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额存单一单难求之时,又有高利率产品重出江湖。
存款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如果有一种存款产品,五年期利率能达3.9%,且只要100元起存,存款没到期之前可以提前部分支取,剩余仍按原利率计息,你会考虑入手吗?
这就是目前市面上关注较高的“特色存款”。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特色存款被很多人当作大额存单的“平替”。
这种存款产品目前颇受欢迎,然而,在专业人士看来,相对高息的特色存款,意味着银行要付出较高的成本,从而导致净息差压力加剧,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这种产品未必会长期供应。
近4%的高利率诱惑
高利率特色存款多存在于城商行、农商行、民营银行中。
所谓特色存款,是商业银行根据自身需要和客户结构特点而推出的创新性产品,利率一般低于大额存单,但高于定期存款,起存金额最低50元起,存期从3月期到5年之间有多种选择,属于存款产品而非理财产品,保本保息。
例如北京银行的“京惠存”,1000元起存的3年期利率3.10%,5年期3.15%,高于同期普通整存整取的2.50%和2.55%利率。
同样是1000元起存,上海银行的“心意存”3个月到2年的利率从1.6%到2.95%不等;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3年期特色存款利率为3.45%,5年期达到3.6%。
“在整存整取的基础上,每个银行会针对个人客户定制相应存期、利率的存款。虽然说叫特色存款,但大众都可以在手机银行/大厅看到。”滨海农商行的客户经理向「市界」介绍称,“特色存款一般无存款上限,可提前部分/全部转出。”
她举例表示,“拿5万元存3年举例,即使这3年你一直不停提前取钱,就剩一年到期的时候存单里只剩1000元了,那么这个单子最后到期给你算利息还是1000*3.45%*3。”
深圳农商银行客服也称,特色存款允许部分提前支取及全部提前支取。若提前支取,提前支取部分按发行时约定的计息规则(也即该行挂牌公告的活期存款利率)计息,剩余部分仍遵从原计息规则。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据观察,该行的特色存款5万起存3年期3.20%、1万起存3年期3.15%、5万起存2年期2.50%的产品均已售罄。其中,1万起存3年期的3.15%利率,与20万起存的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相同,难怪离7月31日发行终止期尚远,就被抢光。
▲(深圳农商银行特色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相当。图源/手机银行App)
四川天府银行也有好几种特色存款。包括:快乐存单(存一笔快乐给自己)、挚爱存单(存一辈子幸福给挚爱)、成长存单(存一生祝福给孩子)、康寿存单(存一份感恩给父母)、友爱存单(存一份关怀给朋友),均为50元起存,具体利率取决于存款金额和期限。另外还有一款智慧存款五年期产品利率为3.9%,100元起存。
「市界」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被认为不缺钱的一些大型股份行和国有大行,也加入了特色存款行列。
如:浦发银行“安享赢”1万起存3年期利率为3%,5万元起存3年期利率为3.1%,一些特定地区的1万元起存3年期能达到3.1%;兴业银行“福运金”50元起存,5年期利率3.15%;光大银行“安逸存”50元起存,各地区利率不一样,3年期在2.5%到3.1%之间。
国有行中,比较典型的有农业银行的“金穗银利多”和建设银行的“旺财存款”,两者5年利率同为2.90%,同期限普通整存整取利率均只有2.50%。若以10万元金额计算,存到农行和建行的特色存款,5年后预计到手利息14500元,普通存款为12500元。
▲(农业银行的“金穗银利多”和建设银行的“旺财存款”特色存款。图源/手机银行App)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特色存款在存入时有一定限制,取出时也有些麻烦,前述北京银行5年期为个人养老金账户专享,3年期为小京卡(儿童特色借记卡)客户专享。
天津农商行客户经理强调,“暂时不可以网上直接开户,需要先到我行任一网点开户,之后在手机银行上操作。”
而建行的“旺财存款”产品说明中写道,在2021年5月28日之前购买的,到期后不自动兑付,需用户手动办理支取。且产品不自动续存,如果到期不支取,则后期按活期利率算。
据「市界」了解,特色存款目前备受储户追捧。有的银行相关产品尚未到截止发售时间就已卖完,另外一些银行虽然显示在售,但留给储户的购买时间并不宽裕,客户要想拿下特色存款,需要拼手速。
北京银行的“京惠存”部分产品发售截止时间为9月30日,客服提醒额度有限,售完为止,建议提前做好资金安排。
浦发银行的“安享赢”,起存点低且利率高的面向特定城市的产品,目前均显示额度不足。
一位用户告诉「市界」,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份,他就盯上了“安享赢”,那时就有“秒光”的局面。理财经理告诉他,需要每个工作日早上9点开始提前蹲点。“后来我运气好抢到了,买完瞬间发现售出额度已达到5亿。”
为此,浦发银行官网特意做出提示称,“如果您进入安享赢菜单,遇报错‘挤爆啦!当前使用人数较多,请您稍后再试’,原因是此频道目前访问人数较多,建议您稍后再试。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特色存款”为何重出江湖?
