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专业知识具备的常识知识

1.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些基本知识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6.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汉语史、语言学史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论文写作等,-般安排8周左右。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相近专业: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 对外汉语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古典文献 中国语言文化 应用语言学 华文教育 文秘

2.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知识

第一,语言素养。结合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知识的形式,更多来自于语言表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副好口才。我着重从语言表达方面来谈谈课堂上教师的语文素养。我发现,很多语文教师的话语没有语文味,刻板,粗糙,不打动人心,无法让学生感到语文的可爱。如果教师的语言不打动人心,无法让人有倾听的欲望,怎么能要求学生好好地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呢?老辈人形容教师,是“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难磨一张嘴”,这不无道理。因此,必须从细节做起,以语言为起点,抓好语文素养的提升。

课堂上的语文教师,既有运用课堂语言讲解的声音,也有面对教材书面语言朗读的声音……这都是语文的声音,都反应出语文教师的基本语言素养。现在很多教师,包括我在内,基本的语言素养都需要提高。比如,朗读是否能做到声情并茂,有效传递出文章的情感,为静止的文字赋予生命的活力。讲解是否能做到清楚地表情达意,在准确地用语言完成教学内容的流程中,同时使学生身心得以的灌溉与滋养。其实,讲解也好,朗读也罢,身为语文老师,应当把每一节课当作自己语言素养修炼的课堂,将课堂上的每一处的讲解语、小结语、提示语都做精心地准备,将每一篇课文都当作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反复品读其中的滋味,熟读甚至成诵。于是,面对手中的语文教材,也许不要学生长篇大论地发言,或没完没了地质疑,慢慢的,也许你会以朗读的方式和学生对话、以交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语言,慢慢地,你和学生的语感就这样涵养起来了——这也许是我们最简单可行的语文方式。

第二,语文素养。这的“语文”指语言文字的知识与相关常识。不是仅仅是指对课本上那些课文的字词句段篇的认识,语文老师要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对于各种文体要有准确把握的能力。

比如面对一篇童话,语文教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童话,基于童话体裁应该如何教学。这正如美术中的素描课,老师的课堂要有素描课的特色,而不能用油画的方法来教学一样。童话课应该上出童话的味道;诗歌应该上出诗歌的感觉;散文要有散文的特色。而不是像大部分老师那样,所有的课文一律用“讲读”的方式来上。回顾我的教学,适应民间故事文体——《牛郎织女》的“聊”的教学形式,绝不会出现在,讲《秋天的怀念》那样文质兼美的散文的课堂上。选自古典小说《西游记》的《三打白骨精》的教学,那对“小说三要素”的强调,也绝不会等同于《游园不值》中对“苍苔”、“柴扉”、“红杏”等诗歌意象的推敲。基于文本的文体特点来体会文本表达的特点,是需要教师深思和加强的。唯有如此,我们的语文课才能真正说得上独具特色,不至于温温吞吞,任由别人冠以似是而非的评说。如果有一天,语文教师的课上到了别人不敢随便毫无依据地品头论足的时候,我想,我们就具备了语文的专业性。

第三,文学素养。文学,是语文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加强文学修养,除了要懂得语言的奥妙,能够欣赏语言,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文学的魅力是更高要求。语文教师一旦有了文学的味道,情感与语言应该是丰沛富饶的土地,是充满引力与诱惑的“吸铁石”,是花样层出不穷、永远令人期待而又充满惊喜的魔盒。因为语文课堂,重要的媒介还是语言,这里还就语言来说文学性。理科教师常常被要求语言干净,这一点对语文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同样适用,但我们不能忘记,语文教师的文学语言呢,除去判断与指令,同时还肩负着感染与熏陶的责任,除了教材,教师语言也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语文老师语言的丰沛、幽默、诗意,能化解学生日常学习中内心的焦灼,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唐风余韵,流水淙淙,泉水叮咚,语文首先是美的,其次才是可感的,灵性的,温度的,湿润的。如此,学生才能在文学的语言中,获得语言的浸润与文化的陶冶。当学生从语文教育中获得享受的时候,学生就会自然的喜欢,甚至热爱。语文教师凭借文学的力量,把心中积蓄的情感散发出来,把这种幸福感弥散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感到幸福的事。

