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结构专业知识总结

1.眼晴结构专业知识

人的眼睛近似于球形,位于眼眶内。

正常成年人其前后径平均为24mm,垂直径平均23mm。最前端突出于眶外12~14mm,受眼睑保护。

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内腔和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眼球壁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三层。

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又称为纤维层膜层。前1/6为透明的角膜,其余5/6为白色的巩膜,俗称“眼白”。

眼球外层起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角膜是接收信息的最前哨入口。

角膜是眼球前部的透明部分,光线经此射入眼球能透射光线为透明状晶片。角膜稍呈椭圆形,略向前突。

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约10.5~11mm。周边厚约1mm,中央为0.50-0.57mm。

角膜前的一层泪液膜有防止角膜干燥、保持角膜平滑和光学特性的作用。角膜含丰富的神经,感觉敏锐。

因此角膜除了是光线进入眼内和折射成像的主要结构外,也起保护作用,并是测定人体知觉的重要部位。巩膜为致密的胶原纤维结构,不透明,呈乳白色,质地坚韧。

中层又称葡萄膜,色素膜,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虹膜:呈环圆形,在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位于晶体前,有辐射状皱褶称纹理,表面含不平的隐窝。

不同种族人的虹膜颜色不同。中央有一2.5~4mm的圆孔,称瞳孔。

睫状体前接虹膜根部,后接脉络膜,外侧为巩膜,内侧则通过悬韧带与晶体赤道部相连。脉络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

脉络膜的血循环营养视网膜外层,其含有的丰富色素起遮光暗房作用。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也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递的第一站。

具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视网膜的视轴正对终点为黄斑中心凹。

黄斑区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特殊区域,直径约1~3mm,其中央为一小凹,即中心凹。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直径为1.5mm的淡红色区,为视盘,亦称视乳头,是视网膜上视觉纤维汇集向视觉中枢传递的出眼球部位,无感光细胞,故视野上呈现为固有的暗区,称生理盲点。

角膜介绍:角膜分为五层,由前向后依次为:上皮细胞层(epithelium)、前弹力层(lamina elastica anterior又称Bowman膜)、基质层(stroma)、后弹力层(lamina elastica porterior又称Descemet膜)、内皮细胞层(endothelium)。上皮细胞层厚约50um,占整个角膜厚度的10%,由5~6层细胞所组成,角膜周边部上皮增厚,细胞增加到8~10层。

过去认为前弹力层是一层特殊的膜,用电镜观察显示该膜主要由胶原纤维所构成。基质层由胶原纤维构成,厚约500um,占整个角膜厚度的90%,实质层共包含200~250个板层,板层相互重叠在一起。

板层与角膜表面平行,板层与板层之间也平行,保证了角膜的透明性。后弹力层是角膜内皮细胞的基底膜,很容易与相邻的基质层及内皮细胞分离,后弹力层坚固,对化学物质和病理损害的抵抗力强。

内皮细胞为一单层细胞,约由500000个六边形细胞所组成,细胞高5um,宽18~20um,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央部,为椭圆形,直径约7um。眼角膜的感觉神经丰富,主要由三叉神经的眼支经睫状神经到达角膜。

如果把眼睛比喻为相机,眼角膜就是相机的镜头,眼睑和眼泪都是保护“镜头”的装置。在我们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眼皮会眨动,在每次眨眼时,就有眼泪在眼角膜的表面蒙上一层薄薄的泪膜,来保护“镜头”。

由于眼角膜是透明的,上面没有血管。因此,眼角膜主要是从泪液中获取营养,如果眼泪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够充分,眼角膜就变得干燥,透明度就会降低。

角膜也会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所以一觉醒来后很多人会觉得眼睛有些干燥。眼内腔眼内腔包括前房、后房和玻璃体腔。

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三者均透明,与角膜一起共称为屈光介质。

房水由睫状突产生,有营养角膜、晶体及玻璃体,维持眼压的作用。晶状体为富有弹性的透明体,形如双凸透镜,位于虹膜、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

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眼球后4/5的空腔内。主要成分为水。

玻璃体有屈光作用,也可以起支撑视网膜的作用。视路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视网膜所得到的视觉信息,经视神经传送到大脑。视路是指从视网膜接受视信息到大脑视皮层形成视觉的整个神经冲动传递的径路。

