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方微信公众号“网信中国”发布《中央网信办依法查处杜撰、歪解公共政策的造谣传谣账号》一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通报的7类典型案例中第一类即为“股市小作文”谣言。
文章指出,一篇题为“财通政策路演纪要”的文章在网上传播,称某会议将讨论多项财政经济政策,引发股市较大反应。此类典型“股市小作文”谣言,假借权威、胡乱臆测,影响十分恶劣。已依法对微信平台“Li Xiafei”、微博平台“河马史诗CL”、雪球平台“研值plus”等造谣传谣账号作关闭处置。
图片来源:网信中国
事实上,早在6月15日,《每日经济新闻》就独家刊发了《“股市小作文”造谣国常会,大V转发推波助澜,财通证券断然否认有关》,稿件中提及的转发该谣言的雪球平台“研值plus”也在这次通报中被点名,并被关闭账号。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官网
每经率先揭露“股市小作文”
6月14日上午,一条标题为“财通政策路演纪要”的“股市小作文”在网上发酵:国务院常务会议将讨论多项经济刺激政策,包括巨额特别国债、消费券、地产、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将迎来政策支持。
该条消息在微博、雪球、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快速发酵,被多个“大V”转发,其中不乏粉丝量超80万的大V。消息广泛传播,引发相关概念股大涨。
为此,每经记者对该传闻的真实性迅速进行调查。这条消息最早是由谁发出来的?消息来源是哪里?又是怎样传播并逐步发酵的?每经记者在微博、微信、雪球、小红书、今日头条等多个不同类型平台反复检索,独家还原了传闻的扩散路径。
该篇报道触动了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稿件发布后,稿件内提及的转发了该传闻的大V,如微博大V“北京房产观澜”,新浪新闻大V“爱股票”,大猫剑客、小鱼投研笔记、赛道掘金等微信公众号,雪球大V“研值plus”,理想论坛等纷纷删文或撤稿。
该稿件发布后引发投资者热烈讨论,《证券日报》等主流媒体也跟进报道,监管部门迅速介入调查。
股市谣言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记者注意到,股市谣言愈演愈烈,已经影响到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机制。今年4月,“股市谣言第一案”首次开庭。该案件起于2022年8月18日,浙江集采生长激素的传闻突袭,长春高新一个月内市值蒸发250亿元,投资者蒙受重大损失。每日经济新闻迅速调查、揭露了谣言传播的过程,刊发《长春高新闪崩跌停 浙江省集采部门工作人员否认发过集采生长激素的网上截图》《利用虚假集采政策做空长春高新牟利,融券空头暴增10倍,投资者惨亏呼吁严查》,引发热烈讨论。
“股市谣言第一案”还在审理中,造谣国常会的“小作文”又来了。为何股市谣言这么多?
对此,西南财经大学全球金融战略实验室主任方明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股市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十分接近充分信息的市场,投资者可以获得所有公开信息,并且可以快速有效地将这些信息与对股价的分析联系起来,从而使市场价格更加准确和有效。因此,信息和传言也是股市的组成部分,投资者和交易员经常会听到各种关于公司、行业和市场的谣言。这些谣言可能是关于即将发生的事件、公司的财务状况、行业趋势等。
“股市存在如此多的谣言是由于股市的复杂性、信息不对称、投资风险、社交媒体的普及以及投资者的情绪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方明说。
他进一步阐释,股市谣言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涉及公司内幕消息、个股投资、市场行情走势、可能影响股市走势的“国家政策方针”。
“股市传谣言的人可以分为五类。”方明说,一是投机者,通过散布谣言来操纵股市获取高额利润。二是竞争对手,以打击对方股价而获得市场份额或其他竞争优势。三是投资者,以影响市场情绪或其他投资者的决策,从而获得更好的投资机会。四是媒体,有时候媒体可能会散布不准确或夸大的消息,以吸引读者或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增加广告收入或提高知名度。五是市场操纵者,通过制造舆论打压操纵股市,除了巨额利润外还有危及国家金融安全的目的。
“股市谣言第一案”的代理律师——上海百谷律师事务所律师高飞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股市谣言的大肆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既有一般谣言产生的社会原因,也可能在其背后存在着重大的利益关系。
“特别是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信息传播的便利性,更是加剧了谣言的传播和影响力。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给股市谣言的治理带来更大的挑战。”高飞说。
北京郝俊波律师事务所主任郝俊波是第一位代理中国公民在美国进行跨国证券集体诉讼的中国律师,他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现在谣言比较多首先是因为自媒体比较多,而且自媒体主要希望通过发布热门的、吸引眼球的消息来增加流量,这也是自媒体出于经营角度的考虑。这种消息更能引起某些人的共鸣。
“当然,股市谣言总是伴随着相关个股的涨跌,对资本市场影响还是挺大的,这背后也不排除有利益因素存在。”郝俊波说。
应建立民事赔偿机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既往的股市谣言均造成相关个股和板块异动,已经影响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对于股市谣言应该如何治理?
