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用药专业知识

1.儿科用药的概述有哪些

儿科用药是指应用于儿童患病所使用的药物,尤其指专门在医院儿科使用的药品。

一般来说,相同的品规药品,只要适用于儿科,即可视为儿科药品。 儿童体质不同于成人,因此专业的儿童药品应运而生。

近年来,专为儿童设计的配方、剂型不断增多,能够生产儿科药物的主流药厂有:上海强生、太阳石药业、葵花(衡水)制药、哈药六厂、哈药三精、南京先声、山东达因、北京韩美、江西仁和、河北神威、浙江亚峰、四川百利、贵州益百、亚宝药业、武汉健民、广州明兴、北京首儿、海南康芝、三九医药等药厂(儿科药物影响力大小排序)。 小儿在体格和器官发育等各方面不同于成人,故在儿科用药时要注意其特点。

①儿童时期新陈代谢旺盛,药物在体内吸收、代谢、排泄的过程一般比成人为快; ②小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成人大,水盐转换率高,极易出现水和电解质的调节失衡,故小儿对影响水盐代谢或酸碱平衡的药物异常敏感,如用利尿药后易出现低钠血症或低钾血症。 水和电解质的变化又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③小儿消化系统、血液系统、肝、肾功能皆不完善,因此用药不当常易致副作用和中毒,年龄越小,用药就更要小心; ④小儿抵抗力差,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许多疾病又反过来影响机体对药物的耐受能力; ⑤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激素应用会影响其发育,某些中枢抑制药会影响其智力发育。

新生儿,特别是未成熟儿,肝、肾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全,同时各种酶系统功能不完善,因此对那些在肝内进行生物转化及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格外敏感。如服用氯霉素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时,其用量为婴幼儿按体重计算之半量,否则可全身发灰、腹胀、呕吐、呼吸不规则、紫绀、循环衰竭等,此即灰婴综合征。

又新生儿胃酸分泌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肠蠕动不规则。这使某些药物的吸收增加或减少,如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氟氯青霉素等口服后吸收的数量及速度增加,而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福平、核黄素等吸收量减少;而地高辛、安定、磺胺增效剂、磺胺异?唑、头孢力新等在新生儿时期其吸收不受影响。

另外水杨酸类、维生素K3、新生霉素、磺胺类能从血浆蛋白部位把已经与其结合的胆红素竞争置换出来,被置换出来的游离胆红素易于通过血脑屏障而引起胆红素脑病,故在新生儿时期这些药物都必须慎用。总之,新生儿应尽量少用药物,用药物注意减量,用药时间不要过长。

婴幼儿选用药物时,首先要了解药物的立即反应。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等,有时需要判断异常症状,如腹泻是药物引起还是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

婴儿血脑屏障不完善,对吗啡类尤其敏感,用之可致呼吸中枢抑制。其次要了解药物可能引起的延缓反应,如有些药物可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有些药物可引起免疫损伤性疾病等。

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各种意外及中毒。青春期内分泌系统发生急剧变化,生长发育出现第二个高峰,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特殊中毒反应,如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对内分泌腺的影响等。

1960年代,四环素类抗生素大量应用,能与新形成的骨、牙齿中所沉积的钙相螯合,而引起牙齿的色素沉重和牙釉质发育不全,这种牙易于发生龋齿。 故现在8岁以下儿童禁用四环素。

另外,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突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对肾脏和第Ⅷ对颅神经──听神经有毒性。

年龄越小,肾功能越不完善,对这些药物排泄越慢,药物的血浆半衰期较成人长,造成的损害越严重。因此,链霉素或庆大霉素盲目注射,或用量过大,造成药物性肾炎和听神经损害,乃至肾功能衰竭或永久性听力下降和耳聋的事例常可见到。

