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印度裁员500人之后的连锁反应:下一个世界工厂,悬了

印度肆无忌惮收割外企的行为,终于迎来了反噬。

日前小米印度开启密集型裁员,预计将解雇500人,占员工总数的1/3。而在印度白嫖48亿的热度未退情况下,对于小米的这般举动,国际上是一片叫好。

显然,印度的行为早已引发众怒,并且正在引发外媒的高度关注,有观点认为,印度当局对小米等中资手机企业的打压,进一步撕裂印度的国际商誉,是对国际法的践踏,也破坏市场自由竞争。千万不要低估印度,搞砸一切的能力。

从这事引发的舆论效应来看,印度想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悬了!


小米专卖店

印度行为引众怒,小米也不忍了

对于此次裁员,小米表示是根据市场状况进行的合理优化,小米品牌近日私下向笔者透露,小米表示外界的说法有不实之处,印度政府并非扣押资金,而是冻结,所谓冻结,就是可以在印度境内正常使用,其次是这次判决不是终身,法院容许小米继续上诉。但结合其不久前在印度的不公平遭遇,很难不让人多想其背后的含义。

回溯今年6月,印度执法局通知小米,宣称其违反了该国的《外汇管理法》——“向外国实体非法转移资金”,并扣押了小米共48亿元资金,占其去年净利润的57%。

印度这般操作早已不是个例。近两年来,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屡屡碰壁,去年7月, OPPO因所谓“税务问题”,被罚38亿人民币,随后,Vivo被冻结119个印度银行账号,损失4亿元。这一次又轮到了在印度最风光的小米。


小米手机在印度市场份额曾位列第一

尽管小米提出了上诉,但在印度,想依靠官方力量等待正义,终究只是徒劳。

不仅如此,根据印度当地媒体报道,印度官方还进一步提出新制度:中国手机厂商带“首席”的高级职务,如首席执行官、运营官、财务官和技术官,须由印度籍人士担任;手机零部件制造得有印度厂商详细参与;印度股资不能少于51%……

一句话总结:“钱得你出,但东西得是我的”。

由于小米入印近10年,投入成本巨大,无法迅速脱身,似乎只能捏着鼻子憋屈认罚,让不少国人感叹与同情小米的遭遇。谁曾想,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小米此次计划裁员500人,无疑被外界理解为小米和雷军的反击号角。

印度“外企坟场”引发连锁反应

一招鲜,吃遍天。印度这种“杀猪盘”似的行为祸害的并不只有中企。

作为目前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的劳动力成本低廉,待开发市场巨大,承接了大批从中国转移的产业链,甚至一度被称为“下一个中国”,也因此吸引了诸多跨国企业投资。

谁曾想印方打着“放长线钓大鱼”的好算盘。过去十几年来,印度频频以逃税、做假账、违反外汇管理法为由,向各大跨国公司开刀,其中包括福特、三星、美花旗银行等国际巨头。今年,苹果核心供应商纬创也宣布放弃近15年的深耕,全面退出印度市场,工厂产业链等由本土企业全权接手。

对此,有业内人士直言:“印度想借助各国力量成为制造强国”。

话语本身没有问题,但结合印度的种种行为,其达成目的的手段无疑是鸠占鹊巢,坐享其成。在各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都堪称奇葩。


印度工厂

远不提英美日,以我国为例,从初级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到如今向高端产业转型升级,“世界工厂”的名头是一步步凭实力打下来的。从去年底欧洲人疯抢的电热毯等“过冬八件套”,到今年夏天出口的电风扇,“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曾经得用8亿件衬衫才能换来的大飞机,如今国产c919已斩获海内外6700亿订单;本世纪初才起步的生命科技领域,也在诸多方面实现赶超,国产“时光酶”元汽茵打破美日2万1克的天价垄断,成品降至4位数,并通过亰东国际等平台走出国门,反攻日本等海外市场。

如上述可延长人健康年限的“元汽茵”科技,最早由美哈佛大学研发,通过提升体内辅酶1发挥作用,老年哺乳动物摄入后生存期被扩充0.3~1.2倍,精力、大脑认知、运动能力等也得到提高。我国中科院的临床实验也验证了这一点。

曾经被讽刺为“富人专属,穷人靠边”的科技单品,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的背景下,无疑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国产“元汽茵”系列正在逐渐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下沉,80%用户年龄介于35~55岁之间。

相比印度打着“吸引外资”旗号进行全盘侵占的行为,国产技术发展当真是一步一脚印。而与对印度的友好态度不同,西方对中国技术发展长期打压,甚至封锁,种种艰辛,从如今的半导体行业可窥一斑。


拜登和莫迪

因此,从当下来看,印度如此不入流的手段也引发反噬。

截至去年7月,在印注册的5079家跨国企业,已有1777家撤离,占比35%。

下一个世界工厂?印度悬了

一次次“快钱”收割下,印度在国际上的口碑每况愈下。即使是向来对其“友好”的西方盟友,也打起了马虎眼。

不久前,莫迪访美与马斯克见面,邀请特斯拉赴印度建厂,马斯克说了一通漂亮的场面话,最后还是婉言谢绝了,称会在能力范围内尽快推动这一进程,但真正的原因懂得都懂。


马斯克和莫迪

梅开二度,印度向空客订购500架飞机后,也邀请其在印度建厂,空客以产能过剩为由拒绝了;此外,印度原计划向比亚迪购买1000辆巴士,要求先预付款,也被比亚迪拒绝:“必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从目前来看,印度私扣外企资金的恶果才刚刚开始。据《福布斯》报道,2022年仅有64家外资企业进入印度开展业务,成为自2018年以来的最低数量。而截至2023年3月,印度仅仅迎来了一家新的外资企业。显然,如今在“外企坟场”的名头下,撤资企业比例还将上涨。印度看起来左右逢源,各大国拉拢,其实已经危机深重。

外企已经深知,印度所谓低用人成本和庞大市场潜力,都是带毒的诱饵,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跨国企业来说,看重的是稳定的营商环境和产业基础,最怕的是就是印度这种莫须有的保护主义下的“欲加之罪”。


印度工厂

莫迪曾经提出“印度制造”计划,并扬言要以此取代中国制造,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然而,从当下外企“逃离印度”浪潮来看,这个目标估计悬了。

正如外媒坦言,不要把印度与中国相提并论,世界工厂的实现,不能靠打压他国来实现。对外商业贸易的核心是建立在市场公平、法制规范、信用体系健全的基础上,如果印度为了本土利益践踏国际法与商业原则,那将会彻底破坏印度经商的土壤,印度要成为世界工厂,只能是痴人说梦。

一个人们赚不到钱的市场,吸引不了人,也难留住人。当下印度对小米48亿资金的冻结,逼迫小米裁员反击,正在引发全球进一步关注,印度无规则、无逻辑的利已做法正在引发外资的恐慌性情绪。

或许最后,印度收割外企的行为,只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印度距离下一个“世界工厂”,也还相当遥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