有点重要期中应该要考记住v=s/t这个公式)第三章 声的世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节 乐音与噪声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这章很重要哦!老师说过这章不能丢分,一定要记哦而且要终点记,提出几个重点吧:1、空气的传播速度:340m/s 2、听觉效果与声音的强弱 3、响度、音调和音色是决定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第四章 多彩的光第一节 光的传播第二节 光的反射第三节 光的折射(期中考试只考到这里,这章也挺重要的要记住日食月食可能要考哦,特别重要的这个和声音容易混淆,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传播速度 空气空气>液体>固体(透明的)光的传播速度是3*10的⑧次方 空气中传播比真空慢一点点 它的传播速度也看成3*10的⑧次方 shiu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的2/3)9年级的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知识归纳总结(九年物理)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m/s;km/h。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单位:s min h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m km dm cm mm μm n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四、力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示意图。
五、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六、二力平衡 平衡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知识归纳总结(九年物理)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二、重力 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
5.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①平均速度是矢量, ②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③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④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a=g;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①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②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①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②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③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2tgα;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tgβ/2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①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②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③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④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⑤做曲线运动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 (2π/T)2r=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①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②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永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 (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①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②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③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线速度、离地高度、加速度都恒定。
④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⑤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qE 。
6.物理化学的所有公式
化学方程式大全2007-11-19 21:44非金属单质(F2 ,Cl2 , O2 , S, N2 , P , C , Si) 1, 氧化性: F2 + H2 === 2HF F2 +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 nF2 +2M===2MFn (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 +2H2O===4HF+O2 2F2 +2NaOH===2NaF+OF2 +H2O F2 +2NaCl===2NaF+Cl2 F2 +2NaBr===2NaF+Br2 F2+2NaI ===2NaF+I2 F2 +Cl2 (等体积)===2ClF 3F2 (过量)+Cl2===2ClF3 7F2(过量)+I2 ===2IF7 Cl2 +H2 ===2HCl 3Cl2 +2P===2PCl3 Cl2 +PCl3 ===PCl5 Cl2 +2Na===2NaCl 3Cl2 +2Fe===2FeCl3 Cl2 +2FeCl2 ===2FeCl3 Cl2+Cu===CuCl2 2Cl2+2NaBr===2NaCl+Br2 Cl2 +2NaI ===2NaCl+I2 5Cl2+I2+6H2O===2HIO3+10HCl Cl2 +Na2S===2NaCl+S Cl2 +H2S===2HCl+S Cl2+SO2 +2H2O===H2SO4 +2HCl Cl2 +H2O2 ===2HCl+O2 2O2 +3Fe===Fe3O4 O2+K===KO2 S+H2===H2S 2S+C===CS2 S+Fe===FeS S+2Cu===Cu2S 3S+2Al===Al2S3 S+Zn===ZnS N2+3H2===2NH3 N2+3Mg===Mg3N2 N2+3Ca===Ca3N2 N2+3Ba===Ba3N2 N2+6Na===2Na3N N2+6K===2K3N N2+6Rb===2Rb3N P2+6H2===4PH3 P+3Na===Na3P 2P+3Zn===Zn3P2 2.