不适当应用维生素和滥用“滋补药”也是违反儿童用药特点。如维生素 A,婴儿期每日需要1500~2000国际单位。

儿童需要2000~4500国际单位,市售浓鱼肝油每毫升却含维生素A5000单位和维生素D5000单位。浓缩鱼肝油服用过多会引起维生素 A中毒。

某些激素制品应用不当不但可造成内分泌紊乱,还可造成高血压及全身代谢障碍。 小儿用药剂量随年龄、体重变化,已有多种计算方法,目前较普遍采用按体重或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来确定药量。

按体表面积计算既适用于成人,又适用于各年龄小儿,比较科学,但计算较繁杂。 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体表面积=0。

035(m2/kg)*体重(kg)+0。1(m2)若体重超过30kg,则每递增5kg、体表面积增加0。

1m2,此方法不适用新生儿和早产儿。按体重计算较为简便。

对未测量体重的儿童可按以下公式推算体重: 6个月前婴儿体重 月龄*0。 6+3(kg) 7~12个月婴儿体重 月龄*0。

8+3(kg) 1岁以上儿童体重 年龄*2+8(kg) 药物剂量(每日或每次) 剂量/kg/次(或日)*估计体重(kg) 此外,还有根据成人剂量折算的方法,计10多种。实际工作中,药物剂量受到多因素影响。

一般初次使用时可先用较小剂量。对重危病人可根据既往经验适当应用较大剂量。

以后根据病情及用药效果调整。 给药途径和方法对保证药物吸收和发挥药理作用殊关重要。

对年长儿要鼓励口服。为了儿童服药方便可将药物制成水剂、乳剂或糖浆剂等剂型,不能吞。

2.儿科用药要根据什么区别对待呢

儿科用药要根据患儿年龄区别对待。

小儿的用药并不是简单地按年龄折算剂量就行。由于小儿正处于不断发育成长的时期,新陈代谢旺盛,血循环时间较短,肝肾功能尚不成熟,一般对药物排泄较快;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药物的转运、分布、解毒、排泄等功能日趋完善,因此不同年龄段的儿科用药具有不同的特点。

①对新生儿来说,由于其皮肤薄,皮肤局部用药吸收较多,应注意不要引起中毒。口服药物由于肠胃吸收的差别很大,应区分使用,并且由于新生儿身体功能发育不完全,还应慎用磺胺药、氯霉素等药物,否则容易发生不良反应;②对婴幼儿来说,该时期吞咽能力差,口服给药应注意不要误入气管;止泻剂、吗啡、哌替啶等药物易引起中毒,一般不应使用;但该期对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镇静药,耐受性都较大,年龄愈大,剂量也相对偏大;③对儿童来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但机体尚未成熟,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

对于镇静药、阿托品、磺胺类药、激素等的耐受性较大,而在使用酸碱类药物、利尿药、抗生素时则易发^不良反应。因此,在用药时,必须熟悉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发生反应及时采取措施。

3.求小孩子的基本的用药常识和医护知识

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在每个发育阶段都有着他们各自不同的生理特点。尤其是新生儿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酶系统也不够健全,药代动力学参数随着年龄变化表现出对一些药物很耐受,而对另一些药物则又十分敏感。所以,很难用几个公式简单地计算出小儿用药的剂量。如新生儿肠管相对地较成人长,吸收面积相对增大,肠壁薄,粘膜血管丰富,通透率高,所以药物容易吸收,血药达峰时间也快,但是药物稍一过量即会引起不良反应。新生儿细胞外液容积大,药物相对地多分布在细胞外液中,于是血中药物浓度相对变低,表现出对水溶性药物有较大的耐受性,同时药物排泄变缓,半衰期延长,给药的间隔要相对延长。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差,一些镇静催眠药物容易进入脑脊液而损伤中枢神经,吗啡、呱替咤、可待因一类麻醉药物也可进入中枢引起呼吸中枢抑制。婴幼儿血浆蛋白结合药物能力弱,磺胺类药物、水溶性维生素K,水杨酸盐、含氨基的退热药、新生霉素等可将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置换出来,造成高胆红素血症,甚至进入脑组织造成核黄疽。尽管新生儿肝脏相对较成人大,但在解毒、结合等代谢功能方面是很薄弱的,新生儿如果用了氯霉素,则会由于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而不能和葡萄糖醛酸结合,致使氯霉素在血中大量游离,而极易引起不能和葡萄糖醛酸结合,致使氯霉素在血中大量游离,而极易引起“灰婴综合征”。有遗传性6一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的新生儿可能因用了氯霉素、丙磺舒、磺胺药、峡喃类及水溶性维生素K而出现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肾功能发育不全,肾脏有效循环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成人低,影响了许多药物的清除率,可使药物血浓度过高,半衰期延长。此时,应注意用药剂量宜偏小,特别是经肾脏排泄,对肾脏毒性又大的药物一定要减量慎用,如头孢噻啶、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等;有的药则是禁用于新生儿的,如杆菌肽。

