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乡村治理方式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出台主要是为了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体制建设任重道远。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体制性障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还很多,城乡二元结构还未根本破除,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的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例,尽管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已近20年,但当前我国农村金融还普遍存在许多制度性、技术性、操作性问题。
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农村信用社没有发挥应有的支农作用;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又过窄,而且随着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完成,贷款业务又进一步萎缩;商业银行出于自身经济效益考虑,将部分分支机构从县乡退出;农业的保险制度落后,农业商业保险规模小,险种单一。
二是农村资金流失严重。农业银行及一些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在农村吸储能力很强,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却较少;城市信用社下乡揽储挖走部分资金,转向城市。
三是缺乏农村特点的贷款担保制度。在现行信贷政策下,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自身不能提供有效的贷款抵押担保,难以得到需要的贷款。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势必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通过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完善农村金融风险规避机制等三方面加大金融支农的力度。2.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农业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
(1)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投入严重不足,农业发展缺乏后劲。一是农业基本建设投入不足,其占国家基本建设投入的比重,“六五”时期为5.1%,“七五”为3.3%,“八五”为3%,可见逐年减少。
由于基本建设投入不足,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全国约有1/3的水库带病运行,60%的排灌工程急需维修,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逐年下降,遭受灾害面积逐年扩大。二是农业科研经费严重不足。
我国农业科研经费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0.1%,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比重不到0.2%,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利益的驱使,社会、企业和农户对农业的投入也不多。
没有建立国家、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的财政、金融、税收、农产品价格补贴等体系和运行机制,农业投入不足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
虽然我国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生产品种结构单一,产品结构层次低;农产品加工业滞后,农产品增值困难;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难以形成规模经营;缺乏科学的区域布局等等。(3)农业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难以持续提高。
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少,加上在相当长时期内耕地缩减、淡水短缺、人口增加的趋势不可逆转,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还在继续恶化,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导致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难以保证。(4)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信息等服务滞后。
我国农业服务体系长期以来以推广和服务为主,目前,农业服务体系存在队伍膨胀、机制不活、负担太重、观念滞后、服务能力低、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和经济效益低等各种问题,很难适应市场农业发展的要求。(5)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农业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我国目前许多农村地区个体贩运户规模小且不稳定,区域市场发育不全,大宗农副产品难以及时有效地销售出去,远远不能适应农产品的流通要求。3.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滞后,农民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改革开放以未,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种民主形式和实现途径被创新性地探索出来,广大农村居民参与基层民主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自身的权益也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但是,在新时期新情况下,我国目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仍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面临很多挑战,主要表现为:(1)农村基层组织缺乏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性。
我国目前一些农村党员干部思想观念陈旧、能力不足,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思想僵化、志气退化、组织弱化“三化”倾向比较严重,致使党组织在农村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2)村民自治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村委会直选中的贿选问题,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两张皮”的问题、村民自治中乡政村治异化的问题、村民自治中村规民约的违法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推进,导致农民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
(3)乡村宗族势力挑战村民自治。农村宗族势力的存在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强制性的国家权力退出农村有关,是农村在适应现代政治的组织资源缺失状态下传统势力的恢复。
宗族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村落中集体组织的不足。合理利用宗族组织可以大大降低农村社会运行成本,对发展农村生产和村民自治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宗族文化与民主政治毕竟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文化,宗族势力对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许多消极影响。宗族势力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入侵到农村基层政权,成为农村治理体制的组成。
2.我国乡村治理方式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国乡村治理方式问题表现:1、增强村民自治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
村民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超过98%的村都制定或修订了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
村民自治在体现村民意志、保障村民权益、激发农村活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应大力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解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3、发挥德治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培育良好村风民风、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德治具有基础性作用。