还原性 S+O2===SO2 S+O2===SO2 S+6HNO3(浓)===H2SO4+6NO2+2H2O 3S+4 HNO3(稀)===3SO2+4NO+2H2O N2+O2===2NO 4P+5O2===P4O10(常写成P2O5) 2P+3X2===2PX3 (X表示F2,Cl2,Br2) PX3+X2===PX5 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 C+2F2===CF4 C+2Cl2===CCl4 2C+O2(少量)===2CO C+O2(足量)===CO2 C+CO2===2CO C+H2O===CO+H2(生成水煤气) 2C+SiO2===Si+2CO(制得粗硅) Si(粗)+2Cl===SiCl4 (SiCl4+2H2===Si(纯)+4HCl) Si(粉)+O2===SiO2 Si+C===SiC(金刚砂) Si+2NaOH+H2O===Na2SiO3+2H2 3,(碱中)歧化 Cl2+H2O===HCl+HClO (加酸抑制歧化,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Cl2+6KOH(热,浓)===5KCl+KClO3+3H2O 3S+6NaOH===2Na2S+Na2SO3+3H2O 4P+3KOH(浓)+3H2O===PH3+3KH2PO2 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3C+CaO===CaC2+CO 3C+SiO2===SiC+2CO 二,金属单质(Na,Mg,Al,Fe)的还原性 2Na+H2===2NaH 4Na+O2===2Na2O 2Na2O+O2===2Na2O2 2Na+O2===Na2O2 2Na+S===Na2S(爆炸) 2Na+2H2O===2NaOH+H2 2Na+2NH3===2NaNH2+H2 4Na+TiCl4(熔融)===4NaCl+Ti Mg+Cl2===MgCl2 Mg+Br2===MgBr2 2Mg+O2===2MgO Mg+S===MgS Mg+2H2O===Mg(OH)2+H22 高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2Mg+TiCl4(熔融)===Ti+2MgCl2 Mg+2RbCl===MgCl2+2Rb 2Mg+CO2===2MgO+C 2Mg+SiO2===2MgO+Si Mg+H2S===MgS+H2 Mg+H2SO4===MgSO4+H2 2Al+3Cl2===2AlCl3 4Al+3O2===2Al2O3(钝化) 4Al(Hg)+3O2+2xH2O===2(Al2O3.xH2O)+4Hg 4Al+3MnO2===2Al2O3+3Mn 2Al+Cr2O3===Al2O3+2Cr 2Al+Fe2O3===Al2O3+2Fe 2Al+3FeO===Al2O3+3Fe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2Al+6H2SO4(浓)===Al2(SO4)3+3SO2+6H2O (Al,Fe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 Al+4HNO(稀)===Al(NO3)3+NO+2H2O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Fe+3Br2===2FeBr3 Fe+I2===FeI2 Fe+S===FeS 3Fe+4H2O(g)===Fe3O4+4H2 Fe+2HCl===FeCl2+H2 Fe+CuCl2===FeCl2+Cu Fe+SnCl4===FeCl2+SnCl2 (铁在酸性环境下,不能把四氯化锡完全 还原为单质锡 Fe+SnCl2==FeCl2+Sn) 三, 非金属氢化物(HF,HCl,H2O,H2S,NH3) 1,还原性: 4HCl(浓)+MnO2===MnCl2+Cl2+2H2O 4HCl(g)+O2===2Cl2+2H2O 16HCl+2KMnO4===2KCl+2MnCl2+5Cl2+8H2O 14HCl+K2Cr2O7===2KCl+2CrCl3+3Cl2+7H2O 2H2O+2F2===4HF+O2 2H2S+3O2(足量)===2SO2+2H2O 2H2S+O2(少量)===2S+2H2O 2H2S+SO2===3S+2H2O H2S+H2SO4(浓)===S+SO2+2H2O 3H2S+2HNO(稀)===3S+2NO+4H2O 5H2S+2KMnO4+3H2SO4===2MnSO4+K2SO4+5S+8H2O 3H2S+K2Cr2O7+4H2SO4===Cr2(SO4)3+K2SO4+3S+7H2O H2S+4Na2O2+2H2O===Na2SO4+6NaOH 2NH3+3CuO===3Cu+N2+3H2O 2NH3+3Cl2===N2+6HCl 8NH3+3Cl2===N2+6NH4Cl 4NH3+3O2(纯氧)===2N2+6H2O 4NH3+5O2===4NO+6H2O 4NH3+6NO===5N2+6HO(用氨清除NO) NaH+H2O===NaOH+H2 4NaH+TiCl4===Ti+4NaCl+2H2 CaH2+2H2O===Ca(OH)2+2H2 2,酸性: 4HF+SiO2===SiF4+2H2O (此反应广泛应用于测定矿样或钢样中SiO2的含量) 2HF+CaCl2===CaF2+2HCl H2S+Fe===FeS+H2 H2S+CuCl2===CuS+2HCl H2S+2AgNO3===Ag2S+2HNO3 H2S+HgCl2===HgS+2HCl H2S+Pb(NO3)2===PbS+2HNO3 H2S+FeCl2=== 2NH3+2Na==2NaNH2+H2 (NaNH2+H2O===NaOH+NH3) 3,碱性: NH3+HCl===NH4Cl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
7.物理 化学的常识 急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3)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
8.高中物理知识点小结
