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外汇局人士:6月外资净买入境内债券延续前几个月的较高规模

财联社7月3日电,财联社记者从接近外汇局人士处获悉,今年以来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债券情况持续向好,6月外资净买入境内债券延续前几个月的较高规模。前述人士表示,这显示出在国际金融市场延续波动走势的背景下,人民币债券的长期投资价值凸显。未来,随着我国各项政策举措不断发挥效应,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人民币资产将持续具有吸引力。

推荐阅读:

资本市场不断释出开放信号 下半年外资料延续回流态势

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政策信号近期持续释放。多家外资机构认为,在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外资有望在下半年延续回流趋势,A股下半年表现有望优于上半年。

A股吸引力凸显

数据显示,上半年北向资金净流入1833.24亿元,远高于去年全年的900.20亿元。6月,北向资金净买入140.26亿元,恢复净流入态势。

在联博基金资深市场策略师黄森玮看来,今年以来,A股宽基指数的收益率大多维持平盘或小涨格局,明显落后于全球主要市场,叠加汇率因素,A股对外资变得更具吸引力。

兴业证券表示,后续外资仍将继续流入,成为推动市场修复的重要支撑。

“外资对中国市场的热情将进一步升温。”景顺投资高级基金经理刘徽分析,一方面,美国面临经济衰退和银行业危机等问题,美元可能在加息见顶后走入下跌通道。面对美国经济潜在的衰退风险,国际投资者需要在全球寻找能够分散风险的资产。相较美国而言,当前中国资产的估值更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中国未来还有降息空间,可以继续刺激经济。

外资或延续回流趋势

在多家外资机构看来,中国资产在经历近期回调后,在全球范围内的估值更具吸引力。在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外资有望在下半年延续回流趋势。

高盛表示,中国经济的周期性增长在下半年有望得到增强。高盛预测,中国企业第二季度盈利将增长23%,全年盈利有望增长14%。

此外,高盛统计数据显示,投资于中国市场的海外基金(中国占基准权重30%以上的新兴市场和亚洲委托基金)目前对中国股市处于低配状态,但其对中国的名义风险敞口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如果政策利好使得情绪周期改善,这些海外基金可能会变成增量买家。

展望下半年,黄森玮认为,在估值到位、政策发力、补涨三大因素支持下,A股下半年表现有望优于上半年。

“有针对性的政策刺激措施会增强投资者对下半年经济和盈利复苏的信心,盈利势头持续改善也将继续成为中国股市的关键催化剂。”瑞银表示。

多家外资机构认为,下半年,人工智能和“中特估”两大投资主线有望延续;食品饮料、新能源等估值调整到位的板块,有望在资金推动下迎来反弹。

资本市场开放持续推进

外资对中国市场看好,亦离不开资本市场开放的持续推进。

一方面,外资机构持续扩容。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近期获批公募牌照;高盛于6月28日宣布,中国核心业务主体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已获批正式更名为高盛(中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另一方面,开放信号不断释放。国务院6月29日印发《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除特定新金融服务外,如允许中资金融机构开展某项新金融服务,则应允许试点地区内的外资金融机构开展同类服务。

“这项措施落实后,对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业务创新和发展,尤其是在自贸试验区、自贸港内的发展提供便利,从而更好促进自贸试验区、自贸港吸引外资,发挥这些区域在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方面的作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称。

机构、市场、产品多个维度的对外开放有望持续推进。“我们将继续稳步扩大期货特定品种开放,拓宽QFII、RQFII投资范围,吸引更多境外机构充分参与我国初级产品期货品种定价,提升我国期货价格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为产业企业提供更准确的价格信号。”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近日表示。

推荐阅读:

外资企业继续“加仓”中国

特斯拉新建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宝马将在沈阳投产纯电动新世代车型、西门子扩建成都工业自动化产品中国智造基地、康宁显示科技重庆工厂扩建……今年上半年,跨国科技公司持续加码中国市场。与此同时,众多外资企业高管纷纷来华考察,找寻中国市场的机遇,中国市场“磁吸力”不减。

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王锐表示:“国际大公司对中国市场的看重,是超乎很多人想象的。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石,世界经济增长30%的贡献来自于中国。我们有决心去发展,也相信中国的潜力还在。”

新能源汽车项目接连落子

汽车是一个典型的全球化产业。特斯拉作为首个在华设立的外商独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2022年,超过一半的汽车产自中国,三分之一的汽车在华销售,三分之二的汽车出口到世界各国。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一个缩影。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图片来源:上海临港)

我国是新能源汽车重要的消费市场和生产基地。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71.5万辆,环比增长12.6%,同比增长60.7%,渗透率达到30%。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不断吸引全球汽车产业链项目接连落子。

5月,位于辽宁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的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全面动工,宝马集团宣布2026年起将在沈阳投产纯电动新世代车型。宝马集团董事诺德科沃奇表示:“以此为基础,我们构建了宝马全新电力驱动系统核心零部件的完整本土供应链,这标志着宝马集团在中国的电动化发展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也在这个月,大众汽车集团全资控股的新公司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合肥,总投资约10亿欧元。“新公司将成为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同类职能中心,涵盖整车开发、零部件开发及采购职能,并整合本土供应商的先进技术。”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

全球最大的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集团今年初宣布,在苏州投资建立博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计划在未来几年内累计投资约70亿元用于该项目。全球知名涂料和特种材料供应商PPG投资3000万美元的电动汽车及智能出行创新应用中心落户天津并投入使用。现代汽车集团位于广州的首家海外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基地今年将竣工投产。

