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科学专业主要是学习些什么课程
环境科学专业主要课程: 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及评价、环境仪器分析、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管理与环境法、环境信息系统等。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扩展资料环境科学专业发展前景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除少数人进入研究生层次继续深造之外,大多数人进入各级环境理论研究机构和生产部门担当研究或咨询人员。
在大气、海洋、交通、工业、农业、医学、军事等领域均有广泛分布,在对污染治理、环境规划、人口问题等重大课题上发挥骨干作用。其工作性质涉及学科体系的理论研究、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方面。
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近二三十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它几乎与自然、社会的一切学科有联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更加密不可分,故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相当广泛。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政治改革的转型时期,社会生产方式需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中涉及到节约能源、提高效益,就不得不与环境问题挂钩。 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作为国家基本国策之一,也迫切要求环境科学的相应发展,故国家加强了这方面的扶持力度,理论方面的许多项目被列为重点研究项目。
目前国家对本专业毕业生采取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原则,从当前现状来看,不论选择从事环境理论研究和在生产部门从业,都是很不错的,收入中等,并随工作单位的不同享有不同的其他待遇。本专业高层次人才会有相当丰厚的待遇,并且从整个环境事业来看,从业人员的收入正在日渐提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环境科学专业。
2.环境科学专业学什么的
资源与环境科学系的专业设置 来源:理学院 时间:2005年8月17日9:45 点击:134 专业设置情况一览表 开设专业 办学层次 开办时间 招生时间 地理科学(S) 本科 1999年 1999年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专科 2000年 2000年 地理科学(S)专业情况介绍 一.专业基本性质 我们的地理科学专业是在1983年招收首届学生的,当时,该专业为专科层次,学制二年,到1999年升为本科并招收首批本科生,学制为四年。
对在本专业修得169学分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士学位。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的是掌握了地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在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进行地理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专业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
毕业生的人才规格是: 1.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初步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 2.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身心健康,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敬业精神; 3.掌握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了解本专业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较新发展; 4.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能独立地使用各种地图、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遥感应用技术,能进行初步的野外调查、社会调查和资料分析,具有基本的科研能力; 5.初步了解相近专业,如资源环境专业和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6.掌握学习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胜任中等学校地理教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7.具有较强的寻找信息源、检索文献和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8.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该语种的专业文献。 二.师资队伍情况 我们地理专业与我们地理专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名。
其中,最长者年龄49岁,最年轻者年龄25岁,平均年龄39岁;有硕士学位者二人,其余均为学士学位;有教授职称者一人,有副教授职称者七人,有讲师职称者三人,中学一级教师一人,高级实验师一人,助教二人,实验师一人。 三.招生情况 我们地理专业的招生情况在各年度之间波动较大。
1999年招生54人,2000年招生67人,2001年招生19人,2002年招生85人,2003年招生73人,2004年招生33人。1999级学生中有一人在毕业时考上了硕士研究生,2000级学生中有四人在毕业时考上了硕士研究生,2000级学生中有六人在毕业时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历届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大于90%。
四.实验和实习条件 我们地理专业设有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地球概论实验室、地质学和土壤实验室、气象学实验室、地图学实验室,实验条件能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 我们开辟有秦皇岛柳江盆地、吉林长白山和辽宁大连等三处野外实习基地,其实习条件能够完全满足专业教学的基本需要。
五、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地理学。 主要课程: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人文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教育学,气象与气候学,地图学,地质学基础,地球概论。
六、课程类型及其课时比例 本专业设置的课程可分为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和素质教育课六种类型。公共课共933课时,占总课时的33%;基础课共208课时,占总课时的7.4%,;专业基础课共676课时,占总课时的23.7%;专业课共686课时,占总课时的24.3%;选修课共167课时,占总课时的5.9%;素质教育课共160课时,占总课时的5.7%。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及其说明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室内与野外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约须10个教学周。其中的室内实验主要有地质、地图、土壤、普通化学、水文、气象与气候、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室外实习主要有地质地图实习、土壤植被地貌实习、人文和经济地理实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
八、专业特色 与其他院校的同类专业相比,我们专业的最大特色是:在课程设置上,加强了教育理论和教育技能的教学,例如我们是全国各师范类地理专业中首个开设《学习心理学》和《教学过程设计》课程的专业;在教学环节上,突出教育教学实习和教学技能训练,比如在《地理教学法》课程中使用了微格教学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完善教学技能;在培养目标上,既要为中学培养地理教师,又要为高等院校培养能攻读硕士学位的人才。 我系的地理科学专业,在1997年被黑龙江省教委评为省级重点专业;在2002年黑龙江省教育厅对原有的省级重点专业进行的重新评估中,仍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
该专业之所以能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主要是因为该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较全面,实践教学条件能够满足师范类地理专业教学的要求,各教学环节安排得合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较高,教学管理工作比较到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一.专业基本性质 我们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在2000年招收首届学生的,该专业为专科层次,原来学制为三年,从2005年起改为两年制。
本专业培养的是能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和城镇规划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材。其毕业生的人才规格。
3.环境科学类包括哪些专业
环境科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按照大类招生。
环境科学专业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是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状况、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规律、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科学。本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 和 博士学位授予专业。
