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刘沐轩
电费不要钱、春运再也不用人挤人、小学生手表上都自带量子计算机的时代,是否让人向往?这也许就是近期为什么这么多人关注室温超导材料的进展。
北京时间7月22日16点左右,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发布了一篇论文,声称发现室温超导材料LK-99,吸引了不少吃瓜群众。
让一种材料实现超导,其实已经有非常明确的方法,要么高压,要么低温。
在上海徐汇区的地下,就已经建有一条长达1.2公里的超导电缆。通过液氮提供零下196℃的低温,这条电缆实现了超导。但它修了18年,而且造价不菲。
上海的超导电缆。(图源:社交媒体)
如果一种常温常压下的超导材料被发现并得以应用,那将带领人类突破能源天花板,进入全新的时代。
超乎寻常的主张,需要超乎寻常的证据。
北京时间8月3日下午17点左右,韩国超导低温学会组成的专家验证委员会称,LK-99不是常温超导体。
289小时过去,韩国人自己都“打假”了,全球科技媒体似乎只有少数国家讨论得火热,超导概念股也已经开始普跌,LK-99是不是可以“盖上棺材板”了?
目前,还有大量的科研团队仍在实验过程中,LK-99可能不是常温超导体,但它也许还有别的用途。
目前的结论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Dias团队同样声称发现“近常压室温超导材料”,而几个月前,南京大学的闻海虎教授曾参与“打假”Dias团队的这一发现。该团队于2020年声称,在实验中发现的材料,至今还未能被其他团队完美复现。
闻海虎指出,判断材料是否为超导体需要具备两个条件: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而LK-99并没有满足这些条件。
8月1日,华科大常海欣教授团队观测到LK-99具有抗磁性。
8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刘晓兵教授的实验结果显示,LK-99具有抗磁性,但没有零电阻特性。
曲阜师范大学的实验视频截图。(图源:b站)
8月3日上午,东南大学孙悦教授和施智祥教授团队的最新实验结果显示,LK-99不抗磁,室温下电阻不为零,除非把温度降低至110K(零下163.15摄氏度)。
8月3日下午17点,韩国超导低温学会组成的专家验证委员会称,LK-99不是常温超导体。
在海外,美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国的几个团队,也均未能得出“LK-99能够达成室温超导”的结果。
截至发稿,时代周报记者在论文预印本网站arXiv上搜索7月22日之后发布与LK-99相关论文的作者和团队,致电了包括上述3个团队在内的国内9个参与理论推演和实验验证的团队,均未得到电话和邮件回复,或被婉拒了采访请求。
此外,新加坡国立大学一个参与复现LK-99的团队则回复称,“抱歉,我们帮不上忙。”
先别急着失望,或是开始怀疑科学家们在做无用功。这些结论不是终点,LK-99展现出的一些特性仍有研究价值。
自从1911年荷兰科学家翁纳斯在零下269摄氏度的条件下观测到汞的超导电性以来,如何在室温下实现超导一直是100多年来学界追求的目标。
这100多年里,学界总是能冒出“实现室温超导”的论文标题,但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个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能够真正走出实验室,改善人们的生活。
韩国团队声称LK-99实现超导的视频截图。(图源:社交媒体)
他们的结果不是存在实验误差,就是得有极其苛刻的压力和温度条件,抑或是制造出的材料还不足沙粒大小,做大了也无法维持结构强度和超导特性,达到替代铜线电缆的程度。
这不是科学家们不够努力,许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关于物质为何能实现超导,物理学领域还没法完全用理论指导实践。
上世纪70年代,有科学家解释了金属为何出现超导现象,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后来科学家们发现,超导现象不仅仅可以发生在金属材料上,诡异如石墨烯,甚至能在超导和绝缘之间瞬间切换,此前的诺奖理论也就不适用了。
这意味着,材料物理领域对于超导材料的尝试,很多时候真的就像是古代炼金术,抑或是爱迪生那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测试几千种材料去做灯丝,其中还包括了外行人也觉得离谱的头发、胡子、马鬃……
