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腿部专业知识

1.《黄帝内经》中有哪些方面的知识

【简介】 [编辑本段]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辨证思想。 黄帝内经成编於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

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现存最早的中医药学著作《黄帝内经》收载的成方13首中,就有10种中成药,并有丸、散、酒、丹等剂型。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世简称之为《内经》。

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原为18卷。医圣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晋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称”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九卷》在唐王冰时称之为《灵枢》。

至宋,史嵩献家藏《灵枢经》并予刊行。由此可知,《九卷》、《针经》、《灵枢》实则一书而多名。

宋之后,《素问》、《灵枢》始成为《黄帝内经》组成的两大部分。 《黄帝内经》是什么意思呢?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但我认为《黄帝内经》 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 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

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 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 实际上《黄帝内经》整本书里面只有13个药方,药方很少。

它关键是要往 里求、往内求,首先是内观、内视,就是往内观看我们的五脏 六腑,观看我们的气血怎么流动,然后内炼,通过调整气血、调整经络、调整脏腑来达到健康,达到长寿。所以内求实际上是为我们指出了正确认识生命的一种方法、一种道路。

这种方 法跟现代医学的方法是不同的,现代医学是靠仪器、靠化验、靠解剖来内求。中医则是靠内观、靠体悟、靠直觉来内求。

( 载自《张其成讲读:养生大道》) 【我国的“三大奇书”之一】 [编辑本段] (《黄帝内经》资深研究者,中国首位《黄帝内经》博士后张其成中先生评论:载自《张其成讲读:养生大道》) 我认为,《黄帝内经》可以用三个“第一”给它作一概括。 第一,《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

人类出现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成的确远远早于《黄帝内经》。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学形成以后,就庇佑着我们中华民族,使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使我们中华儿女能够战胜疾患、灾难,绵延至今。

没有中医、没有《黄帝内经》的中华民族,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

《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能够活到一百岁。这就是《黄帝内经》非常重要的思想—— “治未病”。

《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就是说上等 的医生不是去治疗已经得了的病,而要在没有得病之前,就让 它不得病。

你想,干脆就不得病了,这来得多么彻底!在当今社会,这种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我们国学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生命哲学,《黄帝 内经》就是以黄帝的名字命名的、影响最大的国学经典。

中国古代有三大以“经”命名的奇书,第一部是《易经》,第二部是《道德经》,第三部就是《黄帝内经》。现在,这三部奇书不仅引起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关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国人民 的极大关注,因为它的价值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

【内容】 [编辑本段]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81篇和《灵枢》81篇,各9卷。它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

迄今在诊治学上仍具有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 她的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

2.《黄帝内经》如何认识“五劳和七伤”

在中医学里,有“五劳七伤”之说,用来形容人身体虚弱多病。

那么,究竟什么是“五劳七伤”呢?《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认为“五劳”是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是优愁思虑伤心,大怒气逆伤肝,寒冷伤肺,大饱伤脾,房劳过度、久坐湿地伤肾,恐惧不节伤志,风雨寒暑伤形。 总的说来,这些均为诸虚百损之症。

1。五劳“久视伤血”,是指如果一个人长时间用眼视物,不但会使其视力下降,还会导致人体“血”的损伤。

因为肝主血,人的视力有赖于肝气疏泄和肝血滋养,故有“肝开窍于目”的说法,所以眼睛过度劳累会损伤肝脏,进而影响血的调节。 因此,如果盯着电视或电脑太长时间,不但会损伤肝脏,还会消耗体内的血。

“久卧伤气”,是指人如果只躺卧不运动,人体内的气脉就运行不起来,就会伤及人的肺气。“久坐伤肉”,其实伤的是脾。

在办公室里经常会遇到这种人,他就喜欢坐着,从不起来走走,非常的懒,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这样的人其实脾湿已经非常严重了,由于不爱运动,脾的运化功能非常差,才会出现这种状况。 这种人吃饭也不会香。

“久立伤骨”,其实伤的是肾,因为肾主骨,如果老站着的话,就会伤及肾,腰部、腿部就会出现问题。“久行伤筋”,其实伤的是肝,因为肝主筋,过分劳累和运动就会伤及肝脏,肝脏就会出现问题。

2。七伤“忧愁思虑伤心”,一个人如果过于忧愁思虑,就会伤心神。

“大怒气逆伤肝”,一个人在大怒的时候对胖脏损伤很大,而大怒时憋着、忍着也会伤肝’,所以最好不要生气。“寒冷伤肺”,现在许多人不顾及自己的身体而大量喝冷饮,这样对肺气的伤害是很大的,而且也伤胃。

有一些孩子脸上有痤疮,就是因为过度喝冷饮造成的。“大饱伤脾”,一个人如果吃得过饱就容易伤脾,脾的运化功能不好了,就会伤及身体。

“房劳过度、久坐湿地伤肾”,如果行房事频繁或者久坐湿地就会伤肾。所以在办公室感觉疲惫的时候可以伸懒腰,这样对调动身体的气机是非常有好处的,这是因为双臂向上伸拉的是胆经,胆经是生发之机。

