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内容
地球物理学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地球的各种物理场分布及其变化进行观测,探索地球本体及近地空间的介质结构、物质组成、形成和演化,研究与其相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为探测地球内部结构与构造、寻找能源、资源和环境监测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为灾害预报提供重要依据。已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先生是这样形容地球物理学的——“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都不见”。
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内容总体上可以分为应用和理论地球物理两大类。应用地球物理(又称勘探地球物理)的研究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能源勘探、金属与非金属勘探、环境与工程探测等。勘探地球物理学利用地球物理学发展起来的方法进行找矿、找油、工程和环境监测以及构造研究等,方法手段包括地震勘探、电法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地球物理测井和放射性勘探等,通过先进的地球物理测量仪器,测量来自地下的地球物理场信息,对测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反演、解释,进而推测地下的结构构造和矿产分布。勘探地球物理学是石油、金属与非金属矿床、地下水资源及大型工程基址等的勘察及探测的主要学科。
理论地球物理研究对地球本体认识的理论与方法。如:地球起源、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年龄、地球自转与形状等,具体包括地震学、地磁学、地电学、地热学和重力学等。理论地球物理学通过地震波场和电磁波场探测发现了位于上地幔的软流层,为活动论的新的地球观提供了惟一站得住脚的理论依据;通过全球大地热流量的测量圈定了热的洋脊和冷的消减带,结合古地磁研究结果和大洋中脊的条带状磁异常特征,为海底扩张和大陆飘移学说提供了令人信服的佐证;通过全球地震活动性和震源空间分布特征、全球重力、地磁和地热测量,为板块边界的划分提供了准确的依据;综合各种全球性的地球物理观测结果,对地球热状态、岩石圈热结构和流变性质提供了新的认识,为一直悬而未决的板块运动驱动机制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依据。
地球物理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现代应用物理学,这门学科从20世纪初就自成体系。到了20世纪60年代发展极为迅速,地球物理学包含许多分之学科,涉及陆、海、空三域,是天文、物理、数学、化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地球物理学的多学科交叉现象越来越明显,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天文学等众多学科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在地球物理学天地里,既可以从事地磁场起源、地震发生机理这样的极负挑战性的研究,可以从事油气勘探、矿产勘探这样的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用性研究工作,也可以从事大气物理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工作。通过地球物理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掌握系统的数学物理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具有扎实的地球物理专业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受过从事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
2.大学的地球物理主要学习什么内容
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介绍及主要课程:
专业介绍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较系统的地球物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或相关的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球物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掌握地球深部构造、地震预测、地球物理工程、能源及矿产资源勘察等研究与开发的基本技能。
主要课程
地球物理学(地震学、重力学、地磁学、地电学)、地球物理观测、地质学、连续介质力学、计算机及信息处理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主要课程的实验和实习。野外地质实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6-12周。学习时间为期四年。
很好的专业啊
3.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相关学科是什么
地球物理学 (geophysics) 是地球科学的主要学科,用物理学的方法和原理研究地球的形成和动力,研究范围包括地球的水圈和大气层。
地球物理学研究广泛系列的地质现象,包括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地磁场的起源、架构和变化;大陆地壳大尺度的特征,诸如断裂、大陆缝合线和大洋中脊。现代地球物理学研究延伸到地球大气层外部的现象(例如,电离层电机效应〔ionospheric dynamo〕、极光放电〔auroral electrojets〕和磁层顶电流系统〔magnetopause current system〕),甚至延伸到其他行星及其卫星的物理性质。
4.地球物理学的学科信息