而超导材料领域的几次重大突破,还真都是外行人的偶然发现,包括超导陶瓷。
在理论缺失的背景下,正是实验物理学家大放异彩的领域。
现有的超导材料想要走出实验室,有着许多难题。而LK-99只要在温度、压力、原料成本、制备难度、结构强度等方面,任意一点比现有材料有显著优势,就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材料。
目前,起码制备LK-99的原材料很便宜。
舆论与资本的狂欢
有关LK-99是否为室温超导的问题,已经经过了多层反转,时代周报记者梳理了这一事件的始末。
7月22日,当韩国团队发表论文时,学界是普遍保持着怀疑态度的。
在一众极其专业如《金属间化合物LaFeSi及其衍生超导化合物LaFeSiH和LaFeSiO的晶格动力学》的标题中间,这篇名为《第一个室温常压超导体》的论文,显得十分外行又儿戏。
随后,这个韩国团队内部争名夺利的八卦不断曝出,论文重复发表又申请撤回的迷惑操作,吸引了第一批好事者前来吃瓜。
这篇论文的标题实在是不常见。(图源:arxiv)
但人们很快发现,韩国团队所描述的“神奇材料”LK-99居然是一种铜掺杂的铅磷灰石。制备所需的原料既便宜又常见,被部分网友描述为一种高中实验室都做得出来的材料。
不需要昂贵的仪器和原料,便可制造出这种具有诺奖潜力的新材料。这样的机会很快吸引了中、美、俄、印的几个科学团队,尝试验证该材料的可靠性。
7月31日,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的研究员格里芬发文,从理论上解读了LK-99的超导可行性,声称该材料显示出有趣的结构和电子特性,这些特性与高温超导体具有共同的特征(高于零下269摄氏度通常被称为高温超导)。但该材料的合成难度非常大,很可能只有一小部分晶体的铜位于正确的位置。
格里芬的论文坚定了舆论认为LK-99就是室温超导材料的信心。
同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孙岩研究员、刘培涛研究员,西安西北大学的司良教授团队等,也都从理论上推测LK-99可能具有室温超导的特性。
论文发布一周后,本已不抱什么期待的公众舆论,被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则实验结果所点燃。
8月1日,b站up主“关口山男子技师”发布了一则视频,展示了他所在实验室制备的LK-99出现了抗磁性——这是证明该材料能够在室温下实现超导的关键一步。
华科大的实验视频截图。(图源:b站:关口山男子技师)
视频下方的简介中描述,“本次实验由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武浩、博士生杨丽,在常海欣教授的指导下,成功首次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LK-99晶体,该晶体悬浮的角度比Sukbae Lee(韩国团队中的第一作者)等人获得的样品磁悬浮角度更大,有望实现真正意义的无接触超导磁悬浮。”
就连时下大火的“ChatGPT之父”、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都来凑热闹。他在社交媒体上称,科技圈终于不再关注马斯克与扎克伯格约架这种八卦,转而为室温超导这种真正可以改变世界的事情而兴奋。
同时,奥特曼也调侃道,很多投机者已经开始趁机给资本画饼了。他指出,很多突然冒出来的创业公司在招聘邮件中,居然要求求职者拥有2年以上研究LK-99的经验。
网友P图描述科技圈的风向,从AI改变世界,转到超导改变世界。(图源:社交媒体)
奥特曼和一众科技圈、投资圈大佬下场围观,使得舆论对于LK-99的关注度上升到了极点。中、美市场上的超导概念股开始疯涨,不少投资机构纷纷有模有样地开始召开“室温超导说明会”展望未来。
“关口山男子技师”的视频也很快得到900多万的播放量。
尽管吸引了国内外的网民来到视频下方打卡合影“见证历史”,但华科大的实验还未能证明LK-99具有完全抗磁性,仅仅是观测到了有符合条件的迹象。
博主“关口山男子技师”也安抚吃瓜群众们先别急,目前合成出的LK-99晶体仅有几十微米大,太小了无法完成其他实验,该团队正在加急做新的晶体。
随后,其他团队的新证据也陆续出炉,资本市场在两天内似乎就开始从超导概念股中撤退。
有股民大喊退钱,有网民大叫乌龙,只有科学家们仍在闷头做实验,科学爱好者们在主动追踪科研进度。创新与科研所需的时间与试错,不应被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