眼副器眼副器包括睫毛、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和眶脂体与眶筋膜。眼睑分上睑和下睑,居眼眶前口,覆盖眼球前面。

上睑以眉为界,下睑与颜面皮肤相连。上下睑间的裂隙称睑裂。

两睑相联接处,分别称为内眦及外眦。内眦处有肉状隆起称为泪阜。

上下睑缘的内侧各有一有孔的乳头状突起,称泪点,为泪小管的开口。生理功能:主要功能是保护眼球,由于经常瞬目,故可使泪液润湿眼球表面,使角膜保持光泽,并可清洁结膜囊内灰尘及细菌。

泪器包括分泌泪液的泪腺和排泄泪液的泪道。泪道包括:上、下泪小点、上、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

眼外肌共有6条,使眼球运动。4条直肌是: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

2条斜肌是:上斜肌和下斜肌。上提上睑:上睑提肌和Müler肌。

眼眶是由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7块颅骨构成,呈稍向内,向上倾斜,四边锥形的骨。

2.眼晴结构专业知识

人的眼睛近似于球形,位于眼眶内。

正常成年人其前后径平均为24mm,垂直径平均23mm。最前端突出于眶外12~14mm,受眼睑保护。

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内腔和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眼球壁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三层。

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又称为纤维层膜层。前1/6为透明的角膜,其余5/6为白色的巩膜,俗称“眼白”。

眼球外层起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角膜是接收信息的最前哨入口。

角膜是眼球前部的透明部分,光线经此射入眼球能透射光线为透明状晶片。角膜稍呈椭圆形,略向前突。

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约10.5~11mm。周边厚约1mm,中央为0.50-0.57mm。

角膜前的一层泪液膜有防止角膜干燥、保持角膜平滑和光学特性的作用。角膜含丰富的神经,感觉敏锐。

因此角膜除了是光线进入眼内和折射成像的主要结构外,也起保护作用,并是测定人体知觉的重要部位。巩膜为致密的胶原纤维结构,不透明,呈乳白色,质地坚韧。

中层又称葡萄膜,色素膜,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虹膜:呈环圆形,在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位于晶体前,有辐射状皱褶称纹理,表面含不平的隐窝。

不同种族人的虹膜颜色不同。中央有一2.5~4mm的圆孔,称瞳孔。

睫状体前接虹膜根部,后接脉络膜,外侧为巩膜,内侧则通过悬韧带与晶体赤道部相连。脉络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

脉络膜的血循环营养视网膜外层,其含有的丰富色素起遮光暗房作用。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也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递的第一站。

具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视网膜的视轴正对终点为黄斑中心凹。

黄斑区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特殊区域,直径约1~3mm,其中央为一小凹,即中心凹。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直径为1.5mm的淡红色区,为视盘,亦称视乳头,是视网膜上视觉纤维汇集向视觉中枢传递的出眼球部位,无感光细胞,故视野上呈现为固有的暗区,称生理盲点。

角膜介绍:角膜分为五层,由前向后依次为:上皮细胞层(epithelium)、前弹力层(lamina elastica anterior又称Bowman膜)、基质层(stroma)、后弹力层(lamina elastica porterior又称Descemet膜)、内皮细胞层(endothelium)。上皮细胞层厚约50um,占整个角膜厚度的10%,由5~6层细胞所组成,角膜周边部上皮增厚,细胞增加到8~10层。

过去认为前弹力层是一层特殊的膜,用电镜观察显示该膜主要由胶原纤维所构成。基质层由胶原纤维构成,厚约500um,占整个角膜厚度的90%,实质层共包含200~250个板层,板层相互重叠在一起。

板层与角膜表面平行,板层与板层之间也平行,保证了角膜的透明性。后弹力层是角膜内皮细胞的基底膜,很容易与相邻的基质层及内皮细胞分离,后弹力层坚固,对化学物质和病理损害的抵抗力强。

内皮细胞为一单层细胞,约由500000个六边形细胞所组成,细胞高5um,宽18~20um,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央部,为椭圆形,直径约7um。眼角膜的感觉神经丰富,主要由三叉神经的眼支经睫状神经到达角膜。

如果把眼睛比喻为相机,眼角膜就是相机的镜头,眼睑和眼泪都是保护“镜头”的装置。在我们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眼皮会眨动,在每次眨眼时,就有眼泪在眼角膜的表面蒙上一层薄薄的泪膜,来保护“镜头”。

