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从知情人士处确认,截至目前,碧桂园仍未能支付应该于8月7日支付的两笔美元债的票息。
两笔债券分别为碧桂园4.2% N20260206(ISIN:XS2210960022)和碧桂园4.8% N20300630(ISIN:XS2210960378)。
两笔债券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发行规模均为5亿美元,期限分别为5.5NC3.5和10NC5,到期日分别为2026年2月6日和2030年8月6日;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为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高盛(亚洲)(B&D)、瑞银集团、渣打银行、里昂证券。
碧桂园内部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自2021年以来,行业持续低迷,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导致行业销售持续下滑,公开市场融资失效,行业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公司一直在坚守,却难言曙光。公司始终坚持履行社会责任,全力做好保交付、保刚兑、保安全工作。2022年交付房屋数量总和接近70万套,公司预计今年还要交付70万套房屋,上半年已顺利完成27.8万套的交付任务,交付量继续稳居行业第一,且不存在逾期未交付的情况。 该人士称,受近期销售额与再融资环境持续恶化,叠加各类资金监管的影响,公司账面可动用资金持续减少,出现了阶段性流动压力。公司高度重视债务风险化解,公司目前仍在积极优化资金安排,努力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推荐阅读:
政府工作组进驻?碧桂园回应来了→
碧桂园(02007.HK)又一次站上风口浪尖。市场传闻称,佛山市副市长带工作组进驻碧桂园,及该集团处于债务爆雷的边缘。对此,该集团相关人士称,根本没有副市长工作组进驻一事。债务方面,8月7日,碧桂园控股旗下的碧桂园地产发布公告,已提前兑付8月10到期之“20碧地02”未回售债券的本息,该债券发行金额13.6亿元,票面利率为4.19%。
不过,资本市场依然风声鹤唳,7日,碧桂园集团股价及债券市场剧烈波动,截至收盘,股价报1.32港元,下挫7.69%;债券方面,碧桂园多只境内债券领跌,“21碧地01”跌超37%,临时停牌;“16腾越02”下跌14%;“21碧地04”、“20碧地03”、“19碧地03”三只债券跌幅均在9%左右;“20碧地04”、“21碧地02”、“21碧地03”三只债券跌幅均超5%。从收盘价格来看,上述八只债券大都低于50元,最低低至28元。
消息面上,有关碧桂园可能会债务违约的传闻已持续了一段时间,主要源于该集团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多笔债务到期。
企业预警通显示,目前,碧桂园存续的境内债券共19只,其中8月10日,有一笔13.6亿元的公司债到期,9月2日有一笔58.3亿元的私募债到期,11月20日有一笔价值30亿元的公司债到期,年内到期境内债务共101.9亿元。另外,该集团旗下其他融资主体也有少量债务将于未来一个季度内到期。
有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透露,鉴于短期内多笔债务到期,碧桂园现金流有一定压力,但公司目前运营正常,正在积极寻求解决之道,还未出现债务违约。
该集团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集团拥有可动用现金1475.5亿,其中非受限制现金1282.81亿,而对应的短期债务(一年内到期)约937.08亿(含优先票据、公司债券、可换股债券及银行和其他借款)。
如果不出意外,碧桂园账面现金可以覆盖短期债务,不过,全国多地楼市的持续低迷,导致该集团销售出现滑坡。今年7月,该集团权益合约销售额下降至120亿,较去年单月平均销售水平近乎腰斩。今年1-7月,该集团累计实现权益合约销售金额仅1408.3亿。去年全年,碧桂园实现合同销售超3500亿。
8月1日,该集团发布公告称,预计上半年经营将录得净亏损,主要是由于房地产行业销售下行的影响,导致房地产业务结转毛利率下降,物业项目减值增加,以及外汇波动造成预期净汇兑损失所致。
碧桂园董事会认为,面对当下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公司在坚决履行保交付、保民生职责的前提下,为了确保现金流安全,将积极考虑采取各种对策,包括但不限于压降各项经营支出、加快回款安排、积极拓展融资渠道、管理及优化债务偿还安排等,同时积极寻求政府及各方监管机构的指导和支持。
截至去年末,碧桂园集团拥有账面合同负债(预售账款)约6600亿,确保这些已销售资源如期交付,是该集团接下来的重点工作。
与此同时,碧桂园亦在积极寻求金融机构的支持并获得新的融资。7月14日,该公司与创兴银行订立融资协议,获得3500万美元定期贷款,贷款期限为36个月。7月20日,该公司再与中国银行(香港)及多家财务机构签订融资协议,获得约35.83亿港元及3.89亿美元定期贷款,该笔贷款将用于偿还2019年的借款。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有消息称,碧桂园在8月初计划按每股1.3港元的固定价格初步配售18亿股股份,募集资金共23.4亿港元,并将募集资金用于偿还债务。但最新消息称,该配股计划已经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