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护理学导论考试要点
一1南丁格尔对护理发展的贡献:为护理向正规的科学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基础;著书立说,阐述其基本护理思想“医院札记”及“护理札记”;致力于创办护士学校,使护理教育逐步走上正规化;创立了一整套护理制度;其他方面2现代护理的发展历程:建立完善的护理教育体制,包括本科、硕士及博士教育;护理向专业化发展,对护理理论的研究及探讨、对护理科研的重视及投入各种护理专业团体的形成;护理管理体制的建立,相继应用南丁格尔的护理管理模式,;临床护理分科3、护理的概念的历史演变:以疾病为中心阶段:特点:护理已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
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执行医嘱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把护理操作技能作为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
形成了一套较规范的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以病人为中心阶段:特点:强调护理是一个专业。护理不在是单纯被动的执行医嘱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而是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身、心、社会等全方位的连续的系统的整体护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阶段:特点:护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应用科学。
护理的任务已扩展到从健康到疾病,从个体到群体的护理。护理场所从医院扩展到社会和家庭,到所有有人的地方。
二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影响健康的因素:生物因素(生物性致病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社会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生存质量是指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生存的标准、理想、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对其目前社会地位及生存状况的认知和满意程度。它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
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健康问题,即是“三早”预防。3、病人角色:当一个人患病时,不管是否从医生那里得到证实,这个人就获得了病人的角色,其原有的角色便部分或全部被病人角色所代替,以病人的行为来表现自己。
特点:(1)脱离或减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角色及义务(2)病人对于其陷入疾病状态没有责任,有权利接受帮助(3)病人有恢复健康的义务(4)病人有配合医疗和护理的义务。3、护士在帮助病人角色适应的作用:常规指导、随时指导、情感指导。
4、患病后的行为反应:不采取求医行动或延迟求医、采取求医行为以寻求亲友或医务人员的帮助、踌躇徘徊、采取对抗行为三1、需要是有机体、个体和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基本需要:是个体生存、成长与发展,维持其身心平衡的最基本的需求。
基础需要层次对护理实践的意义:识别病人未满足的需要、领悟和理解病人的行为和情感、预测病人即将出现或未表达出的需要、识别病人需要的轻、重、缓、急2、人的基本需要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提出的层次基本需要的关系:必须首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再考虑较高层次的需要;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间不同;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较高层次需要产生的基础;各层次需要重叠出现;各需要之间的层次顺序并非固定不变;越高层次的需要,其满足的方式和程度差异越大;基本需要满足的程度与健康密切相关。
四1、成长是指人生理方面的改变,是细胞增殖的结果。表现为机体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即机体在量方面的增加。
2、成长与发展的规律:一)规律性和可预测性:每个人都要经历相同的发展阶段,生长发展速度各不相同二)顺序性:生长发育通常遵循由上到下或由头至尾、由近至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或规律;三)连续性和阶段性:成长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并非等速进行,具有阶段性。心理社会的发展同样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四)不平衡性:在人的体格生长方面,各器官系统的发育是快慢不同,各有先后的。心理社会发展同样存在不平衡性。
五)个体差异性:在一定范围内因受先天和后天各种因素影响而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体格生长、心理社会方面的发展随年龄越大个体差异性越大。
六)敏感时期性(关键期):指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刺激最敏感,且被认为是发展某些技能和能力的最佳时期。23、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各期:婴儿期:危机是信任对不信任,发展任务是与照顾者(父母)建立起信任感;幼儿期:危机是自主对羞愧或疑虑,任务是适时的学到最低限度的自我照顾及自我控制的能力,获得自主感;学龄前期:主动对内疚、学龄期:勤奋对自卑、青春期:自我认同对角色紊乱、青年期:亲密对孤独、中年期:繁殖或有成就对停滞、老年期:完善对失望,发展任务是养育下一代,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对社会负有责任。
五1、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及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此定义将压力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刺激、认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