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超天津,宁波还要再加把劲
如果说万亿城市是中国经济的“顶梁柱”,GDP十强城市,则更是金字塔塔尖般的存在。2019年,南京历史性超越天津,正式跻身全国十强。而在天津之后,又有新的城市开始向十强之位发起挑战。
今年一季度,,位列全国第11位,拿到挑战十强的“门票”。不过眼下,两地经济数据出现反转,天津再度以微弱优势反超宁波。
近日,两地统计局陆续公布经济数据,天津上半年GDP达到7842.83亿元,同比增长4.8%;宁波上半年GDP为7745.1亿元,同比增长5.6%。虽然宁波增速领先,但总量上仍被天津以微弱优势“扳回一城”。
可以看到,两座城市之间的你追我赶日益激烈。去年一季度,宁波一度将与天津的差距追至仅22亿元,但到了二季度,差距又扩大到360亿元,到年底则进一步扩大至超600亿元。从今年上半年的表现来看,宁波要想赶超天津,真正拿下挑战GDP十强的资格,显然还要再加把劲。
作为一座工业大市,近日,《宁波市加快打造“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7年)》正式印发,提出培育形成数字产业、绿色石化、高端装备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等“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体系,有力支撑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增加值比重提升至25%左右,“工业增加值规模在全国城市中争先晋位”。
这亦被视作“宁波制造”战略方向的大调整。制造业再出发,能否帮助宁波赢得这场晋级之战?
01
天津扳回一局
今年一季度,宁波以3801.8亿元的经济总量,超过天津的3715.8亿元,首次晋级全国第11位。当地媒体兴奋写道,宁波“离‘全国前十’一步之遥”。
不过二季度,天津迅速实现反超,成功扳回一局。数据显示,宁波上半年GDP为7745.1亿元,天津则为7842.83亿元,已从一季度领先86亿元转为落后近百亿元。这也使得宁波“2025年进入全国前十”的目标更添悬念。
2021年8月,《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2021-2025年)》高调官宣,要“奋力实现2025年GDP总量破2万亿、进入全国前10名的目标”。
对于宁波来说,要向十强发起冲击,天津是必须跨过的“一道槛”。而从当前来看,两座城市的经济差距,主要体现在哪儿?
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天津、宁波上半年二产增加值分别为2678.85亿元、3449.1亿元,三产增加值分别为5083.75亿元、4073.9亿元。也就是说,宁波在以工业、制造为代表的二产上更具优势,天津则在以服务业为主的三产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这也不难理解。虽然同为制造强市、外贸强市,但是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教文卫中心,在金融、科创等服务业领域更具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466926
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宁波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高于天津。其中,天津、宁波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16%、9.2%,不过,天津投资增速下滑主要是受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6.8%拖累,第二产业投资仍然维持17.2%的增长,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其潜在的工业增长动能。
此外,同为外贸强市,两座城市在外贸上的表现则颇为相似。上半年,天津、宁波进出口总额分别为4021.1亿元、6229.6亿元,增速分别为-1.3%、-1.4%,降幅相较一季度分别收窄3.3%、2%。
“作为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北方经济中心、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天津的生产性服务业远超宁波。”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分析指出。与此同时,宁波舟山港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今年一季度到二季度,全国外贸进入新常态,“从这方面而言宁波受到的影响比较明显”。在其看来,这是宁波GDP略输于天津的原因所在。
不过,他认为,长远来看,至少在经济总量层面,宁波超过天津已是大概率事件。
02
宁波工业隐忧
尽管如此,宁波并非没有隐忧。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7696902
抛开港口城市的光环,宁波和天津在全国工业版图上均占据重要位置。从2022年规上工业企业营收来看,二者分别为24752.4亿元、23537.1亿元,位列全国第七位和第九位。
也就是说,不论规上工业营收还是规上工业增加值,宁波都领先于天津。然而,在更具含金量的规上工业利润指标上,宁波却低于天津。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宁波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利润总额1413.7亿元,下降18.2%。与之相比,天津前11月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68.64亿元,同比增长6.9%。
“这是正常现象。从规上工业企业看,天津主要是国企,在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比如钢铁石化、飞机制造等方面。”丁长发认为,跟天津相比,宁波规上工业企业中民企居多,处于竞争性领域偏多,“像雅戈尔等服饰企业的利润,可能在目前的全球竞争中稍微少一些”。
数据多少也许还只是一时,结构性问题则更关乎长远。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宁波制造”“单项冠军之城”“世界第一大港”等标签让宁波名声在外;但另一方面,其工业结构困境也越发突出。
比如,“宁波制造”产品多集中在零部件和传统领域,去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仅7.4%,上海、深圳则分别达到36.4%、47%。
这种“寒意”也逐渐出现在宁波引以为傲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身上。城叔曾在《》中分析,过去几年间,宁波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都是仅次于北上深的“第四城”,但不久前,随着全国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出炉,宁波意外“爆冷”——
深圳、北京、苏州、上海分别新增310家、243家、230家、206家,宁波仅新增69家,甚至不及省内的杭州。从总量上看,宁波已经被苏州超过,杭州也已经在身后虎视眈眈。
更为重要的是,从产业结构来看,宁波入围的69家企业中,电子信息企业仅有4家,生物医药企业仅有2家,软件企业也仅有1家。正如当地媒体所言,宁波要持续赢得竞争优势,需要更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对未来产业的谋划和布局。
03
竞逐万亿集群
在此背景下,宁波试图以建设“全球智造创新之都”为突破口,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抢占新兴和未来产业新赛道。
就在一个月前,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隆重召开,《2022年度宁波市获得“世界500强”企业》下赫然写着两个字:暂缺。这被解读为这座万亿城市敢于“自我揭短”的姿态。
“与上海、深圳、杭州、苏州等城市相比,宁波的企业群体,无论在大型企业数量、龙头企业体量上,还是在技术创新能力、管理治理体系、品牌价值的效应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浙江日报》此前直言。
这也是宁波正在加紧弥补的短板——既要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持续深耕,也要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制造500强企业取得更多突破。尽早实现“世界500强”零的突破,甚至已经写进《宁波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7696915
除了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宁波还进一步提出,发力未来产业,打造万亿级集群。根据不久前发布的《宁波市加快打造“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7年)》,要推动制造业向“绿色化、新型化、高端化”转型,培育形成“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
具体而言,到2027年,要培育形成数字产业、绿色石化、高端装备等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关键基础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现代健康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一批新兴和未来产业群。
其中还明确提出具体量化指标——产业集群规上企业营收达到3.7万亿元,有力支撑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稳定、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至25%左右。
“25%”意味着什么?在制造强省浙江,宁波倘若能瓜分1/4的工业份额,对于其“2025年GDP总量破2万亿、进入全国前10名”的目标,显然是重要支撑。
不过,丁长发也提醒,对于宁波而言,战略规划仅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尽快补上发展短板。
比如,在高新技术产业、独角兽企业、全职院士及高端人才储备等方面,跟周边的上海、杭州、南京等相比,宁波差距较大,“属于人才洼地”;产业链方面,宁波高端装备、绿色石化产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都还有一定差距,数字产业整体处于第二梯队,接下来如何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至关重要。
“随着未来的发展,肯定要把这些短板补齐。下一步,应该进一步对标南京、苏州,甚至上海、深圳,这对宁波也是非常重要的。”丁长发说。
文字 | 淡忠奎
*题图来源:摄图网_501288174 *城市进化论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