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旧秩序,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国际贸易新主张?

摘要:中国提出的“合作共赢”思想,首次把贸易大国的责任放到了突出位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到世界贸易分工体系中。2013年,中国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突破4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此后更是不断扩大这种优势。中国的崛起正在打破以美国为中心的贸易旧秩序,伴随着这种“东升西降”,国际上出现了“中国威胁论”。美国借由“中国威胁论”,单方面挑起对华贸易战,并对中国的跨国企业进行全面技术封锁和压制。

作为发展中的世界第一贸易体、世界第二经济体,中国该如何与世界相处?当旧的贸易模式被打破,中国又提出了怎样的国际贸易新主张?

“赢者通吃”的贸易旧秩序

自古以来,贸易作为跨国的商品和服务交换,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至关重要。贸易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国经济的杠杆,即使是自然资源受到极度约束的小国,通过贸易也可以突破本土资源约束,放大投入和产出的规模。历史上的超级大国更无一例外是贸易大国。

回顾近代史,英国在19世纪能够成为日不落帝国,很大程度上就是靠贸易维系着帝国的运转。英国工业革命使得机器生产替代了手工劳动,生产效率有了大幅提升。但从生产的投入看,英伦三岛的资源显然无法满足持续性大规模生产的原料需求;而从产出看,英伦三岛的市场规模也远小于本土的工业产量。英国致富的秘密就是建立在“宗主国—殖民地”模式基础上的全球贸易。在航海大发现中,英国向美洲、北非、南亚开拓殖民地,通过宗主国对殖民地的政治控制,实现了全球范围内廉价原材料的供给,另一方面生产的产品供应全球,解决了销路问题,完成了产品向财富的转化,财富源源不断流回英国,为英国的全球霸权提供经济支持。

二战以后,美国逐渐成为主导世界的超级大国,同样也是世界第一的贸易大国。反殖民地运动使得原有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以往“宗主国—殖民地”模式无法继续,取而代之的是在美元货币体系下运行的全球贸易。这一模式下,美国通过美元获取铸币税。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售初级品、原材料获得美元资产,同时又把赚得的美元投资于美国资本市场,相当于资本又回流到了美国,支持美国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技术的差异形成了美国和发展中国家产业链高端和低端的分工,利润差使得美国始终居于全球贸易价值链的顶端。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贸易领域挑战美国的绝对霸主地位,在两国的汽车贸易中占据顺差优势,美国以解决两国的贸易逆差为名与日本签订广岛协议,逼迫日元升值,从而使得日本制造业的成本大幅上升,日本经济的竞争力由盛转衰,进入了“失落的二十年”。

从上述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宗主国—殖民地”模式还是“美元霸权”模式,贸易规则都由超级大国制定,遵循着“赢者通吃”的逻辑,蕴含着福利分配的不公平。由全球分工提升生产效率而获得的价值增益,在既有的贸易规则下大部分流向了超级大国,经年累月不断巩固超级大国在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合作共赢”的中国主张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们党形成了系统的经济理论思想,对世界之问给出了中国答案。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我们提出了“合作共赢”的思想,与世界共享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经济全球化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深入推进,关键就在于协作分工能够提升生产效率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而近几年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关键则在于“蛋糕分配”出了问题,现行的贸易规则是财富分配不均的源头。与之相对应,中国提出的“合作共赢”思想旨在打破过去的旧秩序,摈弃“零和博弈”的逻辑,主张多赢,愿意与世界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首次把贸易大国的责任放到了突出位置。

“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主张”的具体行动。利用中国基建领域的优势,帮助沿线国家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联通中欧贸易大通道,进而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减少贸易壁垒,促进贸易畅通,提升贸易规模和效益。我们甘愿先投入、多让利,关键就在于我们算大账,既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带动中国中西部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异,又给其他国家共享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这就是“合作共赢”典型的实践示范。

深化改革的承诺,是对非公平竞争谣言的回应。我们是按照市场经济的方法来提升产业竞争力,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法治建设、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等,旨在通过激发市场活力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创新能力。此外,中国承诺对外开放市场,而且是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首先,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我们承诺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宽外资准入限制,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和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其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加强执法力量和执法能力,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跨国企业的核心利益。

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的理论,回答世界对中国产能过剩、输出世界的担忧。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内的地区发展差异还很大。在国内市场循环中,鼓励扩大居民消费,提高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促进内需增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依托潜力巨大的中西部市场,中国的产能有去处。在国际市场循环中,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加强国际贸易合作,提高出口竞争力。同时,鼓励企业开拓新的国际市场,推动中国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中国企业遵守国际规则,并且通过市场经济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