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亏损伤了基民心 爆款基金“烂尾”待解

证券时报记者 余世鹏

下半年以来,权益市场终于回暖,但行情风口被金融地产蓝筹尽占,大规模重仓白酒、医药、新能源等龙头的百亿明星基金不仅没见起色,并且还在持续亏损。这种情况的出现正带来了两个负面影响:一是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安抚”策略逐渐失效,诸如“保持耐心、一切会好起来”的话语让基民感到很不满;二是持续业绩亏损已对基金经理的职业生涯产生实质性影响,甚至有明星基金经理因业绩亏损找不到合适工作。

对此局面,也引出了两个问题:这些基金未来能否回本?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该如何打破僵局?针对第一个问题,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市场行情未来会均值回归,但归来时风口不一定是这些龙头白马。押注单一赛道的大型基金如果仍按兵不动,很可能会长期处于“烂尾”状态。针对第二个问题,业内给出两个解决方案:一是将大基金分仓,分成若干个子基金由若干基金经理独立分管。二是修改合同契约,拓宽基金投资范围。两类方案虽有一定可行性,但也可能会带来持有人短期内大量赎回等切换成本。

明星基金巨亏

白领崔女士于2021年1月买入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旗下沪港深优势精选A,截至目前,持有时间已超过两年半。崔女生给记者提供的账户信息显示,截至8月4日收盘,她在该基金上的亏损幅度达39.27%。

“持续亏损是常态,一般会隔几天去看一下收益情况,印象里基本都是绿的。”崔女士表示,这只基金主投港股和A股龙头白马,两年来的持续亏损让她备受煎熬。今年下半年以来市场行情持续回暖,但该基金依然不见起色,这让她更为着急。数据显示,这只沪港深优势精选A近1月和近3月仅微涨0.50%和0.62%,在此期间以券商、地产等低价蓝筹则涨幅明显。

上述这只沪港深优势精选A自2016年4月成立以来,就一直由深圳这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权益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管理,该基金长期以来大比例重仓龙头白马。今年二季度,该基金股票仓位在92%以上,前十大重仓股持仓比例就接近80%。截至8月4日,该基金过去6个月、过去1年、2年、3年均为亏损状态,亏损幅度分别为7.57%、9.43%、34.58%、24.39%。长期亏损之下,该基金的规模从2021年一季度末的逾186亿元下滑至今年二季度末的67亿元。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49只基金年度亏损额度超10亿元,大部分是持续持仓龙头白马或重仓单一赛道、曾经规模超百亿的明星基金。

其中,数据显示,截至8月4日,广州一家基金公司管理的蓝筹精选混合近1月微涨5.73%,近6月下跌7.76%。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这只蓝筹精选混合基金在2021年、2022年分别亏损了103.91亿元、107.14亿元。今年一季度该基金实现利润6.39亿元,但二季度亏损超过60亿元,这导致两年多的时间里累计亏损超过250亿元。截至2022年末,该基金持有人户数已从此前的713.25万户下降至487.84万户,但个人持有的基金份额比例依然在98%以上。

深圳另一位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新兴成长混合A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亏损63.94亿元和74.84亿元。今年一季度该基金同样实现3.73亿元的小幅盈利,但二季度也出现近60亿元的大幅亏损,两年多来累计亏损规模接近200亿元。另外,上海一位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医疗健康混合A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亏损34.81亿元和83.73亿元,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亏损10.93亿元和29.52亿元。

机械式安抚“一切会好起来”

“由于消费、医药等板块自2021年以来表现不佳,一些以前表现出色的基金经理的业绩自然也不好。”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对记者表示,2021年以来以沪深300为代表的权重股表现相对不佳,这些基金经理由于基金规模以及投资风格等原因,往往倾向于投资此类资产,因此收益率较低。另外,基金经理的明星效应使其管理规模较大,两个因素叠加使得基金利润亏损严重。

面对上述困境,基金经理、基金公司基本上采取的是“按兵不动”策略:一边持续坚守龙头白马,一边通过文章、直播互动等方式安抚基民。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持续亏损,基民对这种安抚感到很不满。例如,近期深圳一位明星基金经理在蚂蚁财富号上对“强劲复苏没有如期而至,震荡三年的股价没能继续反弹”的话题和基民交流,结果遭到了基民强烈的抵抗情绪。

这位基金经理表示,经济复苏很难一蹴而就,需要保持耐心。现在绩优公司估值整体较低,一旦市场担忧缓和,这些公司具备很强的估值上修弹性,“保持耐心,一切会好起来”。有基民表示:“这种交流和言论最好不要再进行了,只会让基金投资人成为笑话。”还有基民表示,他持有的基金快满三年了,看到的是持续乐观的言论和持续亏钱的基金,是市场错了还是明星基金经理错了?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认为,安抚更多是发生亏损后的行为,很多时候会从市场、风格、行业等角度告知基民目前基金的运行情况,并解释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可能不适应现在的市场,“这在实践中有一定作用,但如果基金销售机构可以在销售之前就将产品的风格向基民解释清楚,并清楚告诉基民未来可能面对的风险,基民可能会对产品更有信心”。

记者还了解到,持续的业绩亏损已对基金经理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华南某公募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该公司某位明星基金经理近两年来一直想找新工作,但无奈管理业绩持续亏损至今仍没找到合适下家。“他不想去私募,还是想留在公募。但这几年业绩太差,很难有匹配的公募。现在他跳不出去,在这里也很难受。”上述公募内部人士说。

能否回本? 业内有分歧

面对上述局面,市场有两个疑问:这些持续亏损的明星基金未来能否回本?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该如何打破僵局?

