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要“教”奥迪造电车

作者 | 周智宇

新能源时代里,传统行业格局不断打破。曾经的师傅也要向徒弟取经,以寻找未来的发展之道了。

7月初,奥迪要向中国车企购买电动平台的授权,以加快车型研发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比亚迪、吉利和上汽智己都成了绯闻对象。奥迪中国颇为“暧昧”的回应,则让市场好奇,这家曾经的“中国豪车之王”会和谁牵手,打响自己的翻身之战。

很快,传言落地。在7月20日的技术分享会上,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表态,“上汽和奥迪达成共识,双方将通过合作加快电动车开发。大家一致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大转型,因此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开启合作新篇章,为实现双赢提供保障。”

接近上汽集团人士表示,上汽与奥迪之间的合作会是多元化的,技术许可、共同开发等,在每个项目中都可能有不同的合作方式。熟悉奥迪的人士则透露,在智能驾控解决方案、电动平台等方面,奥迪希望和上汽有更多合作,而在造型设计等方面,奥迪则保持自己的格调。

让业内感慨的是,燃油车时代里中国车企一直都是学徒,在新能源时代,身份发生转换。无论是此前丰田与比亚迪成立合资公司,共研纯电动乘用车及配套电池包,还是如今奥迪要与上汽集团合作开发电动车型,新能源已然颠覆了传统汽车工业。

祖似杰表示,过去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开发,是拿着别人的标准,跟着走。如今进入新能源时代,则进入自主创新阶段。新能源汽车平台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燃油车,它的模块化能力更强、扩展性更大、平台延展性更大。由此,上汽提出“星云系列化平台”概念,复杂程度是过去多个架构或者平台之和,开发成本也更高。

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常务副院长芦勇认为,星云系列平台具有梯度化、可拓展,可迭代升级的特点,各个品牌在底层共性技术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不同特征,进行个性化表达。

在技术分享会上,上汽集团方面还透露了自家新能源前沿技术的最新进展,未来相关产品会应用到各个品牌上。

800V碳化硅系统会在今年下半年智己的第三辆车上落地发布;固态电池会在2024年在智己的产品上落地后,在2025年应用到智己、飞凡、荣威、MG等车型产品上,实现 “10万辆级”大规模量产落地;能够高效对车身和底盘进行控制的VMC 整车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器技术,也会在明年首发搭载智己车型,并量产落地。

在形成自己的“平台化”能力之后,包括前述技术、产品在内,电动车的电池、电驱和电控等都成了可定制的“积木”,研发周期、制造成本都会随之下降。祖似杰透露,在平台化开发后,上汽集团旗下车型的开发流程已经从传统的48个月,缩短了差不多一半(24个月)。同时,则是通过软件的不断迭代、硬件趋向标准化,使得整体成本下降。

这也是眼下奥迪急迫获取的能力,它需要加快自己的产品研发、加快产品进入市场的节奏。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上,推出更加适应中国市场的车型。

目前奥迪采用的还是大众集团自己研发的纯电平台架构。依托奥迪一汽新能源,基于高端车型PPE平台的奥迪A6 e-tron和奥迪Q6 e-tron系列,预计会在明年量产;上汽奥迪在纯电车型上,则仅是销售基于MEB平台的奥迪Q5 e-tron;至于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上更加先进的SSP平台,则不断跳票,最早得在2026年才能推出。

通过与上汽的合作,奥迪能够弥补产品上的短板。未来合作的新能源车型也可能会利用上汽集团现在有的生产、销售资源,从而避免与一汽奥迪之间的竞争。难点则在于,同样基于“星云”的智己上半年销售累计7796辆,离进入头部新能源汽车阵列尚有距离。奥迪能否凭借“星云”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尚待市场检验。

对上汽来说,与奥迪的合作是对未来的一次探索。在“软件定义汽车,数据决定体验”的时代里,传统的合作模式正在被颠覆。

在祖似杰看来,过去汽车的底层逻辑是“轮子+沙发”,电动智能网联车的底层逻辑则大不相同。电动车形成了与能源网络联动的“能源网”,以及万物互联的“物联网”的一环,这两者以及相应技术发展决定了汽车的未来。

祖似杰表示,上汽希望在有了底层技术、把基础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后,与品牌、供应商寻找到新能源时代里的合作模式。“过去是进水不犯河水,未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最低成本、最高研发效率和共享的生态发展。

上汽也希望借此,寻求外部开放性的合作,用自身的技术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李书福的吉利系、华为的问界等等也与之类似,在开放的路上,寻找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这让汽车行业未来愈发精彩起来。未来汽车行业格局也不再只是以品牌来定义,而是会形成一个个技术联盟,在产业自由跨界的变革时代,通过开放共创共享,摸索行业的未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