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专业知识培训

1.中医学学习哪些课程

你好我也是学医学的,解剖是必修课,一定要学的,但是动手实验是西医临床,其他专业只要学会看标本就可以了,文理生都有学习中医的,但是学医的,我们学校来说,理科生比较多哦。

要学的一定有中医基础、中医内科、中医诊断、方剂学、中药学、针灸学,其他的要看你喜欢,有中医儿科、中医妇科等。解剖……一般来说,没有不适应,只要看多了就不会难受了,而且最多一个学期,还有啊,第一节实验课肯定会很不习惯福尔马林的味道,但慢慢就好了,你只要不害怕就行了,呵呵,我们一开始的时候也是觉得很恶心,久了就习惯了,做医生的就要这样啊,难道病人很恶心,你就不给他看病了吗,呵呵,是不是?希望你能满意我的答案。

2.学习中医从什么开始

一、坚持终身学习——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知识 年轻中医在校读了很多书,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要把学校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仍然需要读书,仍然需要继续学习。

1.学好基础理论:纵观历代名医的形成,都是在学好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通过拜师学习而成名的。因此,毕业之后,要重温教科书,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各科知识和现代化科学及西医学有关知识。

2.学好经典著作:古代的经典著作是医学发展的源头和基石,是中医学知识宝库的核心内容。因此,学中医,精读经典尤为重要。

《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是古代医家的智慧结晶,也是从医者必读的典籍。由于这些著作文简理奥,只有反复阅读,才可能理解透彻,掌握其要义,才可能从“心悟”到临床有所得。

同时,对后世历代名著也要进行泛览,在其泛读的基础上,可择其优而从之。 3.学好哲学:哲学是各门学科的思辨基础。

中医药学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学内涵。如中医基础中的“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理论,中医认识疾病的“司外揣内”、“比类取象”、“由臆达语(心悟)”法,中医诊断疾病的“四诊合参”法,中医治疗疾病的“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哲学内涵。

这种思维方式作为说理工具,已经融化在中医学理论中。正因为如此,才有“没有中国古代哲学就没有中医药学”的说法。

所以,一代名医朱良春讲,“继承中医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造就一代名医的钥匙”。 4.学习中医医案:历代名中医的医案,是老前辈毕生从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如《名医医案》、《临证指南医案》等,思路独特,疗效卓越,各有特色。

学习这些经验对年轻中医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上,只有精读名医医案,才可能揣摩到历代名家的临床技巧。

5.向病人学习:病人是医师实践的对象。病人对疾病的感受、对症状的演变、对治疗效果的感觉、对毒副作用的体会等,都是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所以,每一位中医师都要关心病人。在尊重病人的实践活动中得出新体会,解决新问题。

带着临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再去读书,才能得到更大的收获,成长更快。 6.学习边缘学科知识:包括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两个方面。

如中医史学、中医心理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心身医学、环境医学、中西医比较学、医学方法学、医学哲学、医学文化学、医学生态学、计算机、医学统计学等。泛览以上知识,可以拓宽医者的视野,激活医者的思路。

可以在不同学科之间互吸所长,互补所短。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技能或渗透、或交叉、或融合,这些方法是年轻中医创新思路的源泉。

7.更新知识:年轻中医除了不断积累知识外,还应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知识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看最新出版的专著,因为图书是系统、全面、成熟的知识;二是读原始论文期刊、核心期刊,因为科技期刊是新知识的来源;三是要参加学术会议,因为参加学术会议和阅读会议资料是走向学科前沿的重要途径。

8.学习如何利用医学参考资料:医学参考资源有词典、术语、百科全书、年鉴、国内外医学文献、会议文献等。可以通过计算机检索,从浩瀚的文献中获取有用的东西,了解需要的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难题。

9.学习医学文献的写作和作学术报告的技巧:学习医学文献的写作利于写出优秀的科技论文,学习作学术报告的技巧利于进行学术讲座和科普宣传,利于带徒和讲课。因为,吸收知识是为了创造知识,学术交流是吸收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纽带。

