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转亏 康为世纪上市次年业绩“变脸”

赶在监管层严查涉核酸检测企业之前,康为世纪(688426)颇为幸运地“掐点”登陆A股市场,公司也成为了去年最后一家上市的涉核酸检测企业。然而,靠着新冠相关产品和服务上市的康为世纪,现在“玩不转”了。8月30日,康为世纪对外披露了公司2023年半年报,这也是公司上市后首份半年报,但出现业绩“变脸”,报告期内净利转亏。

净利同比由盈转亏

康为世纪交出了一份上半年净利转亏的“成绩单”,这是公司上市后的首份半年报。

8月30日,康为世纪披露2023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22亿元,同比下降54.23%;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987.36万元,同比下降109.87%;对应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约为-2124.34万元,同比下降122.18%。

据了解,康为世纪2022年10月登陆A股市场,公司是国内少数实现分子检测核心环节完整业务布局的生物科技企业,主要产品和服务为生物试剂的研发、销售,核心产品包括分子检测酶原料、核酸保存试剂、核酸提取纯化试剂以及分子诊断试剂盒。

登陆科创板之前,康为世纪业绩稳步大增,并且在新冠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支撑下,公司2020年业绩增势更为明显。数据显示,2019-2022年,康为世纪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7394万元、2.33亿元、3.39亿元、5.22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897.2万元、1.08亿元、1.26亿元、1.59亿元。

据康为世纪彼时招股书中披露的数据,2020年、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金额分别为2.33亿元、3.39亿元,其中来自新冠相关产品及服务收入金额分别为1.27亿元和1.77亿元,如扣除新冠相关产品及服务收入,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金额分别为1.06亿元、1.62亿元。

不难看出,新冠相关产品及服务为康为世纪贡献过半营收,这其中主要涉及核酸保存试剂、核酸提取纯化试剂以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可以说在新冠相关产品及服务的支撑下,康为世纪在2022年顺利登陆A股市场,也是在公司上市后,监管层开始严查涉核酸检测企业IPO,相关公司纷纷撤单,康为世纪成为了最后一个“幸运儿”。

伴随着常态化疫情防控,康为世纪今年业绩下滑似乎也在投资者预期之中。对于公司业绩表现,康为世纪也坦言,2023年上半年,国内分子检测市场需求较去年同期下降较为明显,公司销售面临较大压力。

发力新品康检幽

面对较大的经营压力,康为世纪目前正在发力新品康检幽,即幽门螺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

2022年,康为世纪加快了幽门螺杆菌检测试剂盒产品的研发、注册、临床等方面的费用投入,加大了原料酶、核酸提取等产品的下游应用及与竞品的对比测试。2022年12月,康为世纪自主研发生产的幽门螺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该证是基于粪便样本对幽门螺杆菌的核酸检测的国内第1张III类证。

据了解,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胃中生存的微生物,是引发胃癌的重要风险因素,而上述幽门螺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用于体外定性检测人粪便样本中的幽门螺杆菌核酸,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辅助诊断。

对于公司上半年面临的销售压力,康为世纪表示,公司管理层认真研判,积极寻找对策,努力挖掘原有客户群体的采购增量,同时积极拓展新客户群体,在新产品比如康检幽(幽门螺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推广方面,公司正在积极开拓医院、体检中心、家庭、互联网平台等多个渠道,目前上述渠道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不过,对于康检幽上半年的销售情况,康为世纪则并未披露。

据康为世纪介绍,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扩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达4181.51万元,同比增长46.78%。报告期内,公司新获取医疗器械产品备案3项,新获取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1项。

截至报告期末,康为世纪研发团队共有191人,较去年同期138人增加53人,同比增长38.41%,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有132人,占比69.11%,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有172人,占比90.05%。

销售费用同比增26%

由于推广新产品以及增加销售人员等原因,康为世纪今年上半年的销售费用也出现了一定的增长。

数据显示,康为世纪今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约为3408.11万元,而在去年同期公司销售费用约为2700.16万元,今年上半年销售费用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了26.22%。

对于公司销售费用增加的原因,康为世纪也表示,主要系公司为开拓市场,提升市场覆盖率,同时加快新产品市场准入,大幅增加销售人员数量所致。

从康为世纪的销售费用明细项目来看,职工薪酬、业务宣传费、会议及会务费分别约为2403.36万元、224.68万元、63.86万元,均较去年同期出现增长,去年同期上述项目费用分别约为1966.86万元、49.18万元、0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反腐风暴席卷整个医药领域,其中的销售费用就被市场广泛关注,销售费用因发生过程虚实难辨、费用产生存在复杂性和隐蔽性,成为上市药企极有可能出现商业贿赂的“灰色地带”。投融资专家许小恒表示,医药行业相对来说专业性较高,新品推出后的学术推广,被视为药企快速打开市场的关键。一般会通过学术会议、学术论坛等方式进行推广活动,在这期间容易滋生腐败。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亦表示,企业可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销售团队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加强对销售行为的监督和检查,确保销售费用的合理性和合规性。同时,加强产品研发和品质提升,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减少过度依赖营销手段的情况发生。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康为世纪董秘办公室发去采访函,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对方并未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马换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