截至目前,国际上主要跨国车企在我国都设立了合资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近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2022年我国汽车产业已全面取消了外资投资限制,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支持各国企业与我国企业在固态电池、自动驾驶等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加快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

继续“加仓”高技术制造业

与以往多青睐传统制造产业不同,跨国科技公司如今更多瞄准了高技术制造业,接连落地新产线、新工厂。新能源汽车并非个例,他们的目光还投向了新型显示、工业自动化、光伏、燃料电池、新材料等领域。

康宁10.5代玻璃基板

今年4月底,特斯拉宣布将在上海新建储能超级工厂,生产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可达1万台,储能规模近40GWh(吉瓦时),计划于今年第三季度开工,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

康宁公司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康宁显示科技重庆工厂计划扩建,新增8代液晶显示玻璃基板的热端制程能力,并重新部署其他设施以满足移动消费电子和汽车应用领域不断增长的需求。康宁与合肥政府签署了康宁汽车内饰玻璃三期项目确认函,以扩大车载显示盖板玻璃生产线。

记者了解到,康宁显示已经在中国大陆建设6座全资显示玻璃基板制造工厂和2座合资显示玻璃基板后段加工工厂。

电气硝子玻璃(厦门)有限公司产线 (图片来源:厦门外商协会)

不久前,日本玻璃基板制造公司电气硝子在厦门市构筑了从熔融、成型到加工的显示玻璃“一条龙”式生产体系。全世界有七成的显示器在中国生产,面对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电气硝子玻璃(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大桥伸夫透露:“我们自2014年落户厦门以来,几乎一年布局一个新项目,每两年完成一次新增资扩产的投资。在不断增资扩产中,厦门基地已经成为我们在海外投资规模最大、生产工艺最完整的工厂。”

早在今年2月,松下冷热电三联供氢能示范项目启动仪式在江苏无锡的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举行,这标志着松下在中国的首个氢能燃料电池综合能源利用项目正式运行。6月6日,新加坡淡马锡旗下全资子公司新加坡能源集团宣布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投建集光伏发电、农业种植于一体的大型绿色能源发电站,该项目总装机容量为78MWp,有望成为珠三角地区光伏发电和新能源投资的示范工程。

西门子公司在6月15日宣布投资1.4亿欧元用于扩建中国成都的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中国智造基地,主要生产西门子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S7系列、ET 200SP分布式控制系列及人机界面、工控机等相关自动化产品。

“对西门子而言,中国是创新技术的孵化场和实践地。”西门子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首席执行官奈柯表示,这一智造基地的建成,将助力西门子进一步加强在中国的本地化价值链,提升在自动化、数字化领域的研发与制造能力。

从外资增资加码的方向看,投资中国的逻辑悄然发生变化,外资正在逐步摒弃传统制造产业,转向新型显示、新能源、电子信息、工业自动化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行业。

商务部6月15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前5个月,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70.8亿元,增长5.9%。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7.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0.8%,高技术服务业增长1.5%。

波士顿咨询中国区执行合伙人吴淳在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许多产业已实现转型,不再是简单的全球生产基地。跟随这一进程,不少在华外企也经历了一场从低附加值加工向高附加值领域的转变。未来的中国将不再只是销售和盈利的大市场,更是打磨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试金石’。”

外资研发中心在华集聚

今年3月,施耐德电气中国自动化研发中心在无锡启用,成为继上海、深圳、西安、北京之后,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第五大研发中心。5月,沃尔沃汽车上海设计中心正式揭幕,丹佛斯全球制冷研发测试中心在天津建成投用,华晨宝马沈阳研发中心二期扩建项目启用,大众集团在合肥落地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创新中心……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中国正在成为重要的创新策源地,近期引入的外资项目,不再局限于建设生产制造基地,更是将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落地中国,成为构建全球开放创新生态的重要力。

中国贸促会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显示,从增资主要方式看,47.64%的外资企业表示将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开发新产品。

索尼精密部件(惠州)有限公司

索尼中国向《中国电子报》记者介绍,索尼在华设有索尼中国研究院,专门贴近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研发并开展产学研合作,中短期聚焦于娱乐和移动出行领域,长期则关注高龄化社会、教育、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领域。

专家指出,外资研发中心在华集聚的背后是中国庞大的市场、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以及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正持续展现出吸引力。外资研发中心的集聚不仅对中国引进国际前沿技术和高端人才、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作出了积极贡献,也有力推动了全球产业链创新链高速发展。

记者了解到,今年1—5月,仅上海就新增外资研发中心11家。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呈现出加速聚集的态势,其他地区也陆续有外资企业研发中心落地。

“中国在创新方面引领前沿发展,因此我们坚定深耕中国、投资中国。”斯凯孚汽车事业部全球总裁大卫·约翰逊近日表示,这家瑞典企业的商用车研发中心已经落户山东济南高新区。

在西安,德国自动化设备制造公司BBS集团设立研发中心,为工业制造业企业量身定制装配自动化系统。据悉,该研发中心将承担中国区自动化设备40%的研发设计任务,有助于高精度工业自动化领域发展。

德勤中国主席蒋颖表示,外资研发中心在基础前沿领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要加速外资研发中心融入中国创新体系,进一步识别外资研发中心的深层发展诉求,增强其在华研发黏性,鼓励其与中国一起创新。

对此,蒋颖提出建议,要加快完善中西部地区的外资研发中心专项政策,引导外资在中西部设立研发中心;畅通政府科技项目和资金补助的参与渠道,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效率,推动外资企业融入本地创新链。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