由于眼角膜是透明的,上面没有血管。因此,眼角膜主要是从泪液中获取营养,如果眼泪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够充分,眼角膜就变得干燥,透明度就会降低。

角膜也会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所以一觉醒来后很多人会觉得眼睛有些干燥。眼内腔眼内腔包括前房、后房和玻璃体腔。

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三者均透明,与角膜一起共称为屈光介质。

房水由睫状突产生,有营养角膜、晶体及玻璃体,维持眼压的作用。晶状体为富有弹性的透明体,形如双凸透镜,位于虹膜、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

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眼球后4/5的空腔内。主要成分为水。

玻璃体有屈光作用,也可以起支撑视网膜的作用。视路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视网膜所得到的视觉信息,经视神经传送到大脑。视路是指从视网膜接受视信息到大脑视皮层形成视觉的整个神经冲动传递的径路。

眼副器眼副器包括睫毛、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和眶脂体与眶筋膜。眼睑分上睑和下睑,居眼眶前口,覆盖眼球前面。

上睑以眉为界,下睑与颜面皮肤相连。上下睑间的裂隙称睑裂。

两睑相联接处,分别称为内眦及外眦。内眦处有肉状隆起称为泪阜。

上下睑缘的内侧各有一有孔的乳头状突起,称泪点,为泪小管的开口。生理功能:主要功能是保护眼球,由于经常瞬目,故可使泪液润湿眼球表面,使角膜保持光泽,并可清洁结膜囊内灰尘及细菌。

泪器包括分泌泪液的泪腺和排泄泪液的泪道。泪道包括:上、下泪小点、上、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

眼外肌共有6条,使眼球运动。4条直肌是: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

2条斜肌是:上斜肌和下斜肌。上提上睑:上睑提肌和Müler肌。

眼眶是由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7块颅骨构成,呈稍向内,向上倾斜,四边锥形的骨。

3.眼部知识的专业知识

电脑性视疲劳是由于你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造成视近过度,人眼的睫状肌看近时持续收缩,就形成了视疲劳,这时你应该离开电脑,远眺,或做眼保健操。

干眼症是指由于泪液的量或质的异常引起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而致眼部不适的一类疾病。人的泪液对眼睛具有营养、保护的作用,长时间盯着屏幕,减少眨眼次数,泪膜很快破裂,就出现了干眼症。

虽然视疲劳和干眼症是长时间的电脑工作最为常见的症状,但眼睛发胀、发干、充血等症状也有可能是一些严重的致盲性眼病的早期症状,如青光眼、虹7a6431333363363535膜睫状体炎等,而这些眼病一旦用错眼药就可能对眼睛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所以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先到医院确诊,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即使是干眼症,也不要随便买润眼液滴眼,因为大部分的眼药水里有防腐剂,长期应用会对眼结膜的杯细胞、副泪腺造成破坏,反而加重病情,对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也要注意不能污染,否则也会引起眼睛的其他炎症。注意保护好你的眼睛,方法如下: 1、眼珠运动法 头向上下左右旋转时,眼珠也跟着一起移动。

2、眨眼法 头向后仰并不停的眨眼,使血液畅通。眼睛轻微疲劳时,只要做2~3次眨眼运动即可。

3、热冷敷交替法 一条毛巾浸比洗澡水还要热一点的热水,另一条毛巾浸加了冰块的冷水,先把热毛巾放在眼睛上约五分钟,然后再放冷毛巾五分钟。 4、眼睛体操 中指指向眼窝和鼻梁间,手掌盖脸来回摩擦五分钟。

然后脖子各项左右慢慢移动,接着闭上双眼,握拳轻敲后颈部十下。 5、看远看近法 看远方三分钟,再看手掌1~2分钟,然后再看远方。

这样远近交换几次,可以有效消除眼睛疲劳。试试吧!6、电脑一族的护眼妙招 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人,他们的症状为“眼干涩不舒,甚至干燥、畏光、视物模糊”。

这类病人的职业大多是计算机操作人员、文字编辑、美术工作者、教师及刺绣工人等。随着电脑在工作、生活中的普及,这种情况更为常见。

他们的症状并不是病理变化所引起,而是由于用眼不当所致。 6、目不转睛害处多 长时间“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对眼睛的危害是极大的。