一个年轻医生只有掌握了学术交流的方法,才能进入医学知识的大循环。 总之,作为一名中医,在当今知识社会里必须持之以恒地终身学习。

只有把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过程扩展到一生,才可能有所成就,在学习中创造,在扩展中加深。 二、坚持终身实践——练就扎实的基本技能,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学生大学毕业之后进入社会,成长为一名独立工作的医生,要有一个实践的过程。

这一成长过程就是提高实践工作能力的过程,成为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1.拜名师:中医学自古以来,多是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授。

因为,中医学的许多实践技能不是全然规范化可以照本宣读的“技术”,而是高度个体化、灵活性很强的“技艺”。因为,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是直觉体悟、取象比类,如果没有大量的实践经验,这种思维方式就无法进行。

所以,师承是年轻中医师成长过程最重要的一环。首先要找名师。

我们要谦虚请教,勤奋学习,坚持临证抄方,有疑必问,有闻必录,认真分析体悟老师的辨证思路和用药特色,往往能举一反三,得到真传。湖南省岳阳市中医院的尚品洁医师说得好,年轻中医要放下科班出身的架子,虚心向本地区、本单位威望高的老中医学习临床经验,哪怕是一技之长也好,积少成多,终成大器。

拜名师不一定只拜一位名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拜名师是我们成才的一种理想选择。因为多拜名师,可多有收获,可多得真传。

清代名医叶天士先后拜师达十七人之多,现代名医陈可冀院士,先后拜冉雪峰、赵锡武、岳美中等名家为师。当然,拜师要与自己所。

3.如何学习中医

实我想我属于学院派,但是又不单纯的学院派。

所以想写点感悟,给刚刚涉入中医这个行列的朋友。似乎我从小就非常信任中医的,包括我的家人。

妈妈说我刚出生没多久就得了哮喘,就是吃中药治好的。后来对于周易 四柱的东西也是相当感兴趣,非常深信不疑,当然对于外人解释只是信则有不信则无。

我信,你信不信与我无关。所以再次强调一点,想学好中医,你必须相信中医,而且深信不疑。

其实对于刚刚接触中医的人,我十分建议你去读读刘力宏的《思考中医》。中医初涉高中的时候基本上就给自己立下了目标了,一定要考中医药大学,而且我给自己选的专业并不是中医学,因为我还是考虑到了就业的问题,刚从学校出来的中医基本上是不可能给病人看病的。

脉诊行吗?有几个学院派敢说自己本科毕业了,就可以直接上临床用药了?是有人敢,但是这些敢的人又有几人可以真正治疗的了疾病?想必几乎没有吧?所以我选择的专业是针灸推拿。这个比较好上手,尤其是推拿。

毕业以后基本上可以直接就业的。就算治不好病人也绝对可以减轻症状及病患的痛苦。

然后是我对中医学习的一些感悟。说实话吧 在学校的这几年 我确实也没认真听多少课,很多课尤其是西医的部分,我都用来睡觉了。

考丵试的时候背背往往也就80来分了,所以还没有挂科的经历。但是有些课程我认为还是要好好学一下的。

《中医基础理论》这个是必须学 而且必须学好的,这个是基础,当然了现在的教材的质量也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所以孙广仁这版的还是值得看的,好歹是这门课的国家级精品课的主持人,也是英文版中医基础的蓝本。《中医诊断》也是要学好的,不然诊断都不会,你拿什么去给人诊病?《中药学》这个必须学好,是基础。

但是对于方剂和中内很多人非常重视,我认为这个反而是其次的,在古代中医 还是有法无方的,只是张仲景他老人家为了方便后人辑写了《伤寒论》,可以不读《方剂》《中内》但是不得不读《伤寒》这个一会再说。《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这两门是针灸的基础所以必须精读 我的刺法灸法学大概翻阅了几十遍吧,不能原文背诵,但是绝大部分东西还是可以复述出来的。

