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融信托停兑荡出千层波,多家上市公司忙避嫌

一浪荡出千层波,虽然距离8月11日,两家上市公司同时披露购买的9000万的中融信托产品逾期一事,已经过去整整5天了,但市场的关注点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而淡去。

今日,金博股份在互动易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公司除已披露购买的两笔共计6000万元的中融信托产品外,其它购买的理财产品均为银行和证券公司风险等级为R1和R2的中低风险产品,无其他信托类产品。不知这样的回复是否能让持有金博股份的股民心里有些许安稳。

近两日,在上证e互动及深交所互动易上,已有神火煤电、华瓷股份、中南文化、常宝股份、新和成、浪潮信息、星帅尔、炬华科技、连云港、锦浪科技、鸿富瀚、皇马科技、风华高科、海兴电力、大禹节水、东方雨虹等超过20家A股上市公司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没有购买中融或者中植系的相关理财产品。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都是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低风险理财产品,不存在无法收回投资的风险。

此前,由于中融信托综合实力靠前,有不少上市公司会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持有仍未到期的中融信托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微光股份、民生控股、塔牌集团、安利股份、安记食品。购买的金额分别为3.4亿、1亿、5500万、4000万、596万。

据一家信托机构首席研究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暴雷”的信托产品主要为存量非标产品,这类产品由于底层房地产资产出现问题而引发兑付逾期。但目前市场上非标产品已很少,因此,风险整体可控。

中融信托停兑引发,激起层层涟漪

8月11日,金博股份和南都物业两家上市公司同时公告,所购买的中融信托产出现逾期兑付情况,本金分别为6000万和3000万,坐实中植系全部爆雷。

公告显示,金博股份在2022年8月10日至12日,通过恒天财富购买了中融信托的隆晟1号和泽睿1号信托产品。截止公告披露日,信托产品本金6000万元及投资收益426万元尚未收回。

南都物业公告称,2023年2月9日,公司使用闲置自有资金3000万元购买了汇聚金1号, 产品期限自2023年2月9日至2023年8月8日。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收到汇聚金1号300万本金及投资收益。

实际上,8月5日,咸亨国际就称,公司在2021年8月10日购买的2000万丰盈176号信托计划,尚未收回257.06万元本金及投资收益。

截止至8月12日,已有三家上市公司购买的中融信托产品未能按期收回本金和收益,累计逾期金额近1亿元。

中融信托是中植集团旗下的信托业务平台,中融信托前身为哈尔滨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于1987年,经过重组后2002年更名为中融信托,2010年,经纬纺机受让中植集团持有的11700万公司股本。

中融信托前三大股东分别为,经纬纺机持有37.47%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中植企业集团持股32.986%,为第二大股东。第三大股东是哈尔滨国资委旗下的哈尔滨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21.54%。截至2022年年末,公司注册资本120亿。信托资产总额为6293亿。

中融信托的“爆雷”,与此前紧密捆绑房地产行业密切相关。

2017年开始,中融信托新设房地产金融部,推动房地产信托业务开展。此后,中融信托的房地产业务迅速扩张。查询过往财报发现,公司自2018年开始投向房地产行业的业务规模一直在攀升,有几组数据体现,2018年从5%攀升至2019年的17.6%,2020年的18%,2021年的14%,2022年房地产直接投资的比例降至10.7%。2021年,随着房地产违约潮起,中融信托连续踩雷,覆盖了恒大集团、华夏幸福、融创以及退市的ST阳光城和泰禾集团,这些都为中融信托的经营埋下隐忧。

7月14日,经纬纺机披露了子公司中融信托财务信息,内容显示,中融信托上半年营业总收入录得23.58亿元,同比增长1.21%;实现利润7.25亿元,同比下降15.86%,实现净利润录得3.48亿元,相比去年6.9亿,同比下降49.57%。

对整个信托行业的影响有多大? 监管加码助推行业风险化解

中融信托旗下产品出现兑付风险,部分投资者担心其他信托或存在类似风险,为此,涉及的三家信托连夜发布公告进行紧急辟谣,声称自己经营没有问题。

根据用益信托网整理排名,中融信托总资产排名在信托公司中排名第9,总资产约为242.71 亿;综合排名为11。据2022年信托业协会统计显示,中国68家信托公司的资产总规模为21.14万亿,中融信托的管理资产规模占比约3%。

对此,德邦研究所研报指出,中融信托违约对于A 股影响更偏情绪扰动,实质影响较小,对于非银金融、银行及少数涉及公司或有短期冲击。近几年金融强监管、防风险的大背景下,中融部分产品违约,并不代表信托行业整体风险较大,乃至将引发金融行业系统风险。

近年来,监管多次强调信托业要加快风险化解的进程。今年以来四川信托、建元信托、华融信托的重大风险化解展现新进展。信托公司2022年报也显示,多家信托公司正在通过自主处置,或与信保基金、专业不良资产处置机构等合作处置化解项目风险。

2023 年一季度,信托公司经营收入、利润总额与人均利润在2022 年的低基数的基础上迎来了显著增长。截至2023 年一季度末,行业累计实现经营收入279.81 亿元,基本回到2021 年前的水平,同比上升74.65 亿元,增幅36.39%;实现利润总额217.01 亿元,同比上升93.16 亿元,增幅75.23%;人均利润80.17万元,同比上升37.45 万元,增幅87.67%。

信托资金配置向标准化资产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凸显;由传统的非标准化融资类业务向净值化、标准化的标品类业务转型成为趋势。

截至2023 年一季度末,一是投向工商企业的资金信托规模为3.90 万亿元,同比下降0.09 万亿元,占比下降至25.52%,同比下降1.50 个百分点;二是投向基础产业的资金信托规模为1.56 万亿元,同比下降0.08 万亿元,降幅5.03%,占比下降至10.23%;三是投向房地产的资金信托规模为1.13 万亿元,同比下降0.44 万亿元,降幅28.21%,占比下降至7.38%。传统信托业务受到较大挑战,投向工商企业、基础产业、房地产领域的规模和占比进一步下降。

一个产品爆雷,并不是所有与信托相关的都是风险,大可不必矫枉过正。

本文源自金融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