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专业知识职称考试题

1.初中中考最容易错的化学基础题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 B.相同元素的原子原子核一定相同 C.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一定变化的质子 D.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变化 分析:选项A是学生最易混淆的概念,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可以不同所以原子核不一定相同;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只有选项C正确。

例2.2003年5月,深圳发生举国震惊的特大投毒案。犯罪分子使用的是一种名叫“毒鼠强”的剧毒鼠药(化学式为C4H8O4N4S2)。

下列有关“毒鼠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氧化物 B. “毒鼠强”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4个氮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 C. 碳、氢、氧、氮、硫元素的质量比为2∶4∶2∶2∶1 D.含硫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26.67% 分析:明白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便可判断选项A错误;选项B是学生最易混淆不清的,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4个氮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的仅仅是“毒鼠强”的一个分子而不是这种物质;选项C中2∶4∶2∶2∶1仅仅是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比,很显然不等于元素的质量比;只有选项D正确 例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Al表示两个铝元素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分析:元素不讲个数,所以选项A明显错误;选项B、C都是学生易混淆的,单质、化合物首先必须是纯净物,否则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组成的是混合物,同样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CO和CO2组成混合物;只有选项D正确。 二、规律运用不灵活 例1.化学中常常出现“1+1≠ 2” 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

下列符合“1+1= 2” 的事实是( ) A .20℃ , 1L 水与 1L 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 2L B. 20℃ , 1g 镁与 1g 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 2g C. 20℃ , 1g 硫粉在 1g 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 2g 二氧化硫 D. 20℃ , 1g 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 1g 硝酸钾固体能得到 2g 硝酸钾溶液 分析:学生能认识到选项A不正确,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会减少;而选项B中镁和硫酸是否完全反应不能判断,而且即使完全反应由于氢气的生成所得溶液的质量也应小于2g;选项D中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g硝酸钾固体是不能溶解的,没有溶解的那一部分不能作为溶液的组成部分,这一点也是学生易忽略的。正确答案选C。

例2.在反应M+2N=R+2Q中, 3.2gM 与N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8.8gR,且反应生成的R和Q的质量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M和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1∶2 B.1∶4 C.9∶16 D.4∶9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是不需考虑具体方程式的书写的;而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质量比是要考虑具体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的。这是学生最易混淆不清的地方;搞清楚这两点很易选出正确答案选A。

三、审题不清或审题不全 例1:为了证明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依次通过①澄清的石灰水 ②浓硫酸 ③炽热的氧化铜 ④澄清的石灰水。 ④中变浑浊的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

分析:学生往往简单审题不清而回答有二氧化碳的存在,或者审题不全仅仅回答有二氧化碳的生成,正确应该回答出有二氧化碳的生成从而证明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 例2.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现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B.排水法 C.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分析:一般学生都能明白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但题目已知“一氧化氮能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不能选用排空气法,很多学生由于审题不仔细而错误的认为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正确答案只有选B,用排水法。 四、基础不牢,思维不精 例1.现有 100g 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要使它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此时溶液仍未达到饱和),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A.溶剂蒸发掉一半 B.溶剂蒸发 50g C.再加入 10g 溶质 D.再加入 12.5g 溶质 分析:马虎的学生很容易简单的认为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或溶剂减少一半,溶质质量分数就增大一倍了。

而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来分析就能避免错误。蒸发溶剂时溶质的量不变,按照公式,分子值不变分母的值减少一半比值增大一倍,所以蒸发溶剂的量应为原溶液量的一半,增加溶质一倍的量溶液的量也随之而增加,比值增加不到一半,所以增加溶质的量应超过一倍量,正确答案选B、D。

例2.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的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剂的质量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加 分析:生石灰放入水中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但原来溶液是饱和石灰水,所以生成的氢氧化钙不溶,这一点学生。

2.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09年无锡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1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

