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义工的专业知识有哪些

1.佛教义工

又学到新知识了

什么是佛教义工?

是一群践行佛教忘我境界、慈悲济世精神、自利利他情怀的菩萨行弟子。

忘我境界的实践,即对佛教“无我论”从理论的抽象到愿行的具体过程,从自私自利的社会浮躁中回归自心,找回自我,做生命的主人,明白佛教诸行无常的真义,体察生命本无自性,无我可得。观生死无常,以深切的出离心,在生活中践行佛法。此时不再计较个人得失,心系法界众生,可谡将此身心奉尘刹,以六度的布施波罗蜜多,庄严自性,提升暇满人身的价值,成就无上法门之基资粮位。慈眼观照世间,一切男子皆我父,一切女子皆我母,以报恩心,慈悲护持三宝,感恩众生,呵护自然,纯正社会风化,关爱弱势生灵,皆菩萨之所为。

义工没有一定的什么事,一定的什么时间才去做。义工是哪个地方需要人,就到哪个地方去;义工是救急、奉献。

做义工也是一种修行,能不能成功没有关系,只想到要帮助人家。这种心,就是标准的菩萨心肠,就是大修行。做义工就是菩萨行,就是在度众生。如果,我们老是想到自己有苦有难,总是希望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来救自己,这样子的话还是菩萨吗?要学做菩萨,是要把自己的问题放在一边,把人家的问题、苦难挑起来,常常想到人家有苦有难,就会救苦救难。

因此,如果要使我们的社会、人间更好一点,生活环境更安全一点,我们一定要从自身做起,要多付出、多努力。当义工,福慧双修,如果你是为了赚取工资而去扫地、工作,这不算是修行,只是为了糊口,为了生活而工作;当义工,不论做多少都是修行,都是在修福、修慧。

行六度的菩萨行者,我们称之为义工的,佛教中称为菩萨行者。菩萨行者,便是修行六度法门及四摄法门的发心菩萨,六度的内容,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正知见)的六个项目;四摄的内容,是指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的四个项目。以此二门尽摄一切善行功德,故在《仁王般若经》卷上,有“六度四摄一切行”的连用语。在中国大乘各宗,便有使用六度摄万行的语句,例如《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就有这样的句子说:“诸方说,六度万行,以为佛法。”

菩萨行,即是众生成佛的正因,《维摩经.佛道品》说:“如是道无量,所行无有涯,智慧无边际,度脱无数众。”其中的第二句“所行无有涯”,便是说成佛之道当具万行。然后《维摩经》又于菩萨行品中说:“如菩萨者,不尽有为,不住无为。”菩萨能够在净而净、处秽则秽而不受污染,所以不尽有为;菩萨仅是应彼而动,于“我”无关,所以不住无为。“不尽有为”是心无染著,但仍在凡夫的环境**同生活,“不住无为”是虽已解脱,但却不会逃离众生的生死苦海。因此,菩萨行品又说:“教化众生,终不厌倦,于四摄法,常念随顺,护持正法,不惜躯命;种诸善根,无有疲厌。”这都是指菩萨当修一切行。

三宝弟子在皈依典礼中念诵四弘誓愿,就是发了无上菩提心的初发心菩萨,发了菩提心,便是具备了成佛的正因。因此,凡夫发心,便成初发心的菩萨,便已具备了六度万行的正因。虽不能于一时间万行具全,只要尽力去做,能有一行、二行,也就算是菩萨行了。

凡事尽心尽力去做,做义工,也就是发心担任菩萨行者,就要学习佛菩萨的精神,学着受苦受难,学着尽义务、尽责任。

把义工的精神,带回自己的生活环境,在家里用义工的心态来服务你家里的人,义工就是菩萨行者最好的成长历练。在单位当成是义工来服务其他人,在社会上用义工的态度为大众服务。若能人人如此,社会才真正的祥和。但愿我们把做义工的风气带起来,以此净化社会风气,建设人间净土。

2.佛教常识:如何去寺院做一个好义工

什么是佛教义工

是一群践行佛教忘我境界、慈悲济世精神、自利利他情怀的菩萨行弟子。寺院义工,是基于对佛法的热爱与实践,在寺院里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技能的群体;担任义工往往出自某种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是心意和生命的奉献,是智慧和时间的布施。寺院义工具有五个特征 :自愿性、利他性、无偿性、义务性、组织性。

(一)自愿性:义工必须是出自自觉的愿望,具有自择权力的;成为义工完全是自发自觉的行为,不带有任何强迫性,义工也随时有权利终止义工活动,退出义工组织。

(二)利他性:义工讲求服务精神,以奉献、利他为主,不应从利己出发。

(三)无偿性:义工不应该附带外在酬劳的期望,义工活动通常不会获得劳动报酬,不存在雇佣和被雇佣关系。

(四)义务性:义工若是一名三宝弟子,护持三宝是每一位佛弟子应尽的本分义务。

(五)组织性:义工必须遵守义工守则,接受一定程度的管理和约束,使得义工活动能够有序、高效、合法地进行。

义工,是有情有义的,完全出自欢喜的发心,用心甘情愿、满怀喜悦、无怨无悔的胸怀为大众服务。义工的工作不分下贱、高贵,都是一份功德和奉献。能够放下自我才能成长,自利利人。义工们在各自岗位上践行佛教的忘我境界、慈悲济世精神,自利利他;虽然没有领薪,但从事的工作是无价的;虽然默默耕耘,但所得到的喜悦却是无穷的。