设有环境科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同时设环境污染与修复、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模拟评价及预测及环境人文社会学(包括环境法律、经济、公众意识、公共健康、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4个专业方向。每年招本科生40人。
本专业现有教师12名,其中教授5名,博士生导师4名,副教授2名,讲师6名。 该专业培养目标是:通过文、理、工、管相互渗透,并与全球环境及国际型人才培养接轨的培养模式,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很好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国内外环境科学发展状况、熟悉国内外环境立法、执法机制及其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宏观决策中的作用的文、理、工、管兼备的复合型环境科学人才。
学生所学课程:环境学概论、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无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生物化学与实验、计算机科学和外语、环境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地学、环境流体力、环境毒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等基础课;环境化学及实验、环境检测及实验、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学、大气污染与防治、环境影响评价、近海区域污染及生态学、生态系统演变模拟评价及预测学、污染环境生态修复导论、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环境工程学等主要专业课程。 毕业生就业方向: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规划设计部门、政府机关及环保部门、大型企业的环保机构以及合资企业、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环境管理、政策制定等工作。
环境工程专业 本专业成立于1955年,前身是北洋大学土木系卫生工程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环境工程、市政工 程的 博士、工学硕士和工程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环境工程专业共分环境工程和给排水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电工技术等基础课;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工程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原理等学科基础课和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等专业课。
环境工程专业现有一批热心于环境教育事业的中青年教师,师资力量雄厚,年龄结构合理。有教授5名,副教授12名。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研究基地。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废水处理理论与新技术、微污染源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环境和给排水工程系统优化与信息管理、污水回用技术与水资源化、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环保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等。
环境工程专业每年还招收约20名博士生、40名工学硕士生和30名工程硕士研究生。有水污染控制与污水处理、水处理与污水资源化、环境与给排水系统优化、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
4.环境科学类专业包括哪些
环境科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按照大类招生。
环境科学专业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是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状况、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规律、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科学。本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 和 博士学位授予专业。
设有环境科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同时设环境污染与修复、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模拟评价及预测及环境人文社会学(包括环境法律、经济、公众意识、公共健康、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4个专业方向。每年招本科生40人。
本专业现有教师12名,其中教授5名,博士生导师4名,副教授2名,讲师6名。 该专业培养目标是:通过文、理、工、管相互渗透,并与全球环境及国际型人才培养接轨的培养模式,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很好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国内外环境科学发展状况、熟悉国内外环境立法、执法机制及其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宏观决策中的作用的文、理、工、管兼备的复合型环境科学人才。
学生所学课程:环境学概论、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无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生物化学与实验、计算机科学和外语、环境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地学、环境流体力、环境毒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等基础课;环境化学及实验、环境检测及实验、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学、大气污染与防治、环境影响评价、近海区域污染及生态学、生态系统演变模拟评价及预测学、污染环境生态修复导论、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环境工程学等主要专业课程。 毕业生就业方向: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规划设计部门、政府机关及环保部门、大型企业的环保机构以及合资企业、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环境管理、政策制定等工作。
环境工程专业 本专业成立于1955年,前身是北洋大学土木系卫生工程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环境工程、市政工 程的 博士、工学硕士和工程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环境工程专业共分环境工程和给排水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电工技术等基础课;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工程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原理等学科基础课和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等专业课。
环境工程专业现有一批热心于环境教育事业的中青年教师,师资力量雄厚,年龄结构合理。有教授5名,副教授12名。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研究基地。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废水处理理论与新技术、微污染源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环境和给排水工程系统优化与信息管理、污水回用技术与水资源化、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环保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等。
环境工程专业每年还招收约20名博士生、40名工学硕士生和30名工程硕士研究生。有水污染控制与污水处理、水处理与污水资源化、环境与给排水系统优化、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
5.环境科学到底学什么 还有什么具体的分类吗
环境科学的课程以化学类科目为主,包括传统的四大化学(有机、无机、分析、物化)以及环境化学、生物化学等,同时兼修地理学、生态学、工程图学、遥感信息学、绘图学等等,是一个交叉综合类的学科。
主要有水污染治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微生物学,给排水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还有大量的实验科目。和其它工程类通用科目如工程制图,物理,高数等。
环境科学专业现开设如下专业课程:现代基础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环境生物学及实验、生态学及实验、环境工程学及实验、环境学等。
6.环境科学专业介绍
环境科学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环境科学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环境科学 主要课程: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及评价、环境管理与环境法、环境信息系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结合自然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等课程进行教学实习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相近专业:环境科学 生态学 资源环境科学 应用气象学 专业就业状况及趋势: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除少数人进入研究生层次继续深造之外,大多数人进入各级环境理论研究机构和生产部门担当研究或咨询人员。在大气、海洋、交通、工业、农业、医学、军事等领域均有广泛分布,在对污染治理、环境规划、人口问题等重大课题上发挥骨干作用。