首先,神经高度紧张会使眼睛发胀,视神经功能慢性减退;再者,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促使轴性近视的发展;另外,就是眨眼动作的减少,使眼球缺乏润滑和保护作用。据统计,人正常的眨眼数为每分钟15次左右,在神情专注的时候,只有2~3次,这就使眼表面的泪液蒸发过多,而来不及得到及时的补充,久之则引起眼球表面的炎症。

这样的病人,早期检查结果往往查不出什么病,但长此以往,便可能失去健康的眼睛。对于青少年来说,长期近距离使用电脑会引起调节痉挛而看不清远处,继而造成真性近视等。

而对于45岁以上的人来说,因为眼睛的调节能力下降出现老花、近距离视物疲劳,并且不能持久,如果长期注视电脑会使疲劳症状加重,还可能诱发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病。 7、劳逸结合防眼病 (1)要预防或消除这种情况,日常应注意对眼睛的呵护,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 (1)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电脑和看书学习,千万注意不要等到感觉眼睛疲劳时才休息,而应该是每隔一小时左右休息10—15分钟,休息时或是看看窗外的绿树或远景,或是做做眼保健操 ,使眼睛充分放松。

(2)操作电脑和看书学习时要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保持一个最适当的姿势,使双眼平视或轻度向下方注视荧光屏,这样可使颈部肌肉放松,并使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面积减小到最低。

(3)如果出现眼睛干涩、发红,有灼热感或异物感,眼皮沉重,看东西模糊,甚至出现眼球胀痛或头痛,则要立即停止操作电脑和看书学习,休息一段时间。 (4)长时间操作电脑和看书学习出现视觉疲劳症状时,可以闭上双眼按摩眼眶周围的几个穴位.按摩穴位的具体方法如下:揉睛明穴:睛明穴在鼻梁两侧,距内眼角约半公分,用双手拇指的罗纹面按在睛明穴上,按压鼻根部分,先下后上挤压,上下挤压一次为一拍,连续做四个八拍;揉四白穴:四白穴在眼眶下缘中部下方的凹陷处,用双手食指按压,按压面不要太大,一按一松为一拍,连续做四个八拍;揉太阳穴:太阳穴在外眼角和眉梢之间向后约1寸的地方,双手拇指的罗纹面按在太阳穴上,一按一松为一拍,连续做四个八拍。

整个按摩过程大约只需要2分钟。还可以用湿热毛巾热敷双眼,每次15分钟。

如果通过上述处理,仍无明显好转,那就需要到医院看眼科医生了.(5)眼局部进行热敷、药熏、理疗、针灸等。中医眼科认为,视物日久,导致疲劳过度,或肾阴不足,津液短少,肝血虚损,内有郁热。

故可内服中成药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养血安神片、逍遥丸等。可以滴一些润滑眼球、缓解眼疲劳的眼药水,如艾唯多眼药水、人工泪液、润洁、新乐敦、珍视明、润舒、海宝等眼药水 ,建议你坚持每天用2——4次(用眼药水不要固定使用一种,应该隔1—2月就更换另一。

4.眼睛的结构,原理

眼睛是我们的心灵之窗,是我们观察外部一切美好事物的重要通道。

眼睛是一个复杂的神经器官,主要由屈光调节系统和视视觉感受系统组成。通过角膜向后看,中间有一个圆圆的小孔,这就是瞳孔,光线是通过角膜、瞳孔,再到达视网膜。角膜后面有一个透明的晶状体,如果晶状体发生混浊,就是我们所说的孩子或老人有了白内瘴。晶状体再往后就是玻璃体,这是一个胶状体,支撑眼球五分之四的容积。最后就是视网膜了,如果这个通光体中任何一个部分发生了问题,都会引起视力下降。

眼睛如同一部全自动照相机,由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和睫状肌等组成的屈光系统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起聚焦成像的作用。眼内的视网膜和大脑的视觉皮质中枢等则相当于照相机的感光底片和电脑控制系统,能够接收外界光信号并成像。

5.眼睛的结构是什么

原发布者:abc稀嘘de雨2

眼球的基本结构:眼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眼球的结构如图眼的折光系统: 外界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眼的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发生折光,最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这就是眼的折光功能。 晶状体的调节:在眼的折光系统中,能够改变折光度的主要是晶状体,所以晶状体在眼的调节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瞳孔的调节: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这叫作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的意义在于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能够得到足够的刺激。此外,看远处物体时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看近处物体时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最,使成像清晰。视觉的形成: 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视觉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图特别提醒:①物像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而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的。②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③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