主干学科:(地质学、物理学)、数学、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技术主要课程:地球物理学(地震学、重力学、地磁学、地电学)、地球物理观测、地球物理数据处理、地球物理正反演、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地质学、电动力学、场理论、连续介质力学、信号与系统、数学物理方程、积分变换、复变函数计算机及信息处理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主要课程的实验和实习、野外地质实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6周~12周。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相近专业:地质学、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开设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学,防灾科技学院,同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云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长安大学,长江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东华理工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的主干学科概况尽管关于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具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关于地球磁场起源于地球内部的文献发表于1600年),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却只有100多年 的历史。1898年,德国G?ttingen大学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球物理学教授职位,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球物理研究所。
在这里,著名地球物理学家 Wiechert开设了一系列关于地球物理观测仪器的课程,培养出了如Gutenberg、Gaiger等一批闻名世界的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的地球物理学是经过了几代人的艰苦努力而发展起来的。
1952年,根据新中国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北京地质学院(现改为中国地质大 学)和长春地质学院(现合并到吉林大学)相继成立了地球物理系。从此,一个正规的地球物理教育体系逐渐地建立了起来。
1956年,成都地质学院(现改名为 成都理工大学)宣告成立,其勘探地球物理系在1958年开始招生。上述3所地质学院当时均隶属于地质矿产部,其地球物理学课程设置侧重于地球物理方法在固 体矿产、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及工程勘探中的应用(应用或勘探地球物理)。
这3所学校为新中国培养了大约15000名地球物理工程师和应用地球物理学专家。与上述各地质学院不同,新中国的综合性大学和研究机构侧重于地球物理学理论的研究与教学。
1956年北京大学设置了地球物理学课程,1958年 成立地球物理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1959年设立地球物理系;云南大学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设地球物理学课程。综合性大学40多年来为我国固体地球物 理学、航天、通讯和太空科学领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骨干人才,教学科研水平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肯定,是我国培养固体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科学人才的重要基地。
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随着固体矿产和碳氢化合物能源勘探任务的增加,国家对应用(勘探)地球物理学人才的需求量也极大地上升了。 为了满足国家的需要,当时隶属于不同部委的大约10所大学和学院招收地球物理学或应用地球物理学生,这些学生主要是地球物理专门化的学生。
因此,地球物理 学毕业生急剧增加。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所有地质(矿业)学院和综合性大学基本上停止招生,直到1972年复课。
1972年到1976年,地球物理学教育是非学位教育,学制从4年改为3年。表1 1997年授予地球物理学学士学位高校一览表 学校名称 隶属关系 授予学士学位情况 备 注 北京大学 教育部 理学学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 理学学士 云南大学 教育部 理学学士 防灾科技学院中国地震局理学学士 中南大学 教育部 工学学士 同济大学 教育部 工学学士 合肥工业大学 教育部 工学学士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 地质矿产部 工学学士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 地质矿产部 工学学士 长春科技大学[3] 地质矿产部 工学学士 成都理工大学 [4] 地质矿产部 工学学士 西安工程大学[5] 地质矿产部 工学学士 石家庄经济学院[6] 地质矿产部 工学学士 中国石油大学 教育部 工学学士 中国矿业大学 煤炭工业部 工学学士 西南石油大学 石油天然气公司 工学学士 大庆石油学院 石油天然气公司 工学学士 江汉石油学院 石油天然气公司 工学学士 桂林工学院 冶金工业部 工学学士 华东地质学院 核工业部 工学学士 中国海洋大学 教育部 工学学士 注:[1]、[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原名为北京地质学院;[3] 长春科技大学原名为长春地质学院;[4] 成都理工大学原名为成都地质学院;[5] 西安工程大学原名为西安地质学院;[6] 石家庄经济学院原名为河北地质学院。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地学所涉及的勘探行业开始萎缩。由此而带来的后果是毕业生就业市场变得饱和。
在这种形势的逼迫 下,原来的专业院校纷纷扩展自己的办学领域,地质矿产部所属的地质学院多数改换了校名。地球物理教育事业处于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
1998年教育部颁布实施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这一《专业目录》中,开设了40余年的应用地球物理专业与勘察工程、水文地 质与工程地质(部分)、应用地球化学(部分)等专业合并,统称为勘查技术与工程。
在这个新专业中,勘查(探)地球物理(应用地球物理)仅被作为一种技 术方法而不是一个专业,这直接影响了地球物理学专业的发展。新《专业目录》公布后,。
5.我是大一的新生,我选修的是地球物理学,我想知道这门学科的难易程
地球物理学是地球科学的主要学科,是用物理学的方式和原理研究地球的形成和运动,主要以研究地质现象为主,不过现代地球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已延伸到其它天体的性质,与天体物理学和天体生物学是交叉学科,是物理学重要的分支。
主干学科为:地质学、物理学、数学等 ;课程等详细划分你可以在学校网站咨询下;准备工作嘛小生实在不能随便乱说,不过自然科学学科最基本的应当是数学基础和科学思维能力,还有,小生建议找些地质学方面的书籍看看,加深基础知识。更多的呢,你可以找找本专业的学哥学姐谈谈,最好拜访一下这方面工作的人士。
这门学科前景广阔,要多注意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说实在的,这位仁兄,你怎么选择的专业你自己都不了解呢?希望能帮到你!