共六大题,38小题。考试形式为闭卷书面笔答。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 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2.答客观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O-16 S-32 Ca-40第I卷 (客观题 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水 B.硬水 C.钢 D.煤2.在金属铝所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D.还原性3.某饮用水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右图所示,图中的Na、K、Ca是指 A.分子 B.元素 C.原子 D.单质4.将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汽油 B.面粉 C.氯化钠 D.高锰酸钾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 味的原因是 A.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在不断运动6.“西气东输”工程中的“气”是指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下列有关“CH4”意义的 认识不正确的是7.用下列方法鉴别二氧化碳和氢气,其中不可取的是 A.分别检验气体的可燃性 B.分别通入石灰水中 C.分别填充气球放飞 D.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8.用灯帽盖灭燃着的酒精灯,其灭火原理是 A.消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降低温度 D.降低着火点9.“加碘食盐”是指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碘酸钾(KIO3),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l价 B.+3价 C.+5价 D.+7价10.产生下列现象与向大气中排放的物质无关的是 A.闪电 B.酸雨 C.臭氧层空洞 D.温室效应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5.26 g氧化铜 B.用药匙搅拌加速氢氧化钠溶解 C.溶液的pH越大酸性越强 D.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12.下列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是生物催化剂,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反应 B.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化合物是植物营养素,但会导致水体污染 C.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吸附水中的杂质,所以可用活性炭淡化海水 D.铁锅是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理想炊具,因为烹调的食物中会留有人体需要的铁元素14.为了全力打造“生态无锡”、“和谐无锡”,下列措施符合该理念的是 ①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②将居民生活用煤逐渐改用液化石油气或天然气;③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上路;④坚决取缔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⑤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A.只有①②⑤ B.只有②③⑤ C.只有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1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右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8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16.下列物质的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 A. CuO→CuSO4 B.Fe→ FeSO4 C.HgO→O2 D.KNO3→KCl17.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甲能产生气体;将乙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乙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甲>丙>乙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纯碱、烧碱都属于碱 B.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C.化学反应中一定有能量变化 D.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19.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真”、“伪”,通过分析下列叙述属于“真”的是 A.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B.为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可在灯泡中充入氮气 C.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因此需要经常补充钙单质 D.有人称自己有特异功能,能将普通的铜、铝转变成黄金20.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每小题有l -2个选项符合题意,按题意选对得2分;错选、多选均不得分;少选且选对得】分)21.“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之一。下列叙述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 A.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既町以节约金属资源,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既可以解决能源危机,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为了避免造成土壤污染,应将使用过的一次性塑料饭盒倒入江河湖泊 D.用秸秆制沼气,既能避免焚烧秸秆产生的污染,又能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22.在下列图示的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23.某学生将燃着的镁条迅速伸入盛满C。

3.初中化学大题怎么做初中化学大题答题技巧方法

在化学教师资格考试中,简答题相关知识点的考查,一直是大家望而却步、一筹莫展的题型。占分多、记忆内容多,答题准确率低,得分少。其实凡是考题必有规律可循,接下来以“化学史+化学专业知识”综合考查题型为例,为大家介绍这类简答题的答题思路。

【考题】

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现铁能从某些含铜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铜。在宋朝,利用这个反应冶铜的生产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即把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以置换出单质铜。这种方法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

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述化学史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6分)

(2)请结合材料及化学相关知识探究金属铁、铜、银的活动性顺序。(6分)

【答题思路】

综合分析可知,第一问考查涉及化学史的作用,是主观题考查,答案不拘泥于一种。答题过程需遵循如下要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启迪科学思维、增强学科吸引力等方面,只要大家答题的时候可以结合此类要点进行书写,尽可能书写全面一些,作答的时候问题就不会很大。为了突出答题的逻辑性,建议大家在书写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总-分-总的模式进行。“总”是概括性的话语说明,“分”的阶段就可以将自己梳理的要点进行结合,尽可能不同层面,力求丰富,最后的“总”,可以总结化学史教学的整体作用。答案示范如下:

【参考答案】

(1)化学史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古代化学的成就以及化学家的奋斗历史,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第二、通过概念、学说、理论的产生发展过程,启迪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

第三、通过戴维、诺贝尔为化学事业的牺牲,学习化学家献身化学的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第四、通过侯德榜及其侯氏制碱法,培养合作及其爱国主义精神等。

总之,通过化学史,可以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尽量充分的感知各种信息,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增加化学的真实性、知识性、趣味性。

【答题思路】

对于第二问,一般情况下要考查和化学学科专业知识的结合,而且此类知识点一定会和材料信息有关联。根据材料分析就可以很容易得到铁和铜的活泼性,大家按照材料的信息设计出类似实验能证明铜和银活泼性即可。所以此类题答题的时候,建议大家一定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不要舍弃题干中一些很明显的具有很大帮助的描述。第二问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进行作答:

