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1400亿芯片项目,富士康掉入套路:印度制造,危险了

富士康退出了在印度的1400亿芯片项目,外媒认为这是印度制造的一次重大挫折。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7月10日富士康发布声明称,已退出与印度韦丹塔集团(Vedanta)价值195亿美元(约合1410亿元人民币)的半导体合资企业,将从韦丹塔目前的全资实体中删除鸿海名称,韦丹塔集团将接管合资公司的所有权。但鸿海并未说明为何做出这一决定。

富士康的声明很客气,表示这是一段成果丰硕的合作经验,但后续不再参与双方合资公司运作。

我们从富士康参与的印度高端芯片项目本身的诉求与目前中途退出的结果来看,富士康可能又掉入了印度的套路,成为印度坑外资的一个新案例。

布局印度芯片产业,富士康前期投入打了水漂

在印度的设厂计划当中,富士康和印企韦丹塔合资公司是一规模高达195亿美元的项目,也是富士康在海外的最大项目之一。台积电在美国软磨硬泡之下去美国设立芯片工厂,一开始也只砸了120亿美元进去。

可在印度这个严重缺乏半导体根基的地方,富士康敢这么砸钱,一方面是看上印度的补贴,一方面对也希望顺着苹果的战略与步伐,在印度复制中国的成功,打入印度的高端芯片制造领域。

但从目前来看,印度韦丹塔集团接管了富士康合资公司,富士康退出,让富士康这一雄心成为笑谈。

不过,我们知道,富士康肯定不是一次性砸这么多钱,去年2月,富士康首次宣布与Vedanta合作建厂的时候,是投资了1.18亿美元。后续从去年到今年,又砸了多少进去目前暂不清楚。

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富士康退出的原因在于,合资工厂的计划进展缓慢,更出于对印度政府延迟批准激励措施的担忧。

路透社的报道是,富士康是因为无法取得印度政府承诺的高达数十亿美元的补助,所以及时抽身了。

事实上,富士康和韦丹塔合资对芯片补贴提出的申请就没有被印度方通过。一开始申请被拒,印度让富士康重新提交申请,换一个合作对象,甚至印度还将设厂的补贴门槛从一开始的28nm变成了40nm,对富士康而言,成本更低了,但矛盾更多了。

因为富士康洽谈其他的合作对象后,韦丹塔就不满了。后来印度方面给出的理由是,韦丹塔的财务情况很令人担忧,所以就不给补贴了。

目前,韦丹塔正式接管所有权,这家合资公司的所有权与持股权,富士康都没有了,前期巨额投资或打了水漂。

富士康与印度原本想互相利用,谁知卧龙遇上了凤雏

印度擅长暴打外资这一点,已经广为人知。在近期小米被印度冻结48亿资产的案例来看,在国内更是引发广泛的关注。

而富士康砸了钱,中途被迫退出,看起来越来越像掉入了印度的惯常的宰客套路——从一开始,印度用人口红利、补贴政策引诱外资印度建厂,包括放宽投资限制与税收优惠,巨额补贴等;但随着大厂钱砸进去,投入越来越大,就开始关门收割。

印度以公司存在各种问题停止补贴,或调高关税、新增各种管理条例与法律条款,开始对跨国公司下套,要么等后期养肥了再杀,要么在中途迫不及待收割。

富士康之所以投资印度的半导体,一部分原因也是被印度的半导体激励措施吸引,为了成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关键角色,印度拿出了100亿美元激励半导体制造行业的发展。富士康原本也是被这笔补贴以及印度优惠政策吸引过来的,但没想到,却走入进了圈套当中。

为什么富士康警惕了呢?笔者认为或许有三个原因。

一个是近期小米被印度以《外汇管理法》为由冻结48亿资产以及比亚迪要求印度全款支付20亿元巴士订单才能发货,或让富士康对自己在印度的投资产生了一定的风险认知。

其次是,富士康发现了印度与中国的不一样。在中国大陆,富士康过去每投资一地,往往要求当地提供价格优惠的土地并为之完成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相应贷款、税收优惠等,但如果中国许诺给了政策优惠,一般会落实。