6.眼睛眼睛的结构及功能

眼睛看东西的功能,医学上称作视觉,包括三方面:视力、色觉和立体党,其中最主要的是视力。

视力由中心视力和同边视力组成,周边视力又称视野,即看到的空间范围。中心视力即视锐敏度,通常称为视力它又有远视力和近视力之分, 远视力是指5米远距离的视力,近视力是放在眼前一尺处检查的视力。

白内障病人的中心视力会明显减弱.青光眼病人的同边视力会缺损,称为视野缺损。 眼睛看东西主要靠眼球,正常眼球是一个直径约24毫米的近似园球体,它由眼球壁和包在眼球内的一些组织构成。

(见图)简单地说,眼球就像照相机那样工作(实际上照相机就是模仿眼睛设计出来的)。眼球壁有三层,外面一层厚厚白色膜叫巩膜,俗称眼白,起保护眼内组织作用;外层的最前部有一个像圆窗户的透明膜叫角膜,相当于照相机的透明镜头,它让光线进入眼球内,在正常的角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由外向内分为三层,即最外的类胎层,中间的水液层和最内的粘蛋白层.对维持角膜和结膜的湿润是很重要的.如泪膜病变会出现眼邹的干涩等症状即干眼症:中间一层棕黑色的叫葡萄膜或色素膜、血管膜,主要起遮光作用,就像照相机的暗盒并起到供给营养酌作用。

在它的最前部就是我们看到的黑眼珠,叫虹膜。黑眼珠的当中有一个小孔叫瞳孔.就像照相机的光圈,可随光线的强弱变大或缩小,控制光线 进入眼球内,在虹膜纳后面有一结构称睫状体,一般情况下看不见,它起调节焦距和生成房水的作用。

最里层是接受光线的视网膜.类似照相机用的胶卷。眼球内的东西有三样:房水、晶体和玻璃体,房水是眼球内的营养液具有维持眼压和营养眼内组织的作用,晶体是一个扁圆形凸透镜,划以于照相机的变焦镜头它在睫状体的共同作用下,能调节眼睛清楚地看远、看近。

晶体内部结构很像“洋葱”,分很多层,里面的纤维又像树木年轮,不断生长,随着年龄增长,核心部分逐渐变大,晶体增厚扩大因此增大了眼内容量,促使晶体和虹膜背面更易接触。由于老年人品体较大,故易患青光眼。

如果晶体有病交混浊就会出现白内障。像呆冻一样的玻璃体.主要支撑眼球壁,保持眼球外形。

眼睛看东西时,光线从眼睛前面进入眼球通过角膜、良水、瞳孔、晶体、玻璃体,到达视网膜经过复杂的生物光化学反应产生生物电流,由视神经(像电缆)传送到大脑,被感觉认识这就形成了视觉。

7.眼睛的结构是什么

眼睛是人类感观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中大约有一半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

读书认字、看图赏画、看人物、欣赏美景等都要用到眼睛。眼睛能辨别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光线,再将这些视觉、形象转变成神经信号,传送给大脑。

由于视觉对人如此重要,所以每个人每隔一两年都应检查一次视力。 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三层。

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其余5/6为白色的巩膜,俗称“眼白”。

眼球外层起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角膜是接受信息的最前哨入口。

角膜是眼球前部的透明部分,光线经此射入眼球。角膜稍呈椭圆形,略向前突。

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约10.5—11mm。周边厚约1mm,中央为0.6mm。

角膜前的一层泪液膜有防止角膜干燥、保持角膜平滑和光学特性的作用。角膜含丰富的神经,感觉敏锐。

因此角膜除了是光线进入眼内和折射成像的主要结构外,也起保护作用,并是测定人体知觉的重要部位。巩膜为致密的胶原纤维结构,不透明,呈乳白色,质地坚韧。

中层又称葡萄膜,色素膜,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虹膜:呈环圆形,在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位于晶体前,有辐射状皱褶称纹理,表面含不平的隐窝。