【参考答案】

(2)①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②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经过实验可以获得铁的金属活泼性比铜的强,它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银的强,它可以把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故得到金属活动性顺序:Fe>Cu>Ag。

相信通过以上的分析,大家对于此类题已经跃跃欲试了,后期大家可以结合此类题的答题思路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也希望大家在后续的考试中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实现自己的教师梦。

4.初中化学大题怎么做初中化学大题答题技巧方法

在化学教师资格考试中,简答题相关知识点的考查,一直是大家望而却步、一筹莫展的题型。

占分多、记忆内容多,答题准确率低,得分少。其实凡是考题必有规律可循,接下来以“化学史+化学专业知识”综合考查题型为例,为大家介绍这类简答题的答题思路。

【考题】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现铁能从某些含铜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铜。在宋朝,利用这个反应冶铜的生产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即把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以置换出单质铜。

这种方法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请简述化学史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

(6分)(2)请结合材料及化学相关知识探究金属铁、铜、银的活动性顺序。(6分)【答题思路】综合分析可知,第一问考查涉及化学史的作用,是主观题考查,答案不拘泥于一种。

答题过程需遵循如下要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启迪科学思维、增强学科吸引力等方面,只要大家答题的时候可以结合此类要点进行书写,尽可能书写全面一些,作答的时候问题就不会很大。为了突出答题的逻辑性,建议大家在书写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总-分-总的模式进行。

“总”是概括性的话语说明,“分”的阶段就可以将自己梳理的要点进行结合,尽可能不同层面,力求丰富,最后的“总”,可以总结化学史教学的整体作用。答案示范如下:【参考答案】(1)化学史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古代化学的成就以及化学家的奋斗历史,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第二、通过概念、学说、理论的产生发展过程,启迪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第三、通过戴维、诺贝尔为化学事业的牺牲,学习化学家献身化学的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第四、通过侯德榜及其侯氏制碱法,培养合作及其爱国主义精神等。总之,通过化学史,可以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尽量充分的感知各种信息,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增加化学的真实性、知识性、趣味性。

【答题思路】对于第二问,一般情况下要考查和化学学科专业知识的结合,而且此类知识点一定会和材料信息有关联。根据材料分析就可以很容易得到铁和铜的活泼性,大家按照材料的信息设计出类似实验能证明铜和银活泼性即可。

所以此类题答题的时候,建议大家一定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不要舍弃题干中一些很明显的具有很大帮助的描述。第二问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进行作答:【参考答案】(2)①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②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经过实验可以获得铁的金属活泼性比铜的强,它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银的强,它可以把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故得到金属活动性顺序:Fe>Cu>Ag。相信通过以上的分析,大家对于此类题已经跃跃欲试了,后期大家可以结合此类题的答题思路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也希望大家在后续的考试中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实现自己的教师梦。

5.求初中化学的知识总复习比如文档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

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

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作者:Lovegood和luna 0位粉丝 2007-2-23 11:37 回复此发言 2【分享】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 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 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

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 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 装置。