对此,方明认为,股市谣言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国家金融安全问题。因此,应该进行有效监测、各施各担其责、分类治理、分主体治理。
在他看来,首先要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有效监测并进行有效舆论引导,针对谣言的制造者加强监管处罚力度。相关监管机构应加强对股市谣言的监测和处罚力度,对散布谣言的个人和机构进行严厉打击,以起到震慑作用。加强对谣言的舆论引导,及时澄清和辟谣,减少谣言对投资者情绪和市场信心的影响。
其次,对可能涉及谣言的主体进行分类治理。一方面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投资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使他们能够辨别谣言和真实信息,避免受到误导。另一方面,加强对公司信息的披露和监管,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减少谣言的传播空间。
再次,对传播谣言的主体进行分类治理。媒体应加强对股市谣言的监督和报道,及时澄清谣言,避免进一步传播。要求传播谣言的自媒体平台承担第一性的渠道监测和处理责任。要求涉及的被冒名顶替的政府单位、机构和个人第一时间发声澄清事实。
四是强化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对散布谣言的处罚力度和责任追究,加大对谣言的打击力度。提高市场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减少谣言对市场的影响。
“但是,要严格区分谣言传播与正常信息传播,不能过度泛化,否则也会对依赖于信息传播的股市活力产生负面影响。”方明强调。
此外,“针对可能影响股市趋势的国家大政方针的造谣,要上升到国家信息安全和国家金融安全的角度来对待,对造谣者和传谣者严厉处罚。”方明说。
高飞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股市谣言治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既需要行政管理部门加强监管和约束,也需要司法机关在刑事、民事等追责方面进一步细化相关问题,但这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的漫长过程。
7月10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提出对从事金融、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信息内容生产的“自媒体”,网站平台应当进行严格核验,并在账号主页展示其服务资质、职业资格、专业背景等认证材料名称,加注所属领域标签。对未认证资质或资质认证已过期的“自媒体”,网站平台应当暂停提供相应领域信息发布服务。“这也是在平台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对高质量发展提出的高要求。”
事实上,近年来,新媒体、自媒体逐步成为我国中小投资者获取信息的途径之一,各类证券投资网站、荐股平台客户数量庞大,访问量很高。
“在股市传谣过程中,新媒体平台起到了加速传播和扩大影响的作用。”方明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提到,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用户参与度高等特点,使得谣言能够迅速传播给大量用户,并引发市场恐慌和投资者情绪波动。
在他看来,治理的关键在于加强监管和提高平台责任意识。具体而言,一是政府和相关监管机构应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对传播谣言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
二是新媒体平台应加强自律,建立健全的内容审核机制,对涉及股市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核,加强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验证,及时删除虚假信息和谣言。
三是新媒体平台应加强用户教育,提高用户的信息辨别能力和风险意识,引导用户理性对待股市信息,避免盲目跟风和传播谣言。
四是政府、监管机构、新媒体平台和投资者应加强合作与沟通,共同应对股市传谣问题,及时发布准确信息,稳定市场情绪。
此外,“新媒体平台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对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和过滤,减少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方明说。
郝俊波表示,股市谣言肯定要依法治理,对确实损害、侵害了其他公司相关名誉权、造成损失的,应该按照法律程序来追究责任,“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能为了追求自己的流量而牺牲别人的利益。”
“股市小作文”频频出现,海外成熟资本市场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治理措施?
高飞提到,美国法律对于证券市场欺诈行为处罚非常重,但是美国的证券市场也会频频受到谣言影响。
在他看来,谣言是与人类社会共生的问题,人类有交流就必然会产生信息误差或者谣言,国外成熟资本市场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对于谣言的治理还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行政监管、网络实名制以及完善落实法律责任追究,最大程度地抑制股市谣言的产生和传播。”
郝俊波则表示,股市造谣和其他任何造谣行为本质上是一样的。如果因为虚构事实给别人造成损失,那就应该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17日,正值公安部网安局部署开展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之际,长春高新投资者起诉造谣者案即“股市谣言第一案”正式在南京开庭审理,这将是投资者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的一次重要尝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将持续关注该案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