其工作性质涉及学科体系的理论研究、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方面。 在环境问题引起人们重视以后,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等方面需要综合性的环境科学的专业人员比较多,所以环境科学体系,亦以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为重点。
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近二三十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它几乎与自然、社会的一切学科有联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更加密不可分,故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相当广泛。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政治改革的转型时期,社会生产方式需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中涉及到节约能源、提高效益,就不得不与环境问题挂钩。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作为国家基本国策之一,也迫切要求环境科学的相应发展,故国家加强了这方面的扶持力度,理论方面的许多项目被列为重点研究项目。
目前国家对本专业毕业生采取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原则,从当前现状来看,不论选择从事环境理论研究和在生产部门从业,都是很不错的,收入中等,并随工作单位的不同享有不同的其他待遇。本专业高层次人才会有相当丰厚的待遇,并且从整个环境事业来看,从业人员的收入正在日渐提高。
70年代以来,人们在控制环境污染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某些地区的环境质量也有所改善。这证明环境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环境污染的危害是可以防治的。
随着人类在控制环境污染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环境科学这一新兴学科也日趋成熟,并形成自己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它将从分门别类研究环境和环境问题,逐步发展到从整体上进行综合研究。例如关于生态平衡的问题,如果单从生态系统的自然演变过程来研究,是不能充分阐明它的演变规律的,只有把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能彻底揭示生态平衡问题的本质,阐明它从平衡到不平衡,又从不平衡到新的平衡的发展规律。
人类要掌握并运用这一发展规律,有目的地控制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使生态系统的发展越来越适宜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通过这种研究,逐渐形成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相互关系的理论,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也在发展。
例如在环境质量评价中,逐步建立起一个将环境的历史研究同现状研究结合起来,将微观研究同宏观研究结合起来,将静态研究同动态研究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并且运用数学统计理论、数学模式和规范的评价程序,形成一套基本上能够全面、准确地评定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 环境科学现有的各分支学科,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这些分支学科在深入探讨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和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过程中,还将出现更多新的分支学科。
例如环境生物学在研究污染对微生物生命活动和种群结构的影响,以及由于微生物种群的变化而引起的环境变化方面,将导致环境微生物学的出现。这种发展情况将使环境科学成为一个枝繁叶茂的庞大学科体系。
由于环境科学的内容较复杂,课程体系除自然环境外,近来也比较注意社会、经济、法律和文化方面的问题,在综合分析技术上,强调数学、系统分析、电子计算机模拟。 从目前来看,环境相关单位的人才缺口相当大,不仅仅对高、中等人才有着迫在眉睫的需求,对于普通上岗人员的需求也是相当巨大。
在环境问。
7.环境科学这个专业主要学什么啊
环境科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学生毕业后,一部分人进入研究生层次继续深造之外,大多数人进入各级环境理论研究机构和生产部门担当研究或咨询人员。
环境科学的目的:
1、为维护环境质量、制定各种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2、为国家制定环境规划、环境政策以及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提供依据。
扩展资料:
技能要求: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环境科学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环境科学专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环境科学
8.“环境科学”学什么
就是研究保护环境的,比如说怎么把污水净化,怎么防止荒漠化,如何避免全球变暖,怎样规划城市建设等等.
一般环境科学大体上做两方面的工作,一类倾向于技术上(水,空气,土壤,噪声,核辐射等的污染防治),还有一类倾向于管理上(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等).
环境科学涵盖的领域相当泛,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一般高中基础就可以,最好是理科生,环境科学对化学要求相对来说高一点,对物理要求不高.
补充一条:环境科学目前找工作很困难.
9.环境科学专业主要是学习些什么课程
环境科学专业主要课程:
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及评价、环境仪器分析、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管理与环境法、环境信息系统等。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扩展资料
环境科学专业发展前景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除少数人进入研究生层次继续深造之外,大多数人进入各级环境理论研究机构和生产部门担当研究或咨询人员。
在大气、海洋、交通、工业、农业、医学、军事等领域均有广泛分布,在对污染治理、环境规划、人口问题等重大课题上发挥骨干作用。其工作性质涉及学科体系的理论研究、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方面。
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近二三十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它几乎与自然、社会的一切学科有联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更加密不可分,故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相当广泛。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政治改革的转型时期,社会生产方式需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中涉及到节约能源、提高效益,就不得不与环境问题挂钩。
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作为国家基本国策之一,也迫切要求环境科学的相应发展,故国家加强了这方面的扶持力度,理论方面的许多项目被列为重点研究项目。
目前国家对本专业毕业生采取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原则,从当前现状来看,不论选择从事环境理论研究和在生产部门从业,都是很不错的,收入中等,并随工作单位的不同享有不同的其他待遇。本专业高层次人才会有相当丰厚的待遇,并且从整个环境事业来看,从业人员的收入正在日渐提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环境科学专业
10.环境科学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
环境科学专业: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
环境工程专业招聘职位:给排水工程师、环保工程师、销售工程师、水处理工程师、给排水设计师、项目经理、污水处理工程师、环境工程师、销售经理、工艺工程师、销售代表、技术员。环境工程专业课程: 1、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测量学、水力学与水泵、水处理微生物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2、主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毕业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①掌握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②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③具有污染物监测和分析、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初步能力; ④了解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⑤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