6.急求~~初中化学溶液练习题

虽然只悬赏5分,但对于学习这方面还是要给予大力支持的!!!第九单元 溶液同步练习一、选择题 1.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过滤、蒸发、结晶、溶解 B 溶解、蒸发、过滤、结晶 C 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D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海水一经降温,就会有大量食盐晶体析出 B 加热蒸发硝酸钾溶液,开始时就会有大量硝酸钾晶体析出 C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硝酸钾 D 将析出硝酸钾晶体后的溶液再冷却,仍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3.粗盐提纯实验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 烧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酒精灯B 量筒、烧杯、试管夹、蒸发皿、铁架台 C 漏斗、玻璃棒、镊子、蒸发皿、铁架台 D 试管、量筒、药匙、玻璃棒、酒精灯 4.20℃时,有二杯饱和的A溶液:甲杯盛100g,乙杯盛150 g,在下列条件下,两杯溶液中析出晶体质量相同的是( ) A 两杯溶液都降温至10℃ B 同温下,甲杯蒸发掉10 g水,乙杯蒸发掉60 g水 C 甲杯加25 g A溶液,乙杯减少25 g A溶液 D 同温下,两杯都蒸发掉30 g水 5.把t℃时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溶液变为无色 B 有白色沉淀析出 C 有蓝色晶体析出 D 无变化 6.25℃时50 g水中最多溶解5 g X物质,60℃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10 g Y物质,则X和Y的溶解度相比( ) A X>Y B X 7.t℃时某溶液200 g,蒸发掉20 g水后,析出8 g晶体,又蒸发20 g水后析出晶体12克,则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 ) A 40 g B 50 g C 60 g D 100 g 8.分离下列混合物,按溶解、过滤、蒸发的顺序进行操作的是( ) A.酒精和水 B.氯化钠、硝酸钠 C.铜粉、铁粉 D.实验室制氧气完全反应后的剩余物 9.从氯酸钾制取氧气剩下的残渣中回收氯化钾和二氧化锰,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应该是( ) A.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过滤、蒸发、结晶、溶解 C.溶解、蒸发、过滤、结晶 D.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10.t℃时,将两份质量分数相同的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其中一份蒸发去20 g水(温度不变),另一份加入7 g A物质,都能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则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 A.7 g B.14 g C.35 g D.70 g 11.20℃时 的饱和溶液两份,甲为100 g,乙为150 g,温度不变,将甲蒸去10 g水析出晶体m g,乙蒸发去20 g水析出晶体n g,则m和n的数值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A.n=2m B.m=n C.m=2n D.无法确定 12.下列过滤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处 B.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多余部分要剪去,并用水润湿贴紧,不留气泡 C.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并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13.蒸发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开始析出晶体后,要用玻璃棒搅拌液体 B.向蒸发皿中注入液体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3 C.等液体完全蒸干,才停止加热 D.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14.在“粗盐提纯”中,将粗盐加水溶解,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 ) A.蒸发 B.过滤 C.结晶 D.加热 15.根据下列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能通过一次结晶,便可将x,y两种物质基本分离的是( ) 二、填空题 1.把食盐水放在敞口容器里,让水分慢慢蒸发,溶液首先达到_____,继续蒸发就会有_____析出。

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固体物质,一般就采用_____的方法得到固体。 2.多数物质热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就会有_____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的固体物质,欲获得晶体一般就采用_____的方法。

3.某溶液析出晶体的母液,当温度不变时是_____溶液(饱和或不饱和)。 4.过滤装置中,滤纸应_____漏斗内壁,滤纸的边缘应比漏斗口_____,漏斗下端的管口_____烧杯内壁,倾倒液体时用_____将液体引入过滤器,过滤器里的液面要_____滤纸过缘。

5.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的方法是先入_____,反应完全后进行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6.从混有少量泥砂的食盐中提取氯化钠的主要操作步骤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实验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_______。

7.温度为t℃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出A g水时,析出晶体a g;再恒温蒸发出A g水时,又析出晶体b g(a≠b),回答下列问题: (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b(填“>”或“ (2)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 g。 8.t℃时,某硝酸钾溶液100 g,恒温蒸发掉10 g水,析出了2 g晶体,再恒温蒸发掉10 g水,又析出了4 g晶体,则在t℃时,原来100 g溶液是_______(饱和、不饱和)溶液,硝酸钾在t℃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 g。

9.在蒸发液体时,应把液体倒入_______里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_______,防止_______。三、实验题 实验室里用结晶法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以得到纯度较高的氯化钠和硝酸钾。

(1)实验步骤分为五步:①过滤 ②第二次过滤 ③降温使晶体析出 ④加热蒸发溶剂至有部分晶体析出 ⑤加热溶解。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编号)_______。