做义工,不论做多少都是修行,都是在实践佛陀的教法,都是在提升人生价值,都是在修福、修慧,都是在完美人生!一般人多半只想到做义工可以修福,怎么也能“修慧”呢?做义工的时候没有进去听经,也没有进去拜佛,怎么“修慧”呢?其实,“慧”的意思是烦恼减少──减少自己的“贪”烦恼、“嗔”烦恼等;为了大众奉献自我而做义工,不为名利所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都不能奈何与我,得大自在,心无贪染系缚,自然就会烦恼减少;即所谓“烦恼轻,智慧长”。

古德云:“欲为佛门龙象,先做众生牛马。”又说:“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大家各尽己能,努力耕耘,义工最主要的是长养慈悲,常保和善,给人欢喜,让功德种子传播,做义工,看起来是为他人,其实最终必将会利益自己。

3.去寺庙做义工需要注意什么

去寺院做义工是大功德的事情。所以首先随喜赞叹。

不过在寺院修行福报很快,造作业障更快。避免造业的方法就是一定要把自己放到最低。一定要认知到在这里我是最微小最该向大家学习的人,不要参与任何有关于团结、僧团、居士团等等之间的事情。单单做好自己就好。不要在寺院做了一段时间就认为自己已经了解了佛法。接着就是逢人便以居士身份自居,然后就好像老师一样指导别人如何修行,要知道我们自身还有很多不足又如何去指导别人呢?在寺院不要争高低,不要争厚薄。一切要随缘。这些如果能够做到就会培福无量,否则虽然有福报,也会造业障。

4.佛教义工制度

佛教与义工 星云法师 现代社会上流行义工与志工,义工和志工是不同的,义工,是发心的,是有情有义的,是以仁义的胸怀在为人服务;志工虽有志于做,是我愿意,但好不好不一定,何况若是没有义,价值何在! 一般的人都是要有请托才肯帮忙,其实真正有慈悲喜舍心的人,在他人有任何需要的时候,不用请,都会主动帮助人,如《维摩诘经》所说,常做“不请之友”,无论对亲友或社会、国家,都是如此,这就是义工的最佳精神。

“义工”是有情有义的,完全出自欢喜的发心,用心甘情愿、满怀喜悦、无怨无尤的胸怀为人服务,并且是全力以赴从事义务性的工作,以服务人群、造福社会为目的,因此虽然没有领薪,但是所从事的工作却是无价的;虽然默默耕耘,但是所得到的喜悦却是无穷的。义工无所为而为,让人升起无限的敬意! 佛门的义工,就如千手千眼的菩萨,都是在替佛菩萨做事,其行事感动很多人。

担任义工,是一种心意和生命的奉献,是一种力量和时间的布施,所以义工都是知行合一的菩萨行者。 佛教义工史迹 所有的宗教,伟大的圣贤,不为名利私有,都是为公众服务,是人类社会的义工。

如佛陀成道后,在印度做了五十年的义工,行脚度生,说法传教,提升人的精神世界。佛陀说:“我用慈悲智慧的犁,在福慧的田里播撒菩提的种子。”

佛陀让每一位众生都在福田里收成,做众生的义工。 例如:佛陀曾经亲自为生病的比丘洗身、濯衣,整理病房,服侍起居,令他身心清净;为年老的比丘穿针引线,令他无眼盲之苦。

佛陀的弟子驼标当知客师时,每天任劳任怨地工作,即使在深夜,有人前来敲门挂单,他都欢喜地上前招呼,提着灯笼为他们引导安单。数十年如一日,后来终于感得手指自然发光的福报,这就是他当义工的成就。

从佛教经典中可以知道,佛陀色身虽已入灭,但法身常住灵山,以诸神通力化导众生,是娑婆世界里的义工;阿弥陀佛庄严西方极乐世界,一切都是七宝所成、八功德水、道路平坦、树木罗列,是净土世界的环保义工;药师如来,救济现世病苦灾厄,解决现实人生问题,是东方琉璃世界的义工;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给人无畏,是茫茫苦海中的义工;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是热恼炼狱里的义工;还有文殊菩萨以智慧给众生心灵的启发、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给人实践法门、维摩居士在酒肆说法、胜鬘夫人致力于儿童教育,都是给众生带来光明,为世界去除黑暗的义工,值得我们效法! 古德云:“欲为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又说:“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历代以来,佛教僧侣普行善道,对社会公益事业贡献良多,举凡筑桥铺路、植树造林、开凿义井、施设茶亭、护生放生、医疗济贫、急难救助、立寺止宿、设孤儿院、建养老院、置养病坊、布施义田、兴办义学、教化人心的种种善行不计其数。例如: 慧远大师 其所着《沙门不敬王者论》实际上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有密切的关系。