到了婴儿期,就药物代谢来说虽较新生儿显著成熟,但就其生理解剖特点观察,发育依然尚未完善,用药仍须予以注意。如口服给药时吞咽能力尚差,因惧怕服药的心理,往往哭闹拒服,易造成呛咳、气管异物,5岁以下小儿不宜整吞颗粒型(如片剂、丸剂)药物,宜用糖浆剂、冲剂、速溶糖浆等口服。肌肉注射由于局部血液循环不足,往往不易吸收,产生硬结,给药方法应以静滴为主。

婴儿的另一个特点是呼吸道狭窄,炎症时粘膜肿胀,渗出物较多,故治疗气管炎、肺炎,化痰止咳时,应以祛痰为主,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机体的恢复,而不主张用中枢性镇咳药使气管阻塞,喘憋加重。

婴幼儿可能因血脑屏障通透性较强,故服用毗呱酸偶可致使颅内压增高。于婴儿腹泻,不宜过早用止泻剂,以免使肠毒素吸收增加,而加重全身中毒症状。婴儿便秘应以调整饮食为主,多吃些水果、青菜、蜂蜜等食品,不应轻易使用缓泻剂,更不能使用峻泻齐心否则会导致腹泻不止引起脱水。

儿童期正在生长发育阶段,应该注意长期应用激素可造成难愈性的骨质疏松症,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长期服用中枢抑制剂也可告造成中枢及智力的损害。

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水盐转换率较成人快,但对水及电解质的调节功能差,容易失衡,对影响水盐代谢或酸碱代谢的药物非常敏感,较成人易于中毒。在应用利尿剂时也容易产生电解质紊乱。

雄性激素的长期应用,常使骨骼闭合过早,影响发育,甚至女婴男性化。学龄期及学龄前,儿童禁服四环素,因其可使牙齿黄染、影响骨骼发育。喹诺酮类药物影响软骨发育,也不适用于儿童。

西方报道,阿司匹林用于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可使儿童发生瑞氏综合征(Reye,s Syndrome),亦值得我们引起警惕。

具有特异质体质的儿童可产生严重的特异质反应,如有些小儿使用氯霉素、乙胺丁醇、乙硫异烟胺、异烟阱等药物时,可出现球后视神经炎。有的小儿用灰黄霉素、阱苯哒嚓、青霉素、四环素、硫尿嘧啶类衍生物时,可出现血清病样症状。有的具有特异质体质的小儿用灰黄霉素、阱苯哒嗪、异烟肼、青霉素、保泰松、普鲁卡因酞胺、磺胺药、四环素、硫脉嘧啶类,可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故临床儿科医师在熟练地掌握用药的同时,还必须充分地注意到这些生理特点。

另外,根据适应证合理选择用药至关重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家对儿童保健事业的极端重视,全国计划免疫工作的实施,使得一些严重的传染病得以控制;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防止药物滥用、误用,杜绝药源性疾病,尽管各种药物都有它的毒性和副作用,但使用的合理得当,即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不良反应的发生,达到预期效果。