针对爆款基金回本问题,业内看法并不一致,但观点鲜明、引人深思。“明星基金亏钱现象要放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去看。整体而言,我觉得阶段性亏损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吴飞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明星基金经理实际上是市场对特定时间超额收益显著、规模迅速增加的基金经理贴的标签,这是要加引号的。这既是因为大体量会降低基金的策略灵活度和收益厚度,还因为市场是周期轮动的,他不可能任何时候都跑赢市场。但如果能在长期里取得较为突出的年化收益,也依然是优秀的基金经理。

“明星基金大多是重仓白酒、医药、新能源等赛道型产品,这类基金需要熬过一段艰难时期。中国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下,长期来看,股市行情必然会趋同于经济发展,权益资产必然能够带来投资回报。只不过,市场行情是一个波动过程,每个行业和投资策略都有自身的周期性。当股票价格高于基本面价格时往往会出现回调,在市场情绪作用下,这种回调很可能使得股价遭遇重挫。但估值低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有增量资金进来,从而将股价拉回均值。”吴飞说。

“偏股基金长期来看能够带来良好的超额收益,但需要投资者做好功课才能避免亏钱的状况。”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对记者表示,A股大约5年为一个完整周期,比如从2018年7月初至2023年6月末这五年,晨星分类中的偏股型基金整体以及沪深300全收益指数都取得了正回报,年化回报分别是11.46%和4.04%。但同类基金间的业绩表现良莠不齐,这取决于基金经理的行业配置以及选股能力。如果在一个完整市场周期内持续跑输同类平均,那么这些基金业绩确实经不起长期向好的推敲,基民也应果断赎回以减少时间和机会成本。

针对基金重仓的医药赛道,吴飞表示,近年医药资产备受打压,更多和医保政策以及一二级市场的估值过高有关,但医药产业发展依然存在很好的机会。医药具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并且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潜在需求会更大。如果对此表示认可,医药资产怎么会没有投资机会呢?对践行长期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而言,两三年可能只是中短期维度。这些资产如今普遍处于估值低点,很可能是黎明前的黑暗。

但也有资深投资人士对记者表示,市场行情会均值回归,但归来时风口并不一定是龙头白马。“全面注册制后A股标的在持续扩容,长期来看,主流行情反映的永远都是前沿产业趋势。这些基金持有的个别医药龙头,前几年还勉强算是成长股,但如今已成了价值蓝筹股,不可能是未来医药行情中最有锐度的股票。高达40%的亏损,仅靠龙头股的板块贝塔收益是不可能弥补回来的。”该投资人士表示。

“在基金业25年发展过程中,早期也出现过明星基金经理和爆款基金,但早期标的数量不多,资金相对集中,爆款基金亏损一段时间后基本都能回本。但如今市场生态已趋于多样化,押注单一赛道的大型基金,如果选择按兵不动,很可能会长期处于一种‘烂尾’状态。”某公募投研高管对记者表示。

爆款基金“烂尾”如何解?

如果能够改变,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会有哪些选择?目前市场观点主要集中在两类方案上:一是将大基金分仓,分成若干个子基金由若干基金经理分管,独立决策。二是修改合同契约,拓宽基金投资范围,将主题基金改为全市场基金。

“两类方案都有一定可行性,但基金公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充分评估实施效果。”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屈辰晨对记者表示,将大基金分仓为多个子基金,确实是一种实现组合分散、风险控制的方法,但这对基金公司的投研平台有较高要求,基金公司需要对子基金的投资风格、目标和范围进行较好的界定、制定合理可行的考核方式和目标。

从国内公募实践来看,和基金分仓类似的有目前已在进行的多人共管模式。北方某公募人士对记者表示,大规模的明星基金背后都有大量投研资源支持,只不过最终决策的依然是基金经理个人。分仓管理的确是可行的办法,目前尚处于探索初期,但应该是未来组合管理的新趋势。在这种模式下,大基金分仓后的子基金由不同基金经理独立管理,会大大拓宽基金投资范围和收益来源。但由于不同基金经理的风格不一样,除非是有普遍上涨行情,否则分仓共管下的投资进攻性会有所削弱,大概率会成为“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差”的基金。

屈辰晨表示,修改合同将主题基金转为全市场基金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契约限制,缓和基金投资在单一赛道上暴露度过高的问题。但更改契约后基金经理是否会进行全市场选股以及选股效果如何,依然要取决于基金经理的能力圈以及他投资能力的拓展情况。“不少主题或行业基金的基金经理也是行业研究员出身,历史上也没有管理过全市场基金,他们在全市场基金上的投资能力有待市场周期验证。另外,这种方式需要大量市场营销和投资者沟通工作,向投资者解释改变契约的合理性,会给基金公司带来较高的投入成本。”屈辰晨说。

“无论是修改合同契约还是增聘基金经理,都有可能导致短期持有人大量赎回的情况。对部分持有人而言,买大型基金就是为了投资某类赛道。如果修改契约或变更基金经理,这类基金的作用就不存在了。对基金公司而言,大型基金和明星基金经理能维持着大量持有人和规模,是公司管理费收入的大头,可能也没有动力去修改契约。”上述北方公募内部人士说。

另外,通过海外经验对比,屈辰晨还给出一种更为根本的平台式解决方案:由明星基金经理向团队管理过渡。他表示:“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市场,历史上也都经历过崇尚明星基金经理这个阶段,这种模式的弊端是基金经理离职会带来投资者和规模流失风险。目前海外很多基金公司会弱化基金经理光环,转而强调团队整体实力。”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