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

1.一个人要完成知识结构的自我更新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你得有这个决心,就像你所说的想要完成知识结构的自我更新,目前只是想象阶段。

当你真的要去做的时候,你能不能肯定自己不会半途而废,所谓知易行难,你得做到知行合一。 其次,你需要知道自己更新知识结构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这个目的是否一定要完成知识结构的更新,还有没有其他方法?以多种手段达到自己的目标才是正途。

再次,完成知识结构的自我更新要选好目标。现在社会上的知识很多,很杂,每一种都是实用的,但是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在所有学科都有所建树,虽说万物都有相通之处,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基本上都是在某一方面造诣颇深之后才能再去分心他顾,最多精深两到三个学科,而这两三个学科也是涉及到自己本身研究方向的。

再多的话,那只能存在于小说中的人物。因此当你选中一门学科后就要深刻了解这门学科,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其中。

最后选中了自己想学的学科,就要了解这个学科的构架,从基础开始学习,参考他人的学习方法,给自己做个计划,然后付诸行动。有一句话说的好,每天进步百分之一,100天之后,你的能力将是现在的两倍。

祝你成功。

2.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怎样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学科素养

第一,要通过读书,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提高综合能力。人文素养是一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个“软件”,软件往往比硬件难搞,这是计算机领域里的常识。可以肯定,人文素养不佳将成为你的营养不良症。人文素养不仅会决定你的教学水平高低,还会渗透到你的人格与个性中,影响你的教育世界观与教育方式,甚至造就你一系列的教育习惯。当然就是你什么都不干,光读书也是读不完的,况且我们的工作性质又决定了没有更多的时间。所以也不一定什么都读,关键是要有悟性,这就要求我们:

读书不是追随,而是要有自己的参与;读书不是接受,而是要有自己的创建;读书不是仰视,而是要有自己的发现;

读书不是揣测,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断;读书不是遵从,而是要有自己的批判。

不然,就会出现精神,情感,认识等方面即人文素养的僵化,退化,惰化,伪化,通化,同化……导致最后成了五脚书橱。

第二,要通过读书,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读书不是让我们成为书籍的仓库,把脑袋变成了装书的袋子,而是书要为我所用,让“吃下去的食物”转化为营养,成为你工作中的生产力。

林肯一生博览群书,在当总统之前是大律师,但他和三教九流的人交流没有丝毫障碍。他的学识、口才和他的人格一样征服了从伐木工人到参议员等几乎所有的人。林肯一生常做的事情就是不停地把丛书中读来的东西讲给别人听,同时总是加上自己的看法。一个手不释卷的人能吸引大群的劳动者听自己讲书中的故事,这需要高超的表达能力,需要有一双善于挑选知识的眼睛,更需要把人家的语言和思想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思想的能力。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选举八次都落败,两次经商失败,但他从没有放弃读书。

马克思与林肯是同时代的人,他对林肯的评价是:“……总之,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人物。这位出类拔萃的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至只有已经成为殉难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的读书文化是书斋文化,而外国的读书文化是实践文化,是指向行动的文化,完成书斋文化向实践文化的转型,是21世纪中国教师的一个重要使命。

要完成书斋文化向实践文化的转型,就要先把读书的过程作为备课的过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高万祥可以说是爱书爱到骨头里。他说,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

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或四处搜寻经典教案,或完全照搬人家教法,那你就要读书。在这里,我又想起了商友敬说的话:“知识由两个层次组成,浮在上面的是‘信息’,它能为你所用,而不能沁人心扉;沉在下面的是‘文化’,它积淀而为你的修养,思想,观念。我们今天读书的弊端是取其‘花’而不取其‘实’,大家都成了追逐信息的‘狂蜂浪蝶’,难以培养出有文化,有修养,有思想观念,有独立人格的‘读书人’”。由此,我们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种享受,一种执着,才是真正的读书人,才是真正的备课。 这样,在你所教的那门学科领域里,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学科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当你读过了罗曼·罗兰写的《贝多芬传》,再教学课文《月光曲》时;读过《走下圣坛的周恩来》,再教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一夜的工作》时,在你看来一定是小菜一碟–轻松自如。

教师还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使之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它们请教。那么,每过一年,你的学科知识就变得更加丰富。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教师因读书铸就的备课灵魂,便成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

erp系统是什么意思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