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文物的知识
文物作用的大小,是由文物价值的高低决定的。
文物的作用主要有史料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 文物的史料作用 可证实文献之记载,校正文献之谬误,补充文献记载之缺佚。
对无文字记载的史前社会,文物则是研究、恢复其社会面貌的实物史料 文物的证史作用 中国古代文献是中国的文化宝库。而丰富多彩的文物,对古文献记载的证实,不仅增加了文献记载的真实性、可靠性与珍贵性,而且又增加了实物资料,成为文献记载的真实见证。
从另一个角度讲,文物可以证明文献记载的历史将文献和文物密切结合,相互印证,对社会历史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文物与文献相互印证,相吻合者已不乏其例。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商代的世系。河南省安阳殷墟出土的大批甲骨文中对商王世系的记载,经考证与《史记》记载基本相符《史记·孙武吴起列传》中,记载了孙武仕吴孙膑仕齐并各有兵法传世的史实,《汉书·艺文志》中也作了著录。
此后,《孙子兵法》不传,众说不一。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汉墓中同时出土《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从而证明《史记》和《汉书》记载的正确,使自隋代以来的疑问和误传得以澄清。
《后汉书·礼仪志》 中记载的玉柙 (玉衣)葬制,也由河北、江苏、安徽、山东、陕西、河南、广东、北京等地出土的完整玉衣或玉衣上的玉片及所使用的金缕、银缕、铜缕等得到证实。 文物的正史作用 在古代,有些史籍在传抄过程中出现错误,有些在流传中缺佚,有些被统治阶级删改等,这就使文物的正史作用有了极其珍贵的价值。
它的表现是校正古籍记载之谬误,订正史传,纠正错讹。 在古代,金石学家以金石文字正诸史之谬误,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只限于金石,现在可利用各类文物中的资料订正文献记载。这就使文物的作用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发挥。
在地方志中对一些古迹的记载,由于时代的限制,缺乏资料,又未实地调查,往往以一些传说为据,使记载失实。随着文物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不少已得以澄清,如河北省磁县许多古,在地方志等古籍中称为“曹操七十二疑”,但经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所获得的文物资料(包括墓志)证明并非曹操七十二疑,而是北朝墓群,是东魏、北齐的皇室及王公贵族墓地。
在古文献中,往往记载一些生产和生活器物的状况,这些记载又往往被认为是它们产生的时间,以导致错误。《韩非子》、《周礼》中,有关于髹漆的记载,有人据此认为薄板胎漆器出现于战国中期。
实际上中国漆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即出土有漆器,商代遗址和墓葬中更有多处发现。这些出土文物,都校正了《韩非子》和《周礼》的记载。
文物的补史作用 对无文字可考的历史提供实物资料,以研究和恢复其历史面貌;对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补文字记载的缺佚,以提供比文字记载更丰富多彩的资料。 中国的各种古籍,是研究不同时期历史的宝贵资料。
但不可忽视的是正史和其他古籍,受阶级局限和当时条件的限制,有大量史实,特别是关于劳动生产者的史实并未被记载,使为数众多的史实失传,还有不少史籍在历史上散失不传,许多史实被湮没。同时,人类社会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整体,文献记载的史实,年代愈早的文献,记载的史实愈简略,甚或不予记载,这就使许许多多能说明社会各个方面的史实缺载。
各个历史时期丰富多彩的文物,完全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文物本身储存的信息,可以为研究不同问题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
而有文字的文物,如甲骨文金文、竹木简牍、帛书、古写本、古印本、石刻等,更是直接记载了历史的不同方面,保存了大量历史资料,从而使人们得以了解某些方面的真实情况。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 5种秦法律文书竹简,其内容远远超过了李悝《法经》的范畴,已具备刑法、诉讼法、民法、军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方面的内容。
湖南省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中出土的帛书中,有5种医书,成书年代都早于《黄帝内经》,在内容上没有五行学说的痕迹,填补了中国早期医学史上的空白。 文物的史料功能 文物作为实物史料,其证史、正史、补史的作用是开展科学研究,发挥文物作用的第一步。