4.儿科用药有什么注意事项和禁忌事项

您好,儿童体质不同于成人,因此专业的儿童药品应运而生。

近年来,专为儿童设计的配方、剂型不断增多,能够生产儿科药物的主流药厂有:上海强生、三九医药、太阳石药业、葵花(衡水)制药、南京先声、北京韩美、贵州益百、亚宝药业、江西仁和、哈药三精、武汉健民、山东达因、广州奇星、北京首儿、海南康芝等药厂。 小儿在体格和器官发育等各方面不同于成人,故在儿科用药时要注意其特点。

①儿童时期新陈代谢旺盛,药物在体内吸收、代谢、排泄的过程一般比成人为快; ②小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成人大,水盐转换率高,极易出现水和电解质的调节失衡,故小儿对影响水盐代谢或酸碱平衡的药物异常敏感,如用利尿药后易出现低钠血症或低钾血症。水和电解质的变化又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③小儿消化系统、血液系统、肝、肾功能皆不完善,因此用药不当常易致副作用和中毒,年龄越小,用药就更要小心; ④小儿抵抗力差,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许多疾病又反过来影响机体对药物的耐受能力; ⑤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激素应用会影响其发育,某些中枢抑制药会影响其智力发育。

新生儿,特别是未成熟儿,肝、肾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全,同时各种酶系统功能不完善,因此对那些在肝内进行生物转化及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格外敏感。如服用氯霉素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时,其用量为婴幼儿按体重计算之半量,否则可全身发灰、腹胀、呕吐、呼吸不规则、紫绀、循环衰竭等,此即灰婴综合征。

又新生儿胃酸分泌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肠蠕动不规则。这使某些药物的吸收增加或减少,如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氟氯青霉素等口服后吸收的数量及速度增加,而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福平、核黄素等吸收量减少;而地高辛、安定、磺胺增效剂、磺胺异?唑、头孢力新等在新生儿时期其吸收不受影响。

另外水杨酸类、维生素K3、新生霉素、磺胺类能从血浆蛋白部位把已经与其结合的胆红素竞争置换出来,被置换出来的游离胆红素易于通过血脑屏障而引起胆红素脑病,故在新生儿时期这些药物都必须慎用。总之,新生儿应尽量少用药物,用药物注意减量,用药时间不要过长。

婴幼儿选用药物时,首先要了解药物的立即反应。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等,有时需要判断异常症状,如腹泻是药物引起还是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

婴儿血脑屏障不完善,对吗啡类尤其敏感,用之可致呼吸中枢抑制。其次要了解药物可能引起的延缓反应,如有些药物可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有些药物可引起免疫损伤性疾病等。

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各种意外及中毒。青春期内分泌系统发生急剧变化,生长发育出现第二个高峰,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特殊中毒反应,如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对内分泌腺的影响等。

1960年代,四环素类抗生素大量应用,能与新形成的骨、牙齿中所沉积的钙相螯合,而引起牙齿的色素沉重和牙釉质发育不全,这种牙易于发生龋齿。故现在8岁以下儿童禁用四环素。

另外,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突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对肾脏和第Ⅷ对颅神经──听神经有毒性。

年龄越小,肾功能越不完善,对这些药物排泄越慢,药物的血浆半衰期较成人长,造成的损害越严重。因此,链霉素或庆大霉素盲目注射,或用量过大,造成药物性肾炎和听神经损害,乃至肾功能衰竭或永久性听力下降和耳聋的事例常可见到。

不适当应用维生素和滥用“滋补药”也是违反儿童用药特点。如维生素 A,婴儿期每日需要1500~2000国际单位。

儿童需要2000~4500国际单位,市售浓鱼肝油每毫升却含维生素A5000单位和维生素D5000单位。浓缩鱼肝油服用过多会引起维生素 A中毒。

某些激素制品应用不当不但可造成内分泌紊乱,还可造成高血压及全身代谢障碍。 小儿用药剂量随年龄、体重变化,已有多种计算方法,目前较普遍采用按体重或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来确定药量。

按体表面积计算既适用于成人,又适用于各年龄小儿,比较科学,但计算较繁杂。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体表面积=0.035(m2/kg)*体重(kg)+0.1(m2)若体重超过30kg,则每递增5kg、体表面积增加0.1m2,此方法不适用新生儿和早产儿。