总之,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不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都在润泽着儿童。这就好比树的长大。我们从未看见,根是怎么延伸出来的,然而,我们却惊喜地发现,树已茂密参天。这儿童的语言之树,就植根于教师文学的颐养之中。所以,课堂中教师的语言以及呈现方式,不在多少、不限形式,只要是说得精彩、讲得有味,就可以称之为语文的文学方式,就是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表现。

3.普通语言学的基础知识

普通语言学是我国文科院校的一门基础课,主要为中国语言文学(包括汉语言文学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等专业的学生开设。当然,开设和关心语言学课程的远不止这几个专业,比如文科中的历史学、哲学、逻辑学、人类学、民族学等专业,理工科的计算机、人工智能)机器翻译、信息处理等专业。从当前世界文化和科技综合发展的趋势来看,语言学作为社会科学中的领先学科,己成为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界的边缘学科。普通语言学承担语言学科基础理论的教学,传播语言学科的一般知识,也是科学语言研究和相关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对学习者理性、深入和全面认识语言学科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认识上的不同,目前全国还有不少文理科院校不能正常开设这门课程,这对相关专业学生的科学认识、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会产生一定影响。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普通语言学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大多使用国外教材,或者在课程内容上侧重国外的理论,使用国外的资料,介绍国外的成果。这是因为普通语言学肇始于欧洲,限于学者的学识、所掌握的资料和教学的容量,普通语言学并不“普通”,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选择性,一般多以印欧语言为基础,不能全面反映其他语系语言的情况及其科研成果,特别是具有独特类型的亚洲语言;其次,脱离中国的实际,不能充分反映中国的语言学理论,介绍中国的语言资料,展示中国的科研成果和贡献,学习普通语言学的学生,只熟悉国外的语言学理论和资料,不知道中国有多少种语言,中国语言学的科研成果及其贡献。事实上,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的语言学家对国内语言进行了普遍调查和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的语言学无论在理论、方法和资料上对普通语言学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再次,缺乏方法和操作的指导,教学内容以传播知识为主,着重说明和解释,忽视方法和操作,使学习者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了科学认知和研究能力的提高;又次,国内目前普通语言学的著作较少,内容深浅、程度高低,参差不齐,不能适应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生以及相关专业高层次专业教学的需要。

鉴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中国的普通语言学教学首先应该本土化,即中国化,以中国的语言理论为主导,中国的语言现象和资料为基础,解决中国的语言问题为目的,继承和发扬中国语言研究的优良传统,反映中国的语言研究成果,展示中国语言学对普通语言学丰富发展的贡献。当然,本土化或中国化并不等于专一化或专门化,本土化是在承认普通语言学不能也不必完全,“普通”的前提下,在一般语言理论、知识、资料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联系本国实际所作的选择,使得学习者在获得一般的语言学知识的同时,更多地熟悉本国的情况,因为中国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对象基本或主要是中国的语言;其次,需要强调实践,即在学习一般理论基础上,注重实际操作,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研究中国的语言,解决中国语言实践和研究中提出的实际问题,以期使学习者在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实践能力;本书即根据这种认识在本土化或中国化以及实践性上作了一定的努力,并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定在高于“概论”的水平上,为较高层次语言专业教学提供一本中国化的教材,也为中国的语言研究工作者或关心中国语言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一本参考书,并希望与语言相关的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也能从中有所获益。本书执笔的分工情况如下:

第一章 瞿霭堂(第一、二节),王远新(第三、四节)

第二章、第七章瞿霭堂

第三章、第六章黄布凡,瞿霭堂(第六章第七节)

第四章、第八章王远新

第五章、第九章罗美珍

第十章马学良

对本书的出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丁文楼社长给予了大力支持,责编吴肃民同志为本书的编辑工作付出了辛勤劳动。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的劲松同志,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系的范慧娟同志也承担了本书部分书稿繁重的校对任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江荻同志为本书翻译了英文简介和目录,特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王远新同志除了写作,在统稿工作中也做了不少工作。

由于这是一部集体作品,在写作的虚实、视角、取材和风格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差异,并由于中国语言的复杂情况,个别的观点还不能完全统一,遇到这种情况就采用互注的办法。此外,因各章独立完成,不可避免会有一些重复的地方。舛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4.考生应掌握哪些语言知识和技能