实际上,特色存款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而是早几年就有的存款产品。
一位银行业人士解释称,它是各家银行在普通定期存款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小创新。之所以叫特色,是因为各个银行都给自己的这类存款取了一个专属名,用来和其他银行的同类产品做区别,也是各银行主要宣传、突出存款特色的产品。
在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看来,“特色存款”与“大额存单”是两个东西,消费者常常为了购买方便而将两者收益放在一起进行“对标”。对银行机构而言,陈佳表示,所谓“特色”二字,除了营销方便之外,更多是给了部分金融机构打擦边球的空间,曾一度引发高息揽储、违规揽储的争议。
陈佳向「市界」讲道,“当前基准利率和市场加权平均利率都在下行,存款产品利率同比环比都在下降,两年前市场销路一般的大额存单,如今已一单难求,此时一些贴标大额存单平替的所谓特色存款便重出江湖,这是特色存款在国内市场再次崛起的宏观金融大背景。”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也认为,由于降息背景下存款利率普遍下降,银行通过提供较高利率的特色存款来吸引客户,以此达到增加存款规模的目的。
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一些银行会向前来咨询大额存单的用户推荐特色产品,并刻意模糊两者区别,“大额存单根本买不到,我们的这个特色产品也是定期,收益高还灵活,是当下锁定高利率产品的较优选择。”某城商行工作人员向「市界」表示。
另外一位城商行负责人也称,“不是谁都能轻轻松松拿出大额存单20万元的起存金额的。特色存款除了利率高外,起存金额也较低,可选档次多,从50元到5万元都有。同时,可选的存期也丰富,有3月期、6月期、1年期、2年期、3年期和5年期。”
考虑到部分用户对产品安全性存在顾虑,银行也纷纷做出贴心提示,如山东某民营银行在名为“零存宝”的特色产品说明中写道,零存宝为标准银行存款,完全按照国家监管要求执行存款保险条款,50万元以内100%赔付。
▲(图源/手机银行App)
柏文喜提示道,储户在购买特色存款时,特别是必须了解该存款是否可以提前支取,如果可以提前支取是否存在利率调整,并且要了解自动转存的规则,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费用或不便利。
正如柏文喜所讲,大部分特色存款都是不能自动续存的。像前述建行“旺财存款”所出现的情况,一旦特色存款到期,用户不手动取出或转存的话,未支取部分就会自动变为活期。
而上述四川城商行,赠送给长辈、孩子或朋友的特色存款,接收方需在48小时内完成领取,若逾期未领取,则赠送的金额将保留赠送人活期存款账户中。
这都说明,特色存款在一定程度上,被银行当作钩子产品,用高利率吸引用户快速买入,后期的定期转活期、增加客户留存才是银行想要达到的目的。
银行的两难
对客户来说,高收益理财产品一单难求,无论是大额存单,还是预定利率为3.5%的保险产品,要么数量极为稀缺,要么已经停售。
而且,未来还需要面对利率不断下调的宏观环境,银行也在不断下调存款利率,这更加剧了客户的焦虑。
针对前段时间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一事,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7月1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几个月来人民币存款增加较快,市场利率继续降低,存款定期化、长期化推高银行成本,银行净息差已到1.7%附近,这种情况下银行综合考虑自身经营等情况,再次主动下调存款利率。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的共识是,存款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调空间。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预计,2023年货币调控将稳健略偏宽松,市场流动性更加合理充裕,未来降准降息都有可能。
降息的同时,一般低利率的存款产品成了“鸡肋”,储户存款意愿下降,直接促使商业银行做出花式吸储之举,推出特色存款就是手段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城商行、农商行和民营银行是特色存款的主力军。毕竟,与大型银行相比,这些银行在储户中的信誉度不够高,吸储竞争压力大,为了说服储户掏钱,只能提高存款利率。
▲(图源/视觉中国)
从利率情况上看,银行推出特色存款要支付比普通存款高出不少的利息,这看似“赔本”的买卖,银行是怎么想的?
用高息诱惑吸引储户存款后,接下来银行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消化高息揽储的成本。有观点认为,热衷搞“特色存款”的银行,往往组织结构简单,线下网点少,运营成本低,在利差相同的情况下,能获得的利润空间更大,因此能够腾出部分收益用于支付存款人利息。
但就整体银行业来讲,更多可能的结果是通过营销特色存款,扩大业务规模。因此,柏文喜认为,“特色产品可以被视为银行揽储的一种临时产物,长期来看,根据市场情况和优势资源的变化,银行可能会调整或整改。”
陈佳也表示,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要在低利率政策环境下实现提质增效,光靠变相提高产品利率绝非长久之计与可行之策,还必须增加非利息收入板块的创新能力。
柏文喜称,中小银行应考虑如何在降低成本和扩大规模之间做到“两全”。一方面,他们可以通过提供特色与优势资源,撬动存量客户,并吸引新的客户,从而增加自己银行的凝聚力,通过与客户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增强客户粘性,从而在客户身上发掘更多的价值;另一方面,银行发行特色存款产品,虽然暂时承担了相对高的成本压力,但长期来看,对扩大规模是有好处的,也是合算的。
对于储户而言,业内人士建议,追求高利息,提前锁定高利率情有可原,但在进行资产配置时,也需根据个人财务状况和用钱需求适度购入各类存款产品,切忌盲目跟风。与此同时,可以在存款之外,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以及储蓄国债等产品,以平衡自身的风险和收益。
作者 | 陈畅
编辑 | 孙月
运营 | 刘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