6.地球物理学的发展状况
国际地球物理年 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Year 博事候 国际地球物理年的组织机构是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下面的一个特别委员会。
它的职责是全面规划观测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和负责出版工作。 主席是S。
查普曼,副主席是伯克纳(L。V。
Berkner),有67个国家正式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的观测活动。 1950年 6月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RSI)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时,有些地球物理学者提议,将50年举行一次的国际极年观测活动改为25年举行一次。
这一提议得到 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等国际性组织的支持,并规定从1957年7月1日到1958年12月31日(为期18个月)世界各国共同对南北两极、高纬度地区、赤道地带和中纬度地区,进行一次全球性的联合观测。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就将第三届国际极年改名为国际地球物理年(IGY)。
国际地球物理年也称作第三次国际极地年,与北极考察史上最早的两次国际合作考察计划(1882年第一次国际极地年和1932年第二次国际极地年)一起,是北极屈指可数的几次具有相当规模的国际合作活动。事实上,环北极国家在北极的科学考察历史和规模都远远超过了南极。
本世纪以来,已有近百艘船在北冰洋进行过数百航次的科学考察。目前在北极地区的各种考察站达数百个,此外至少有10艘以上的核潜艇以科学为名航行在北冰洋。
然而直到1990年以前,北极却没有能够形成类似于“南极条约”或“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那样的统一有效的国际政治或国际科学组织,原因是北极的特殊地理位置给它被上了强烈的经济、军事和政治色彩。 在现代经济发展之前,北冰洋周边陆地的领土归属问题已经全部解决。
所以,环北极国家一般以各自领土为基地,在北冰洋及沿岸陆区进行独立的科学考察和侦察监测。 国际地球物理年的科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共有13个项目:①气象学,②地磁和地电,③极光,④气辉和夜光云,⑤电离层,⑥太阳活动,⑦宇宙线与核子辐射,⑧经纬度测定,⑨冰川学,⑩海洋学,(11)重力测定,(12)地震,(13)火箭与人造卫星探测。
国际地球物理年的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以后的上地幔计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一开始参加了国际地球物理年的活动。
中国科学院设置了相应的专门委员会,竺可桢副院长为主任委员。委员会进行了多种学科的观测。
当时因国际上有人制造“两个中国”的局面,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中途退出此项计划。 但原定各种观测活动仍照常进行,这一活动推动了中国地球物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观测活动的佘山地震台为此(以及连续出版《地磁观测报告》等)于1985年获得国际地磁学和高空大气学协会授予的“国际地球物理观测百年纪念”金质奖章。 今年是国际地球物理年(IGY)50周年。
为了纪念这一首次全球性的大规模科学研究合作活动,适应当前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国际测地与地球物理联合会发起了地球物理信息化年活动:简称eGY,活动将于2007年7月正式宣布启动,2008年底结束。 今年还适逢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赵九章先生诞生100周年、大气物理研究所成立80周年,因此,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将组织参加国际地球物理信息化年活动,扩大我国地球物理界的国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