一力学部分: 1、基本概念:力、合力、分力、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种常见类型的力、力的三要素、时间、时刻、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加速度、共点力平衡(平衡条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动量、冲量、动量变化、功、功率、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简谐运动的位移、回复力、受迫振动、共振、机械波、振幅、波长、波速2、基本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 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 — 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物理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3、基本运动类型:运动类型 受力特点 备注直线运动 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一般变速直线运动的受力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 同上且所受合外力为恒力 1. 匀加速直线运动2. 匀减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合外力指向轨迹内侧(类)平抛运动 所受合外力为恒力且与物体初速度方向垂直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匀速圆周运动 所受合外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终沿半径指向圆心(合外力充当向心力) 一般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向心力的受力分析简谐运动 所受合外力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 回复力的受力分析4、基本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多边形、正交分解);三力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封闭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多力平衡问题—正交分解法);对物体的受力分析(隔离体法、依据:力的产生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注意静摩擦力的分析方法—假设法);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解析法(解方程或方程组)、图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v-t图像);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类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方程(恒力作用下的宏观低速运动问题)、动量、能量(可处理变力作用的问题、不需考虑中间过程、注意运用守恒观点);针对简谐运动的对称法、针对简谐波图像的描点法、平移法5、常见题型: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两个分力及其合力的大小、方向六个量中已知其中四个量求另外两个量。
斜面类问题:(1)斜面上静止物体的受力分析;(2)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包括物体除受常规力之外多一个某方向的力的分析);(3)整体(斜面和物体)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的分析(整体法、个体法)。动力学的两大类问题:(1)已知运动求受力;(2)已知受力求运动。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注意向心力的分析;绳拉物体、杆拉物体、轨道内侧外侧问题;最高点、最低点的特点)。人造地球卫星问题:(几个近似;黄金变换;注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动量机械能的综合题:(1) 单个物体应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的题型;(2) 系统应用动量定理的题型;(3) 系统综合运用动量、能量观点的题型:① 碰撞问题;② 爆炸(反冲)问题(包括静止原子核衰变问题);③ 滑块长木板问题(注意不同的初始条件、滑离和不滑离两种情况、四个方程);④ 子弹射木块问题;⑤ 弹簧类问题(竖直方向弹簧、水平弹簧振子、系统内物体间通过弹簧相互作用等);⑥ 单摆类问题:⑦ 工件皮带问题(水平传送带,倾斜传送带);⑧ 人车问题;人船问题;人气球问题(某方向动量守恒、平均动量守恒);机械波的图像应用题:(1)机械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的互推;(2)依据给定状态能够画出两点间的基本波形图; (3)根据某时刻波形图及相关物理量推断下一时刻波形图或根据两时刻波形图求解相关物理量;(4)机械波的干涉、衍射问题及声波的多普勒效应。二高中物理电学知识点 十、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
9.高中物理90个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 六、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 6.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4〕}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吸收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见第二册P41〕/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见第二册P47〕/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见第二册P47〕。
九、气体的性质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
10.物理物理所有知识点和概念电学
初中物理电学,光学,力学所有公式概念:【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 学 部 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 学 部 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常 用 物 理 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 =103kg/m3 (3)、1kw•h=3.6*106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