在当时中国封建体制之下,此论说明出家功德等同帝王,虽不处王侯之位,然可助王者之化。谈到教化,佛教的济度众生,是以全人类为对象,不分国境,不论种族,泽及天下。

实具有潜移默化社会结构、组织、制度,建设人间净土的功能。 昙延大师 隋文帝时,民众因亢旱,苦不堪言,大师设八关斋会,并为文帝及群臣授斋戒,使甘霖普降,旱象立除。

法进大师 逢灾荒即施物赈济,见饥馑袭境,饿殍遍野,状极凄惨,于是发心为赈灾东奔西走,并劝请散放国库储备的粮食,终因数量有限,难以普及,为救活更多的众生,于是割肉舍身施予饥饿的难民,示现彻底慈悲济世的大无畏精神。 智者大师 在各地设放生池,对于救济贫民更是不遗余力,在传记中说:“所获之施物凡六十种,一时皆以悲敬两田而回施与他人,使其转增福德,而求愿国家与家族均得繁荣。”

法纯大师 尝在饥荒时节,改换俗装,在市里中做佣工,以赚来的钱,转施给穷苦者;经常到各处清洗厕所,扫除粪便;遇道路坍崩,则担起筑路的工作,也常勉励居民互助,把险阻的道路铲平,以便利行人。 佛图澄大师 以佛教慈悲戒杀的教义及种种神迹感化残暴的石勒、石虎,并劝谏当政者“不为暴虐,不害无辜”,使众多无辜者免于死难。

佛图澄亦善医术,疗治病苦,拯救危急,当时病而复苏,起死回生者,难以计数。 那连耶舍大师 北齐文宣帝时,远至邺都从事译经工作,并致力于社会慈善事业,广收麻疯病患者,施以医护与疗养。

铁眼禅师 日本幕府时代,铁眼鉴于佛教大藏经的不足,佛法无法普及,于是发愿刻印藏经。经过多年的化缘劝募,眼看就可以请人刻印了,岂料灾害濒临,人民无以为生,铁眼禅师立刻将募来印经的经费悉数捐出赈灾,数以万计的人从饿死的边缘被拯救回来。

尔后又步上化缘之路,备尝艰辛,好不容易经费再度募齐,却又逢洪水泛滥,多少的居民无家可归,饱受疾病的侵袭,于是他又慨然捐出该款,济难解困。坚定的信念,驱使他继续四处奔走,努力募集经费,第三次终于如愿将大藏经刻印完成。

日本人都这样认为:“铁眼其实刻了三部大藏经,前面两部虽然不见其形,却将慈悲刻入全国民众的内心。” 太虚大师 中日抗战期间,。

5.佛教基础知识有哪些

原发布者:小沙弥见舍

一、佛教常见名词二、佛教发展简史三、佛教派系与佛法之传播四、佛教基本教义五、佛教修学步骤佛教:佛教就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佛教是一种教育,教育目的就是为令一切众生都能达到佛陀那样至善圆满的境界。佛陀与一切众生之关系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善恶业报规律上是平等的,众生若能依教修行也可以成为像佛陀那样的老师。众生,是指众缘所生的生命体,这里“众缘”是指色受想行识等五蕴。因有情识活动,所以也叫做“有情”。因每一众生的身、语、意行为不同,感召的果报体也不一样,也就是生命层次有高低之别。主要概括为十种,叫做十法界。十法界——佛教的生命观:佛教中把生命层次划分为十个等级,称为十法界。其中又分为四种圣人与六种凡夫。四圣佛菩萨缘觉声闻六凡天道人道修罗道鬼道畜生道地狱道十法界一、佛法界,自觉、觉他、觉行共满之境界。二、菩萨法界,为无上菩提修六度万行之境界。三、缘觉法界,为入涅槃,修十二因缘观之境界。四、声闻法界,为入涅槃,依佛之声教修四谛观法之境界。五、天法界,修上品十善,兼修禅定,生于天界,受静妙之乐之境界。六、人法界,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受人中苦乐之境界。七、阿修罗法界,行下品十善得通力自在之非人境界。八、鬼法界,犯下品五逆十恶,受饥渴苦之恶鬼神境

6.我发心做一名义工,学习佛法

义工和学佛没有必然联系。

做义工身边随时就可以做,学佛网上到处都是基础知识,常规的也无非是从戒定慧入手,入门并不难。

个人几点经验供你参考:不要认为哪个法门更好,这是分别心。看经书不要看表面意思,而是深入理解,直到明白所以经书其实都是说的同样事情。对禅宗、净土、密宗等乃至其他宗教都要深入了解,有助于开阔视野去除局限,如果你能明白他们的共通,那么才算真正理解。修心是核心,持戒和打坐是快速入门手段。坚持修到三禅以上,很多事情你自然明了。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erp系统是什么意思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