“恐惧不节伤志”,如果一个人整天处于恐惧的状态下,就会伤及的肾脏,从而影响一个人的志气。 因为肾主志,小孩子志向之所以都很远大,就是因为他们的肾精非常足,而成年以后肾精就没那么足了,所以,志气也大不如从前了。

“风雨寒暑伤形”,如果一个人不根据气候变化来改变穿衣,那么对他的形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有些女孩子有时候觉得小腿肚比以前粗了,其实就是因为经常不保护好腿部,让其受寒,为了抵御寒冷,更多的脂肪就会积聚在腿部。

造成“五劳七伤”的原因很多,有的还与食品的“五味”、节令的“四时”,甚至风向的方位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中医养生学认为:在养生时,要注意酸、甜、苦、辣、咸的适量,切不可偏食;在生活起居上,要按季节的交替、冷暖,适时增减衣服,适当锻炼,顺乎自然。

这些都是强身健体,预防“五劳七伤”的必要措施。欧阳修曾云:“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传说,苏东坡给自己的饮食立下一条规矩:每顿酒量不过一蛊,肉不过一碟。

即使是款待贵宾,肉菜也不超过三种。如果赴宴,他也先把饮食规矩言明在前。

有人问苏东坡何必对自己的饮食限制这般苛刻,东坡云:“守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如能长期坚持苏东坡的养生之道,又何惧“五劳七伤”呢?。

3.看黄帝内经有什么用

《黄帝内经》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养生理论与方法,不仅讲了怎样治病,还讲了从吃穿住行等方面如何来预防疾病,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

如怎样通过呼吸来练气,40岁以后如何养生,失眠应该怎么办,一天中哪个时间段特别需要注意中风的发生,如何根据自身情况挑选适合补养脏腑的食物。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生命在于运动”,尤其是生病之时,很多人都会想着要加强身体锻炼,这样会让身体康复更快,但对于肝病病人而言,并非如此。肝主藏血,“人动则血行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病病人的静养比剧烈运动更为重要。

我们知道,人体吸收营养的部位,主要是小肠。小肠为什么能吸收营养呢,从生物化学角度看,就是由胰液、胆汁等消化液,来提取食物中的营养分子。我们知道,很多化学反应要完成,一个主要条件就是加热,即便人体内有了酶和辅酶,不需要很高的反应温度,但应该同样需要热量。

这个热量,从哪里来呢,就是从心火来。心跳的热量,在肺气的推动下,来到了小肠这里。所以中医认为,心火是君火,小肠属于相火。一君一相,互为表里。有个词语,叫做热心肠,什么意思呢,真正热心肠的人,都很热情,身体能量很足。

身体能量足的前提,就是小肠能很好的吸收营养。现在的人,都很冷漠,有心理的原因,也有生理的原因,生理的原因,就是身体能量不够。当然,并不是所有看起来热心肠的人,身体都很健康,有一种情况是,身体的能量在透支。

小肠要吸收营养,除了热量之外,气压也是一个问题。初中的物理老师,讲过一个知识点:高原上空气稀薄,气压相对较低,煮饭不那么容易熟,与平原相比,需要更高的温度。也就是说,气压越足,越有利于煮熟食物。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用高压锅来炖骨头汤,用时就比较短。我所在的这个地方,人们都喜欢喝排骨藕汤。常温去炖,不但时间长,而且有些藕的口感不粉,不好吃。如果用高压锅,不管买的是什么藕,都能炖粉。这就是气压的作用。

小肠从食物中提取出营养分子,和我们把食物煮熟,道理是一样的。人体内也是有气压的,一般认为,人体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持平。但这是健康人,生病的人未必如此。如果气压不足,小肠很难完全加工食物,会引起腹泻。

根据我的经验,很多人都有气压不足的毛病。最简单的测试办法,就是捏紧鼻子,闭紧嘴巴,稍微用点力,如果能听到双耳都嘣的一声响,响声比较清脆,那才是气压正常。不少人跟我反应,只有一只耳朵响,还有一些人的响声,比较轻。这都是气压不足。

调节体内的气压,只有用气来调节,呼吸是人体摄取气体的唯一方式,所以呼吸有补气的作用。当你做过相关练习就知道,时间长了以后,会感觉胃部或者肠道里,有明显的气感。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胸式呼吸的气,就在胸腔里,腹式呼吸的气,可以到肠道这里。

有人会说,那肠道胀气岂不是好事。肠道胀气,是肠道的气不出去,肯定是坏事。肠道里的废气出不去,干净的气进不来,怎么可能是好事呢。气一定要有交换,才是好事。

上面解释了心和小肠的关系。肺与大肠的关系,又如何呢。心和肺的位置关系,与小肠和大肠的位置关系,非常类似。心在肺的里面和下面,小肠也在大肠的里面和下面。这可能是它们表里关系的一种体现。我们知道,大肠有回收水分的功能,所以大便才不会溏稀。

erp系统是什么意思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