但在印度,所谓前期承诺的补贴与税收优惠,富士康在布局越来越深之后,发现原来是空头支票。

另一个风险认知或源于,意法半导体不愿意参与这个项目,谈判陷入僵局,让富士康有了警惕。根据太报报道,富士康原本让意法半导体同意授权技术,但是印度政府希望这家欧洲大厂有更多利益参与,持有更多股份,但意法半导体拒绝了。

能赚钱的事情,意法半导体为何不愿意参与并持股呢?很显然,这里面存在风险。

目前富士康可能清醒过来了。原本富士康是想借印度的芯片补贴、税收优惠以及提供的土地资源进入印度芯片行业,做大做强高端制造业的蛋糕。

哪知印度是想通过空头支票,利用富士康的资金与制造业实力,解决印度的就业问题,并补上印度半导体产业的短板,顺带利用建厂项目,把欧洲半导体大厂也绑上战船。

简单来说,两者都想空手套白狼,但富士康或意识到了,目前是卧龙遇上凤雏了,是时候及时止损退出了。

这笔投资案例可能又将在印度暴打外资的案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富士康及时止损,信誉危机引发大厂警惕,印度制造危险了

2014年,印度提出“印度制造”计划,致力于吸引外资带动印度制造业发展,从而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而原本红利也是站在印度这一边。印度有人口红利,大而不强,全球大国拉拢印度,跨国公司都眼馋印度的市场与人口红利,美国也想要扶持印度制造削弱中国制造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与地位。

早在2018年,特朗普政府就开始向中国商品加征数十亿美元的关税,迫使跨国公司将其生产线搬迁到亚洲其他成本更低的地方,例如越南和印度等。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印度频频以逃税、做假账、违反外汇管理法为由,向各大跨国公司开刀。

拿近期的来说,2021年,印度以违反外国投资法为由罚沃尔玛13.5亿美元;2022年,印度以亚马逊违反了相关财务规定为由,对其罚款1.72亿美元。

2022年以谷歌公司违反印度反垄断法为由,一周内两次累计罚款2.75亿美元。2022年7月印度以逃税为由罚OPPO 5.5亿美元,2022年8月,印度指控vivo避税18.9亿人民币。

今年小米被印度以《外汇管理法》为由,冻结48亿资产,印度也曾为了罚款沃达丰,不惜修改法律……大量跨国公司逃离印度,印度成为跨国企业的坟场这一问题仍未得到明显改观。

据印度《商业标准报》报道,从2014年到2021年,共有2783家跨国公司陆续“逃离”印度,截至去年7月,在印注册的5079家跨国企业,已有1777家撤离,占比35%。

从目前来看,印度的杀猪盘模式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大厂警惕,富士康退出芯片项目,本身也是止损之举,因为芯片项目的投资是无底洞,叠加印度堪忧的营商环境与印度无法兑现的空口许诺,让富士康及时看到了风险。

如果富士康再拖两年,大建工厂重资产布局,上百亿美金投入之后,富士康想退也退不了了,未来很可能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只能等着被收割。

从部分国产手机厂商的遭遇来看,这种局面无疑让富士康警醒,印度制造终究是扶不起来。而富士康前不久还在郑州注册成立新事业集团,瞄准新能源汽车业务,或许也是对比印度之后,重新审视了中国制造的潜力。

富士康及时退出,意法半导体不愿上战船,无疑也在表明,印度当下的国际声誉与营商环境,正在对印度制造造成极大的损害,外资不再盲目参与印度制造项目中,在印度的打劫跨国企业引发全球警惕的当下,印度原有的坑外资宰客套路以后越来越难走通了。

一直以来,印度都希望依靠外资来做强印度制造,但印度的短视做法,正在引发跨国资本的警惕,一个缺乏信誉、长期套路跨国资本的市场,吸引不了人,也难留住人。

印度无规则的利已做法正在引发跨国资本的恐慌性情绪,从这个角度来看,莫迪的下一个世界工厂越来越悬,印度制造的未来,可能也越来越危险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