不同种族人的虹膜颜色不同。中央有一2.5-4mm的圆孔,称瞳孔。

睫状体前接虹膜根部,后接脉络膜,外侧为巩膜,内侧则通过悬韧带与晶体赤道部相连。脉络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

脉络膜的血循环营养视网膜外层,其含有的丰富色素起遮光暗房作用。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也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递的第一站。

具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视网膜的视轴正对终点为黄斑中心凹。

黄斑区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特殊区域,直径约1-3mm,其中央为一小凹,即中心凹。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直径为1.5mm的淡红色区,为视盘,亦称视乳头,是视网膜上视觉纤维汇集向视觉中枢传递的出眼球部位,无感光细胞,故视野上呈现为固有的暗区,称生理盲点。

眼内腔和内容物 眼内腔包括前房、后房和玻璃体腔。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体和玻璃体。

三者均透明,与角膜一起共称为屈光介质。 房水由睫状突产生,有营养角膜、晶体及玻璃体,维持眼压的作用。

晶体为富有弹性的透明体,形如双凸透镜,位于虹膜、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眼球后4/5的空腔内。

主要成分为水。玻璃体有屈光作用,也起支撑视网膜的作用。

视神经、视路 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视网膜所得到的视觉信息,经视神经传送到大脑。

视路是指从视网膜接受视信息到大脑视皮层形成视觉的整个神经冲动传递的径路。 眼附属器 眼附属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

眼睑分上睑和下睑,居眼眶前口,覆盖眼球前面。上睑以眉为界,下睑与颜面皮肤相连。

上下睑间的裂隙称睑裂。两睑相联接处,分别称为内眦及外眦。

内眦处有肉状隆起称为泪阜。上下睑缘的内侧各有一有孔的乳头状突起,称泪点,为泪小管的开口。

生理功能:主要功能是保护眼球,由于经常瞬目,故可使泪液润湿眼球表面,使角膜保持光泽,并可清洁结膜囊内灰尘及细菌。 结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粘膜,覆盖在眼睑后面和眼球前面。

按解剖部位可分为睑结膜、球结膜和穹隆结膜三部分。由结膜形成的囊状间隙称为结膜囊。

泪器包括分泌泪液的泪腺和排泄泪液的泪道。 眼外肌共有6条,司眼球的运动。

4条直肌是: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2条斜肌是:上斜肌和下斜肌。

眼眶是由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7块颅骨构成,呈稍向内,向上倾斜,四边锥形的骨窝,其口向前,尖朝后,有上下内外四壁。成人眶深4~5cm。

眶内除眼球、眼外肌、血管、神经、泪腺和筋膜外,各组织之间充满脂肪,起软垫作用。

8.眼睛的各个结构的作用

一、眼球壁 眼球壁由外向内可分为三层:纤维膜、色素膜、视网膜。

纤维膜由纤维组织构成,较硬,坚韧而有弹性,对眼球有保护作用,并能维持眼球的形状,似鸡蛋壳一样,纤维膜又可分为角膜、巩膜、角巩膜缘。色素膜又叫葡萄膜,具有营养眼内组织及遮光的作用,自前向后又可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三部分,虹膜中间有一直径2.5~4mm的圆孔,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瞳孔。

不同人种的虹膜是有差别的,黄种人含色素较多,呈棕褐色,远看如黑色,而白种人色素少,呈浅灰色或淡蓝色。在虹膜的表层有凹凸不平的皱褶,据科学家研究,这些皱褶像指纹一样每个人都不相同,而且不会改变。

根据虹膜的这一特点,制成了电子密码门锁,当开门者把眼睛凑近扫描孔,扫描装置就会将虹膜的图像扫描下来,并与预先设置好的图形进行对比,如果吻合,门锁自动打开。最里面是视网膜,它紧贴着脉络膜内面,为高度分化的神经组织薄膜,具有感光作用。

1眼球壁外层 纤维膜 (1)角膜(cornea) 位于眼球的正前方,略呈横椭圆形,稍向前突出 主要作用:维持眼球完整、保护眼内容物、透光、参与屈光、感受外界刺激。 正常时,角膜透明无血管,外观上通称“黑眼珠”,他是眼睛的窗户,是光线进入眼睛内的第一道关口。