在完成第一步工作之后,还要运用这些可信而翔实的资料,研究历史,促进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 文物史料对专门史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农业史、畜牧业史、纺织史、陶瓷史、冶金史、建筑史、交通史、天文史、雕塑史、医药史等专业史的研究,都离不开文物史料,特别是原始社会无文字记载,只有依靠文物史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文物的物质成分和所储存的信息了解的越来越清楚,可为专门史的研究和撰写提供更加详细和精确的资料。
文物作为有形的物体,在绘画、雕塑等一些专门史的研究中,是十分形象生动的实物史料。它比文献资料有更加特殊的价值。
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形式方面,文物同样具有特殊价值。在研究中只依靠文献资料,只作文字描述,不易给人一个形象概念,若增加文物史料,插图与文字配合,人们一看就清楚了。
人们从古建筑、绘画、雕塑等形式上,就比较容易了解中国。
2.对于文物安全保护工作应该学会哪些知识,请详细些
1、贯彻国家《关于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五纳入”的通知》精神,实现将文物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计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通过调整和完善文物保护管理机制,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管理体系。强化政府宏观管理职能和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提高全市文物工作的整体水平。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县、区各级领导的责任制加以考核,落实各区文保机构人员的定岗定编。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因地制宜引进文物保护管理、文物基础研究等方面的业务人才。县区财政建立专项文物保护经费,并逐年稳步增长。
2、建立公众参与的保障和激励机制。健全社会广泛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遗产保护。继续加强基层文保机构的工作,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管理网络,注重发挥以街道、社区为构架的基层业余文物保护组织的作用,形成各级各层次管理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紧密配合的良性运作机制。加强业余文物保护通讯员队伍建设,逐步完善《杭州市基层文物保护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拨出一定的专项资金,以“以奖代拨”的形式建立对业余文保员和对历史文化保护有贡献者的经济激励制度,建立市、区、街道(乡镇)文物保护网络,并对其运行的规律及时进行研究和总结。
3、充分利用全社会的力量,采取有力措施,依法落实文物保护“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使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使用保护责任书》签订工作全部到位。强化文物使用单位的保护意识,解决当前历史文化保护中存在的社会公众参与主体不足,参与领域不深,参与的制度化和稳定性较低等问题,确立国家保护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物保护新体制。
4、建立半官方、半民间的保护团体及专门咨询机构——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对文物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评估、保护、维修及使用进行研究、咨询、监督和技术指导,并授予一定的法律权力,以作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及其环境的安全屏障。
5、通过研究,改革文物保护管理财政体制,市财政政策应向文物资源丰富和经济欠发达的县、市(区)倾斜,加大对各区、县(市)文物保护事业的扶持力度,将文物保护经费多用于基础工作、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和县市文物保护工作,以解决各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平衡的现象,推动全市文物保护工作的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
6、配合基本建设特别是重点工程为主,积极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并对涉及城市建设的地段和半山、留下等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提前进行调查,为城市建设决策提供依据。增强课题意识,安排专项课题资金,强化力量,主动安排开展基础调查工作,以南宋临安城遗址、明清海塘遗址、塘子堰古墓葬区、半山古墓葬及古遗址保护区、秦汉钱塘县治、天目窑址、越州原始瓷窑址等专题项目为对象开展调查发掘工作。
3.文物工作者/考古工作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文物鉴定家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从这个角度来说鉴定家也是一个杂家。
