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重要文章首次发表了我国人口负增长的观点:2022年-2025年期间,我国的人口将进入负增长阶段。
不过,对于这个观点,很多专家学者,还是觉得太乐观。因为根据现有的结婚率、出生率、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死亡率等数据来看,不少专家表示,人口负增长可能等不到2025年。
更有权威专家直言预测,2022年我国的人口就将步入负增长,比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
今年4月17日,在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他直言,“从出生率来看,去年净人口增长才42万,今年的死亡人数很可能超过出生人数。联合国原本预测的中国人口负增长是在2034年左右,现在提前了十几年,今年很可能是人口负增长了,这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2022年我国人口负增长的概率有多大?根据2021年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据估算,概率非常大。
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较2020年的1200万减少138万。按照这个趋势,2022年的出生人口可能首次跌破千万,为924万。2021年死亡人口为1014万人,且过去18年,我国的死亡率都是逐渐上升的,即使2022年死亡率仍然按7.2‰计算,2022年的死亡人口,也将超过千万。即人口负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17日,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年修订版报告中预测,明年(2023年)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预测到本世纪末(2099年),印度人口将是中国人口的两倍(15.4亿 vs 7.76亿)。
今年3月份,网络上有消息指出“印度人口超过中国”时,很多人还愤愤地表示“不可能”,到了明年,我们可能真的不得不接受这个***的现实了——人口告别全球第一,彻底被印度赶超,终结蝉联了两千多年的纪录。
平心而论,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还有不愿意结婚、离婚率高、喜欢独居等现象。
不愿意结婚:《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2版》显示,2021年结婚登记人数下降到763.6万对,连续八年下降。相比2013年峰值数据减少583万对,为1986年以来最低。而与出生人口更密切相关的初婚人数,从2013年的2385.96万人峰值持续下降至2020年1228.6万人,下降幅度达48.5%;
扎堆离婚:上述报告显示,我国的离婚率从2000年0.96‰上升至2020年3.1‰,最高点2019年3.40‰相比最低点2002年0.9‰,飙升近3倍。
且越来越喜欢独居: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我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家,其中“一人户”家庭超过1.25亿,占比由2015年的13.15%攀升至2021年的超出25%。
面对此情此景,过去两年国家、学者、专家,甚至是社会各界都十分焦虑,今年上半年有一段时间,全网几乎都是“催年轻人生孩子”的新闻。
为了鼓励年轻人多生孩子,国家层面也切实做出了努力:2016年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一个家庭可以生育二孩;2021年又宣布出台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一个家庭不仅可以生育三孩,而且还在生育、教育、医疗、住房、产假、婚假、歧视女性等多个层面,出台了一揽子生育措施。今年以来,我们也看到,很多城市也创新性地出台了“以房催生”政策,多生孩子不仅可多买房,而且部分城市还针对二孩、三孩家庭给予购房*款政策倾斜,不仅能享受利率优惠,还能减免契税,申请购房补贴,可谓用心良苦。
专家、学者们也在忙着出方案、写建言:经济学家任泽平前后发表了“印·钱生娃”、“鼓励生育不能指望90后,要将重心放在生育三孩的主力军75后到85后身上”的观点;人口学者梁建章喊出了,“生一个孩子,奖励100万”,“生育三孩可享受半价买房”的建议;厦大知名教授,甚至还提出了“惩罚那些不生孩子的人”的建言;马光远指出,多几天假期不能彻底扭转年轻人的生育意愿,要拿出真金白银才行。比如把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将生育休假放宽到至少半年等。
很多企业也纷纷表示,多生孩子,公司会给予现金奖励,延长产假,而且孩子的学前教育阶段的费用全包等。
人口负增长,有哪些影响?为什么全社会都在催年轻人生孩子?
首先,人口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保持人口的合理增长,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建设确实至关重要。通俗来说就是,人口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繁荣与否,人口过多或过少都是一件大事,都会造成发展的滞后或停滞。
建国之初,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也是严重过快的,为了控制不让人口大幅增长,因此我国还实行了四十余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据人口专家估算,这段时间我国累计少生近4亿人。
在非洲,完全不节制的自然出生率,导致住房、医疗和教育等社会配套资源跟不上人口的增长速度,同时引发瘟疫、暴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发生。而这些问题,又反过来制约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品质。
现在我国面临“人口进入负增长阶段”的关键时期,同样需要高度重视。因为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弊端丝毫不亚于人口大爆炸。总的来说有4大影响:
第一,加快了少子化和老龄化的进展速度。
通俗来说就是,生育的意愿可能会更低,但是老龄化的进程反而会加快。其结果就是人口结构改变,社会上的老年人变多,年轻人变少,青壮年劳动力更少。
影响又会呈现几何扩张。比如出现技术进步缓慢、储蓄率下降、社会养老压力加大等问题。未来对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智能适老化产品的研发和销售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第二,劳动人口将出现断档甚至是下降,人力资源将成为社会最昂贵的资源,这也意味着一些服务行业人员将大幅空缺,人口红利所带来的优势将荡然无存。劳动效率会大幅下降,劳动密集型产业严重流失,继而对经济增长形成拖累。
第三,社会缺乏年轻的持续力量,科技、文化自然也就无法长期创新和保持多元。
第四,即使人口总量的减少会减轻资源环境的负担,但随着个人消费的不断升级,人口负增长仍将影响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近年来我国出生率大幅下降,每年的新生儿数量大幅减少,叠加疫情反反复复,老百姓储蓄愿意强烈,消费意愿不强,确实对很多行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比如母婴、月嫂、奶粉、童装等。人口负增长意味着出生人口不断下降,未来的市场规模将逐渐缩小,这也就说明未来的母婴用户增量会越来越少。
另外随着人口负增长但到来,未来房地产行业也就面临巨大挑战。根本原因是,少子化降低房地产需求,老龄化加剧房地产抛压,叠加房地产自身的产能过剩,很多城市住房供大于求,房地产行业可能陷入长期的低迷期。具体表现在库存积压、成交量锐减、房价缓慢下跌等。尤其是人口常年流失,经济欠发达城市,房地产将迎来肉眼可见的收缩发展期。
前几天,刷到一个视频,内容是奶奶在给孙女传递生育观念:“你不结婚,不生孩子,简直是做人的失职。”
联想到《世界人口简史》中所说的,人是社会性动物,每个人在享受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承担有“人口债务”的责任。简单来说就是,生孩子不是一个人的事,关于世界繁荣,人类延续。这个观点虽然超出了很多人的认知,但不得不说,确实如此。一个人不生孩子,没啥关系,但是好多人都不生孩子,就会和自己关系很大。正如我们前面所说,人口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保持合理增长才是关键。
不过,每个人也都有选择自主生育的权利,尤其是当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知识大幅积累,阅历眼界开阔之后,看待生育问题,也越来越理性、理智——生育意愿降低,本身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这也是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我们国家,之所以“催生”现象如此严重,本质上是人口问题刚开始暴露出来,未来当我们逐渐习惯“人口负增长”之后,也会像很多发达国家一样,坦然接受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