角膜有丰富的神经网,故角膜感觉十分灵敏 组织学上略分五层 从外道内外为: 上皮细胞层:为双层上皮细胞组成,前层为扁平纤维,后层为柱状纤维,再生能力强 前弹力层:是一层透明无结构的薄膜,无弹性,损伤后不能再生 基质层:占角膜全部厚度的9/10。由约200-250个胶原纤维板片组成 后弹力层:是无结构的薄膜,兼顾而富有弹性,损伤后可以再生 内皮细胞层:为单层六角形内皮细胞层,大约50万个 (2)巩膜(sclera) 质地坚韧、不透明呈瓷白色,厚度约0.3-1mm。

占眼球外层的5/6,由白色的纤维组织构成,俗称“白眼珠”。其上有眼外肌附着,尚有许多神经、血管穿过 (3)角巩膜缘(linbus):角膜、巩膜、结膜三者结合之处,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内眼手术的标志部位 (4)前房角(anterior chamber angle)由角膜缘,睫状体及虹膜根部围绕而成,组成Schwalbe线,小梁网和Schlemn管,巩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 2眼球壁中层 葡萄膜 又称色素膜或血管膜 (1)虹膜:起间隔作用和瞳孔为光学系统的光栅装置呈环圆形,在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位于晶体前,有辐射状皱褶称纹理,表面含不平的隐窝。

中央有一2.5~4mm的圆孔,称瞳孔。由环形的瞳孔括约肌(副交感神经支配)和瞳孔开大肌(交感神经支配),调节瞳孔的大小。

光照下瞳孔缩小,称对光反射。 睫状体前接虹膜根部,后接脉络膜,外侧为巩膜,内侧则通过悬韧带与晶体赤道部相连。

包括睫状肌、丰富的血管及三叉神经末梢。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睫状体分泌房水,与眼压及组织营养代谢有关;睫状体也经悬韧带调节晶体的屈光度,以看清远近物。 (2)睫状体:调节眼内压力,睫状突的无色素上皮分泌房水,参与血-房水的形成 (3)脉络膜:介于视网膜与巩膜之间的暗棕色薄膜,自后部视盘周围起,向前至锯齿缘与睫状体相连,眼内90%的血液总量在此,富有色素,营养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为黄斑中央凹唯一的营养来源。

脉络膜是眼球血管膜(中膜)的后部。脉络膜贴在巩膜的内面,自视神经乳头开始到睫状体的锯齿缘上,占眼球壁中层后部的5/6,呈黑褐色,富有血管和色素,有供给眼球营养和隔光的作用。

其组织结构分为四层,脉络膜上层、血管层、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和玻璃膜。 由外向内分为5层:脉络膜切面 1、脉络膜上腔:由结缔组织细束和巩膜连接,含有弹力纤维、色素细胞和平滑肌纤维等。

睫状后长、后短动脉及睫状神经均由此穿过。 2、大血管层:由动脉和互相吻合的静脉构成,各血管之间有色素细胞和少量平滑肌纤维。

这层的动脉主要由睫状后动脉分支。 3、中血管层:与大血管层间无明显分界,仅血管逐渐变细。

黄斑部无大血管层,仅有排列较紧密的中血管层。本层色素较少。

4、毛细血管层:为一层毛细血管,无色素。 5、玻璃膜:在视乳头附近厚2~4微米,向周边部变薄,仅厚1~2微米。

位于视网膜和脉络膜之间。光镜观察可分为内外两层:内为表皮层,即色素上皮基底膜,外为弹力层。

电镜观察可分为5层:自内而外依次为:色素上皮基底膜、内胶原带、弹力层、外胶原带、脉络膜毛细血管基底膜。 中央晕轮状脉络膜萎缩 本病起病症状轻发展缓慢,早期无自觉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眼底改变较为明显,多为双眼,亦可单眼,有家族发病史,其临床表现主要有: 1.视功能改变 呈缓慢进行性减退,幼年时即有中心视力障碍,至中年开始有明显视力下降,有的50岁才出现自觉症状有中心暗点。本病早期为旁中心暗点,暗适应功能下降,阅读困难及。

无夜盲史,也有自幼视力不好,夜间视力差的病例。眼电生理检查可见ERG轻度异常改变,早期正常。

随病程进展当脉络膜及继发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神经上皮萎缩时,ERG可表现为轻、中度视锥、视杆细胞反应异常。多焦ERG峰值显著下降,尤其是黄斑后极30°区域。

根据RPE受累程度EOG。

erp系统是什么意思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