(一)语言知识 1. 语法知识 考生应能熟练地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其中包括: (1)名词、代词的数和格的构成及其用法; (2)动词时态、语态的构成及其用法; (3)形容词与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及其用法; (4)常用连接词的词义及其用法; (5)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的构成及其用法; (6)虚拟语气的构成及其用法; (7)各类从句(定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等)及强调句型的结构及其用法; (8)倒装句、插入语的结构及其用法。

2. 词汇 考生应能较熟练地掌握5 500个左右常用英语词汇以及相关常用词组(详见附录相关部分)。考生应能根据具体语境、句子结构或上下文理解一些非常用词的词义。

5.有没有有关语言的知识啊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都是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英语基础知识是发展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的重要基础,但语言知识本身也是语言学习的目标之一。过去我们经常说,学习语言知识不是目的,培养语言技能才是真正目的。

因此,在教学大纲中对教学目的的描述侧重于听、说、读、写等技能,而在教学内容中则列出各种语言知识。其实,这是人为地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割裂开来。

我们认为,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而教学内容也包括掌握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当然,语言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上。

要把语言知识落实于听、说、读、写的实践,提高听、说、读、写的质量。在发展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实践能力的同时,又不能忽视知识的学习。

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储备知识,其最终目的是将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之中去。语言交际有口头和书面两种交流形式。

人们用语言进行交流时,必须通过有声的语言(听和说)或者文字记录的语言(读和写)进行。没有一定的语言知识作为基础,就不可能实现这两种形式的交流。

基础教育阶段,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必须在听、说、读、写活动的过程中来进行并得以巩固。同时,听、说、读、写是提高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

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处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这二者的关系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图2一、坚持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原则,改变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倾向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英语课程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基础教育英语教学阶段,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来学习英语。

听、说、读、写实践是教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语言知识质量的可靠保证。为此,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应努力做到:第一,语言知识的学习应立足于语言实践活动。

课堂上绝大部分教学活动要以语言实践为基础,要杜绝单纯传授、讲解语言知识的做法。第二,语言知识的教学可以采用提示、注意和观察、发现、分析、归纳、对比、总结等方式进行。

应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与到上述过程之中,以使他们在科学的思维方法上也得到锻炼。语言知识的归纳或总结的范围、深度、方法、时机要由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和教学的需要来确定。

第三,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如果孤立起来,语音、词汇、语法任何一项都不是语言,也不能起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

语音、词汇、语法的使用,都是在语言运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通过有意义的句子或篇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单词的意思和用法;可以学会语法点的用法;可以学到流利自然的语音和语调。

第四,要让学生掌握实用的语言知识,即真实听说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用法;真实读写实践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用法;真实交际中的语言知识。二、防止过于强调模仿、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教学倾向语言是一个充满着抽象规则的复杂体系,而且还存在着许多不规则的现象。

但是儿童却能够在出生后不久,就顺利地掌握母语。于是外语教学就提出了“习得”(acquisition)的理论。

习得对于改进和提高我国英语教学起到无可置疑的作用。但是,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与母语学习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随着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抽象思维能力都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具备了一定自觉接收、储存和加工信息能力;能集中注意力、抓住重点、调整学习方式,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学得比较多的东西。其次,学生已经有第一语言的经验,发音器官得到相当训练,有比较强的模仿能力;已经形成的语言认知结构对操作英语信息可以得到记忆、对比和监控作用,能加速英语规则的内化过程。

再次,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的;教学内容是优化组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信息集中地安排的,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缩短了学习的进程。为此,英语教学不可过于强调“习得”式的学习以及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教学倾向。

而应该重视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努力创设知识内容、技能实践和学习策略的需要都很丰富的情景,以营造启动学生思维的教学环境(如呈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环境),帮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加速知识的内化过程,使他们能够在听、说、读、写等语言交际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变语言知识为英语交际的工具。正如《标准》所要求的,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使英语课程的学习,成为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

三、倡导语言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开放的、互动的学习模式语言知识不单单是语音、词汇、语法的规则,还包括概念意义、语言篇章结构、文化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要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张每个学生都不应等待单纯语言知识的传递,。

erp系统是什么意思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