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怎么计提折旧

行政事业单位怎么计提折旧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24条规定:”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

1、可长期使用并保持原有实物形态,属于非流动资产;

2、成本一次列入当期支出不再分期计提折旧.

行政事业单位增加值的会计核算

生产法:工业企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现价)-工业中间投入+增值税要搞好增加值的统计,关键在于搞准中间投入及增值税两个指标的统计.

工业中间投入计算原则:计算工业中间投入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①必须是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

②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③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必须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中.

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一进项税额一减免税款一出口抵内销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一年末未抵扣数.

分配法 :工业企业增加值(现价)=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关于”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的计算,该指 标的计算与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保持一致.若会计产成本核算中计算该部分成本,则计算工业总产值时要包括这分价格;否则,不包括.

erp系统是什么意思啊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模式有哪些改变

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实行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比,本制度采用了”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核算模式”.

关于”适度分离”,主要体现在:

一是” 双功能 “,即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重功能,通过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个要素进行财务会计核算,通过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个要素进行预算会计核算.这样在完善预算会计功能基础上,强化财务会计功能,更加完整地反映政府会计信息.

二是”双基础”,即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但是,根据相关起草原则,财务会计中对于财政拨款收入按照收付实现制核算;预算会计中对于质量保证金、专用基金的核算也部分采用了权责发生制基础.这是兼顾了当前实际情况和长远改革方向的制度安排,使得政府会计核算既能反映预算收支等预算管理所需信息,又能反映资产、负债、运行成本等财务管理所需信息.

三是”双报告”,即通过财务会计核算形成财务报告,通过预算会计核算形成决算报告.

关于”相互衔接”,主要体现在:

一是对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进行 “平行记账” .即,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也需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要进行财务会计核算.

二是净资产要素与预算结余要素保持衔接.即净资产项目中”限定性净资产”等于预算结余项目中的”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非财政拨款结转”、”专用基金”四者之和,反映单位具有限定用途的资金金额.

行政事业单位怎么计提折旧!行政事业单位增加值的会计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模式有哪些改变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增加值的核算有一定难点,有不少论文都是探讨增加值的,行政事业单位又相对特殊,你可以看看会计准则,能多了解些.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