《推拿学》推拿的基础嘛 也是要学的。如果想进入医院的话《解剖》《西医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也是要会的。

不然的话只有《解剖》是要明朗的,尤其是对于学针灸的,解剖不行,那么针刺的深度角度掌握不了,疗效会大打折扣的中医进阶想学好中医,在学校里学的那点是绝对绝对不够用的。学过中医基础的人都知道,中医是有哲学理论的,中医就是起源于哲学和医学不分割的时代,所以就必须认识到《周易》对中医的影响以及运用。

孙真人就曾经说过:“不知易者,不以成大医”所以学习中医必须要学习一些周易的。所有的前辈都在推荐我们回归经典要读《内经》《难经》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国学基础基本为零的人去学习这些东西的难度可想而知。

这里面的东西不是你拿着本《辞海》《辞源》就可以解释的了的,所以工具书还是要备着《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的。但是有了这些工具书你还是很难理解许多东西,这个是正常的。

如果真的想读经典,我建议先读《难经》,因为我认为《难经》要比《内经》更容易理解的多。如果也对周易感兴趣那么太好了,不是让你去读《易经》,只是要求你去看些相关的书籍。

我师父是这么要求我的,首先要读《三命通会》其实是本算命的书,但是它对五行的讲解十分到位,不是你《中医基础理论》里那一点点的篇幅可以装的下的。宇宙一切万物皆可以用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解释的。

这本书是明代命理的官方教材,所以东西比较正统,比较适合初学的人去阅读。《三命》读的差不多了,就该看看《渊海子平》了,你会发现其实许多东西与《三命》中有些类似,但是这本书对天干地支的解释是很透彻的,对你学习五运六气和子午流注是非常有帮助的。

看了这两本书,就要再读《星平会海》。看完了这三本书再去读《内经》《难经》你会发现原来始终想不明白的问题,原来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有了基础了所以经典是必须要读的内难少了,然后伤寒的条文也必须做到全文背诵。只有这样在临床应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的。

其中值得仔细学习的还是五运六气,好好去研究这个东西吧。登峰造极嘿嘿其实前面那些东西已经值得你用一生去研究了,最后其实补充一点就是养气了。

读过伤寒的人,在其绪论里不知是否对这么一本书还有印象。《胎胪药录》,此处的胎为何物?胎儿?当然不是的,值得是胎息。

胎息就是用来养气的,一个中医尤其是做针灸的,必须自己正气充足,然后用你的正气场去抵消病患的邪气,为什么有些病人看到好大夫,病去大半,现代解释为心理的问题,在我看来这着实是气场的问题。所以必须养气。

差不多先说这些吧文中提到的书籍 我有电子版的会补充在附件里现在各种版本混杂实在很头疼,买书的话建议去孔夫子旧书网买旧书,尤其是对中医这方面的,现在的人出书大部分还是为了职称等问题,所以错误百出的,还是买版本较早的书籍。比较好的。

《黄帝内经》我建议读清代张志聪集注的版本。《难经》建议。

4.中医基础学习

我就是自学中医的,现在正好学到你的下一层次,我的经历可能值得你参考下。

我就是先看了《中医基础理论》,这个一定要先看。主要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两套。

内容都差不多,少有差异。看完了以后觉得意犹未尽,就继续看了《中医诊断学》,很多都不懂,才知道看早了,于是回过头去看《黄帝内经》,看完了基本就算是看到中医的门了。

读完《中医基础理论》和《黄帝内经》入门以后,我就找了《中医诊断学》和《针灸学》来看,再看就能看懂了,而且相当实用。因为我只是作为爱好,所以没有去看《中药学》,后面都是杂七杂八的看点“药膳”、“中医气功推拿”之类的东西。

还兼看了一些例如“道家思想”、“易经”之类的东西,都互有帮助。一直没有学看病、抓药。

但是作为爱好来处理,没有走的太深。

erp系统是什么意思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