按体重计算较为简便。对未测量体重的儿童可按以下公式推算体重: 6个月前婴儿体重 月龄*0.6+3(kg) 7~12个月婴儿体重 月龄*0.8+3(kg) 1岁以上儿童体重 年龄*2+8(kg) 药物剂量(每日或每次) 剂量/kg/次(或日)*估计体重(kg) 此外,还有根据成人剂量折算的方法,计10多种。

实际工作中,药物剂量受到多因素影响。一般初次使用时可先用较小剂量。

对重危病人可根据既往经验适当应用较大剂量。以后根据病情及用药效果调整。

给药途径和方法对保证药物吸收和发挥药理作用殊关重要。对年长儿要鼓励口服。

为了儿童服药方便可将药物制成水剂、乳剂或糖浆剂等剂型,不能吞咽或拒绝服药而又无法通过其他途径给药时,可由鼻饲管滴入或由肛门-直肠灌药;病情严重或药物只能供注射时可选择静脉或肌肉注射。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要根据病情、药物特性以及患儿年龄特点。

应该宣传说服家长。

5.儿童用药常识,妈妈们了解吗

你好,儿童药品是指14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的专用药品。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作为特殊的用药群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生理特点。因此,不同时期孩子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都不同,绝不能单按体重、年龄或体表面积来换算,儿科疾病的药物治疗比成人要复杂得多,应根据不同时期孩子特点和具体病情确定治疗方案。

儿童用药谨记准则

用牛奶、果汁送服药物

1.牛奶中含有蛋白质和脂肪较多,可在药片周围形成薄膜,包裹药物,使药物不易被吸收。牛奶中含多种钙、磷酸盐、铁等物质,能与某些药物生成络合物,使药物不易被吸收。

2.果汁中含有多种酸性物质,可使许多药物提前分解,不利于药物在小肠的吸收,影响药效。有些药物在酸性环境中会增加副作用。许多碱性药物,与果汁同服后可被酸性物质中和而降低药效。

因此家长不宜在孩子服药时用牛奶、果汁送服,最好用温开水送服。

吃剩的药物留着继续服用

一般不宜留着再次服用。药物的功效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或必须新鲜制剂才产生治疗效果;若储存过久,便会失效。另外儿童也不是每次服用同一种药物。因此不宜留用吃剩的药物。

用药间隔的问题

1.用药间隔应尽量将每天24小时均分,与作息时间协调。

2.解热镇痛药一般要求“必要时服”,但不是只要一烧就服药,用药间隔应注意,一般在4小时以上;如果服药过频,不仅不会有好疗效,还会增加副作用或造成药物中毒。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6.《儿科常见病用药》是哪些人编写的

《儿科常见病用药》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常见病用药丛书”中的一册,旨在为儿科专业临床医生提供实用性强的儿科临床常见病用药指南。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李廷玉教授担任了该书的主编,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杨锡强、蔡方成教授任顾问,多名相关专业教授和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医师参与编写。全书共十二章,涉及100余种儿科临床各专业的常见疾病,分别按疾病概述、疾病治疗相关药物、用药选药原则、‘药物制剂规格、药物用法用量、药物副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治疗建议进行编排和阐述。

7.如何给小儿服药

有些孩子生病后不愿吃药,家长就来硬的,采取强迫手段,捏住鼻子往下灌,这样做不好。

一则灌下去的药孩子往往反抗性地再次吐出;二则孩子对服药产生恐惧心理,以后再给药更不易接受。为了达到给药的目的,可以先给孩子喝点甜水,然后趁其不备把药灌下,给药时应将药先从孩子嘴角倒人舌边,稍停一下,等孩子快要咽下时再把勺抽出。

有的小孩容易呕吐,喂药前不要给水太多,哔药后可给少许酸味果汁。如药物苦味过大,可在小勺里先放一点果酱,把碾碎的药面倒在上面,然后再加一层果酱,这样哄着孩子吃,收效较好。

erp系统是什么意思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