文物鉴定工作,总是面临已知和未知两种状态,鉴定家不是神,不可能什么都懂,无所不知。无所不知,那是经过炒作制造的神明,是不可信的。
鉴定家在工作时,要调动全部知识,分析综合。一件文物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优秀工艺品、艺术品或者古籍、文献。
不论是玉器、青铜器、瓷器、漆器、书画,古籍都是那个时期特定的政治、经济、军事、人文、科技的综合反映。除去历史知识之外,鉴定家还需要天文、地理、文学、宗教、文字、民俗、材质、工艺等多方面知识。
优秀的文物鉴定家还要精通古汉语,已备查阅古代文献。还有最重要的一项,是精通文字学。
鉴定书画者,一定要认识篆字。我见过一位老的书画鉴定家,他从小在琉璃厂学徒。
他鉴定书画,是老的、新的一眼就能看出来。元、明、清时期的大名家的作品也认得出。
但是,遇到明清名头小的,或者不是以书画名世的,如官员、隐士的书画作品,他们就不知道。落款如果是草书,不认识,看章子,又不认识篆字。
只好说:不知道。假如他认识篆字,就知道作者的姓名或者字号,就可以查出作者是谁,在历史上的地位。
或许从收藏章上看出蛛丝马迹来。文字学的重要,不但体现在书法和字画的鉴定上。
瓷器、玉器尤其是青铜器,文字功夫更是不可忽视,因为要面对铭文 实际工作经验至关重要:实践出真知是永远颠簸不破的真理。鉴定家要立足社会,要生存发展,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刻苦钻研不断实践。
积累识历日广,可以丰富经验,扩大视野,增进知识,涵养德行。旧时琉璃厂古玩铺带徒弟,靠的是口传身教,一方面师傅将多年的经验传授给徒弟,一方面(主要的)是让徒弟在长期经营中积累学识。
因为很多知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比如,行里人,拿过一个看似老窑的瓶子,说是手头的重了一些,就是这个轻和重,是没有标准的。
再比如,一个鉴定青铜器的文物鉴定专家,当他看到一个战国的青铜鼎的时候,他要用两个指头轻轻地敲一下鼎的边缘,听一下声音。一般来说,古老的东西在地下埋藏两千多年,受到压力和各种物质的侵蚀,会产生物理的化学的变化,声音变得闷一些哑一些,这也是相对的。
你听起来很闷,另一个人听起来很响亮。或者,别人听来很响亮,而你听起来却很闷。
因为这个声音没有标准,说不出来多少分贝,凭的就是经验。还有行里经常说的“手头”,就是器物的重量,重量也是相对的难以可量化的。
声音和手头都凭的是经验,接触多了,自然掌握自如运用自如。经验是成熟的梯阶,旧时行里靠的就是经验。
东西过眼越多,经验就越丰富,鉴定的成功概率就越大鉴定家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较强的心理定势。当鉴定家鉴定时,要心神安静,排除杂念,不为环境影响,不为别人的意志所左右。
特别是看古代的书法、字画,更要冷静,不凭感情用事,不能有意念先入为主,不听人讲故事。特别是在当众工作时,更要冷静。
往往有因心理原因造成鉴定失误的例证。琉璃厂有一位老一辈文物鉴定家,25岁在琉璃厂宝古斋任经理,一生以眼力好著称。
1988年,有熟人拿来一张石鲁的山水画请邱先生帮忙处理。邱先生仔细看了,接受了这项业务,并且赚了一笔可观的钱。
过了不久,那个人又送来两张画,一张还是石鲁的,另一张是傅抱石的。当时没有仔细看,就花钱将两张画都买下。
后来发现是两张假画,心里窝囊而生病,不久就逝世了 鉴定家要有较高的表达能力。口齿清楚,用词准确,能够深入浅出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让人听明白。
一个人来到你这里鉴定一件文物,无论真假,鉴定之后都能从你这里得到知识。鉴定家还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能独立地书写鉴定报告书,开具报告需要简练、准确地表达。
我看到过有的人开的证书,只是简单地书写器物的名称质地和年代,然后就写真伪。这样作失之简单和草率。
起码要描述器物的器型,写出它的时代特点和工艺特征以及相关的资料。比如书画作品,要扼要地出作者简介。
这不仅要有深厚的知识来支持,还要有准确、简洁的表达能力。 文物 鉴定家要具备接受新事物的品质。
不要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发展,新生事物层出不穷。
造假技术不断翻新,新的检测仪器也不断出现,鉴定方法也不断改进,鉴定家不要拒绝新生事物。鉴定古董者,自己首先不能当古董。
要勇于接受新事物。鉴定家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最好能上网,这样能通达声息,解市场最新动态,与有识之士交流,对鉴定工作大有补益当今,鉴定行业不规范。
有些鉴定家作得不尽人意。人有失手,马有乱蹄,鉴定家失误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简述如下:准备不足。
知识准备不足,经验不足就匆忙登场。年轻的较多。
这些人经常在大庭广众下(甚至在荧屏上)露怯有的办刊物的朋友,接触大量文物图片,就跃跃欲试,想当文物鉴定家。我不是说当编辑的朋友就不能作文物鉴定专家,编辑有文化,理解能力强,学文物鉴定有基础,但需要实践,需要时日。
当今,正是鱼龙出没的时候,还有造假出身的人,本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思路也出来作鉴定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