(2)第一次过滤应在什么温度下进行?_______。所得晶体是_______, 第二次过滤在_______温度下进行,所得晶体是_______。

(3)写出下列实验操作中所需仪器的名称:过滤。

7.比较好的初三化学的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O—16 H—1 C—12 Fe—56 Cu—64 N—14 S—16 P—32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A)放热发光 (B)生产气体或沉淀(C)状态和颜色发生改变 (D)有其它物质生成2、下列四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一组物质是 (A)天然气、空气 (B)氯化钠、食醋(C)天然水、碘酒 (D)墨水、大理石3、能证明甲烷是化合物的实验事实是 (A)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 (B)甲烷燃烧后有水生成(C)甲烷燃烧后有 CO2生成 (D)甲烷燃烧后有水和 CO2生成4、下列各类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A)单质 (B)酸 (C)碱 (D)盐5、下列情况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A)化工厂的废水,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任意排放(B)为了防止工业生产中排出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将排气烟囱加高(C)种草植树,增加城市绿化面积(D)涨水时,将废渣、垃圾等倒入河道中冲走6、原子与分子的根本区(A)大小不同 (B)能否直接构成宏观物质(C)是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中一定有沉淀(B)置换反应中一定会发生元素化合价的改变(C)把 CuSO4、HNO3、BaCl2同时加到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D)K+、Ag+、Cl-、NO-3 四种离子可共存于水中初三化学试题 初三化学模拟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O-16 Ag-108 Cl-35.5 Na-23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将饱和澄清石灰水加热后变浑浊 B.将金属材料制造成飞机的机身C.生石灰作干燥剂吸水结块 D.将二氧化碳气体变为干冰2. 下列各组中的化学式与俗名、学名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 )A.CH4 石油气 甲烷 B.HCI 盐酸 氢氯酸C.KOH 烧碱 氢氧化钾 D.CuS04 胆矾 硫酸铜3.将AgNO3、Na2SO4、BaCl2三种物质按适应比例混合后放入足量水中,最终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Na+和 Cl- B.Ag+和SO42- C.Ba2+和NO3- D.Na+ 和 NO3-4. 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的含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K+中的2表示钾离子的个数是2 B.Cu2+中的2表示铜的化合价是+2C.C2H5OH中的2表示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的碳原子数是2D.CO(NH2)2:中括号外的2表示一个尿素分子含有的NH2原子团数是25.有40g质量分数为5%的CaCl2溶液,若将其质量分数增加到10%,应采用的方法是(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加入40g质量分数为20%的CaCl2溶液C.把溶剂蒸发掉20g D.加入2gCaCl2固体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省药品,实验结束后应将剩余药品放回原瓶B.为了皮肤消毒,涂抹酒精药液越浓杀菌消毒效果越好C.食醋中约含3~ 5%的乙酸D.氢气还原CuO后,试管里残留固体可用稀盐酸除去7. 现有一块北方盐湖结晶析出的白色晶体.可能含有Na2CO3、Na2SO4、NaC1中的-种或几种,为了证明其成分,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为 ( )①加水溶解 ②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 ③加入足量硝酸 ④加入硝酸银溶液A.④②③①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①③②③8. t℃时,分别将a g下列物质投入b 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硝酸钾 ②氯化钠 ③三氧化硫 ④碳酸钠晶体A.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B.①、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③、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D. ④比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9.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铅笔芯的粉末使锁的开启变得更灵活 B.用纯碱和醋作用生成的气体来熄灭烛光C.用盐酸、石灰水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含有碳酸盐 D.在煤炉上放一盆水来防止煤气中毒10.在制取下列物质的实验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A. Cu Cu(NO3)2 溶液 Cu(OH)2B. CaCO3 CaO Ca(OH)2 NaOHC.Fe Fe2O3 Fe2(SO4)3D.CuO Cu(OH)2 CuSO4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物质的有关用途:①作调味剂 ②制肥皂和造纸 ③作电极 ④改良酸性土壤 ⑤蒸馒头的除去面团发酵生成的酸 ⑥填充气球 ⑦配制农药波尔多液⑧复合肥料请将上述用途的序号填人下列相应物后面横线上:(1)石墨 ;(2)胆矾 ;(3)氯化钠 ;(4)烧碱 ;(5)氢气 ;(6)纯碱 ;(7)消石灰 、;(8)硝酸钾 。

12.现有下列六种物质:①K20 ②CaO ③Na20 ④X ⑤A120, ⑥ZnO,它们是按某种规律排列的,请你推断x是 ,其原因是 。13.碳酸氢铵是一种化肥,生产厂家有下面使用说明:本品宜存储于干燥阴冷处,防止受潮,施用后盖土或立即灌溉,避免曝晒或与碱性物质(如熟石灰)混合使用,以免变质,造成肥效损失。

根据上面叙述,归纳写出碳酸氢铵的性质。(1) ;(2) ;(3) 。

14.日常生活中,用于保护钢铁样品(如自来水等)所使用的银粉实际上是金属 的粉末;家用热水瓶内胆壁上的金属是 ;温度计中填充的金属是 。 三、简答题(每空1分,共12分) 15. 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全部转化为产品。

工业上常用电解纯净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制。

erp系统是什么意思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