应进一步在广大农村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集体意识、法治精神和民主氛围。扩展资料:乡村治理方式的意义:乡村治理规范内部整合主要指在系统清理各类规范的基础上进行整合。
国家法律、政策、党内法规以及地方党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乡村治理遵循的基础性规范,是乡村治理得以展开的前提。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两个规范体系都是乡村治理的重要规范依据,两者之间的衔接是当前乡村治理多元规范整合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
乡村治理多元规范的外部整合是指将各类规范资源视为相互配合的有机整体,按照“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原则优化整合多元规范结构,构建出以正式规范(国家法律、政策、党内法规等)为基础,以非正式规范(村规民约等)为补充的多元规范合作治理结构。强化国家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
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强化道德规范的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治理之道: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3.什么叫乡村治理
乡村治理是通过对村镇布局、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生产,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环境状况的改善。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改变“脏乱差”的农村现状,不断加强基层治理。乡村治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和建构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他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村镇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强化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分批实施的思路,坚持试点先行、量力而为,逐村整体推进,逐步配套完善。
坚持合理集聚,节约用地。村庄规划应与土地整理、村庄整治相结合,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按照“统一规划,相对集中,适度规模,分步实施”的要求,实现土地的集约使用和耕地的占补平衡。
允许适度超前,增强配套。按照城乡村镇居民生活条件同质化,以及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配置均等化的目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合理布局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
4.当前农村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乡村社会发展缓慢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国家经济上发展迅猛,但在广大的农村确实难以显现出来,农村中发家致富还是存在于较少人的手中,这部分人一般是村干部、自主创业的中小工商户或企业家、有政府官员及其亲戚。这类人在目前的绝大部分农村中都是掌握村中资源的人,而更多的老百姓或村民则是依旧过着自给自足或者说是基本满足温饱的生活水平。
2.民主选举流于形式当下的农村基层选举乱象丛生,贿选成为普遍现象,许多人利用手中的财富进行买票,一桶油一袋面就可以买来村民的一张选票,很多乡政府对此现象也是处于默认状态以选出有利于控制农村的村主任。在 X 村,我看到乡政府工作人员和公安人员都在村委大院进行监督选举,但是进行票款发放(拿选票就可以领取一定的钱)的桌子就摆在他们面前。
3.当下村委治理失效当下的乡村治理机制是由村两委进行共同治理的,但实际的情况实际上一般都是由党委大包大揽。现在的村委基本上都是到春种秋收时节才能体现出来村委的作用,平时则是很少进行学习和办公,更不用说服务村民了。由于村主任的政治素养或者说治理才能不佳,一般在村中的权威不大,有些就是靠贿选上台的,更没有权威进行有效的治理。有些村委甚至将村委办公所在地出让给他人,而后把村委办公所在地移到自己家中。
4.精英人才外流严重中国的绝大部分属于农村,农村中的绝大部分都不发达,这就注定了农村中的有才人一旦走出农村一般就不会再回农村,这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有才人走出不回来导致没有才能但有势力的人在农村当家,有才人看到这些人治下的农村发展缓慢凋敝,就更加强化了他们一旦走出去更加不想回来的决心。
5.村庄整治工作需要考虑哪些工作要求
开展村庄整治工作,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 权益。
并应全面考虑下列工作要求:(1)应首先明确村庄整治工作中农民的实施主体和 受益主体地位。“整治什么、怎么整治、整治到什么程 度”等问题应由农民自主决定。
必须防止借村庄整治活 动侵害农民权益,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各类行为。 (2) —切从农村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地形、地貌特 点,因地制宜进行村庄整治。
应避免超越当地农村发展 阶段,大拆大建、急于求成、盲目照搬城镇建设模式等 行为,防止“负债搞建设”、“大搞新村建设”等情况的 发生。(3) 村庄整治应综合考虑国家政策,并根据当地的 实际情况,首先做好选点工作,避免盲目铺开。
(4) 应根据村庄经济情况,结合本村实际和农民生 产生活需要,按照轻重缓急程度,合理选择具体的整治项目。优先解决当地农民最急迫、最关心的实际问题,逐步改善村庄生产生活条件。
(5) 村庄整治要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剂利用的方针。提倡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厉行节约、多办实事。
村庄发展所需空间和物质条件,必须立足于土地的集约利用和能源的高效利用,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6) 注重自然生态保护,保持原有村落格局,维护乡土特色,展现民俗风情,弘扬传统文化,倡导文明乡风。
村庄的自然生态环境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的基本特征。 村庄整治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性的利用。
6.农村环境整治的重点是什么
由于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农村环境卫生公 共设施建设的滞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特 别是随着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城乡环境质 量差距呈扩大趋势。因此,从实际出发整治农村人居环 境,切实解决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并 将此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检验标 准。
农村环境整治的工作重点是:农村河道疏浚和整治; 农村清洁能源,如开发沼气、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农村改 厕,建设公共厕所。一要着力美化村容村貌。
要科学规 划,突出规划的整体性、配套性、多样性,就地取势,借山用 水,充分体现山区、丘陵、城郊、水乡、海岛的特色;全面整理,尽快改变村庄环境脏乱差的局面,强化基础,形成城乡 一体的“路网”、“电网”、“水网”、“气网”和“生态环保网”, 发展农村社区服务,努力方便农民生产生活。 村庄环境整 治,主要进行修路,建设村内排水、生活垃圾统一收运设 施,推广农村生活污水相对集中处理适用技术,公共绿化 等。
通过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重塑村庄的生态优势,重现 村庄的田园风光和山水美景。二要抓好资源开发保护。
水资源开发与保护,要在加快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同 时,髙起点、高标准实施“千里清水河道”整治;土地资源开 发与保护,要加大用地计划管理力度,大力开展土地整理 和围垦造地;山林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要强化对水土流 失的治理,严格开山采石管理,加快沿海、沿河、沿路、水源 地、地质灾害易发区等的防护林体系建设。 三要加强农村 污染治理。
要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努力从源头上控制 和减少污染。在治标上,要全面推进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强化法治、严格执法;在 治本上,要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生态 产业。
四要深化村镇生态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