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病夫”2.0?德国不能再躺了

二十五年前,德国因90年代经济增长乏力、制造业萎缩和失业率高企,而被贴上“欧洲病夫”标签。

为了重振奄奄一息的经济,彼时的德国政府推出《议程2010》计划,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结构性改革,摇身一变成为“经济巨星”和制造业强国。

然而,斗转星移,如今的德国再度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局,IMF和OECD都预计德国是2023年全球唯一一个经济萎缩的主要经济体,德国因此再被嘲讽为“欧洲病夫”。

近期德国推出刺激政策来重建经济,然而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危机,预示着重整旗鼓并不容易。

黄金20年:从“欧洲病夫”到“经济巨星”

回溯到本世纪初,德国在衰退困境中苦苦挣扎,2002年和2003年GDP连续两年下降,同时外部需求低迷,失业率高达两位数,被称之为“欧洲病夫”。

“欧洲病夫”(Sick man of Europe):在19世纪中叶有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创造,最初用来描述奥斯曼帝国衰落,现在人们用来评价衰落中的大型经济体。

随后,曾于1998年至2005年担任德国总理的Gerhard Schröder,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议程2010》计划,发起一系列改革,促进了就业大幅增长,再加上中国等经济体的强劲外需加持,以及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和东欧劳动力,强化了德国经济的支柱——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

这些因素支撑了德国近二十年的繁荣发展,使其成为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模式也备受赞誉。

再沦为“欧洲病夫”?德国模式走向终结

然而,随着俄乌冲突爆发和美联储加息,一系列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结构重塑,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和投资不足等结构性问题,德国经济繁荣模式正走向终结……

1、唯一经济萎缩的主要经济体

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均预计,德国将成为2023年世界上唯一一个经济收缩的主要经济体。

德国经济研究所最新发布的经济报告预测,今年全年德国实际GDP将下降0.5%,2023年德国平均失业人数为258万人,失业率将升至5.5%。

此前,德国的GDP已经连续两个季度陷入了负增长,陷入了技术性衰退。而今年的第二季度,德国的GDP增长为0%,低于经济学家们预测的增长0.3%,陷入了停滞。

德国受能源危机影响尤为严重,导致通胀持续高企,8月CPI超预期同比上升6.1%,高通胀加上经济放缓令其陷入“滞胀”的困境。

2、制造业往日荣光不再

数十年来,德国汽车制造商在全球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汽车行业向电动化转型,德国汽车制造商正逐渐落后。

两年一届的慕尼黑国际车展曾经是德国汽车“秀肌肉”舞台,但如今却让人深刻认识到,中国电动车崛起,与老牌汽车制造商差距正在缩小。

8月31日,瑞银拆解比亚迪海豹的分析报告一经发布,欧洲汽车股应声暴跌,而比亚迪的股票评级则被上调。

德国汽车管理中心主任Stefan Bratzel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去年中国在电池、自动驾驶汽车软件和其他功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数量首次超过了德国和美国。

此次车展也生动地展示了德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长期以来一直是欧洲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但由于数十年来投资不足、顽固的通货膨胀、利率上升以及能源价格的急剧上涨,现在已经逐步落于人后。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工业三大支柱产业中,除了汽车落于人后,化工行业也在艰难求生,老牌德国工业气体巨头林德气体“出走”法兰克福证交所,转而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单独上市。林德表示,它不想再被视为德国企业,它认为这种联系降低了它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从数据上看,德国联邦统计局周三表示,德国7月份工业订单降幅超过预期,经季节和工作日调整后,7月德国工业新订单环比下降11.7%,为2020年4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Hauck Aufhaeuser Lampe Privatbank首席经济学家 Alexander Krueger补充说,工业部门产出继续下降,由于全球经济疲软和能源成本高企,转机遥遥无期。

3、能源转型的疼痛

此前文章指出,德国最初的计划使用俄罗斯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来取代核能,但现在看来两条路都不太可行。

俄乌冲突导致的地缘政治秩序变化,德国难以获得俄罗斯廉价天然气,推高了能源成本。

德国未来要增加能源供给的自给程度,只能依靠新能源,而此前的新能源投资又是远远不够。德国政府正在为此投资数十亿欧元,但预计至少要到 2027 年才能降低工业能源的价格。因此,根据工商会的 “能源转型晴雨表”,近三分之一的公司正寻求在德国以外进行投资。

能源成本正对德国化工等行业构成生死存亡的挑战,甚至使德国出现了去工业化浪潮。俄乌冲突的爆发使得能源成本大幅飙升,尽管欧洲能源价格已从去年的峰值回落,但德国工业仍面临比美国和亚洲竞争对手更高的成本。

4、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市场萎缩

除了能源转型的挑战之外,人口老龄化也是难以忽视的问题。

尽管德国失业率创下历史新低,但却隐藏着更令人担忧的问题,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第二季度的职位空缺率为 4.1%,比欧元区平均水平高出一个百分点。

再加上几乎不存在的失业率,这就意味着劳动力无法满足经济所需的工作岗位。与许多其他发达经济体一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人口老龄化。

此前文章指出,最近数据显示,与2021年相比,2022年德国出生的新生儿数据减少了7%。据测算,如果没有移民或更多妇女和老年人加入劳动力队伍,到2023年德国劳动力市场目前的4500万劳动力将减少700万。

整体来看,德国模式的“魔力”正在消失,Euro intelligence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总结指出,德国模式取决于三个要素:成本竞争力、工业技术领先地位和地缘政治稳定。而如今能源价格危机、新的地缘政治分歧和技术冲击,这些都对德国模式的未来提出了挑战。

德国重整旗鼓并不容易

面对种种问题,德国意在重整旗鼓,朔尔茨政府批准一项为期4年320亿欧元的减税计划,但这可能远远不够。

本月早些时候,德国的《增长机会法》因两党意见分歧而失败。经济学家认为,《增长机会法》的支持力度不足以推动经济,减税70亿欧元与德国政府刚刚向英特尔等芯片制造商提供的数十亿欧元补贴相比,无法从结构上重建近3.6万亿欧元的经济。

分析指出,重整旗鼓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只有德国改变自己的财政规则,即在金融危机期间暂停的宪法债务限制,才有可能扭转该国投资不活跃的局面。

此外,明年欧盟的财政规则将重新生效,这对多年来一直扮演“旧大陆财政警察角色”的德国来说可能是另一个障碍,使其无法迈出经济学家呼吁的一步。

与此同时,德国政府又开始发表紧缩言论,德国极右翼势力正在崛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摆脱“欧洲病夫”并非易事,当然也不便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